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溃变原理—结构分析法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娟 《四川气象》2001,21(4):31-32
溃变原理[1]-结构分析法是欧阳首承教授经过三十多年的潜心钻研,研究出来的一套新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非均匀或不连续的真实信息,来预报天气演化的转折性变化,而天气演化的实质,既是大气涡旋转移式的演化。在天气预测的分析中,以涡动的旋矢性,风矢的不断续性,超低温和反序量[2]构成结构分析体系,在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和雷暴,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测中取得了成功。“旋矢性”是通过分析某个测站垂直方向上整层风夭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滚流结构,来判断天气的转折;“超低温”是通过分析对流层顶或平流层底大气的超低温现象,即位温随气压的下降而陡然降低或不变,来预测灾害性天气;通过分析风场的不连续带来确定“次涡旋”;“反序量”即按照风,湿,温,压的顺序,而非压,湿,湿,风的顺序分析信息,提前抓住溃变信息。  相似文献   

2.
溃变原理[1]-结构分析法是欧阳首承教授经过三十多年的潜心钻研,研究出来的一套新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非均匀或不连续的真实信息,来预报天气演化的转折性变化,而天气演化的实质,既是大气涡旋转移式的演化.在天气预测的分析中,以涡动的旋矢性、风矢的不连续性、超低温和反序量[2]构成结构分析体系,在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和雷暴、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测中取得了成功."旋矢性"是通过分析某个测站垂直方向上整层风矢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滚流结构,来判断天气的转折;"超低温"是通过分析对流层顶或平流层底大气的超低温现象,即位温随气压的下降而陡然降低或不变,来预测灾害性天气;通过分析风场的不连续带来确定"次涡旋";"反序量"即按照风、湿、温、压的顺序,而非压、温、湿、风的顺序分析信息,提前抓住溃变信息.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溃变原理中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对“2007.06.14”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预测分析。V-3θ图是利用大气中温、压、湿、风的垂直分布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演变的影响来预报天气转折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暴雨天气的预测中,溃变原理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深圳“5.11”强对流天气的V-3θ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运用V-3θ曲线结构预测方法,可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的影响,预报出天气的转折性变化.本文对深圳市2002年5月11日局地强对流天气应用V-3θ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3θ曲线对24小时内的强对流天气预测有着较好的指示特征.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象常规资料和溃变理论的v-30图结构分析方法对2011年4月17日影响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锢凶锋形势对此次过程的强度影响起到关键作用,溃变理论的v-30图结构分析方法对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陆莹莹  郑传新 《广西气象》2004,25(B12):35-36,43
根据溃变原理,利用“→v-3θ”图对2002年12月桂北出现的冰雹及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3θ”图在确定强对流天气类型及降水量级上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实用有效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7.
按溃变理论的不连续或非均匀信息不仅可以预测天气系统的移动性变化和转折性变化,也可以预测降水等天气现象。并已被多次历史例案和应用实践所验证。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7.30”区域性暴雨、大暴雨过程溃变原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溃变原理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对此次过程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灾害性天气的预测中,溃变原理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依据溃变理论和溃变V-3θ结构图的信息数字化,预测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取得了应用的有效性突破。文中针对沙尘大风天气的预测分析,利用单站探空资料的特性层资料,通过V-3θ图直观反映大气层结的滚流方向、稳定度和水汽含量等信息,以此判断大风、沙尘天气的转折性变化。结果表明,沙尘大风发生前,V-3θ图中位温(θ)、露点温度的假相当位温(θsed)曲线非常靠近,θ曲线左倾明显,整层大气存在顺滚流,且对流层上层存在"超低温"现象;当θsed曲线数值增大,明显靠右,则表明沙尘大风天气将结束。溃变图方法显示了简捷、直观和应用有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1溃变理论在冰雹大风及暴雨预报中的应用实例《广西气象》2002年第3期郑传新柳州地区气象局545001摘要根据溃变理论,利用“溃变图”和“V-3θ图”对冰雹大风和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溃变理论在冰雹大风和大暴雨天气预报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实用有效的预报工具。2气候平均值的改变对云南气候业务的影响《云南气象》2003年第1期晏红明云南省气象科研所650034摘要气候平均值的改变意味着气候平均态的改变,2003年1月1日即将执行的气候平均值由1961年至1990年累年平均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溃变原理[1],利用"→ν-3θ"图对2002年12月桂北出现的冰雹及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3θ"图在确定强对流天气类型及降水量级上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实用有效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2.
田霄 《内蒙古气象》2014,(2):20-22,35
文章根据欧阳首承的演化溃变理论和信息数字化方法,对区域性暴雨与局地强降水、雷暴天气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各地探空资料,通过大气探测特性层的非规则信息,发现不同性质的降水天气在V-3θ上明显的结构性差别。即一般性降水或大面积的灾害性暴雨的对流强度,比强对流天气弱得多。并提取各类降水天气的可预报性信息,为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溃变原理[1],利用"v→-3θ"图对2002年12月桂北出现的冰雹及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3θ"图在确定强对流天气类型及降水量级上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实用有效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溃变原理Vω-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对此次过程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灾害性天气的预测中,溃变原理Vω-3θ图结构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湖北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落区诊断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欧洲中心和T106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常规气象资料,对湖北省1998年3月20~25日历史上罕见的连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产生强对流天气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并从短期角度对连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归纳出天气模型和预报指标,得出了强对流天气落区及降水性质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提高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准确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溃变理论在汕头暴雨天气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溃变理论的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和溃变图分析了汕头的一场暴雨天气,说明怎样运用溃变理论对汕头暴雨天气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V-3θ图对暴雨天气预测有着较好的指示特征,溃变图对天气形势的演变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溃变理论在暴雨天气预测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98年 4月 2 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这次过程是 50 0hPa贝加尔湖横槽南摆 ,槽前强冷空气南侵 ,中低层长江流域有暖中心发展及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华南沿海上空等共同影响而造成的。运用溃变图和V - 3θ曲线图对“98.4 .2 3”强对流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溃变图对天气形势的演变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用V — 3θ曲线图可以预报出“98.4 .2 3”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98年4月2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这次过程是500hPa贝加尔湖横槽南摆,槽前强冷空气南侵,中低层长江流域有暖中心发展及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华南沿海上空等共同的影响而造成的。运用溃变图和V-3θ曲线图对“98.4.23”强对流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溃变图对天气形势的较好的擀示意义,用V-3θ曲线图可以预报出“98.4.23”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9.
V-3θ图是成都气象学院欧阳首承教授设计出来的运用图像结构来预测天气的结构预测方法。主要利用大气中的压、湿、湿、风的垂直分布,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演变的影响来预报天气转折性变化。利用V-3θ图对桂林站1998年6月份的暴雨过程作一个综合分析。结果几次特强的降水都在V-3θ图上有较好的反映。该方法对无明显降水的天气也能作定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根据欧阳首承教授提出的溃变预测理论和V-3θ图预报工具,对新疆伊犁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基于溃变理论的预报工具对暴雨也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