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黔西南地区叠加褶皱及其对金矿成矿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西南地区燕山-喜山运动期间发生过4期褶皱,它们通过跨褶、移褶、限褶、重褶、弯转、加强等方式叠加,在区内形成穹-盆构造,蛇形褶皱、环状褶皱等复杂的露头干涉型式。叠加褶故对金矿田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多数矿田不仅受叠加褶皱形成的穹隆控制,而又大致按15—20km的等间距排列。本区叠加褶皱的深入研究,对基础地质、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等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褶皱构造的分类、分期原则,首次将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地区褶皱划分为 3期:第 1期为印支造山期主褶皱;第 2期为印支期后层内流变褶皱,第 3期为燕山期-喜山期叠加褶皱。这 3期褶皱在类型、规模和特征上各具特色,晚期褶皱对早期褶皱还存在叠加关系,从而对本区构造格局的形成以及地层岩石的展布、形态和厚度变化等方面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印支期主褶皱在宏观上控制了坝区地层岩石的总体分布,第二期和第三期褶皱造成坝区岩层厚度、形态、岩性组合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根据褶皱构造的分类、分期原则,首次将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地区褶皱划分为3期:第1期为印支造山期主褶皱;第2期为印支期后层内流变褶皱,第3期为燕山期—喜山期叠加褶皱。这3期褶皱在类型、规模和特征上各具特色,晚期褶皱对早期褶皱还存在叠加关系,从而对本区构造格局的形成以及地层岩石的展布、形态和厚度变化等方面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印支期主褶皱在宏观上控制了坝区地层岩石的总体分布,第二期和第三期褶皱造成坝区岩层厚度、形态、岩性组合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川北米仓山地区褶皱基底火地垭群中普遍发育倾竖褶皱或陡倾覆褶皱,区调及构造解析表明,它们为两期褶皱叠加而成,第一期褶皱为北西-北西西向,紧闭倒转,第二期褶皱为北东向,经非共轴重褶后形成U形或W形露头干涉型式。本区非共轴重褶的首次发现,对研究其构造样式及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巴山西北缘叠加褶皱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忠义 《地质学报》2009,83(7):923-936
大巴山晚侏罗纪叠加褶皱可能是世界上区域规模或填图规模最典型的褶皱叠加构造之一,具有完美的干涉图像。作者在两期褶皱近乎正交的大巴山西北缘开展1/万填图和构造分析,重点研究露头尺度上的横跨褶皱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厘定了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两期构造运动及其两期褶皱变形,确定地壳浅层发育的纵弯褶皱机制,在三维几何形态研究基础上,特别是根据同褶皱层间滑动线理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及其相互配置关系,基于叠加褶皱力学作用方式和变形干涉图像将区内叠加褶皱划分为3类10种基本样式。研究表明晚侏罗世近南北-北北西向褶皱(F2)近垂直地跨过晚三叠世近东西-北东向褶皱(F1),是大巴山地区最主要的定型构造,构成大巴山晚侏罗纪弧形前陆褶皱山系主体;而北西向褶皱(F3)与近南北-北北西向褶皱(F2)在其中-西部以小的角度相交,总体具非共轴的旋转应变特征,并主要表现为并置或重褶作用。  相似文献   

6.
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干流梯级开发规划中的特大型水电工程。水库是否存在岩溶渗漏的可能性,是该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审查后提出的关键性工程水文地质问题之一。受原电力工业部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承担“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库水沿库首下二叠统灰岩向金沙江下游渗漏可能性研究”专题任务。由梁杏副教授、韩庆之副教授、曾克峰副教授等十余名教师组成的多学科项目组,针对研究区勘探程度低,涉及范围大,基础地质工作薄弱,以及研究目标层广泛分布于深埋的覆盖区等特殊困难,研究工作以系统理论为指导,采…  相似文献   

