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油菜素内酯对两种单细胞藻生长和某些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于1991年3月-1992年7月在大连进行,实验藻取自大连凌水养殖二场饵料室。分别用浓度为5,10,50μg/L和1,5,10μg/L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亚心形扁藻及球等鞭金藻,研究其对单细胞藻生长的结果表明,两种藻的各处理组的瞎缓期均缩短,细胞生长加快。促进生长最佳浓度。亚心形扁藻的10μg/L,球等鞭金藻的5μg/L;油菜素内酯可提高实验藻的叶绿素含量并促进其光合作用;在处理组的亚心形扁藻和球  相似文献   

2.
11种微藻脂类和EPA/DHA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11种微藻在可比较的条件下,其生物量、总脂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有组成。结果表明:卡德藻(Tetraselmis sp.)的生物量最大,细胞干重可达0.140g/(L.d);南极冰藻(Berkeleya rutilans)次之,可达0.074g/(L.d)。以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的总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室内外培养海洋单细胞微藻的生长及生化组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现有的螺旋灌培养基地,初步尝试了对海洋单细胞微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的大规模室外培养,研究了藻细胞在室内外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并对其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实验藻种对培养条件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在室外条件下,细胞内脂类、蛋白质的含量都有较大的下降,分别从细胞干后的17.045%和4.412%下降为9.746%和2.254%。与此同时,细胞内糖类含量却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致毒性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为材料,采用室内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久效磷对光合色素(叶素α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久效磷短时间处理对微藻细胞的光合色素含量影响轻微,有时甚至可使光合色素含量升高;随着久效磷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微藻的光合色素含量明显降低,说明久效磷对光合色素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久效磷对叉鞭金藻叶绿素α的72hEC50为6.8mg/L,48hEC50为10.6mg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不同浓度Zn2 对球等鞭金藻细胞生长及细胞内多糖、叶绿素、蛋白质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浓度低于4.0 mg/L的Zn2 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当Zn2 浓度高于10.0mg/L时,则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Zn2 浓度的升高,球等鞭金藻胞内叶绿素和多糖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则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半连续培养氮磷浓度、更新率对三角褐指藻采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设计,在室温下研究了半连续培养中氮、磷浓度,更新率对三角褐指藻采收量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对16d更新期,氮、磷浓度分别在0.5~35.9mg/L和0.3~12.1mg/L范围对采收量无影响,但氮浓度在8d前宜用0.5mg/L。更新率增加,藻浓度下降,藻生长率增长。据16d方程,最适更新率为18.2%,每ml培养体积日采收量可达667000细胞。  相似文献   

7.
赫氏黄盖鲽受精卵孵化与仔幼鱼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86年,用人工受精的卵孵化或经驯养自然产卵、孵化室内饲育的方法,进行了人工培苗试验,结果表明:在繁殖期的4-5月份,捕自海内的亲鱼,经催产或驯养,均可在室内产卵孵化。在室内用硅菏、等鞭金藻、扁藻、贻贝幼体、皱褶臂尾轮虫、齿虫幼体和贝肉组成的饵料系列作饵料;受精卵和幼体在水温9.5-25℃、盐度29.2-31.6‰,pH7.88-8.17,DO8.7-60.7mg/L,NH4-N44-118μ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有机磷农药-辛硫磷对扁藻的蛋白质与核酸合成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辛硫磷(〈0.4mg/L)对藻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速度;而高浓度的辛硫磷(〉0.6mg/L)在抑制藻细胞生长的同时,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也相应地降低,这说明藻细胞的生长状况与其三种大分子物质-蛋白质、DNA和RNA的合成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球等鞭金藻生长抑制物的产生和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有三个生长阶段(指数生长期、静止期和衰亡期) 的球等鞭金藻细胞再悬浮液、细胞破碎液、上清液、藻壳液和无细胞滤液的培养液中对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进行了培养,并通过这些培养液对两种微藻生长的影响探讨了球等鞭金藻生长抑制物的产生和释放过程.结果表明,生长抑制物的产生及释放与球等鞭金藻细胞的生长阶段密切相关;生长抑制物在细胞的对数生长初期产生并在细胞内积累,当细胞内的生长抑制物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细胞开始向培养物中释放生长抑制物,进而导致培养物中生长抑制物的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硒对极大螺旋藻生长及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0.4mg/L硒培养极大螺旋藻时,35℃与160μmol/m^2.s的光温条件有利于螺旋藻生长和对硒的累积,在此种光温条件下,40mg/L硒以下均促进藻的生长,其中12mg/L硒的效果最大;超过60mg/L硒就有抑制作用;400mg/L硒以下藻即死亡。  相似文献   

