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本文简要地介绍我们在对旱涝规律与成因研究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综合旱涝预报方法及其改进,方法是由一个IAP二层大气环流数值模式加滤波方案、物理相关分析、环流型、时间序列与回归分析等的综合。经过多年的预报实践,证明它是提高旱涝季度与超季度预报准确率的一种可行方法。利用改进的综合旱涝季度预报方法对1991~1995年夏季汛期全国旱涝分布进行了预报试验,这5年预报试验结果与实况基本相符,并且对于像1991年和1994年夏季大范围的严重旱涝基本上没有漏报,表明此方法对于中国汛期旱涝分布有较高的预报能力,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近20年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趋势季度预报的检验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群 《大气科学》1990,14(1):93-101
本文就作者近20年(1968—1987)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趋势季度预报作了检验,预报评分显著超过了气候期望。通过对预报因子的分析,作者认为季度长期预报能达到基本可行的程度,关键是预报方法应建立在对长期天气过程形成和发展的物理分析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山东区域汛期旱涝预测概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菊英 《山东气象》2001,21(3):12-17
对1951-2000年期间汛期(6-8月)山东区域旱涝与全国主要多雨带的8个分布类型的逐年对应关系进行了具体的对比和论述。并对烟台、青岛、潍坊、济南、临沂、菏泽等6个地区汛期旱涝的天文、海洋、大气环流和气象要素等方面的预报物理因子进行了全面的普查、筛选、精选和综合分析,并分别建立了汛期降水量预报物理方程。并以青岛地区为例,对汛期降水理的多种交叉学科的预报物理因子进行了最优集成,为青岛地区和水量和旱涝建立了分多级的可操作的预报物理模型。该文优选出来的汛期降水的多学科物理因子对短期气候预测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其中所建立的预报物理方程和预报物理模型对山东省各区汛期旱涝的季度和年度预报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旱涝的持续与转换,对安排农业生产及调节水库用水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历来受到广泛的注意。如何理解干旱形势的产生、持续与转换,是干旱长期预报的一个中心问题。对此,曾经做过大量的天气学、统计学的研究;近来,不少工作又试图从物理方面做些分析,均取得了一定的结果。这些分析性的工作有两个目的,一是寻求有物理意义的预报着眼点。例如,从物理上考虑,青藏高原热状况可能与干  相似文献   

5.
玉米旱涝预报模型考虑了土壤-大气-植物之间的水分交换关系,基于土壤水分平衡原理,以旬为预报时段,以黑龙江省34个测墒站点每旬玉米田土壤相对湿度代表所在县的平均玉米田土壤相对湿度,利用上一旬末土壤相对湿度和下一旬降水预测值来预报下一旬末的土壤相对湿度。根据土壤旱涝指标来确定土壤旱涝等级。用2007年3月上旬至11月上旬实测玉米田土壤湿度对其检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春季和秋季预报比较准确,绝对误差在5%以下;夏季预报误差比春秋季节略高,绝对误差在6%以下,有些县市绝对误差甚至达到0。根据确定的土壤旱涝等级检验土壤旱涝预报准确率表明,准确率较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鹤壁市汛期旱涝的主要物理要素进行相关分析,选取相关系数>0.4的冬季季风指数、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等物理因子,结合本地气候因子,通过逻辑推理,建立了鹤壁市分县汛期旱涝趋势预测概念模型。旱涝趋势模型对2001~2003年汛雨趋势进行试报,结果3年全报对。在2004年应用中,趋势预报与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7.
徐群 《气象科学》2000,21(3):302-308
本文总结了作者近40年在季度天气趋势预报研究与实践的历程和主要进展。六十年代提出并利用中高纬和低纬前期大气环流特征与夏季江淮流域旱涝趋势的隔季遥联制作预报,80年代补进一步考虑外在因子影响改进为“前期物理成因综合相似法”:1968~87这20年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趋势预报取得较好成绩。随后的预报实践表明,因全球气候异常增长,预报难度有所增大。1995年开始建立一种短期气候系统多变因子的物理一统计预报  相似文献   