7.
武当山推覆体中段存在六期叠加褶皱(B1-B6),其中B1,B2,B3为推覆期前褶皱,B4,B5为推覆期褶皱,B6为推覆期后褶皱。以六期叠加皱为基础,再结合区内存在的反转盆地等拉张性构造,将区内的构造演化序列划分为七个变形幕。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煤矿中的叠加褶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桂梁 《地学前缘》1999,6(Z1):175-182
中国煤矿中的叠加褶皱发育普遍。形态复杂。类型繁多。根据不同期农构造应力或是一次应力的递进变形作用以及构造叠加的特征和强度,将中国煤矿中发育的叠加褶皱划分为增强型、寄生型、包容型。交接型、镶边型、跨越型、弯褶型和重褶型等8类。其中增强型又分紧闭增强和倒转增强;交接型又分为丁字形组合、新月形组合。菱形组合和分叉形组合;跨越型再分为横跨褶皱与斜跨褶皱。这些褶皱的特征是处于地表浅层次、规模较小、叠加改造的强度相对较弱,并常与断裂构造伴生。在煤矿中进行叠加褶皱的研究,对分析区域构造形变史。查明和预测煤层赋存规律。研究煤的耗散流变以及预防谋与瓦斯突出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为一巨型水电站,库首区发育一逆冲推覆构造--马家河坝断层.该断层,尤其是右岸的飞来峰群,在工程运行期间将没于水下,因此,断层活动性研究及稳定性评价十分重要.通过基础地质、第四纪地貌、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年代地质等方法综合研究,认为马家河坝断层不具活动性.控制性剖面极限平衡分析计算表明,右岸飞来峰群在各种工况条件下总体保持良好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按照韧性剪切带的发育程度,将区内划分为迁西群分布区的弱变形域和遵化群分布区的强变形带。根据各种形变特征,认为迁西群及遵化群分别存在三次及两次叠加褶皱,其中迁西期形成的为轴面南倾的东西向线状同斜褶皱;遵化期第一幕为北东向摆动的紧密线形倒转褶皱。由于边界条件的限制,叠加在迁西群上的褶皱,轴向转为近南北向。迁西期褶皱因属同斜而具简单层状体特征,故每个单体的叠加背向形并非三斜对称,主要部分也并非穹盆构造,而为w形蛇形弯曲,不存在原生的穹隆或卵形群构造;遵化期第二幕表现为舒缓的东西向叠加褶皱。区内的主要构造样式为包括迁西群在内的由叠加褶皱及两组共轭韧性剪切带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迂西-曹在卵形隆起区;遵化群的弧形褶皱群被密云-喜峰口-王厂左行平移韧性断裂带带动形成的宽城-遵化帚状构造亚区以及由遵化群形成的青龙王厂-迁安重熔片麻岩穹隆亚区。  相似文献   

11.
白鹤滩水电站初始地应力场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沙江下游拟建的白鹤滩水电站上接乌东德梯级,下邻溪洛渡梯级,是继三峡和溪洛渡之后又一座千万千瓦级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采用地下式厂房,其厂房的高度和跨度分别为78.5 m和32 m。为了保证地下洞室群围岩的稳定性,需要准确掌握初始地应力场的方向和大小。依据地质构造作用和现场实测方法分析发现,白鹤滩水电站左、右岸的初始地应力场,由于受到河流侵蚀和岸坡卸荷等因素影响,两岸厂区的地应力场方向在局部产生一定的偏转,从该地区的NWW方向变为NE方向,通过数值反演方法对计算区域的边界条件进行回归,与实测值比较确定回归边界条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闽西南安砂水库库区省道307的新路段清晰出露了上、下古生界,为研究闽西南地区中生代变形构造提供了良好条件.野外构造观测和构造复原表明上古生界发育3期褶皱:第一期呈NE向展布,两翼相对紧闭,发育特征的轴面片理;第二期呈NW向展布,相对宽缓,发育NW走向的透入性皱纹面理;第三期为近平行第一期褶皱的宽缓褶皱,尺度最大,伴有局...  相似文献   

13.
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库大坝下游岸坡常具黄土-砂卵砾石二元结构地层组合,成为水库渗漏潜在隐伏结构.随着伊犁河流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开发力度的加大,该地层组合中显现出的渗漏和岸坡稳定性等工程地质问题也逐渐增多,有必要对该方面进行研究和总结.本文以斯木塔斯水电站、巴喀勒克水库为例,对其坝下游岸坡稳定性开展运行期的地质调查,并结合研...  相似文献   

