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摘     
冰川公园奇观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以南偏西的磨西乡境内,海螺沟冰川是低海拔现代冰川。它长达14.7公里,站在2850米的冰川舌上观览,可以看到偌大的冰瀑布从粒雪盆溢出直泻雪峰脚下,如一股洪流伸进贡嘎山森林线6公里形成冰川舌,在冰川舌上可以看到两侧的黑松林以及长草坝青山绿树间獐、鹿、野羊的踪影。沟内珍稀植物达40多种,野生动物40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28种。有些专家认为,海螺沟是具有世界水平的奇特风景区。  相似文献   

2.
1 增雨炮点概况上坝三七高炮人工增雨炮点 ,位于大黄山南麓山前斜坡平原 ,海拔 2 32 7m。大黄山为祁连山与龙首山之间的独立山体 ,是石羊河黑河两水系的分水岭 ,东西长 36km ,南北平均宽 2 1km ,面积 75 6km2 。主峰磨磨山顶拔海 3978m ,山的东端另一高峰白露掌 30 6 0m。炮点西南是祁连山系的冷龙岭和盖掌大坂山 ,拔海高度均 >30 0 0m ,冷龙岭主峰脑儿墩西岔顶拔海高度为 444 2m。经实测资料表明 ,自然降水随拔海高度增高而呈增多趋势。将祁连山北麓同一坡向38°38’~ 38°0 0’N ,1 0 3°0 5’~ 1 0 1°2 3’E范围内 ,8个…  相似文献   

3.
宋明琨 《气象》1985,11(3):18-21
贡嘎山地处亚热带,其东坡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潮湿多雨,冬暖夏湿,云雾多,日照少,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坡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小, 日照强烈,降水较多,属于亚热带高原气候。海拔4900米以下生长着茂密的高山植物和森林,放出大量氧气,十分有利于登山探险和旅游。海拔5000米以上,山势陡峭,发生雪崩较多。到贡嘎山登山探险选择4、5、10、11月及9月下旬为宜,登山旅游选择5、8、10、11月为宜。  相似文献   

4.
在神奇的雪域高原东部 ,有一个三山交峙、两河交汇 ,藏语称为打折多的地方 ,这里就是闻名中外的康定情歌的诞生地 ,座落在跑马山脚下的美丽的康定溜溜的城。跑马山属蜀山之王———贡嘎山余脉 ,主峰海拔 4 338米 ,藏语称为“拉姆则” ,意思是神女山。相传公元 8世纪 80年代印度莲花生大师派其弟子来康定传教 ,见此山秀雅恬神、特别是山顶峰峦 ,婷婷玉立 ,红云缭绕 ,似仙女挺立 ,故写《拉姆则》一书赞颂而留传于世。在北宋年间 ,山上修过喇嘛寺庙 ,香火旺盛 ,并逐渐有赛马等活动举行 ,最后演变成康定一年一度“四月八”赛马会 ,久之人们就称…  相似文献   

5.
《贵州气象》2004,28(3):26-26
“焚风”,顾名思义,就是火一样的风,是一种过山后变为暖热、干燥的地方性风。那么,为什么气流越过山脉会出现焚风呢?这是由于气流越过高山,出现下沉运动造成的。从气象学上讲,某一团空气从地面升到高空,每升高1 0 0 0m ,温度平均要下降6 5℃;相反,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的时候,每下降1 0 0 0m ,温度约平均升高6 5℃。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4 0 0 0~50 0 0m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就会升高2 0℃以上,会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这就是产生“焚风”的原因。在我国,焚风地区也到处可见。如天山南北、秦岭脚下、川南丘陵、金沙江河谷、…  相似文献   

6.
冯健武  刘辉志  邹捍  李爱国 《高原气象》2007,26(6):1244-1253
利用2006年5~6月和2007年5~6月中国科学院HEST大气科学实验在珠峰绒布寺河谷野外观测期间获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珠峰地区河谷近地层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CO2的日变化特征,讨论了珠峰北坡冰川风和山谷风的特点以及高原地表辐射、地表反照率和近地层湍流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复杂地形和特殊下垫面影响下,珠峰绒布河谷地区近地面层各个气象要素和湍流通量日变化特征显著,并且明显存在冰川风和山谷风复合的局地环流,冰川风对该地区地气间物质能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区位于云贵高原西北边缘的金沙江河谷地带,地形复杂,区内相对高度近2000米,形成了我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的特点。在海拔940—1500米的金沙江河谷地带是高温区,年平均气温19—21℃;低温区在海拔2300—2900米左右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0—14℃。若以气温划分气候带,1500米以下的金沙江河谷地带,大致属“南亚热带”;1500—2300米的半山地带,大致属“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2300米以上的山区大致属“南温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雨量增多、相对湿度也增大。  相似文献   

