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论述了溃变原理中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对“2007.06.14”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预测分析。V-3θ图是利用大气中温、压、湿、风的垂直分布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演变的影响来预报天气转折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暴雨天气的预测中,溃变原理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欧阳首承教授提出的溃变预测理论和V-3θ图预报工具,对新疆伊犁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基于溃变理论的预报工具对暴雨也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汤强  许薇  温佳 《广东气象》2007,29(2):40-41
应用溃变理论的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结合天气图分析了汕头2006年3月23日的暴雨过程。指出南支小槽东传和冷空气南下影响造成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汕头各时次v-3θ图进行对比分析,能明显看出汕头不稳定能量加大、大气层结趋于不稳定,及顺滚流的变化等特征。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对预报此次暴雨过程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常规资料从天气图分析、水汽条件、空急流和层结稳定度对2011年5月2~3日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并利用溃变理论的V-3θ图分析方法对这次暴雨进行预报分析。经分析说明此次暴雨过程主要是冷空气南下推动华南静止锋过境福建并在充足水汽条件的配合下产生的;使用溃变理论中通过分析V-3θ图的预报方法能较好地对此次强降水天气做出预报。  相似文献   

5.
V-3θ图是成都气象学院欧阳首承教授设计出来的运用图像结构来预测天气的结构预测方法。主要利用大气中的压、湿、湿、风的垂直分布,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演变的影响来预报天气转折性变化。利用V-3θ图对桂林站1998年6月份的暴雨过程作一个综合分析。结果几次特强的降水都在V-3θ图上有较好的反映。该方法对无明显降水的天气也能作定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1998年 4月 2 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这次过程是 50 0hPa贝加尔湖横槽南摆 ,槽前强冷空气南侵 ,中低层长江流域有暖中心发展及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华南沿海上空等共同影响而造成的。运用溃变图和V - 3θ曲线图对“98.4 .2 3”强对流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溃变图对天气形势的演变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用V — 3θ曲线图可以预报出“98.4 .2 3”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7.
依据溃变理论和溃变V-3θ结构图的信息数字化,预测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取得了应用的有效性突破。文中针对沙尘大风天气的预测分析,利用单站探空资料的特性层资料,通过V-3θ图直观反映大气层结的滚流方向、稳定度和水汽含量等信息,以此判断大风、沙尘天气的转折性变化。结果表明,沙尘大风发生前,V-3θ图中位温(θ)、露点温度的假相当位温(θsed)曲线非常靠近,θ曲线左倾明显,整层大气存在顺滚流,且对流层上层存在"超低温"现象;当θsed曲线数值增大,明显靠右,则表明沙尘大风天气将结束。溃变图方法显示了简捷、直观和应用有效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陆莹莹  郑传新 《广西气象》2004,25(B12):35-36,43
根据溃变原理,利用“→v-3θ”图对2002年12月桂北出现的冰雹及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3θ”图在确定强对流天气类型及降水量级上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实用有效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9.
深圳“5.11”强对流天气的V-3θ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运用V-3θ曲线结构预测方法,可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的影响,预报出天气的转折性变化.本文对深圳市2002年5月11日局地强对流天气应用V-3θ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3θ曲线对24小时内的强对流天气预测有着较好的指示特征.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灾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以及溃变理论的预报工具V-3θ图,对2005年6月30日至7月2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侧甘肃省区域性持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应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外围西南风气流控制青藏高原东北侧,当东北低涡、西风带的冷空气与西南风交汇时,触发强对流;850~200hPa有深厚的水汽层;700 hPa稳定的低涡切变为暴雨提供了强烈持续的辐合上升运动;卫星云图表明持续性暴雨由多个相继生消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影响造成的.基于溃变理论的预报方法在西北区域性持续暴雨的起报、结束及落区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超强台风“罗莎”和“韦帕”大风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要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FY-2C卫星红外云图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对2007年登陆浙南闽北交界的超强台风“罗莎”和“韦帕”大风过程及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地面气压场的分布对台风登陆前后大风的出现时间、影响范围以及登陆后大风的持续时间有重要的影响;台风登陆之前FY-2C红外云图对大风的影响范围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而台风外围螺旋云带进入东海海域的时间则可以作为预报台风大风开始影响温州的一个参考依据;多普勒雷达最大径向速度对台风极大风速的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冷”“暖”冬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61个站1961~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首次采用月平均气温权重系数法确定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标准,分析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1980年以后呈明显变暖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和暖冬指数的气候变率分别为0.568℃/10a、13%/10a,增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大部份地区冷暖冬权重系数指标的气候变率在0.4℃~0.8℃/10a之间,山区大于相对较湿润的平原。  相似文献   

