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战略性区位理论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构成上来说,区位理论包括非战略性区位理论和战略性区域理论两大体系。与非战略性区位理论不同,战略性区位理论将其分析置于区位主体的战略互动行为的基础之上。战略性区位理论的发展源于霍特林对策模型。多年以来,围绕霍特林模型的各种讨论和对该模型的诸多修正,促使战略性区位理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对于城市经济现象,战略性区位分析可以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
王全 《地理教学》2009,(4):23-23
区位理论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区位因素分析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其分析角度大致可从自然冈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区位形成悖论的理论阐释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区位问题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和产业组织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国公司产业区位的形成出现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过程,即在全球尺度上区位选择的分散性和区域尺度上区位选择的集聚性,并且本地产业也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集聚,形成了传统的区位理论无法解释的悖论.作者运用产业区位形成的要素变化理论、价值链和全球产业链理论以及全球化下的本地化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试图为现代产业区位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边境区位及其再创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区位理论认为,国家边界降低了边境地区中心地的“中心性”,分割了中心地市场区,使边界两侧的经济活动交往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加大。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企业组织、企业行为变革和各边境地区区域和地方组织的积极参与等动力机制的作用,跨边界经济合作过程中,边境地区进行着边境区位的再创造。本文对传统区位理论有关边境区位的论述进行了评述,并分析和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企业组织、企业行为变革和各区域、地方组织等动力机制对边境区位再创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克鲁格曼在借鉴经典区位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世界贸易、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改造并创新了传统区位理论,在此基础上构造出一套新的空间区位理论-称之为新经济地理学。克鲁格曼以在该领域及此前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形势预测方面的贡献,获得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在新形势下取得的新成果,解决了许多传统区位理论未能解决的难题,而且使经典区位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但是,长期以来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被认为与地理界所研究的经济地理学关系不大,未引起地理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对克鲁格曼所研究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内涵、研究意义及其与传统区位论的关系等方面,重新解读和审视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该理论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影响,以期对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创新研究和制订区域科学发展路线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消费行为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复杂行为,其形成的活动空间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基于消费行为地理学的研究,以消费行为理论、微观区位理论等为依据,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微观区位选择进行了初探,以问卷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嘉应学院学生消费行为的微观区位选择的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空间圈层结构,认知距离在其选择消费区位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资星级宾馆区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贺灿飞  尹薇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1):119-129,118
本文研究了外资星级宾馆的地理分布与区位。整体而言,外资星级饭店集聚在少数省区和城市,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基于服务业外资区位理论,本文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了追随国外客户、市场规模、集聚经济、对外经济联系及基础设施等对外资星级宾馆区位选择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外资星级宾馆在区位选择上,倾向于追随国外客户在中国布局,同时通过与国内宾馆的共聚而获得成本节约与竞争力提升。城市的对外联系强化涉外市场潜力,进一步吸引外资星级宾馆;而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强化宾馆业集聚经济,引导外资星级宾馆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区位分析--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58  
王瑛  王铮 《地理学报》2000,55(3):346-353
通过对云南省旅游地分布和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新的适合于解释旅游业的区位理论,其关键是区位的旅游轩边际效用分析模型。研究发现旅游地分布存在一种类似杜能环的旅游业区位结构,以旅游集散地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为“历史古迹带”、“奇异风景带”、“旅游业滞带”和“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带”的四条环带状分布。这种结构是廖什理论不能解释的,需要应用边际效用模型。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具有对知识和技术创新高度依赖、产品生命周期短暂、边际效率递增等特点,表现出与传统产业不同的区位要求和空间逻辑。为了更深入地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和空间特性,该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理论基础、产业区位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已往研究存在的不足,探讨今后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整合了传统区位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有关边境区位的研究,构建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边境区企业集聚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一个包括要素成本、空间联系成本、交易成本、市场拓展、优惠政策等影响因素的集聚机理分析模型,运用该理论框架对美-墨边境区企业集聚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以来我国城市商业区位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1980年以来我国城市商业区位研究的进展。将我国商业区位研究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以商业地理学及城市商业区位为主的宏观研究阶段,以城市商业网点区位及商业活动空间结构为主的中观研究阶段,以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零售店区位等为主的微观研究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对应的研究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城市商业区位研究新领域:信息化背景下商业区位、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商业区位、微区位理论、外资零售企业区位、社区商业布局等进行了概述,总结出我国商业区位研究存在的重实证、轻理论等问题,并对未来商业区位的研究提出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港口发展的区位势理论基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整体的角度,对现代港口与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机制及内在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是现代港口发展区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内容。本文系统地分析现代港口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提出港口区位势概念及其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服务业的区位在现行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并没有直接出现,但是近几年各地的高考中却经常出现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这些概念,甚至要求学生分析其区位条件。例如2012年福建卷第37题第4问——"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这就要求运用知识迁移能力,把工业的区位分析迁移到现代服务业上来。本文以"印度服务外包业"为例分析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与工业区位的联系及差异,以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区位分析与区域政策调整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禹贡 《热带地理》2002,22(3):204-207,213
通过比较分析传统区位理论,重点阐释新经济区位的一些新特征。提出应对我国现行的区域政策作些调整,一是区域倾斜政策的调整,把新经济重点布局在区位引力大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使之尽快形成中国的新经济增长源;二是新经济产业政策的区域调整,鼓励东部的上述3个地区和中西部的武汉,成都,西安等特大城市地区加强无形知识产品的生产,提高新经济产业内部结构素质。  相似文献   

15.
