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皮县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工农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春季开采浅层地下水包括微咸水和半咸水抗旱灌溉,腾出地下含水层空间;汛期增加降雨入渗,减少径流流失,防渍防涝,把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地下水资源;秋冬利用河道沟渠引蓄河水补源,淡化地下水质,增加地下水可采量.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保持水资源采补平衡.实现旱涝碱咸综合治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超  陈娟 《地下水》2012,(4):25-27
邢台市素有泉城之称,随着岩溶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泉水干涸,失去了昔日的风采。为恢复和保持泉群喷涌,在回灌补源保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水库放水,通过河道内兴建拦河坝,滞蓄地表径流,将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实现地表、地下水联合调度补充泉域地下水,从而分析最优弃水方案。  相似文献   

3.
读者论坛     
《地下水》1989,(2)
河北省地下水回补潜力近年来,河北省地下水由于采大于补,而使地下水位连年下降,为此,急需挖掘现有潜力,进行地下水人工回补。1、省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所以可在全省总的缺水情况下,利用局部的相对富水区和富水时期进行补源。2、利用汛前水库腾库的弃水。3、在统一规划下兴建桃林口和一批中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改变流域下垫面条件来蓄滞雨洪,在减少城市雨水地表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补给地下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增加流域雨水下渗量、利用雨水回补地下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雨水资源利用和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回补量化的难题,本文对国内外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概述,分别介绍了各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情况,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补给的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乌蒙山是我国偏远的贫困山区,缺水问题是造成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该区域岩溶地下水分布不均,深部地下水开采利用条件受到限制,只有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浅部的表层岩溶水能有效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表层带岩溶泉的开发利用主要可分为利用天然露头点形式和人工开挖形式,利用方式则根据不同的岩溶地貌及植被覆盖条件又分为蓄、引,蓄、提和蓄、引、提、人工大井、人工隧洞、人工浅井、人工浅槽、人工小水窖等形式。本文以乌蒙山区叙永县营山乡的一处表层泉为例,对表层泉水资源量进行估算,合计设计蓄水池的规模,在此基础上合理修建工程,有效经济地解决了当地村民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旱涝碱咸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平原东部淡水资源短缺,旱涝碱成灾害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海河的治理,解决了排洪排涝排成出路.春季开发利用地下水包括微咸水和半咸水抗旱灌溉.夏季利用伏雨洗盐排成,增大降雨入渗,减少径流流失,防治渍涝灾害,把降雨转化为地下水资源.秋冬引蓄河水,回灌地下水补源.以土壤与潜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地下水库,以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为指标,最大限度地把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促使水资源采补平衡,降雨灌溉淋洗脱盐强于干旱蒸发积盐过程,地下水淡化强于矿化过程.实现旱涝碱成综合治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徐征和  陈吉亭  刘健勇  樊向阳 《地下水》2006,28(3):78-80,104
胶东半岛滨海区由于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合理,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区域性的下降漏斗,海水入侵严重,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本文集成利用地下水回灌补源生态修复技术,通过自然或人工工程补源技术进行地下水储存,实现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联合调度时空调配运用,取得了水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的高效统一.  相似文献   

8.
以发展排水为基础 综合治理旱涝碱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2008,30(2):1-5
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旱涝碱成灾害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海河的治理,骨干排水河道的开挖疏浚,解决了排洪排涝排成出路,建成华北平原排洪排涝系统。春季开发地下水包括微成水和半咸水抗旱灌溉,井灌井排降低地下水位,增大地下库容,减少径流流失,增多降雨入渗,淋洗土壤盐碱,防治渍涝灾害,把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秋冬利用深沟引蓄河水,回灌地下水补源,促使地下咸水淡化。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保持水资源采补平衡。实现旱涝碱成综合治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华北平原东部淡水资源短缺,旱涝碱成灾害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海河的治理,解决了排洪排涝排咸出路。春季开发利用地下水包括微咸水和半咸水抗旱灌溉。夏季利用伏雨洗盐排咸,增大降雨入渗,减少径流流失,防治渍涝灾害,把降雨转化为地下水资源。秋冬引蓄河水,回灌地下水补源。以土壤与潜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地下水库,以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为指标,最大限度地把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促使水资源采补平衡,降雨灌溉淋洗脱盐强于干旱蒸发积盐过程,地下水淡化强于矿化过程。实现旱涝碱咸综合治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常用的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最优化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比较简单的含水层系统和地下水管理系统模型问题。但要解决复杂的地下水资源系统分析和优选管理方案,要求水文地质工作者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含水层系统对开采地下水和人工回补地下水等决策的响应。为此,必须对研究地区建立较准确的含水层系统模型以反映真实系统的特征,但这  相似文献   

