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理及生物技术在密云水库富营养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防治密云水库富营养化问题,应用部分物理和生物技术进行现场试验。吸附性材料净水试验后,试验区内水中氮的浓度和磷的浓度比对照区都有所下降,这将对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水葫芦净化水体试验说明,试验区内水体的总磷和总氮浓度皆低于对照水体的,这将控制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量,即控制藻类的生长速度。机械除藻试验后,水中的叶绿素含量比除藻前下降60%~100%。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后,试验区内表、中层水体的温度有所下降,温度降低将抑制表、中层水体中藻细胞的繁殖速率,对水华的发生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对矿物的风化作用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代谢产物使矿物中一部分物质溶出,或通过导致矿物发生成岩变化、氧化或还原作用来溶解岩石组分[1,2].  相似文献   

3.
绿泥石包膜在国内外碎屑岩储集层中常有发现,其对石英次生加大的抑制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绿泥石包膜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其研究成果,包括微观赋存状态、形成时间和机理、控制因素、对石英次生加大的抑制和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等。结果表明:(1)储集层中绿泥石包膜主要偏富铁,具连续生长的双层结构,符合“Ostwald”熟化过程,始于早期富铁黏土包膜,早成岩期转化为平行或斜切颗粒表面的内层包膜,逐渐向外生长为垂直颗粒表面的孔隙衬里绿泥石,并可在埋藏成岩过程持续生长;(2)富含铁镁矿物的火山物质(火山岩岩屑和火山灰)及暗色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等)是形成绿泥石包膜的主要物质来源,并主要富集在三角洲入海(湖)的高能水动力相带,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沉积微相中,烃类充注影响孔隙衬里绿泥石的生长形态;(3)中低温环境绿泥石包膜明显抑制石英次生加大的生长,高温环境抑制效果减弱;(4)绿泥石包膜的发育有利于粒间孔隙的保护,但易降低孔隙喉道的连通性。最后指出了绿泥石包膜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绿泥石包膜在国内外碎屑岩储集层中常有发现,其对石英次生加大的抑制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绿泥石包膜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其研究成果,包括微观赋存状态、形成时间和机理、控制因素、对石英次生加大的抑制和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等。结果表明:(1)储集层中绿泥石包膜主要偏富铁,具连续生长的双层结构,符合"Ostwald"熟化过程,始于早期富铁黏土包膜,早成岩期转化为平行或斜切颗粒表面的内层包膜,逐渐向外生长为垂直颗粒表面的孔隙衬里绿泥石,并可在埋藏成岩过程持续生长;(2)富含铁镁矿物的火山物质(火山岩岩屑和火山灰)及暗色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等)是形成绿泥石包膜的主要物质来源,并主要富集在三角洲入海(湖)的高能水动力相带,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沉积微相中,烃类充注影响孔隙衬里绿泥石的生长形态;(3)中低温环境绿泥石包膜明显抑制石英次生加大的生长,高温环境抑制效果减弱;(4)绿泥石包膜的发育有利于粒间孔隙的保护,但易降低孔隙喉道的连通性。最后指出了绿泥石包膜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师翁  陈拓  张威  刘光琇 《冰川冻土》2019,41(5):1221-1234
冰冻圈是地球上的负温圈层。冰冻圈各个要素中生存的微生物是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重要组分,对这些生命体及其生长繁殖和起源演化规律的揭示,不仅极大地丰富着生命科学和冰冻圈科学,还为深入了解全球变化和地外生命提供重要线索。冰冻圈微生物学的发展也将造福于人类。在回顾冰冻圈微生物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冰冻圈微生物学的概念,为冰冻圈科学和微生物学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藻类对磷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活动对磷块岩的沉积富集起着重要作用。磷酸盐化藻体、藻屑可以机械富集成矿;藻类活动可以捕集各种磷质粒屑形成叠层状藻磷块岩;藻体在沉积物中分解使微环境成碱性可生成磷酸盐结核;藻类不断生长繁殖、不断死亡分解可使盆地中积累丰富的磷质,并在有利的环境中沉积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7.