13.
利用黑龙江省61个站1961~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首次采用月平均气温权重系数法确定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标准,分析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1980年以后呈明显变暖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和暖冬指数的气候变率分别为0.568 ℃/10 a、13%/10 a,增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大部份地区冷暖冬权重系数指标的气候变率在0.4℃~0.8℃/10 a之间,山区大于相对较湿润的平原.  相似文献   

14.
利用建筑物内壁温度计算公式,反演出2009—2013年防城港市共出现16次"回南天"过程,并利用气温、露点、湿度、micaps常规资料以及NCEP分析资料对这16次个例的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时间控制广西的冷空气影响结束后,广西上空迅速转受暖湿气流控制,当室外空气露点大于室内物体温度时,"回南天"现象就会产生;气温快速回升,露点高于室内物体温度是"回南天"出现的必要条件,要重点分析未来露点的变化;"回南天"有冷性结束和暖性结束两种结束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从有关域(eq)常用快捷组合键的应用、常用域(eq)代码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介绍如何应用Word XP中的"域"来快速、简便地编辑文档中的一些公式和符号.  相似文献   

16.
地面气象观测“代表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观测所获取的资料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此"三性"正是气象观测资料作为气象体系基础性支撑的根本。影响气象观测资料代表性的因素主要有气象探测环境、仪器性能、仪器安置和安装方法等。一般来说,因站址代表性差而产生的误差要远大于单纯的仪器系统设定的代表性误差。因此,气象站站址选择及站址周围环境对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05年8月16日天津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李云  缪启龙  江吉喜 《气象》2007,33(5):83-88
运用FY-2C卫星资料和由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多种物理量场,初步分析了2005年8月16日天津大暴雨的成因:此次大暴雨发生在低槽冷锋前部,对流层中层低槽和副热带高压的维持、对流层低层切变线的出现、近地面层冷空气的扩散侵入、对流层中低层强盛的不稳定能量以及充沛而又深厚的水汽等天气条件的有效合理配置,造就了这次历史罕见的大暴雨。降水显著的中尺度特性与中尺度云团相对应。同时,对比分析了15日发生在河北东北部、京津地区的另一个降水较弱、对流天气强的对流云团,结果显示它们形成发展中存在差异,为今后两类天气的预报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县级常规气象资料 ,分析 2 0 0 1年 12月 9日的海南大暴雨 ,得出 :西移的热带气旋为其初始扰动条件 ,北方南下冷空气提供了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9.
“0185”上海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1年 8月 5~ 6日上海市发生特大暴雨 ,其中黄浦区和徐家汇区出现了 50年以来最大日雨量。利用加密卫星云图资料、上海南汇WSR 88D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加密观测等资料对“0 1 85”特大暴雨过程作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发现 :本次特大暴雨是中 β尺度系统强烈发展引起的 ;初步揭示了深厚的湿中性层结和对称不稳定是导致中 β尺度系统发展的激发机制 ,是特大暴雨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鲁丹  王令军 《山东气象》2005,25(2):22-2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T213实况分析资料、全国雷达拼图资料、济南多普勒雷达和潍坊本市雷达资料及自动站资料,对2003年5月19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快速东移南下的横槽极其槽后的冷空气使不稳定层结加强,是触发此次对流发生的原因。而低层暖湿气流的存在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和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