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地铁隧道开挖引起地表塌陷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深圳富水软弱地层地铁隧道开挖中出现的工作面失稳及由此引起的地表塌陷是地铁安全施工中极其重要的方面,对施工安全、进度都有较大影响,同时也对整个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深圳地铁Ⅰ期工程土建施工中全线部分暗挖标段出现的工作面失稳、地表塌陷工程实践和现场监测结果分析,特别着重对连续2次出现地表塌陷的3A标暗挖隧道研究,从隧道上覆地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地层变形监测分析及施工工艺原因3方面阐述了地表塌陷的原因。明确提出剪切破坏线和失水空洞区的概念,确定出引发地表塌陷的主导因素为施工工艺原因。建议针对该类地层条件,应做好超前地质预报.适当调整预加固参数.加强隧道结构和地表的动态变形监测,施工技术人员做到准确了解施工现场动态,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参数,以保证隧道的安全施工。分析结果对深圳地铁Ⅱ期工程施工及类似地层条件地下工程施工提供科学预测、预防地表塌陷的方法和技术措施,达到地铁隧道施工中经济效益与安全施工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魏新江  魏纲  姚宁 《岩土力学》2006,27(Z2):763-768
软土中采用暗挖方式开挖隧道往往会引起土体变形。由于城市中暗挖隧道多建在建筑物高度集中的地区,土体变形对邻近既有结构物的损伤不容忽视。同时,既有暗挖隧道周围结构物的施工也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隧道的变形和受力。文章主要阐述了目前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对邻近地面建筑物、桩基、地下管线、既有隧道和基坑的影响以及邻近结构物施工对既有暗挖隧道影响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松软地层浅埋暗挖公路隧道现场监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向红  杨永波  李祺  张杰 《岩土力学》2010,31(Z1):337-341
针对浅埋暗挖公路隧道的特点,对厦门高崎互通下穿嘉禾路隧道进行地表下沉、拱顶下沉、洞内收敛、支撑应力等项目的监测工作。基于监测结果,分析了该隧道围岩和支护系统的变形及受力特点,指出了松软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开挖影响的时空范围和隧道施工中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的措施,并为支护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研究结论丰富了浅埋暗挖思想,并为国内浅埋暗挖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工程概述西安市地铁三号线TJSG-11标土建(长乐公园~通化门)站区间隧道工程,在长乐桥西侧南向辅道设置区间盾构接收井(兼区间活塞风道),在盾构接收井与通化门站之间采用暗挖法隧道施工,如图1、图2所示。其中,左线盾构隧道长817.751m、穿越金华饭店7层房屋浅埋暗挖隧道长39.3m;右线盾构隧道长816.951m、紧邻东二环桥桩暗挖隧道长9.68m。左、右线暗挖隧道均采用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某项目为例,系统地分析了深大基坑工程开挖、复杂地下水环境、超高层建筑加载对紧邻地铁的影响,总结并提出了紧邻地铁建设项目具体加固措施及施工建议。采用数值计算+SFIA联合技术,对建筑物上部结构加载引起的地铁变形进行分析,并与地铁长期沉降数据进行对比。工程实践及监测结果表明,加固措施及施工建议能够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对紧邻地铁隧道的影响,数值计算+SFIA联合分析技术能够精准、有效预测地铁沉降变形,可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浩  覃卫民  焦玉勇 《岩土力学》2010,31(Z1):310-316
梧村隧道大跨度浅埋暗挖段下穿密集建筑物群,地质条件和环境十分复杂,施工难度极大。针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破坏的风险,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施工开挖、支护进行精细化模拟,得出关键施工步序的变形量;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和规范,制定安全监测的控制标准,以指导监测和施工。开展全面的监测,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管线、地面以及地层、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对关键的建筑物实施24 h自动化监测。建立了先进的安全管理网络传输系统,包括监测信息管理、预测预报系统和LED显示屏信息发布系统,将所有监测信息和施工动态存储入数据库服务器中,供联网的计算机检索查询。以第三方监测单位为主,建立报警及监测工作III级管理措施,并及时将报警信息及工程近况以文字和图形方式发布在LED显示屏上,供参建各方知晓。  相似文献   

7.