段然  杨春宇  苏加福 《中国岩溶》2018,37(3):468-473
溶洞照明推进了溶洞旅游业的发展,不科学的溶洞照明引起溶洞内灯光植物生长,破坏了溶洞内部特殊环境。通过对张关溶洞内灯光植物和人工光源的调研测量,研究了人工光源光谱、光照强度与溶洞灯光植物的生长关系,结果表明:光照强度高于20 000 lux或低于100 lux的传统光源及光谱能量分布在500~600 nm的窄光谱光源,能够有效抑制溶洞内灯光植物的生长;根据人工光源光谱、光照强度对灯光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提出了保持溶洞内特殊生态环境的景观照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熊波 《江苏地质》2011,35(1):33-37
现代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是获得十年到百年甚至年月分辨的气候变化规律。洞穴石笋作为恢复古气候、研究古环境演变的一把钥匙,因其诸多优点,将在古环境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当前研究现状出发,对石笋中微层年层对比、微层形成机制、稳定同位素记录、微量元素记录、生长速率及微层发光等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9.
钟其 《浙江地质》2008,(2):42-44
资源环境问题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伴生问题,广义是包括一切形式的资源环境情况恶化或是对生物圈、大气圈造成的一切不利影响。人类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环境作为支撑和依托,并且这种消耗,对于资源环境而言具有负面意义。虽然人类在与自然进行的漫长斗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胜利,然而每一次辉煌胜利的背后,自然界都以它特有的形式报复了人类。  相似文献   

10.
这个实验是利用自然界分布极广的氧化硫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在其繁殖过程中,产生一种强氧化环境和还原环境,使硫化物发生氧化溶解与还原再沉淀的条件,以研究层控硫化矿床含矿溶液迁移和富集作用.氧化硫杆菌的繁殖形成一个强氧化环境,很快地使硫化物氧化为溶解度很大的硫酸盐,因而易于迁移;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可产生一个强还原环境,使可溶性的硫酸盐还原成为难溶的硫化物而堆积成矿.这个实验对研究非岩浆热液型金属硫化矿床,如同生沉积硫化矿床,硫化矿床氧化带以及石膏层地区硫化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环境地质或生态地质,是一门研究地质环境和自然媒介中各种成分之间天然联系的学科,它从许多方面来评价人类活动对这些联系的影响。“地质媒介”这个术语主要包括岩石圈的上部环境,其中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也明显包括各种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及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富集分离的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在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对SRB脱硫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该SRB菌种生长在偏弱酸-中性环境中。当pH=6~7时,最适宜SRB生长,脱硫率达到最高;当pH=3~4时SRB难以生长,脱硫率接近于零。菌液中的金属铀的存在会抑制SRB菌的生长,铀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21,(1)
长期以来,城市河道治水的指导思想都是"下排、中疏、上蓄",而对防洪排涝中河道的"中蓄"功能考虑较少,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河道的生态治理。引入"湿地河道"设计理念建成原河流生物"繁殖、生长、栖息"的环境,通过综合治理自然河道的生态性实现提高城市河道"中蓄"的目标,逐步形成河流与人的良好关系,为河道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城市防洪排涝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为维护生态水利治理成果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4.
