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地图数据可视化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最基本功能之一。在深入分析数字海图数据格式的基础上,根据MapX控件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提出了利用MapX控件开发通用数字海图浏览软件的思路和设计方案,详细讨论了在软件设计过程中要解决的诸如关系数据库访问、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要素符号化等技术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温玉波  黄全中 《海洋通报》2017,36(6):700-705
针对当前海洋科学研究、海洋预报、海洋环境保护等工作中遇到的海洋环境基础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对数据语义、语法、结构的分析,建立数据之间格式转换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转换模板的数据格式转换体系,并以台站观测温盐数据为例,设计编写程序成功实现数据间的格式转换。  相似文献   

3.
移动平台下栅格海图数据快速显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移动平台下移动式ECDIS开发的基础且关键环节为海图数据的前台快速调度显示。受制于移动平台硬件弱点,数据显示调度前,需对原始数据进行瓦片金字塔模型化处理。以栅格海图数据为例,通过栅格海图数据瓦片金字塔模型构建与组织,利用瓦片快速定位和三级缓存机制实现了移动平台下栅格海图数据前台快速显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国际标准电子航海图(ENC)数据生产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是促进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发展的重要前提。介绍了我国目前ENC数据生产的基本情况及应用领域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ENC数据的生产及电子海图应用系统ECDIS的发展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在一定时期内既要生产传统纸质海图保证传统导航,又要生产电子海图满足电子导航的需求,构建了一个能够包容S-57电子海图和传统海图信息全集的一体化海图数据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了两种数据到一体化数据模型的转换机制,并应用此模型开发原型系统,实现了二者之间的一体化组织和切换显示,为探索传统海图和电子海图的数据融合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S-57海图数据与纸质海图在表示地理空间信息的特点,结合两者的共同点提出基于 S-57格式海图数据生产纸质海图的生产体系.提出了点、线、面三种几何形态的物标向纸质海图要素转换的模型以及纸质海图三级审查方法,这对纸质海图生产方式的革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细致分析各数据格式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数据格式转换模型一对一的转换方式,提出了分类通用数据格式转换模型——根据聚类分析对数据格式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每类数据的通用数据格式,实现分类通用数据格式的相互转换,从而实现各数据格式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8.
按照海上部队作战的需要和武器装备的特点引入数字海图技术,完成各类海图数据源的集成,形成由 CDC 海图数据、军用陆图数据、IHO S-57 国际标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美军 DNC 数据、商用的 MapInfo 数据等组成的,海陆空统一的数字海图调用与显示平台,实现不同数据源的管理、存储、查询等方式的一致性。 把数字海图国际标准与国内电子海图的技术实践相结合,首次实现了自主知识版权的同一平台上多元海图数据的同时调显。 按照完备性、简单性、规范性的原则,对解析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组织方法,首次实现了美军 DNC 数据与 IHO S-57 模型的融合。 按照 SIMS 技术体系,首次建立了与数字海图相关的空间数据通用调显引擎,实现了多元海图数据的集成。 以四叉树索引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高效的 SENC 体系,实现了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与调度,达到了全球数据调显的实用化。 对平台内含所有数据(矢量、栅格)采用加密技术,通过数据、平台、硬件的三级绑定,使得数据的版权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并达到了军用数据的保密要求。 为我军研制与海图相关的各类舰载、机载、指挥导航等应用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融合外版的电子海图提供了技术保障平台。  相似文献   