11.
采用植物激素的微量LC-MS检测等方法,研究了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宁波浒苔(Ulva prolifera)内源植物激素含量及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蛋白和糖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浒苔体内含有吲哚乙酸、赤霉素、玉米素、反式玉米素核苷、异戊烯腺嘌呤核苷、茉莉酸等多种促生长性内源植物激素,但不含有异戊烯腺嘌呤。内源植物激素对24-表油菜素内酯的响应程度不同,大多数植物激素在处理第1天含量变化最快。低浓度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时,各种内源植物激素的含量增高,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2 mg/L 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组的效果最明显。在该浓度下,24-表油菜素内酯对生长相关激素含量、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等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0.1 mg/L 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组中,浒苔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南海铁锰结核(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87年5—6月间,中、西德在南海进行地球科学调查,获得5个铁锰结壳、6个铁锰结核样品。本文在利用X荧光法测定15个稀土元素的基础上,对南海铁锰结核(壳)的稀土丰度、配分模式与伴生元素的关系以及稀土的来源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研究表明,南海铁锰结核(壳)的平均丰度为1625×10~(-6),铁锰结核为2167×10~(-6),分别要比太平洋结核高1—2倍,比太平洋北部沉积物高3—4倍,比南海沉积物高10—20倍;结核和结壳的稀土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配分模式基本相同,Ce正异常,Eu亏损不明显;与伴生元素、沉积物及岩石稀土对比研究表明,结核(壳)中稀土主要来自南海中酸性岩类风化、淋漓后缓慢沉积。  相似文献   

13.
Isochrysis sp.strain HG是一株分离自福建长乐自然海区的金藻,是一种良好的西施舌育苗饵料藻。显微形态观察表明,Isochrysis sp.strain HG的形态特性与等鞭金藻属的球等鞭金藻(I.galbana)和湛江等鞭金藻(I.zhanjiangensis)比较接近。进一步克隆Isochrysis sp.strain HG的核糖体小亚基(small subunit,SSU)18S rRNA基因,获得了长度为1780bp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在NCBI数据库中登录的等鞭金藻属的18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说明结果与形态鉴定的结果相一致。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Isochrysis sp.strain HG与等鞭金藻属的I.zhangjiangensis、Isochrysis sp.strain CCAP927/14、I.galbana和Isochrysis sp.strain Santou聚在一个分支类群上,其中I.zhangjiangensis与Isochrysis sp.strain CCAP927/14聚为一个独立的子类群,和I.galbana、Isochrysis sp.strain Santou以及目标菌株Isochrysis sp.strain HG形成4个并列独立的分支。根据形态及分子系统分析结果,Isochrysis sp.strain HG可能是不同于I.zhangjiangensis、I.galbana的等鞭金藻种类。  相似文献   

14.
以I.A.M.收集的培养基Ⅱ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单因子和L16(45)正交设计法,进行了舟形藻BT001对N、P、Fe、Si四种营养盐最适需求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尿素对正交优化组合的影响以及以尿素作为氮源对正交优化组合的影响。结果表明,N、P、Fe、Si四种营养盐最佳单因子水平为:KNO3,300mg/L;Na2HPO4·12H2O,40mg/L;FeCl3,4mg/L;Na2SiO3·9H2O,200mg/L。四种营养盐正交组合水平为:KNO3,150mg/L;Na2HPO4·12H2O,40mg/L;FeCl3,4mg/L;Na2SiO3·9H2O,200mg/L。在正交组合水平基础上,添加16mg/LCO(NH2)2,可更好的促进该藻的生长和繁殖。在8天的培养中,最大细胞相对生长率可达0.1577。在等摩尔氮源的条件下,以CO(NH2)2代替正交优化水平组合中的KNO3对舟形藻BT001进行11天的培养。结果表明,以CO(NH2)2为氮源的藻细胞最大生长密度可达2.69×105cell/ml,明显地高于硝酸钾作为氮源培养的藻细胞密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养和混养的方法,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东海原甲藻对中华哲水蚤摄食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华哲水蚤对东海原甲藻存在一定摄食行为,藻类密度对摄食率有明显的影响.实验密度下,中华哲水蚤对东海原甲藻的最大摄食率为930cells/(ind·h).滤水率随着藻密度的增加而呈单一性的下降;(2)混养条件下,中华哲水蚤对金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摄食率均较单养时下降,滤水率的变化与摄食率相似;(3)不同藻密度下,昆布多糖酶活性都明显高于麦芽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的活性,而麦芽糖酶活性又稍高于纤维二糖酶的活性.与金藻相比,东海原甲藻实验组中华哲水蚤3种消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6.
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MgCl2,NaOH和HCl对大亚湾的大鹏澳、南海的珠江口、厦门湾的胡里山沉积物进行了逐级提取和总磷分析,并以这3种沉积物为惟一磷源培养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估算了藻类对沉积物中磷的可利用量.结果表明,3种沉积物总磷含量分别为449.3,650.1和643.9mg/kg;MgCl2和NaOH提取的生物可利用的非磷灰石无机磷分别为168.8,146.6和118.1mg/kg.非磷灰石无机磷占总磷的18.3%~32.6%.3种提取剂对3种沉积物提取的磷是HCl提取相最大,NaOH提取相次之,MgCl2提取相最小.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在3种沉积物中的最大相对生长率为4.3%~26.9%,两种藻在3种沉积物中的生长与非磷灰石无机磷和藻类可利用的颗粒磷量相对应.颗粒磷占非磷灰石无机磷的42.4%~78.2%,占沉积物中总无机磷的21.1%~27.1%,占总磷的11.8%~20.3%.  相似文献   