李伟  黄琦恒 《探矿工程》2010,37(5):78-81,72
通过对深圳地铁五号线5304标民~五隧道区间盾构施工方法与机械配置分析,总结了实现地铁隧道盾构区间快速施工盾构配套设备选型,为类似城市地铁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在基坑开挖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弱透水性的饱和含水层,普通管井降水技术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疏干,出现的残留水会对基坑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地铁暗挖施工的站体及区间隧道。真空管井复合降水技术的新思路能够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它能有效解决粘性土、饱和粉土和界面残留水的疏干难题,大大降低暗挖结构施工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地面的沉降监测与控制是地铁隧道盾构施工中最关键的问题,以某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监测技术为例,分析了监测的项目、方法、频率、报警值、控制标准、数据处理及反馈等技术,探讨了盾构施工过程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结果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过程的施工监测及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地层沉降属多因一果.以广州地铁二号线公园前站-海珠广场站浅埋暗挖地铁区间地层沉降监测为实例,归纳分析了地层沉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及时加强初期支护(包括超前支护)和应用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控制地层沉降结论,值得探讨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杭州萧山华润万象汇项目开挖面积大且深度较深,地理位置特殊复杂,基坑紧临地铁车站及盾构隧道、河流、大型地下管线及建筑群等,对控制基坑变形、漏水等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何顺利、安全完成此类工程的施工值得广泛思考和研究。本文结合工程施工实例,通过对复杂环境工况下深基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的阐述及监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并验证了施工中所采取方法和技术措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保证了基坑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地铁建设的兴起,明挖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以深圳地铁二号线东沿线的一个换乘车站-景田站深基坑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实测和软件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地下连续墙+钢支撑”这一围护结构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变形规律,为深圳地区类似深基坑工程的围护结构优化设计和科学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明晰地铁竖井施工过程中周边场地的响应,减少地铁施工风险,以长春地铁1号线自由大路车站竖井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竖井周围场地及邻近建筑物沉降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倒挂井壁法竖井施工过程中周围场地地表变形特点和机理,分析了工程中隔离排桩的作用。研究表明:衬砌水平变形与井底隆起变形是竖井开挖引起周围地层变形移动的主要原因;设置的隔离排桩阻断了上部地基的变形传递,降低了竖井开挖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地基的累积沉降及差异沉降量的影响。最后,对隔离排桩桩长设置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对类似相关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向荣 《探矿工程》2010,37(2):33-39
针对杭州地铁1号线艮山门车站规模较大且具有下穿道路、防汛河流、盾构始发井、周边高层建筑物和多层建筑物等特点,通过对其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对报警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总结出可供杭州市区其他类似的地铁车站施工借鉴和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邱庆翌 《探矿工程》2018,45(6):52-56
以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站区基坑施工为例,介绍了南通轨道交通预埋地铁车站深基坑与沪通铁路高架站共建施工中,对基坑围护及开挖施工全过程实时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围护、监测方案进一步论证,确保了地铁基坑工程与铁路高架桥共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淤泥质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预测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志春  李文江  朱永全 《岩土力学》2005,26(10):1681-1684
南京地铁珠江路站-鼓楼站区间,穿越软~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地层和众多地面建筑物及密集地下管线。软~流塑状淤泥质地层压缩性高、强度低、易产生蠕动,围岩无自稳能力。在施工中采用大管棚+小导管超前预注浆+掌子面注浆隧道预支护方案及台阶法开挖与钢架、网、喷混凝土支护的综合措施。为了科学决策、安全施工,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计算模拟、预测地表沉降,进行施工量测,实现了安全顺利施工,建筑物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不少施工项目。在间距很小的情况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隧道的变形,是值得摸索和研究的课题。在已经完工的上海东方路下立交工程施工过程中,依靠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施工措施,使距其基坑底下3m的地铁2号线隧道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文章总结了这些工程措施,并将大部分归为基坑开挖“竖向”时空效应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工程建设中地下水资源保护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以国内首例城市地铁PBA暗挖车站边导洞内施工地下连续墙止水工程为依托,采用MIDAS/GTS NX软件重点模拟了导洞内地下连续墙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的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地表沉降曲线以车站中线为中心,呈明显对称的沉降槽形式分布;2)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单侧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其上方地表附近沉降影响最为明显,地表沉降量增量约占总沉降量的25%;3)左右两侧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地表沉降量增量曲线类似W型;4)左右侧地连墙分别施工6幅以后,上方地表处沉降趋于稳定,沉降速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隧道下穿地铁拟换乘车站施工监测与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下穿地铁既有车站为重大风险工程,下穿拟换乘车站时更应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与控制,以保证工程施工前后地铁车站的安全运营。本文主要就某新建隧道下穿北京地铁拟换乘车站万寿路站的风险评估和第三方监测进行研究。新建隧道施工可诱发既有车站结构的沉降,造成车站轨道过量变形,进而影响地铁安全运营,本工程采用了结构检测、施工影响模拟预测和第三方监测等工程风险评估和控制手段,结果表明万寿路站受隧道施工影响较小,地铁运营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地铁二号线浦东新区段杨高路车站围护结构的设计说明、施工方案及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