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都兰和大武地震台地电场观测资料,收集整理了影响地电场观测的干扰源;利用常规变化干扰的识别方法,对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由于观测物理量的原因,地电场观测所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通过对典型干扰事件进行列举论证,阐述了如何正确识别干扰异常和非干扰异常,对今后正确排除各类干扰源,鉴别地电场震前异常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省5个地电台站的大地电场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影响数字化地电场仪观测的观测系统干扰因素加以识别和分析,以期为地电场仪观测中干扰因素的有效排除及观测系统日常维护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前兆资料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嘉山地震台大地电场观测异常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电场观测是地震电磁前兆观测方法之一,由于其观测物理量所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因此通过对嘉山地震台大地电场观测中常出现的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雷电干扰、降雨影响、电极极化、磁暴干扰等5种干扰和典型变化形态进行识别分析,可有效剔除干扰,从而为提取地震前兆信息,分析和运用地电场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提供可靠依据,也为观测场地大致相同的其他台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电场观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利用榆树地震台2000年以来的地电场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过程中存在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雷电干扰、地电暴干扰、电极长期稳定性问题引起的数据漂移及数据传输错误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利用锦州义县地震站"十五"观测以来的地电场分钟值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并对干扰特征和判别原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过程中存在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磁暴干扰、雷电干扰、降雨干扰、游散电流变化干扰、电极不稳定引起的数据漂移及观测系统变化干扰、仪器死机、重启仪器造成数据丢失干扰等。  相似文献   

6.
自适应噪声消除器在地电场观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兰炜  赵家骝  庞丽娜 《地震》2006,26(1):87-92
在地电场和电阻率同场地观测的台站, 地电场观测必然会受到地电阻率观测人工供电的干扰, 尤其是当地电场观测的采样率提高到1次/s以上时, 这种干扰更是无可避免, 而且不易消除。 该文阐述了应用自适应噪声消除器对受种干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进行处理, 消除观测数据中的干扰噪声, 从而获得地电场真实信号波形。 对实际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 采用此方法可以很好的消除秒采样地电场观测数据中地电阻率供电产生的干扰。 这种方法还可用于消除其他观测方法中存在的有规律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通河地震台地电场观测资料的分析判断,利用本台站地电场观测同时段不同测项、附近地电场观测台站地电场观测同时段相同测项对比分析,排查影响本台站地电场观测干扰源,识别干扰形态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过程中存在可控的干扰源有:人为抽水干扰、工厂运行干扰、农田灌溉干扰等;不可控的干扰源有:雷电干扰、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地电暴干扰等。通过对观测数据干扰形态的识别与排除,对提高地电场数据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电场观测中几种常见干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通州地震台、延庆地震台和昌平地震台2004年以来使用铅板电极观测的地电场资料,对观测中常见干扰及观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资料变化主要有环境改变干扰、流散电流变化干扰、外空磁场环境变化干扰、观测系统本身变化(包括更换电极、更换避雷器等)。找出了典型干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电场观测对区域的观测环境变化以及细微电磁环境和观测系统的变化都有非常灵敏的反应。在使用地电场资料进行地震预测时,必须对各种干扰的因素进行仔细的排除。  相似文献   

9.
总结陕西地电场观测多次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事件,对干扰影响的变化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陕西5个台的地电场观测均受到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干扰源主要来自4条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各台地电场观测受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干扰的程度不同,干扰方式有入地电流干扰和线路合成电场干扰2种;讨论了利用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电场干扰特征来检测地电场观测系统的稳定性和接线正确性的可行性,提出了判定观测系统故障和地下介质电性参数异常的方法;最后,提出了识别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和应对干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电场观测中的工频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电场观测中, 由电力系统产生的工频干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电磁环境干扰。 文章在简要概述地电场观测方法的基础上, 对影响地电场观测的工频干扰的产生原因、 干扰方式和影响机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对干扰抑制方法及其特殊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结合实际观测, 对工频干扰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研究认为,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电力环境日益复杂, 工频干扰对地电场观测的影响日趋严重, 进一步开展抗干扰方法和技术研究, 对促进地电场观测、 应用和发展, 具有比较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兰炜  张兴国  张宇  胡哲 《地震学报》2021,43(3):350-358
当地电场和地电阻率同场地观测时,地电场观测会受到地电阻率观测的供电干扰,这类干扰时间短、干扰形态和出现时间固定,影响了地电场观测数据的正常变化形态,给数据分析和地震科学研究造成困难。为解决这一干扰问题,本文在比较分形插值方法与传统插值方法优劣的基础上,采用分形插值方法对受干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进行重建,以提高信号重建的精度。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重建的数据是对原数据很好的近似,可有效地恢复观测数据信息,保持观测数据原有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是对江苏省4个地电场台站2015—2019年地电场观测数据受全国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干扰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重点分析锡泰线、晋南线、锦苏线和昌宣线等几条线路对其影响特点及数据干扰幅度,得到以下结论:(1)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干扰对地电场观测数据的干扰是一个远场干扰源,表现为受同一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干扰时,同一台站同一方向的长短极距观测数据变化幅度之比接近1。(2)各台站受高压直流线路干扰产生的数据变化形态、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不尽相同,这与台站位置、高压线路换流站位置、接地极相对位置以及地下传播介质有关。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地电场观测受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干扰判别提供参考,服务于地电场观测数据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地震台站地电场观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必须快速发现并消除干扰源,以保障观测数据的正常输出。2019年5月17日—6月4日,昌黎地震台地电场观测受不明原因干扰,观测数据产生畸变,与已知干扰类型数据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与常见干扰源所致数据变化形态特征不同;按照干扰数据变化特征,假设干扰源与观测台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布设简易的野外观测点,成功定位本次观测干扰源。最终确认,昌黎台地电场干扰由位于台站东南方向的铁件铸造厂变压器电缆漏电所致。此次干扰源排查,可为同类地电台站观测数据干扰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三台山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宿迁地震台地磁观测受到严重干扰。分析了对地磁场造成干扰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比干扰前后的地磁场观测数据,运用矢量合成的规则,计算出干扰磁场的7个要素,再使用IAGA推荐的理论公式对建筑中铁磁性材料造成的干扰进行计算,得到铁磁性材料产生的干扰数据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选取应城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地电场日变化规律和数据干扰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应城地电场日变形态表现为两峰一谷,日变幅约15—30 mV/km;②应城地电测区环境不稳定,降水及高压直流输电干扰显著;③高压直流及雷电干扰会造成地电场观测数据曲线出现台阶变化,而雷电干扰数据表现为恒定值;电磁暴会引起观测数据曲线发生振荡变化,日变幅甚至可达正常幅度的10倍;降雨会导致观测数据出现突跳和漂移现象。研究结果有助于识别地电场数据干扰,剔除无效信息,更好地为湖北省地震监测服务。  相似文献   

16.
近距离铁磁性物质干扰(农田耕作、基建等)、直流供电干扰(高压直流输电、地电阻率观测等)是地磁场地面观测的主要干扰方式。在滦县地震台布设地磁场井下观测系统,检验井下观测的抗干扰效果,结果发现,地磁场井下观测可抑制近距离铁磁性物质干扰,但无法抑制直流供电干扰(可通过避让一定距离解决),该分析结果为未来地震监测手段的选取提供技术参考指标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的活动,地电阻率和地电场观测受到更多干扰。介绍浙江省长兴深井地电台建设过程,并讨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地电观测资料,证明井下地电阻率和地电场观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屏蔽干扰,由此可见建设深井地电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