9.
基于海图数据库的纸质海图生产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目前的纸质海图生产效率,采用一种新的制图理念,制作纸质海图符号库,对ARCINFO进行二次开发,对海图数据库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纸质海图生产与数字海图生产同步,减少重复劳动,缩短成图周期,避免了数字海图数据与纸质海图不一致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地理信息领域,"图示表达"用于表示要素从数据变换为图形显示这一过程,其中,建立数据与图形的映射规则是核心问题。由于现行电子海图标准S-52过于封闭难以拓展的问题,电子海图的图示表达相对复杂,制约了标准化海图显示技术的发展。为此,以S-52为重构对象,引入XML标准(可扩展标记语言),提出了"电子海图全XML图示表达模型",重点分析并构建了基于XSLT(可扩展样式表转换语言)的电子海图图示表达规则,实现了电子海图数据与图形的解耦合,为电子海图的开放共享和多样化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更多的用户尽快使用SeaWiFS资料,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将SeaWiFS产品从复杂的HDF格式转换为简单的海洋二所(SIO)格式。HDF格式在记录结构、函数调用方式、参数存放次序三方面说明,海洋二所为实现格式转换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必要的,为许多用户在SeaWiFS资料应用中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大大扩大了SeaWiFS资料的应用面和利用率。同时,对HDF格式的深入了解,可以为我国的海洋卫星资料数据格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事测绘资料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讨论了海事测绘资料管理系统中的三个主要模块:航海图书资料系统、专题测绘系统、电子文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通过对海图编绘过程中涉及到的纸质资料、电子文档资料及测绘基础数据进行系统管理,达到减少测绘工作量,提高海图编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将DFS-V地震仪记录系统的磁带记录方式升级改造为微机文件记录方式,分析比较和实践证明后者具有轻便、经济、易操作等优点。为进行现场数据保存备份和传输交换,作者通过编程在微机上实现了海上多道地震数据的解编,并成功地把非标准的SEGB格式数据转换为通用的标准SEGY格式。文中对该程序的有关技术问题和应用情况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总强度磁异常匹配水下导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匹配算法是水下潜器匹配导航的核心技术,提出一种利用测量磁场与世界地磁模型(world magnet model,WMM)计算磁场之差作为匹配特征量的水下匹配导航新模式.首先引入快速傅里叶级数拟合技术建立区域的磁场模型,然后将测量地磁异常与惯导指示地磁异常之差表示成连续的解析形式,结合惯导力学编排方程建立的12维状态模型...  相似文献   

15.
浅地层剖面系统在海洋工程勘察、海洋矿产资源探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EdgeTech公司生产的3200系列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Chirp信号浅地层剖面系统,该仪器原始记录的JSF格式数据与传统的SEGY地震数据格式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具体体现在文件头和道头部分,特别是数据记录方式上它同时记录了包络信号和振幅信号两种类型的数据。因此,编写适用的C程序代码将JSF原始数据转换为包络信号和振幅信号两种类型的SEG-Y标准地震数据,并运用该程序读取并转换了南海北部某区域的实测浅剖数据,并分析了浅剖资料解释中采用包络信号数据的原因,为利用振幅信号数据反演海底反射系数等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芳霞 《海洋测绘》2006,26(5):42-44
通过对M apInfo交换格式的分析,介绍了如何实现基于M apInfo交换格式的空间属性数据符号化表达,在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的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波束水深测量规范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海洋测量需求和国外测深规范与数据格式标准发展状况,研究了多波束测深规范与数据格式标准内容框架,对宽幅测量的要求、误差改正和数据处理等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HYPACK综合导航定位系统是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水下地形地貌测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它支持多种定位设备和测深设备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如何正确提取所需的数据、满足不同工程测量的特殊要求,是我们在实际使用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分析了实测HYPACK数据,以VISUAL C 6.0为平台进行程序开发,实现了在HYPACK记录的原始文件中特定数据的处理,如航迹(点位)坐标、水深值、潮位数据等。所开发的程序实现了数据的图形可视化和由数据向DXF格式的转换,实现了数据编辑和图形效果的交互。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DEM原理和构建方法,利用现有矢量海图中的水深要素及海岸线岛屿要素,对生成电子海图海底规则网格数据进行研究。计算机辅助虚拟三维海底地形,运用线性八叉树场景进行分解寻求其规律性,用A*算法最好最优地勾绘出等深线,从而建立海底地形等深线模型,为实现电子海图海底三维可视化奠定了基础。最后对算法进行分析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for standardization of data derived from bathy‐metric swath‐mapping systems. Currently several dozen multibeam and sidescan sonar data formats exist within the oceanographic community, and more can be expected as new systems are developed. Without some standardization of swath‐mapping data formats, the capability for use and integration of data from different systems will be severely compromis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rategy for organizing swath bathymetry data in a logical modular fashion that will allow data from all current swath bathymetric sonar systems to be stored and accessed in a common fashion. We have chosen the approach of defining compact efficient modules for each logically independent portion of a data record and storing it in a manner that is portable between diverse computer architectures and operating systems. This approach is extensible to accommodate new types of data. Although specifically developed for swath bathymetry, this format is also capable of supporting digital sidescan data and other types of swath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