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台风年鉴、天气图、本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杜鹃"和"7908"号台风在生命史和移动路径、风雨和气压变化以及环流背景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是很相似的台风.对今后类似台风的预报以及预警信号的发布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对台风"艾利"的移动路径两次左折成因分析表明西风带的长波调整作用、大陆高压的引导作用、台风"暹芭"对副热带高压南落的阻挡作用和双台风的互旋作用导致了台风"艾利"路径的两次左折.并提出了此类特殊台风路径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一系列敏感性试验探究台风"烟花"移动缓慢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台风"烟花"的移动对台风"尼伯特"的强度较为敏感。"尼伯特"强度主要通过影响其附近大尺度低压系统的强度与范围,间接影响"烟花"的大尺度引导气流,进而影响"烟花"的移动。具体而言,"尼伯特"与其附近大尺度低压系统环流共同激发西北风引导气流,抵消了部分副高西南侧的东南风引导气流,从而造成"烟花"受到的大尺度引导气流偏弱,致使其移动缓慢,路径复杂。此外,当"尼伯特"强度越大时,以上过程对"烟花"移动的影响也越大。因此,当两个台风相距较远时,双台风相互作用可能通过影响周围的大尺度系统,间接对台风路径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9年06号台风"莫拉菲"是今年第一个进入广西内陆的台风,对玉林造成重大灾害影响.大气环流场中西伸的副高和季风槽共同影响着台风"莫拉菲",造成玉林市全市出现大范围暴雨,局部大暴雨强降水天气,受灾严重.因此,研究"莫拉菲"诱发玉林市的暴雨机制,对进一步分析台风预报台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冕"和"黑格比"台风暴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物理量综合诊断分析方法,对路径相似的强热带风暴"北冕"和强台风"黑格比"在西进途中进行水汽来源、不稳定层结的维持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台风及其减弱后的低压环流发生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北冕"和"黑格比"路径相似,两次台风大暴雨落区比较一致,而它们减弱后台风低压环流仍对桂西南造成强降水,低空急流的存在是台风低压环流维持并造成强降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关于台风"飞燕"(0102)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台风"飞燕"路径、结构等方面问题。台风"飞燕"登陆前先后受地形低压和热带云团影响,分别出现右折和左折。在结构上具有尺度小、强度强和椭圆形眼的特点,椭圆形的眼区使沿海台站在台风来临前3~9 h内气压明显上升。狂风暴雨出现在台风中心及其右侧地区,灾害主要由猛烈阵风和暴潮造成。  相似文献   

7.
利用华南区域常规观测站资料、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及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第7号台风"韦帕"生成环境条件、移动转向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台风"韦帕"生成于热带辐合带弱垂直风切变中心附近,高海温是其生成及发展的基础条件,强度维持与西南季风及越赤道气流卷入密切相关.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变化显示,"韦帕"所获取的海表面热通量较少,这是其强度增强有限的主要原因;台风移动路径与引导气流密切相关,其不同阶段受不同层次引导气流影响,且引导气流弱,台风移动速度也较慢;台风"韦帕"发生停滞及转向,主要由于大尺度环境场发生明显改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及东风波都起重要的影响;低层台风中心附近风速变化影响台风环流结构内力的方向大小,也会造成台风路径移向的变化,高层辐散区对台风中心移动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3年台风"尼伯特"周围的风向、风速在铅直方向的垂直变化和垂直速度、散度场等物理量的变化分析,发现台风周围的风向、风速的垂直切变增大和上升运动的迅速减弱改变了台风的暖心结构,是造成台风"尼伯特"在北部湾海面上迅速减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0601号台风"珍珠"路径的分析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一种应用云图定量决策台风路径的预报系统",对0601号台风"珍珠"移动路径,逐日进行跟踪分析预报,比较准确地描述这次台风的移动过程,合理地解释台风路径变化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0312号台风"科罗旺"路径变化特点、造成广西台风大风历史极值以及沿海强降水的天气原因进行分析,认为①后期贝湖低槽发展南伸影响了副高的稳定,同时南海高压减弱消失等原因导致了台风运动路径由前期偏南西移转为后期偏北西移;②台风穿过雷州半岛南部前后,副高脊线持续南压,使后期北抬的台风与副高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台风中心涡度变化小、uv分量明显增大,是造成近海大风历史极值的主要原因;③南海、盂加拉湾一带季风云涌与台风相遇是造成沿海强降水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1.
杨丽英 《广东气象》2021,43(6):24-27,3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1°×1°)、中国气象局台风经纬度数据和卫星云图、雷达图等资料,分析了 2020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活动期间西风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境场和垂直风切变等系统和要素变化特征,初步研究了"海高斯"近海增强以及路径北翘的成因.结果表明:西风槽东移导致副热带高压东退,是"海高斯"路径发生北翘的主要成因;异常偏高的海温和弱垂直风切变是"海高斯"近海增强的关键;低层有利的水汽辐合和高空辐散有利于TC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艾利"各个阶段的多普勒雷达资料的特征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对各阶段的定位方法进行探讨,总结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台风定位方法,以期对将来的台风雷达定位业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台风涡旋非对称结构对台风运动产生影响的结论.对以超强台风"鲇鱼"中心为坐标原点,300-500kmm内850、500百帕切向旋转速度分解成uv分量,分析台风的合力运动倾向.结果表明:用u、v方向的矢量和作出的合成风矢指向与台风的移动方向基本一致,当△U、△V及合成风矢出现明显的变化时,台风处于拐点,台风移动方向将出...  相似文献   

