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茂名放鸡岛海域水体重金属的分布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 2004 年 12 月和 2005 年 11 月对茂名放鸡岛海域进行的两次详细的重金属污染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水体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分布特点,并按综合指数 WQI 法进行评价,分析其污染来源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茂名放鸡岛海域超标重金属主要是汞、砷和铅,重金属污染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小放鸡岛周围,莲头西、南以及大放鸡岛北,小部分分散在距大放鸡岛较远的南部海域.对比两年的调查结果,2005 年茂名放鸡岛海域的重金属污染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海南三亚湾海域水质状况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海南三亚湾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了各水质参数的周年变化,在对各水质参数进行污染指数计算的基础上,应用水质综合评价模式,对该海域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受河口和高含量测值的影响,三亚湾海域水质呈现轻度污染状态,河口水质已接近严重污染;(2)除重金属Pb外,该海域其它水质参数均未超出一类海水水质标准;(3)除重金属Pb外,该海域其它水质参数变化的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2017年11月(秋季)和2018年4月(春季)对惠州考洲洋海域开展的两个航次水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考洲洋海域表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无机磷(DIP)和石油类(OIL)等典型水质因子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秋季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分别在盐洲岛以东附近海域、考洲洋湾顶海域和盐洲岛东南海域出现高值区,而无机氮在整个考洲洋无明显区域分布差异,无机磷含量呈现考洲洋内湾到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春季化学需氧量、无机磷均在考洲洋湾顶出现高值区域,无机氮在盐洲岛以东附近海域出现高值区,而溶解氧和石油类无明显变化。从季节变化来看,秋季考洲洋海域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平均含量均比春季高;无机氮、无机磷则相反,平均含量秋季低于春季。同时,文章还分别利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方法对海水有机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可充分考虑多种水质因子,更适合对考洲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到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黄河口埕岛油田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变化趋势,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该油田周边海域海水和沉积物历年跟踪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并对该油田周边海域海洋生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2009—2011年无机氮,2011年磷酸盐外,埕岛油田周边海域历年监测水质要素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二类水质标准;历年监测沉积物要素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一类标准。2006—2011年调查海域水质和沉积物油类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埕岛油田年产油量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调查海域生物环境状况整体水平有所下降,海洋石油开发对埕岛油田周边海域的海洋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1~2004年6月与8月调查资料,阐述了辽东湾海域水体各化学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对辽东湾北部海域夏季的综合水质状况,海域营养结构及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化学要素的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为近岸高于远岸,主要的污染区域集中在大凌河口与双台子河口海域。主要的污染因子氮、锌、铅和油。2001~2004年间,2002年该海域为严重污染,其它年份为中污染;氮磷比率偏高并逐年上升;整个海域一直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6.
基于莱州湾西部13个岩心柱样粒度组分与参数,运用Flemming粒度三角图,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对岩心柱样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将莱州湾西部划分为4个区域,即现代黄河口侧缘、广利河口北潮滩、莱州湾南岸和中部浅海区。根据粒度曲线特征,分析了每个区域内沉积环境的时空变化。结果证明:莱州湾西部百年来沉积特征建立在黄河形成沉积环境之上,沿岸短源河流对沉积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现代黄河口侧缘沉积环境受黄河影响至今,沿岸河流改造作用较小;广利河口北潮滩沉积环境形成于黄河行水期间,目前广利河水系对原有沉积环境改造作用明显;莱州湾南岸小清河、弥河取代黄河成为影响沉积环境的最重要因素;莱州湾中部海域则受到沿岸河流的综合影响。沉积环境以广利河口为界限,呈现南北分异。北部沉积环境随时间变化明显,在垂向上反映了黄河多期次行水带来的沉积特征;南部沉积物质来源依次为广利河、小清河、弥河,沉积环境在水平方向上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
莱州湾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1988年至1992年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莱州湾入海污染源及海水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认为,莱州湾主要污染物质为石油类、COD,其主要来源为西南部沿岸河口,尤其是小清河和广利河;其次为无机氮、无机磷,其主要来源为黄河口,其次为南岸河口。小清河为本区主要污染源,占本区污染物总入海量的1/3强,治理小清河、广利河是改善本区环境质量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1988年至1992年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莱州湾入海污染源及海水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认为,莱州湾主要污染物质为石油类、COD,其主要来源为西南部沿岸河口,尤其是小清河和广利河;其次为无机氮、无机磷,其主要来源为黄河口,其次为南岸河口。小清河为本区主要污染源,占本区污染物总入海量的1/3强,治理小清河、广利河是改善本区环境质量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瓯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瓯江口海域采集的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重金属(Cu、Pb、Zn、Cd、Hg、As)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对其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高值医主要分布在瓯江入海口灵昆岛两侧海域;用单因子评价法以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评价显示,该海域受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主要受到As和Cu的轻微污染;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教法对该海域...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9年夏季三亚湾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在对各水质参数进行污染指数计算的基础上,应用水质综合评价模式,对该海域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受河口和港口高浓度测值的影响,三亚湾海域水质呈现轻度污染状态,河口水质巳被严熏污染;(2)除溶解氧和重金属Pb外,该海域其它水质参数均未超出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1.
