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地破坏程度鉴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并结合调研,对耕地破坏鉴定条件、管理机制和政策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海南省耕地破坏鉴定实施情况,总结耕地破坏鉴定的已有经验,为完善耕地破坏鉴定工作提供借鉴。研究发现:耕地破坏鉴定需要明晰对象,增加质量因素考量,完善鉴定规范。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破坏鉴定可以有效打击耕地破坏行为,但面临鉴定规范需要完善、配套制度需要制订、执行标准需要调整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含煤岩系沉积岩鉴定,是煤田地质勘探最基础的工作.煤炭部地质局1984年6月组织了“含煤岩系沉积岩标准鉴定“的专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成“含煤岩系沉积岩鉴定手册“.手册是在广泛汲取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  相似文献   

3.
该项目由煤田地质局第一地勘公司科教中心承担,最近在邯郸市通过鉴定。项目内容分为三部分,除岩芯摄相及岩芯保管外,提出了钻孔地质编录标准化描述内容及使用词汇。后者以《含煤岩系沉积岩标准鉴定手  相似文献   

4.
地质矿产部科技司于1986年4月25—29日在昆明召开鉴定会,对部科技项目《超基性岩标准物质中痕量元素的分析定值》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由地质矿产部、核工业部和中国计量科学院的10位学者、专家组成。参加会议的除鉴定委员外,还有该项目研究单位的代表,共40余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铀系国内标准样鉴定结果。通过参加这项国内的标准样对比计划,建立了铀系法定年的实验程序和流程,成功地测定了两个碳酸盐标准样的各项同位素比值和年龄值。并对流程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地在查处非法占用农用地涉罪案件时,司法机关一般均要求对耕地破坏程度进行鉴定,确定是否够得上造成“耕地大量毁坏”。该鉴定一般要求农业或国土部门作出,但由于没有“鉴定标准”,且不属于专业知识范畴的内容,农业、国土部门往往不能作出鉴定。故这类案件因此不能成案,致使犯罪分子逃脱了法律的制裁,造成了非常坏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在地处三峡——瞿塘峡的四川省奉节县发现硅酸矿泉水。经专家鉴定:矿泉水达到国际饮用矿泉水标准,为优质  相似文献   

8.
各种地质样品的分析越来越需要标准样来监控分析的质量[1,2]。标准样还可作为鉴定新的分析方法的依据和分析测试(特别是仪器分析)的校正标准。地质部已把研制各类地质物质的标准样品作为地质实验分析和地球化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纳入了科研计划。地质部标准参考样研究组承担了以痕量元素为主要对象的地球化学探矿标准样的研制。  相似文献   

9.
在稻作农业起源和传播的研究中,水稻扇型植硅体对于发现、鉴定水稻遗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利用扇型植硅体在区分野生稻和栽培稻,粳稻和籼稻方面建立了诸多判别标准,但这些“标准”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本文从扇型植硅体的发育机理入手,结合前人对水稻扇型植硅体的研究成果和通过对部分现代野生、栽培水稻扇型植硅体的观察分析,认为尽管现代稻属和粳、籼稻扇型植硅体的鉴定特征是比较明确的,但由于野生稻和栽培稻扇型植硅体的区分存在不确定性,限制了扇型植硅体在早期稻作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对目前利用扇型植硅体进行水稻农业考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寻找野生稻和栽培稻扇型植硅体的有效区分标准、如何应用新方法新技术提高鉴定准确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曾祥灿 《岩矿测试》1994,(3):233-236
一批地质标准物质通过部级鉴定1994年5月20日~21日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岩矿测试标准样品及方法分技术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组织评审了一批地质标准物质,通过了“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4种矿物标准物质的研制”、“铅锌、铅锌铜、镍钴、钨...  相似文献   

11.
矿物X射线物相鉴定,实际上就是把欲鉴定试样的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与已有的标准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进行对比.为了使这种对比过程有规律地进行,一个合乎逻辑的方法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使检索过程完全自动化.广泛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矿物X射线物相鉴定,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而且只要程序编制恰当,其结果也是可靠的.本文着重介绍使用APPLEⅡ型微机建立矿物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库的排序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古代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的鉴定是古玉断代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古玉鉴定的难点。现代古玉器鉴定研究是在古代玉器鉴赏古籍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更多依据考古发掘出土的标准器或参考相同时代其它器物进行的。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均属于软玉的次生色,成因较复杂,近些年古玉研究者通过科学检测手段对这3种玉色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我国古代软玉为研究范围,在总结历代软玉皮色、沁色和染色的相关特征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矿物学理论及科学仪器检测手段在软玉皮色、沁色和染色鉴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苏顿  边兆祥 《地质论评》1946,11(Z1):169-169\
本文全文三十二页,附照像图版四。地层分层愈详,化石种属之鉴定即需愈精,长身贝为古生代后期之标准化石,其分类愈详,则于地层之分层愈有益。但  相似文献   