17.
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十溴联苯醚(BDE-209)的急性毒性胁迫对褶皱臂尾轮虫(Branchionus plicatilis)运动行为与摄食行为的影响,探讨可用以表征胁迫-响应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1)BDE-209胁迫24h显著性增加了褶皱臂尾轮虫的运动抑制率,由此得到24h半数有效抑制浓度(24h-EC_(50))为9.084mg/L,但未达到半数致死作用;(2)当分别以四种海洋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和小新月菱形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为单一饵料来源时,褶皱臂尾轮虫对四种饵料单胞藻的滤水率(F)和摄食率(G)均随着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呈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说明BDE-209胁迫能显著抑制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作用。(3)将其中三种微藻等生物量混合投喂时,褶皱臂尾轮虫对三种微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与单一饵料投喂条件相比均发生变化,且对各种微藻的选食率(Sr)和摄食总生物量均随着胁迫时间和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选择性指数(Si)发生变化,对小球藻的摄食选择性最高。滤水率的变化较其它指标更敏感,可用以指示浮游动物在个体水平上响应外源环境变化的标志物。结果表明,BDE-209胁迫能有效改变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与选食行为,且其最适宜的饵料是小球藻。  相似文献   

18.
含高浓度有机物及重金属的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由芸  袁璟 《海洋与湖沼》1997,28(5):536-542
采用铁屑综合处理含高浓度有机物及重金属的废水。经处理后的废水,重金属和COD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研究了铁屑用量,作用时间等的最佳值,并对作用机理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室生态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藻体部位、藻质量、碳源质量浓度及水流流速对铁钉菜(Ishige foliaceaokamurai)和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氮磷营养盐吸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大型海藻不同部位对营养盐的吸收速率不同,铁钉菜下部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固着器;羊栖菜顶部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中部。铁钉菜藻质量1.0g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1.5g;羊栖菜藻质量0.5 g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1.0g;2种藻类2.0g和2.5g的吸收速率相差不多。碳源质量浓度为1200mg/L时,铁钉菜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碳源800mg/L;碳源质量浓度为800mg/L时,羊栖菜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碳源400mg/L;2种海藻对照组的吸收速率均相对较低。相同流速下,2种海藻均以PO4-P对照组的吸收速率最大;NO3-N、NH4-N吸收速率在流速为50cm/s时最大。  相似文献   

20.
海洋微藻除菌及除菌与自然带菌微藻生长特点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林伟  陈騳  刘秀云 《海洋与湖沼》2000,31(6):647-652
于1995年4—12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进行微藻除菌及比较除菌与自然带菌微藻生长特点的研究。经平板培养排除霉菌后,利用组合抗生素(青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获得除菌球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及小球藻,对抗生素处理前后的微藻生长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除菌时相比,除菌后的球等鞭金藻及小球藻不易老化(可保持良好悬浮30d以上);回加细菌于除菌藻,藻细胞下沉附底,说明细菌可促使微藻细胞老化。无维生素时,除菌后的球等鞭金藻生长更差,暗示未除菌的球等鞭金藻培养液内可能存在产(类)维生素细菌。除菌后三角褐指藻细胞形态发生一定变化,回加细菌后藻细胞形态有部分恢复。与未除菌时相比,除菌后三角褐指藻更能耐受高温(如30℃)。另外,某些抗生素能够刺激球等鞭金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