8.
何启仁 《气象》1983,9(3):18-21
云南丽江地区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自北向南纵贯全区。整个地区多为高山峡谷,海拔高差十分悬殊。境内玉龙山主峰与附近的金沙江水面,水平距离仅11公里,而海拔高差竟达3800米左右。由于山势陡峻挺拔,地形复杂,形成了“一山四季”的垂直气候  相似文献   

9.
博山处于鲁中山区北部,总面积682平方公里。境内有鲁山、原山和岳阳山三个山区,共有大小山头1521个,其中海拔高度在501~800米之间的山头有388个,800米以上的有67个。本区最南端的鲁山主峰海拔1108.3米,最北部只有130米,高差近千米。全区山岭面积占总面积的62%。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山高坡陡,地形复杂。  相似文献   

10.
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川表面不同季节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极端高海拔地区获取定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于研究山地冰川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极为重要。2005年5月1日-7月22日(春末夏初)和2007年10月2日-2008年1月19日(秋冬)在珠峰地区海拔6560m的东绒布冰川积累区进行了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和气压在内的气象要素观测。对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气温和湿度与附近较低海拔定日气象站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证明了在极端环境下获得的气象观测资料的合理性。春末夏初月平均气温从5月的-11.3℃上升到7月的-3.4℃,秋冬季月平均气温则从10月的-11.3℃下降到次年1月的-19.0℃。在春末夏初受印度季风影响,湿度呈持续增加趋势,月平均湿度混合比从5月的1.4g/kg增加到7月的5.4g/kg;而在西风环流控制下的秋冬季湿度呈缓慢降低,月平均湿度混合比从10月的1.4g/kg降低到次年1月的0.5g/kg。春末夏初主要以阴天为主,秋冬季则是晴天占据主导地位。西风环流控制时东绒布冰川盛行西北风,风速较大,极端最大风速可达35m/s。而受印度季风影响时东绒布冰川以南风为主,风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山东半岛东南沿海海岸线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400公里。除即墨以东一段40公里的海岸较平坦外,其余海岸自西南向东北为五莲山(主峰725米)、崂山(主峰1133米)和尾嵛山(主峰817米)等群山丘陵带,且山脉的走向基本与海岸线相一致,这对形成海陆气流辐合,增强降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福建黄岗山东南坡气温的垂直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成洋  方精云 《气象学报》2004,62(2):251-255
利用HOBOOnset自动温度记录仪于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11月对福建黄岗山东南坡 7个地点的气温 ,间隔15min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显示 :黄岗山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 0 .4 3℃ / 10 0m ;不同月份的直减率有差异 ,一般来说 ,冬季小 ,夏季大 ,其中 12月最小 (0 .2 6℃ / 10 0m) ,9月最大 (0 .5 6℃ / 10 0m)。平均最高气温沿海拔高度变化并非呈线性关系 ,表现为中海拔 (16 0 0m )数值最低 ,而平均最低气温沿海拔高度呈明显线性关系 ,直减率为0 .5 4℃ / 10 0m。最高温度沿海拔高度变化不明显。月平均的日较差沿着海拔高度变化呈“U”字形 ,中海拔月平均日较差值最低。日平均气温≥ 0℃ ,≥ 5℃和≥ 10℃的积温沿海拔高度呈线性关系 ,直减率几乎相同。≥ 10℃积温从低海拔至高海拔相差约 2 0 0 0℃ ,海拔每升高 10 0m稳定初日至终日 ,积温日期间隔平均减少 7d左右。  相似文献   

13.
也谈荚状云     
我站位于祁连山主峰东南方的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山沟里,海拔3,400多米。根据我站资料和近10来年的观测,发现本地呈荚状的云有以下5种: 1.长枣核状 长度相当于宽度的10倍或更长些的云块,常有两、三块同时出现,好像湖面上的小船。它比一般Ac(高积云)高而明亮,比Ci(卷云)显得暗些。多出现在4,000米的高空。冬半年(10月份—次年5月份)在测站上游方向常见。从天气形势上看,测站处于槽后西北气流中,高空风速较大,有能量下传。见到这种云本站当天下午要刮6级以上的大风。  相似文献   

