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断层位移测量与局部断层活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跨断层微量位移测量,目的在于了解断层的活动方式。对一些实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断层附近的一定范围内,其跨断层点位间的相对位移,主要是断层两盘相对运动造成的,而介质应变在这一局部区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而通过测量资料分析断层的运动,一般可以把两盘作为不变形的刚体处理。同时,由于断层的活动往往表现为两侧块体沿断层面的相对滑  相似文献   

2.
TM50在跨断层水平位移(短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短程跨断层水平位移测量,采用高精度光电测距仪是较好的选择,就目前的测量技术与作业方法而言,徕卡测量机器人TM50无论在测量精度还是作业速度上都具有很好的表现。通过两个跨断层场地的实例展现了TM50在跨断层水平位移测量中的应用,并对多周期实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许寿椿  蒋承恩 《地震学报》1984,6(3):294-303
本文首先给出了北京地区若干跨断层位移测量结果的年周期变化.而后,用二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温度变化引起的跨断层位移测量结果的年周期变化.计算得到的应变量与野外观测大体一致.结果表明,在地壳介质不均一条件下,地表温度变化足以引起已观测到的种种复杂现象,诸如:存在两类基线,一类是当地表温度升高时增长;另一类是当地表温度升高时缩短.同时,存在两类水准变化,一类是断层热胀系数大的一盘,当地表温度上升时抬升;另一类则相反等等.一般说来,地壳介质是不均一的,因而温度对跨断层位移测量的干扰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发生MS7.4地震,震源断层错动在地表形成了长达160 km的同震地表破裂。可靠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参数是研究震源断层活动机制和评价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获得高精度的点云数据并产出DOM和DEM数据。通过跨破裂带的地形测量,获取了玛多MS7.4地震同震地表变形的垂直位移、水平缩短量和水平拉张量等参数。测量结果显示,玛多MS7.4地震发震断层在不同破裂段具有不同性质和大小的倾滑分量,其中具有压扭性质的野马滩观测点断层垂直位移为0.69~1.01 m,倾向水平缩短量为0.17~0.41 m,倾滑位移为0.71~1.09 m;具有张扭性质的朗玛加合日段断层垂直位移为0.34~0.54 m,倾向水平拉张量为1.99~2.08 m。  相似文献   