14.
水库诱发滑坡作为重大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国内外工程地质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金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地质环境脆弱,水能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水电站建设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规划了25级梯级电站,但是水库蓄水对岸坡改造的时空效应尚不清楚。本文以溪洛渡水电站为例,对金沙江流域水库诱发滑坡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利用2013~2020年多期遥感影像解译溪洛渡库区范围内的水库诱发滑坡,共解译滑坡433处。在此基础上,对水库诱发滑坡数量和面积随蓄水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随后利用频率比法对水库诱发滑坡的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断裂、距死水位距离6个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进行了各个单因子的滑坡易发性评价,利用曲线下面积AUC法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并基于评价结果选取了高程、距断裂距离、坡度、距死水位距离4个因素进行了水库诱发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认为:(1)水库诱发滑坡主要发生在蓄水初期3~4年内,之后滑坡数量和面积逐渐减少,岸坡表生演化逐渐趋于稳定。(2)库区内水库诱发滑坡主要分布在高程1 km以内,2 km以上无诱发滑坡分布,优势坡度为30°~60°,发育滑坡的斜坡坡向以SE、W和NW向为主;在距断裂400~3200 m范围内更有利于滑坡发育;距死水位100~200 m范围内灾害发育数量最多。(3)易发性评价验证AUC高达0.912,评价结果可信度较好。(4)水库诱发滑坡的主控因素为距死水位距离和高程,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距死水位400 m以内、高程1 km以下的范围内。本文首次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建立了溪洛渡水电站水库诱发滑坡数据库,研究结果能够为已建水电站正常运营、未建及在建水电站的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相与岩体结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峨眉山玄武岩是西南地区水电工程的主要建基岩体,其岩体结构明显受其建造的控制,不同地区,不同岩相的玄武岩,由于岩石组合及原生结构特征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岩体结构特征。本文结合拟建金沙江溪洛渡水电工程,雅砻江官地水电工程等实例,从岩相角度分析了玄武岩岩相及原生结构及原生结构对其岩体结构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美姑河牛牛坝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对工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金沙江美姑河牛牛坝水电站库区泥石流沟分布面积广、发生频率高;调查表明库区现有不同类型泥石流沟31条,其中属于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4条,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15条;这些泥石流不会造成严重的堵河问题。在施工期泥石流对水电站工程的影响突出,特别是靠近库首的泥石流对工程的安全构成威胁。水库蓄水后,库区泥石流对水电站工程影响有所降低,但位于大坝下游区的泥石流对水电站正常运行仍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电站库区特大型滑坡的稳定性对于水电站坝工结构及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对该类滑坡稳定性及变形趋势进行大范围实时精确观测可为滑坡提供可靠的预警和治理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电站库区滑坡传统监测方法主要以GNSS监测,全站仪监测等为主,本研究将国产先进的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LKR-05-KU-S100,应用于澜沧江大华桥水电站沧江桥—营盘滑坡和大华滑坡的监测。现场监测试验表明,该系统精度较高,可进行远距离、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监测,对于大型及特大型滑坡的监测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雅鲁藏布江中游某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工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雅鲁藏布江中游某水电站在库区6.7km范围内发育有11条泥石流沟,泥石流发生频率较低。本文主要通过对库区各石流沟的危险性、堵江可能性及对水电站工程设施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进而综合分析库区泥石流的工程影响。其中3条沟距离坝址较近,危险性较大,会对坝址区水工建筑及施工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库区泥石流不会造成严重的堵江问题。水库蓄水后,库区泥石流堆积区急剧后退,对水库正常运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对当地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澜沧江重大水电工程扰动灾害为例,在遥感解译与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植被归一化指数、距库区距离、工程地质岩组、断裂带密度、年均降雨量、地震峰值加速度9个因素,并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进行危险性评价,然后以人口密度、水电站、道路、土地覆盖类型和GDP为承灾体进行易损性评价,最后将危险性和易损性进行信息融合,构建地质灾害风险性矩阵,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极高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乌弄龙及其上游水电站附近,以及下游库区两岸人类活动相对密集区域,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乌弄龙上游库区两岸以及乌弄龙—托巴水电站全域,在下游零散分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中游高山峡谷段。本次研究较为准确地评估了地质灾害风险性,可为澜沧江流域扰动地质灾害风险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