8.
综合长期预报方法及对旱涝季度与超季度预报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简要地介绍我们在对旱涝规律与成因研究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综合长期预报方法,这种方法是由一个描述准定常行星波异常的动力机制模式、相关分析、环流型、时间序列与回归分析等的综合。经过多年的预报实践,证明它是提高旱涝超季度预报准确率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影响鹤壁市汛期旱涝的主要物理要素进行相关分析,选取相关系数>0.4的冬季季风指数、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等物理因子,结合本地气候因子,通过逻辑推理,建立了鹤壁市分县汛期旱涝趋势预测概念模型.旱涝趋势模型对2001~2003年汛雨趋势进行试报,结果3年全报对.在2004年应用中,趋势预报与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10.
陈菊英 《气象》1986,12(9):14-17
海河流域降水大部分集中在盛夏(7—8月),而此时段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又较大,因而,旱涝发生也较频繁。本文着重分析了海河流域旱涝的天文背景,及其前期高度场上的遥相关因子,并分析了典型的厄尼诺年海河流域发生旱涝的情况。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了盛夏旱涝的分级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1.
陈静  桑志勤 《四川气象》1996,16(1):11-15
从影响气温变化的物理过程入手,针对中期寒潮天气的预报对象,分析与其物理过程有关的天气学因子的变化规律,建立四川盆地中期寒潮预报的概念模型,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建立冬半年寒潮自动预报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准确预报寒潮或强冷空气侵袭盆地的开始时间,还能较准确地提供过程降温幅度预报。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4,(6):11-17
一、前言过去天气工作者对于江淮流域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做过不少研究,有的也曾分析过其前期的环流特点,对江淮流域夏季发生旱涝的环流特征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大都着重于长江流域,并多是个例分析,而对旱涝灾害频繁的淮河流域地区的夏季旱涝问题,特别是对具体制作淮河流域夏季旱涝长期预报进行专门的分析工作,还是很少见的。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的教导,在过去多年来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长期预报工作的基础上,利用1951—1970年共20年的500  相似文献   

13.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江淮流域夏季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我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成固和预报方法出发,研究它们前期大尺度环流特别是冬季风特征的差异。在1951~1991年中选取江淮流域旱、涝各10个个例,对它们前冬的西风带环流,低纬大尺度风场,垂直环流特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给出了冬、夏环流和天气之间相互联系的有力的证据,同样也为夏季旱涝的长期预报提供有意义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河南省季降水量场(标准化)客观分析 ̄[2]的基础上,应用优化非线性方法和预报对象与因子时空尺度相匹配原则,对夏季EOFs的前6个特征场建立了与500hPa高度之间的优化非线性预报方程,经过集成可以对全省夏季标准化降水量进行长期预报。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异常旱涝有较强的预报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旱涝长期预测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双鸭山市50a春季降水的分析,评定出各时段的旱涝,并建立了预报春季降水、旱涝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6.
刘富明  洑梅娟 《气象》1984,10(7):17-20
一、引 言 暴雨预报是天气预报中的一个难点。就四川的情况来说,主要是对其发生的物理过程及有关因素还认识不足,因而,难以使暴雨预报技术有实质性的提高。暴雨是一种多尺度的复合现象,不能用一个单纯的临界条件来概括,只有各种尺度的有关条件都转化到比较有利时,暴雨方能发生。而对这种时机的掌握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认为,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1976,(4):19-19
为了分析历史旱涝的特点和规律,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根据辽宁省近九百年的旱涝灾情记载,进行了分析整理,并写成《辽宁旱涝的初步分析及趋势预报》一文.在整理过程中,他们对有文字记载年代的旱涝,按以下三项原则进行处理即:凡直接有文字描述的旱涝年代,均按记载确定;可反映出旱涝的灾情描述,按灾情确定;在灾情记载中,反映不出早涝的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旱涝中期预报方法及其业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荣花  李月安  晁淑懿  任金声 《气象》2004,30(12):47-52
介绍了双层多因子综合相似的长江中下游旱涝中期预报模型。该模型引入了具有明确动力学和热力学意义的地转西风动量经向输送和经向温度梯度诊断量,同时强调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关键作用,并考虑了对流层中、低层500hPa高度和850hPa温度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与过去业务应用的单层相似预报模型相比较,不仅物理意义和天气学含义明确,而且更符合对具有复杂动力和热力机制的降水预报的考虑。5年的预报试验和业务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的中期趋势预报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9.
春季旱涝对农场播种影响很大,通过对春季旱涝成因分析,找出春季旱涝与上年夏秋降水量关系,划分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陈官文  龙衾颖  陈林琴 《贵州气象》2005,29(5):19-20,28
分析历史资料,经实际检验得出前期降温回升与后期较大降水的最佳模式,从而较准确地预报夏季旱涝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