5.
应用断层位移测量资料,对北京地区断层的话动性作了初步分析,表明一些跨主要断层所布设的短基线、短水准观测成果,在1976年唐山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中,显示了较为明显的错动,而不跨断层的测量结果则显示无错动或错动很少;不同断层的不同部位,其活动性则有相似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卡尔曼滤波方法在跨断层测量资料处理中的应用。在统计回归法的基础上,将回归法与卡尔曼滤波结合起来建立了函数模型与随机模型,滤波时不仅考虑断层活动的随机性,也顾及各环境因子对测值影响随时间的变化。并采用自适应滤波方法,用迭代法求得动态噪声方差。本文系统地推导和建立了单测线(水准或基线)、双测线水准、双测线基线及双基线双水准的函数模型。可连续和实时地对跨断层测量资料进行动态处理,不仅求得各时刻的高差或基线长度的滤波值,还可求得断层在垂直升降和水平错动方向上的各时刻变化速率,以及各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疆黑孜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项式拟合、年极差、速率、断层相对微量位移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 2 8年来的黑孜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 ,结果表明年变畸变、斜率加快 (快速下降 )、年极差值超限、断层的相对微量位移明显增大为黑孜地区 (1 0 0km范围内 )可能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异常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跨断层形变测量数据处理的相对分析平差原理,并应用突变论方法分析了相对位移突变及其稳定性问题,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断层地表潜在突发位移的概率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冉洪流  周本刚 《地震地质》2004,26(1):133-140
目前跨活动断层的线状工程的抗断设防仍采用确定性评价方法 ,考虑的是最大位错量 ,与抗御灾害的风险设计的实际要求不相符。文中将断层上最大位错点的位置分布及最大位错点两侧的位错展布 ,与可产生地表突发位移的强震复发模型联合 ,建立了评估活动断层各部位的地表潜在突发位移的概率性评价方法。最后 ,以怀涿盆地北缘正断裂中的沈庄 -长疃段为例 ,对其未来 10 0a潜在突发位移的危险性做出定量评估 ,给出了断层段上各点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的潜在位移。这一研究结果 ,可为跨断裂的线型工程进行抗御地表潜在突发位移的风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游丽兰等给出的跨断层单测线动态系统模型,采用残差重采样粒子滤波算法对唐山台跨断层水准(基线)观测数据和降水量、气温等辅助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假设跨断层形变观测量仅受辅助观测项的影响,可以根据残差重采样粒子滤波结果获得环境因子(降水量、气温)对唐山台跨断层形变观测量的影响和断层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震前断层水平异常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范燕  车兆宏 《地震》2002,22(2):88-93
分析了首都圈及邻近地区跨断层基线测量资料, 研究了唐山、大同及张北地震前后断层水平异常活动特征。结果表明, 震前在震中外围存在显著的断层水平异常活动, 监测断层水平活动是地震预测的有效手段; 同一测点震前断层水平异常活动具有相似性特征; 唐山地震前在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出现的断层水平异常活动, 具有断层预位移性质。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素对跨断层位移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欲从跨断层位移测量资料中提取断层异常活动信息,必须考虑如何更深刻地认识环境因素对测值的影响。为此,我们曾经综合应用环境参数改正法——对不同的测点建立各自的数理模式进行改正、褶积滤波法、二倍中误差法及数理统计检验法等。对京津地区、红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郯庐断裂带上的部分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流动测点,包括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断层自主剖分技术进行地震断层滑动对地质形变的测绘研究时,未考虑走滑位移量、倾滑位移量和张开位移量对地质形变测绘研究的影响,无法对差异断层转动角下的地质形变情况实施有效测绘,提出基于矩形位错模型的地质形变的测绘研究方法,采用矩形断层位错模型通过点源位错公式,获取地震断层滑动时地质形变的走滑位移量、倾滑位移量和张开位移量;基于地震矩形断层三维滑动对地表产生的位移进行测绘时,获取各位移量同地面形成的三维位移场,采用二维高斯-勒让德求积计算断层三维位移场转动形成的地表位移,实现地质形变的测绘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对不同矩形断层转动角下的地质变形情况进行准确测绘,实际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是集成了多种高新技术的非接触式主动测量方式的对地观测系统。该技术可一次性获取监视区域密集点云数据,将传统的以点代面的监测方法发展为地形、地物三维空间观测,既可进行区域微变形监测,亦可对兴趣点的变形进行监测。当前应用研究主要针对断层活动相关的构造地形、地貌展开,其在高精度跨断层形变测量领域应用较少。以唐山地震台跨断层形变观测场地为试验场地,检验该技术用于跨断层形变测量的可行性。经过多次实验,目前中短距离上可检测到毫米级的变化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断层三维形变监测中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震例、实验成果及粘滑理论,证实跨断层测量已经成为目前中短期预报地震的手段之一,不跨断层测量则效果较差。宁河水准点观测到的唐山地震前“临界破裂前兆蠕滑”,不同于圣安德烈斯蠕动断层震前的加速蠕滑,它是板内首次测到的大震前兆蠕滑,并更强有力地证实国内外各种岩石破裂实验中普遍观测到的前兆蠕动在震前存在。“临界破裂前兆蠕滑”可能是一种必然出现的前兆现象,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根据跨断层位移测量点预报地震的经验,可将前兆异常分为三级,列出各种干扰,建立构造、前兆二判式。这套判别系统经过验证不仅实用,且为地震预报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青藏块体东北缘跨断层测量场地基础信息严重缺乏的客观情况,应用Visual Studio 2008和ArcGIS Engine 9.3组件开发技术,构建了跨断层场地基础信息系统,实现了场地基础信息采集、管理、监测数据统计和信息可视化等功能。跨断层场地基础信息系统的构建和运行,可以为地震预报和相关科研提供科学而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业成之 《地震地质》1990,12(3):275-281
本文依据现今区域水准测量资料及跨断层位移测量资料阐明祁连山北缘断裂带现今活动特点是以近南北—北东向的挤压并兼有右旋走滑的水平活动方式为主,在玉门一张掖段并伴有近似反对称的升降运动,最大垂直形变梯度R为0.2毫米/公里·年左右,跨断层基线测量的缩短速率为0.2—0.5毫米/年。在河西走廊内部,受次级构造运动的影响也存在有局部的隆起、拗陷的升降运动及断裂活动  相似文献   

18.
活动断层滑动速率可以用来定量比较不同断裂带或同一断裂带不同时段的活动性,同时还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参数,合理评估活动断层的滑动速率主要受限于两个参数的可靠性,即断层的累积位移量和相应的活动时间.传统上较理想的用于评估走滑断层滑动速率的地貌体一般为阶地、冲洪积扇、冲沟等的位错测量和相应活动累积时间的确定,文中则尝试通过...  相似文献   

19.
跨越活动断层的桥梁和隧道等工程结构面临巨大的地震风险,断层破裂产生的脉冲效应和永久位移是造成跨断层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跨断层工程的地震响应并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显得十分重要,而合理的地震动输入是揭示跨断层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的基础。但目前缺乏跨越断层两侧的实际地震动记录,各类规范也没有提供合理的面向跨断层工程的输入地震动的模拟方法。为了分析跨断层工程输入地震动的研究现状,文中总结了相关研究提出的断层区域地震动的几种模拟方法,重点对基于脉冲函数和基于断层物理机制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在上述方法模拟的断层地震动激励下跨断层梁式桥、缆索承重桥梁的地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断层地震动非常复杂,模拟方法不仅需要考虑脉冲效应、上下盘效应以及永久位移特征,而且应合理地考虑断层两侧地震动的空间相关性和相干性,才能为跨断层工程提供合理的输入地震动。  相似文献   

20.
断层带及周围块体系统的非连续运动变形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程块体系统非连续变形分析的基本理论出发,在严谨的运动学、力学基础上,给出了利用大地测量数据(包括空间大地测量,跨断层测量,形变测量等)分析断层带及其周围块体系统非连续运动变形的基本方程和方法。此方法除具有有限单元法的优点外,还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各种形状的弹性块体划分,对不同的断层和块体间的接触、滑动、张开选取不同物理参数,并把系统的大位移和大变形视为小位移和小变形的迭加。文中给出了计算公式和正反分析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