自生绿泥石对砂岩储层孔隙的保护机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生绿泥石可以抑制石英的胶结作用,但其抑制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根据自生绿泥石的产状、性质及其与伴生成岩矿物的关系,综合分析了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后期成岩环境的影响,系统研究了自生绿泥石在整个成岩演化过程中对储层孔隙发育的作用.认为对储层有建设意义的是早期形成的孔隙衬里绿泥石,它通过占据石英的结晶基底并保持孔隙流体和颗粒表面的碱性条件来抑制石英颗粒的自生加大,但不能抑制自生石英雏晶的生长,只有与高孔渗的开放环境相配合,流体运移频繁,硅质能被及时带出,自生石英雏晶的生长才能得到有效抑制.孔隙衬里绿泥石常与浊沸石伴生并不表明绿泥石的生成是产生浊沸石的条件,而是说明孔隙衬里绿泥石和浊沸石具有相似的形成条件,适量孔隙衬里绿泥石的存在具有指示并维持高孔渗的碱性成岩环境的意义,并预示浊沸石可能出现,而浊沸石的形成对压实作用的抑制和次生溶蚀孔隙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敏感因子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系统分析理论为指导,在讨论环境因子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差异性、评价单元的不均一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敏感因子模型。该模型突出了对人类活动具有决定性制约作用或者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的环境因子(或状态)——敏感因子的作用。并应用于三峡工程库区巫山县城新址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应用该评价模型所得结论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6.
古生态学是研究古生物(化石生物)与古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古环境的各种因素都直接间接地控制着、影响着古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各个方面的特点。古生物所形成的化石处处都打下了古环境的烙印,我们力图查明古环境各种因素与古生物各方面特征之内在联系,尽可能从化石上去挖掘古环境的一切信息。我们对生物化石进行分析,找出一些痕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规律性,尤其是它与环境条件的有机联系,从而以它作为恢复古  相似文献   

17.
海绵骨针特性及其仿生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晓红  王毅民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08-1013
海绵是生长在海洋或淡水环境中的一种最简单的多细胞生物,3个主要海绵纲中有2个纲的海绵其主要骨架与支撑是玻璃纤维状的硅质骨针。近年来,人们发现了硅质海绵骨针独特的微结构及良好的光纤特性,特别是指出了这些特性给人类带来制造光纤的新思路,并很快引起了科学家对其结构、特性、生长机制与调控的生物学、生矿物学和仿生学的广泛研究兴趣。评述了海绵骨针内部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发现、海绵骨针研究的热点领域及研究意义,并简要介绍了海绵骨针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环境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物理环境与人类及地球生物相互作用的科学,它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揭示全球或大的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效应。地球的电磁场,重力场,地热场,放射性辐射强度场,地震和某些空间地球物理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它们对地球上的人类或生物体的神经系统活动,疾病,生长发育等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人类活动的强度和广度已发展到有可能对地球物理环境形成一定的甚至是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其中的有些后果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19.
石笋与环境     
石笋沉积的生长条带从剖面图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没有明确的沉积旋回界面,难以按层计数,称为“生长纹理”;另一类具有确定的沉积旋回界面,可以按层计数,称为“生长层理”。石笋生长层理可以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断代工具。中国北方型微层的形成可能主要与干湿季变化明显的气候条件、以及富含有机质和碱性交换态离子的土壤类型密切相关。而南方型微层的形成可能主要与较长时间的降水和有机质淋滤以及盛夏高温-少降水的配置有关。如果沉积物中某种要素对物源或水流通过路径的环境变化能够灵敏反应,并按一定的时间单元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就能成为高分辨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库。  相似文献   

20.
王约  王训练 《古地理学报》2007,9(4):407-418
以原地埋藏为主的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生活环境为远离古陆、盐分正常、透光性良好和含氧量充分的热带海洋; 沉积环境为波浪基准面与风暴基准面之间、软性泥质基底、水体相对平静的正常浅海,深度在100 m以内,可能为一系列岛屿所组成的海湾边缘相。依据生物的主要生活和活动空间,可将凯里生物群分为水体上层群落、水体下层群落、底栖表生群落和底栖内生群落。这些生物群落依赖食物链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结成一个整体,其群落特征随海平面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热带频繁的风暴流或洋流等为生活于海湾边缘的凯里生物群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同时由此产生的快速沉积事件是生物遗体得以较为完整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