吴磊  尹梁明  杨登宇  郭源园 《热带地理》2022,42(11):1829-1839
文章引入“多样化联系空间”视角,使得空间附着了更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等内涵,并以此作为城市微区位和企业区位选择的空间基础。理论上,企业在城市微区位的选址不仅是通过市场机制与经济因素发生,也特定于区位的经济、社会和地理的紧密交织及其交互作用,其理论机制是空间的多样化联系以“成本共担”的形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引致企业的区位选择和空间集聚;并以深圳市的高新电子信息企业为例,应用OLS回归、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SGWR)模型,对城市微区位、多样化联系与企业区位选择的耦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微区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存在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城市微区位的多样性、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西方办公活动区位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地理学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研究中相对成熟的重要领域。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将办公区位研究的进程划分为萌芽阶段、拓展阶段、系统化阶段和成熟阶段;并归纳了各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角度及不同流派的办公区位理论的发展。研究发现,西方早期办公活动区位呈现强烈的中心性倾向,进入后工业时代以来,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办公活动区位出现了郊区化和非CBD倾向。最后总结了西方办公活动区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统计数据的限制、理论体系不成熟、城市内部尺度研究不足及信息技术影响下办公活动区位研究不深入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公共设施区位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公共设施科学配置、合理布局、实现效率与公平最大化是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公共设施区位理论深受地理学、城市规划、经济学等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有综述类研究缺乏对公共设施区位相关理论体系的全面探讨,同时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相关研究进展关注较少.本文一方面通过将公共设施区位理论与传统区位论在区位选择目标、决策主体、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对比,对公共设施区位相关理论予以归纳;另一方面首先基于Deverteuil的综述研究简要阐述创始阶段、数量、后数最时代西方公共设施区位理论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理论依据及局限性,尔后从多设施、多目标复杂区位模型、空间可达性度量、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等角度重点评述9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方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国内公共设施区位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简要介绍;最后在厘清公共设施区位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本文从统筹城乡公共设施配置、多种设施协同布局、区位决策因子多元化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张琦  李同昇  韩霞 《地理研究》2013,32(11):2121-2132
21 世纪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因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中具有愈发重要的作用,故其在城市内部的区位选择业已引起经济学、地理学领域的广泛关注;而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组织形式,建设监理企业的城市内部区位研究尚未展开。论文在分析建设监理企业生产链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生产性服务业相关区位理论,探究了建设监理企业城市内部区位选择的集聚取向及形成机制,并以西安市内建设监理企业区位选择的实例对理论分析观点进行验证。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在Geoda 软件平台上检验了2000 年至2011 年该市街区尺度上企业数量的聚散过程,解析其特定区位格局的形成是受制于何种预期的理论机制。研究表明:① 在城市内部特定空间上集聚是建设监理企业城市区位选择的基本特征;② 即时接触关键人员、获取地方化经济、追逐制度政策优惠等三方面的需要是引起建设监理企业区位集聚的主要作用力;③ 在西安的实例研究中由企业间协作或效仿的需要主导的区位集聚类型与由开发区规划导向带来的区位集聚类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技术发展、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产业空间分布也出现崭新的格局,不仅区位因子发生了变化,而且以最小成本、最大利润为目标的传统区位理论和集中、大型产业布局模式也被新的区位理论和复杂的产业布局类型所取代.为此,学者们掀起了新一轮对产业区位的思考和探索.本文从区位因子、区位理论以及实证研究方面,综述了1980年以来产业区位研究的新进展,重点回顾了新经济地理理论、新产业区理论、新产业空间理论对产业区位的阐述,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技术发展、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产业空间分布也出现崭新的格局,不仅区位因子发生了变化,而且以最小成本、最大利润为目标的传统区位理论和集中、大型产业布局模式也被新的区位理论和复杂的产业布局类型所取代.为此,学者们掀起了新一轮对产业区位的思考和探索.本文从区位因子、区位理论以及实证研究方面,综述了1980年以来产业区位研究的新进展,重点回顾了新经济地理理论、新产业区理论、新产业空间理论对产业区位的阐述,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