14.
何纪武 《浙江气象》2004,25(2):32-35
0312台风"科罗旺"是2003年在我国登陆最强的一个台风,给海南、广东、广西3省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和卫星等资料,对其路径及其暴雨成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势力强盛的西太平洋副高经历一次短周期活动,是台风先向西南西移动,后转向西北西的主要成因;低层台风中心附近涡度长轴方向预示其未来的移向;对流云团的不断旋入台风环流,低层水汽辐合、高层辐散和强烈的上升运动导致3省暴雨灾害.  相似文献   

15.
"海棠"(Haitang)台风降水非对称分布成因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2005年第5号台风"海棠"登陆福建省前后所引发的降水呈明显的南北非对称分布特征。逐时MT1R静止气象卫星IR1云图分析揭示,陆地上台风环流云系呈南北非对称分布。浓白色的降水云区主要位于台风北侧,而在此期间,台风南侧云系则相对较暗。在WRF模式成功模拟的基础上,分析模拟的700 hPa高度上相对湿度和垂直上升运动场表明,垂直上升运动场呈现出与降水场相似的南北非对称分布特征,而台风南北两侧空气相对湿度呈均匀分布。进一步改进的湿Q矢量(Q*)以及地形抬升和地表摩擦作用(简称地形因子)分析表明,Q*矢量散度辐合区、地形因子强迫产生的垂直上升速度区都呈南北非对称分布特征。综合考虑指出,"海棠"台风降水分布的南北非对称性,主要由动力因子(Q*矢量(相当于上升运动)、地形抬升与地表摩擦以及垂直上升运动场)引起的,而热力条件(包括相对湿度)是不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台风"莫拉克"路径诊断分析和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海  黄汉中  何勇 《气象科技》2011,39(2):182-189
利用客观分析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0908号台风"莫拉克"穿越台湾岛前后在路径上出现的北翘、西折现象以及进入台湾海峡后移动异常缓慢的原因.结果表明:①台风靠近台湾岛后西太平洋副高减弱东撤,引导气流明显减弱,台风减速;台风进入台湾海峡后,北侧高压带的断裂和随后的重新连接加强是其路径偏北转向和移动缓慢的主因.②"莫拉克"...  相似文献   

17.
海南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橡胶产地之一,也是台风频发区。强风直接造成橡胶树叶片破损、落叶、折梢、折枝甚至倾斜、断干、倒伏等机械损伤,台风灾害是海南岛橡胶产业面临的最大自然灾害。以海南橡胶园台风灾害历史数据为基础,选取橡胶园台风灾害评估的静态和动态因子,依据可拓理论建立海南橡胶园台风灾害评估模型。并利用所建立的评估模型对1409号强台风"威马逊"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与实际灾情较一致,说明所建模型是可行和实用的,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规划海南橡胶园种植、提高防灾减灾决策的时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天气学分析、物理量诊断,卫星云图和单站要素等方法对0906号台风"莫拉菲"(Molave)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这次暴雨过程中,西南季风的发展和台风南侧的强烈上升运动作用十分突出,二者共同作用,促进暴雨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台风的移动路径是受多因素影响的,用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和CINRAD探测资料分析,并通过散度场、涡度场、能量场以及海温场等资料,对0601号强台风"珍珠"移动路径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些能反映与台风移动路径相关信息,对台风路径的短期分析预报及短时预报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广州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以登陆台风"黄蜂"(0214号)为例,研究海南岛屿地形和对流凝结潜热对登陆台风"黄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黄蜂"从海南岛东侧附近经过时,海南岛屿地形对登陆台风"黄蜂"的移动路径影响不明显,但是对海南岛附近的降水有明显影响,模式中有无对流凝结潜热加热对台风"黄蜂"的移动路径和降水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