14.
翡翠的系统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鲁  陆德春 《云南地质》1998,17(3):269-275
云南是翡翠的传统进口口岸,至今仍占全省珠宝贸易额之首。翡翠可分为硬玉翡翠、绿辉石翡翠及钠铬辉石翡翠。在学习现行国标的基础上拟定了一个简明的鉴定程序,以统一工作方法和判别标准,且通过2万件翡翠检验证实,是可行的。将地质学科的普遍规律应用于翡翠的鉴定,这对于判定翡翠的染色及充填处理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国外制作了一批地球化学标准试样,其中多数以商品形式出售.地球化学标准试样主要用于鉴定、衡量分析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深受岩矿分析工作者的欢迎和重视.最早发行的两个岩石标样(G-1和W-1)始于五十年代初期.目前对于地球化学标准试样(以下简称标样)尚无严格的定义.实际上除自然界产出的岩石、矿物以及矿石外,尚包括工业制品(如玻璃、水泥、  相似文献   

16.
江西二二四煤田地质勘探队对山南井田大禾山段运用岩性、电测井曲线旋回分析及室内多项分析鉴定方法进行煤层综合对比,取得了显著成果。我们配合作了有关对比试验项目,按照一定的网度、密度,选择十五个钻孔作为标准对比孔,系统采取了煤样和岩样共1503组,经过分析和鉴定,得到了共25000个数据及1400余份报告,这些数据和报告,对煤层的对比提供了依据,使目前的煤层对比方案更趋可靠。关于山南井田概况和测井曲线旋回分析部分,在《煤田地质与勘探》一九七七年第四期《山南井田岩、煤层组段对比》一文中已作过介绍。本文仅将岩矿鉴定、重矿物鉴定、  相似文献   

17.
煤系石墨的鉴别及其类型划分,是矿产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工作,制定煤系石墨鉴定标准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煤石墨化作用与煤化作用是连续递进加跃变的演化过程,煤系石墨的大分子结构阶跃性演化和物质组成非均质性等特点,造成矿种鉴别的复杂性。为制定科学实用的鉴定标准,从成矿机制研究和资源评价需求出发,按照矿石总体石墨化程度由高至低,划分了煤系石墨一号、二号、三号等3种类型;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补充了110多组实测数据,修改完善了由初步鉴定指标和精确鉴定指标构成的煤系石墨鉴定指标体系。初步鉴定指标包括挥发分产率Vdaf和最大反射率Rmax,用于资源评价和地质勘查阶段初步区分煤与煤系石墨;精确鉴定指标包括晶面间距d002及其等效的石墨化度G、拉曼光谱参数R2,用以精确鉴别煤与煤系石墨,并划分煤系石墨类型。基于涵盖我国主要煤系石墨矿山500余组样品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确定了煤系石墨类型划分指标:煤系石墨一号,0.335 4 nm≤d002<0.338 0 nm(G>0.70)、R2<0.50;煤系石墨二号,0.338 0 nm≤d002<0.340 0 nm(G>0.50~0.70)、R2值范围0.50~0.60;煤系石墨三号,0.340 0 nm≤d002<0.344 0 nm(G>0~0.50),R2值范围0.50~0.60。根据上述指标,建立了煤系石墨鉴定模板,主要煤系石墨矿山样品测试数据表明,该鉴定模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蓝宝石鉴定标准蓝宝石(英文名称:Sapphire)矿物名称:刚玉;化学成分:Al2O3;材料特性:三方晶系,常见六方柱状、桶状、板状。鉴定项目外观特征: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无解理,双晶宝石显裂理;常见颜色:浅至深紫蓝色、蓝色、绿、黄、橙、粉色、紫、...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进展,迫切需要用标准参考样(即标样)来作为鉴定新分析方法的依据和分析测试的校准。国外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进行标样的制作和定值工作。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单位在进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临海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临海市农民住宅用地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城市非农业人口不得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建房。农村可以审请新建、改建住宅的必须符合相应条件,即原住宅面积低于人均30平方米分户标准,又确需要建房的:因自然灾害需要搬迁或重新建房的,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确认属于危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没有住宅需要新建住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