11.
平原区地下水水均衡关系计算公式在应用上,产生了一些疑惑,公式中是加、减地下水蓄变量,通过公式演变推导,得出公式中应该是减地下水蓄变量。相对均衡差计算应该出现正、负百分数,表示计算误差为负、正均衡,说明地下水水位下降或上升,对计算精度要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雷娟 《地下水》2010,32(5):68-69
基于对洛惠渠灌区农业水资源自然一人工复合循环转化系统分析,辨证地论述了人为水事活动对“四水”转化及其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指出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运用、强化农业水资源的地下蓄调是洛惠渠灌区农业水资源综合调节、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地下水超采和含水层水量亏空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为了弥补含水层水量亏空和促进地下水资源涵养,已探索出多种人为干预地下水补给的措施,其中通过河道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由于具有明显优势而受到重视。已有实践表明,受渗漏补给潜力和包气带调蓄能力等的限制,并不是所有河流或河段都适宜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工作。目前缺乏为大家广泛接受的适宜性评估方法。本研究以永定河生态补水为契机,以北京平原段河道和下伏含水层为研究区开展了案例研究,并用实测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检验。应用指标体系法建立的适宜性评估模型(LMBGITSC模型)包括河床土地利用类型、河床介质类型、河床宽度、河床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类型、包气带厚度、包气带给水度、包气带水平渗透性等8个指标。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沿河流流向,通过河道渗漏补给地下水的适宜性由好变差(防渗河段除外)。该规律主要受渗漏补给潜力和包气带调蓄能力控制,因此适宜性也呈现出“阶梯式”演变规律。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的评估方法适用性较好。该方法具有可移植性,因此也可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权森  徐岩  周巍 《地下水》2014,(2):72-73,95
蓄存洮儿河丰富的雨洪资源,发挥扇形地的调蓄作用,增加扇形地地下水可利用量。对扇形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地下储蓄空间及雨洪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利用地下水渗流有关理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四个雨洪资源回灌补源方案,并计算每一个方案的可利用水量,对方案的优缺点及效益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方案四为适宜采用的结论,可为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敦煌盆地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5,(5)
敦煌盆地地处疏勒河流域下游的党河流域,是敦煌市城镇和农业绿洲主要分布区。分析敦煌盆地内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和动态特征,结果认为盆地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河沟水及渠系、田间水的入渗,径流方式垂直与水平均有,排泄方式以自然蒸发和人工开采为主。地下水年内和年际的变化,呈明显的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一旦蓄水层的一部分受到污染,对地下水质量管理的工作就得从防止污染转为消除或隔离污染。下边简要的论述一下用来控制受污染的地下水的运动的某些方法。1.改变抽取方法。地下水的过量抽取,常常使蓄水层的污染加剧以至咸水入浸。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改变抽取布局,以消除过  相似文献   

17.
崔红英  崔炳玉 《地下水》2008,30(5):32-33
根据忻定盆地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对于忻定盆地区各县分别进行了地下水特征研究,包括降水量、地下水动态、地下水蓄变量的变化。总结出了多年的变化规律,对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是国家级的重大水利工程,调水效果最终依赖于接收调水地区对调水的具体利用,引水补源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在邹平市的具体利用。为评价引水补源工程对黛溪河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效果,在分析邹平市引水补源工程实施后黛溪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各个补给项的基础上,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各个地下水补给量,确定了黛溪河流域引水补源的总补给量。将总补给量视为本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与本区用水所需的地下水开采量相比较,对本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论证了引水补源工程可有效缓解区内地下水超采问题。另外,还充分利用年地下水动态和多年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等监测资料,揭示了引水补源工程对区内地下水的有效补充作用,为区内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淮北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宏海 《地下水》2002,24(3):154-155
淮北市是以地下岩溶裂隙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城市。在多年强开采条件下,已造成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已成为束缚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淮北市自然地理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环境以及地下水开采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人工回灌补源,工业改进工艺节约用水和依法治水是实现淮北市水资源开发和保持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对淮北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丽 《地下水》2019,(3):41-42
结合我国各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对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地下水超采区域的采补平衡技术与治理方法。认为应在地下水超采区域采取采补平衡技术与井渠结合灌溉的办法,通过适时关停自备井、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减少开采地下水和建立水资源的统管机构等措施,逐渐完成城市地下水采补平衡与治理,促进区域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