大连市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类型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991-1999年大连市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对该区域水体的质量作了分析和评价,监测结果表明,大连市近岸水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无机磷和油,并对整个个海域的污染趋势进行了研究,根据污染特征,分析了影水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长岛北部海域10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进行取样,研究了表层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分布,探讨了As、Pb、Hg、Cr、Cd、Cu、Zn和Ni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和地累积指数法对该海域重金属情况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主要在大钦岛南部、北隍城岛北部和小钦岛北部海域富集;大部分重金属元素与平均粒径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类型受潮流及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很低的风险环境,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仅部分站位中Cd和Hg处在中等生态风险;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显示As仅在小钦岛西北部海域为尚清洁环境,Cr仅在各岛屿周边海域为尚清洁环境;地累积指数法显示Cd仅在大钦岛西南部和北隍城岛西部海域处于轻微污染环境。来源分析表明:Cd、Hg、Cu、Zn、Hg、Ni和Cr受养殖、排污等人类活动影响,As仅受到岛屿及近岸土母质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连红土堆子湾水质灰色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9类指标,以灰色聚类法为基础,结合单项污染指数法及营养状况分析,对大连红土堆子湾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影响该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无机氮,其中无机磷是最主要的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4.
天津近岸海域2004-2012年水化学环境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芸  冯剑丰 《海洋通报》2014,33(2):215-221
基于2004-2012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的水质调查数据,运用综合污染指数、Daniel趋势检验和污染分担率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主要水质评价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渤海湾近岸海域主要评价指标的浓度整体呈现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北部高于南部,西部(近岸)高于东部(远岸)的分布特征。无机氮的污染分担率在40%~50%之间,为首要污染物,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分别为北部和南部海域的次要污染因子。枯水期的活性磷酸盐在大港和塘沽断面显著增加,而COD则在汉沽断面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丰水期的COD在岐口、塘沽和汉沽断面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山东北部近海岸10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台海洋管区近1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别采用综合评价两种方法对山东北部近岸海域及上个分海区(莱州湾、龙因台、威海)的水质环境2质量进行证人。评价结果表明,证人海域的主要污染为有机污染和石油;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石油、活性磷。四个分海区中,莱州湾污染最重,威海近岸海域污染最轻。后5年与前5年相比,有机污染有所加重,石油河南省是到一定遏制。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0 2012年两年4季莱州三山岛黄金海岸沙滩综合勘测结果,分析上述沙滩形成过程,并进行了沙滩近期变化特征探讨.结果表明,莱州三山岛黄金海岸沙滩年际及年内季节性变化规律均表现出带状冲刷特征,黄金海岸沙滩及其近海海域表现为普遍冲刷特征,冲刷厚度平均<1.2 m/a.基于莱州三山岛黄金海岸沙滩近期变化特征,建议尽早开展以抛沙养滩为主,并适当辅以硬工程的沙滩养护方案,注重海滩养护工程前期调查,修复和人工再造三阶段的工作,特别应根据设计方案向沙滩开展大量抛沙、保沙和稳沙工作,使受蚀海滩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年天津疏浚物海洋倾倒区的水质数据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天津疏浚物海洋倾倒区水质总体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Pb、石油类为该海域主要污染物,倾倒区各污染物指标满足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对倾倒区水质的相关规定。通过比较发现:单因子指数法适用于对单个污染因子的污染程度进行统计,模糊综合评价法则适用于对整体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9年9月岚山港海洋临时倾倒区海域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对该倾倒区的水质进行了评价;采用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及有机污染指数法对该倾倒区2000-2009年水质状况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9月影响该海域表、底层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无机氮、铜、铅和锌;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Q表明2000年至2009年该倾倒区海水水质优劣顺序为:2000年>2006年>2004年>2009年>2008年,2000年至2009年该倾倒区海水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有机污染指数A呈上升趋势,但海水水质为贫营养水平,无富营养化现象,水体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大、小窑湾湾内外海域的营养盐和铅、锌的分布规律与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并以海水水质、营养结构和营养水平方面评价了两个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冬春季节N,P,Si三种营养盐的水平分布均有从湾项向湾口海域降低、再向湾外上升的趋势;夏季三种营养盐的湾顶含量大大增加,水平分布趋势则表现为由湾里向湾口方向减少。冬季Pb分布均匀且含量较低;春季小窑湾沿岸已受到Pb的污染。大窑湾北部沿岸冬季Zn污染严重,春季两湾内外海域Zn分布较均匀。夏季Pb,Zn的污染严重,水平分布为从北部沿岸向湾口方向下降。两个湾内环境质量劣于湾外;调查年度中,除大窑湾夏季Ⅰ级水质的隶属度略高于Ⅱ级水质的隶属度外,其他海域Ⅰ级水质的隶属度在61%~97%之间,属于Ⅰ级水质。大、小窑湾海域的海水营养水平指数小于或接近一级的闲值,处于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0.
河流入海污染物是近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小清河是莱州湾西南部主要入海河流和污染物来源,近年来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对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如何有待深入研究。采用MIKE21数值模型模拟了近岸工程建设对潮流场的影响及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扩散特征,探讨了入海污染物扩散对近岸工程建设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的建设,导致小清河河口附近海域流速有所减小,减小值介于2~21 cm/s。河口两侧的堤坝、防波堤等工程阻挡了污染物向东南、西北方向扩散,使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范围有所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导致河口附近海域污染物浓度有所增加,从而加剧了小清河河口附近海域的水质污染。因此,近岸工程建设会造成工程附近海域的潮流减弱,削弱近海海域的污染物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