14.
《大气科学》2005,29(1):164-166
项目批准号项目名称 申请者姓 名 单位名称起止年月40 4 0 50 0 1卫星遥感气溶胶光学特性中的非球形效应研究赵剑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0 0 5 0 1~ 2 0 0 7 1 24 0 4 0 50 0 2长江中下游暴雨过程中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孙 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0 0 5 0 1~ 2 0 0 7 1 24 0 4 0 50 0 3冰川风及其在低层大气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宋 宇北京大学 2 0 0 5 0 1~ 2 0 0 7 1 24 0 4 0 50 0 4大气湍流能量级串机理及其格子气数值模拟的研究程雪玲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0 0 5 0 1~ 2 0 0 7 1 24 0 4 0 50 0 5 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对气…  相似文献   

15.
徐渝江 《四川气象》2002,22(4):63-63
冬天 ,欢迎你来成都滑雪 !到成都滑雪 ?是的。在成都市西 95公里的大邑县境内 ,有一处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大型高山滑雪场———西岭雪山滑雪场。西岭雪山滑雪场位于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内 ,又称大飞水原始森林风景区 ,属邛崃山系。风景区总面积 4 83平方公里。景区内最高峰庙基岭海拔 5 3 64米 ,矗立天际 ,终年积雪。诗圣杜甫在成都居住时曾眺望此景 ,写下了 :“两个黄鹂鸣萃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名句。滑雪场位于西岭雪山景区东大门 ,海拔 2 2 0 0一 2 4 0 0米 ,面积 8平方公里 ,年平均气温 7℃左…  相似文献   

16.
1979年7月30日至8月15日我们曾在秦岭主峰太白山(最高点八仙台海拨3767米)南北两面不同高度的坡地谷地和山顶设置了九个测点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小气候观测。观测项目有辐射;0.2米和1.5米高度的空气温湿度;0,5,10,15,20厘米深度的土壤温度;1米和2米高度的风向、风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因雷击造成的森林火灾和景区人员伤亡时有发生,近年来,泰山景区也多次发生雷击森林火灾和设备损坏等事故。为了有效地避免或降低雷击对泰山景区的危害,利用2007—2018 年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地闪资料,对泰山景区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地形、海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为有效地开展防雷减灾服务及为地方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年份的落雷次数有所差别,但每年不同海拔高度落雷次数的分布特征比较一致,泰山景区年均地闪密度为1.82 次?km-2?a-1,地闪密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主峰和主峰西北方4 ~7 km附近山顶区域;地闪活动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明显,夏季(6—8月)地闪次数约占全年总地闪次数的86.86%,海拔900 m以下落雷次数较多;日落雷次数的高峰时段为14:00—20:00,落区集中在200~800 m之间;正闪强度均值随海拔升高波动较大,负闪强度随海拔的变化较小;地闪密度随海拔升高呈现上升趋势,海拔高度<800 m的区域地闪密度随海拔增加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海拔高度>1 000 m的区域地闪密度随海拔增加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同时发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地闪密度和陡度呈现增大和增高的趋势,800 m以上尤其明显,可见泰山景区地闪密度与陡度和海拔高度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NASA/CERES发布的2001~2015年云参数资料,选取高层云、雨层云、层积云的云水含量和云粒子有效半径,统计分析了西南地区云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年均空间分布来看,西南地区液水和冰水含量均东部高于西部,海拔低的地区高于海拔高的地区;高层云和雨层云液相和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在川西高原最大。从数值大小来看,雨层云液水和冰水含量最多,分别介于90~230 g/m2和100~300 g/m2,层积云最少,分别介于0~80 g/m2和0~60 g/m2;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高于液相2~6 μm。从季节分布来看,雨层云液水和冰水含量秋季和冬季偏高,夏季和春季偏少,高层云和层积云季节差异较小;液相云粒子有效半径均夏季最大。从变化趋势来看,西南地区各地液水和冰水含量均呈减少趋势,液相和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有呈减少或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9.
IPCC SROCC和AR6对高山区气候变化的评估表明,近期全球山地增暖速率提高,1980年代以来亚洲高山区增暖速率明显高于全球平均和其他高山区同期水平。各山地增暖普遍具有海拔依赖性,但机制复杂且区域差异大,除落基山脉未来气温增幅随海拔降低外,其余山地均随海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全球山地年降水在过去几十年没有明显趋势;预计未来北半球许多山地年降水将增加5%~20%,但极端降水变化的区域和季节差异较大,其中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都将增大。山地年最大雪水当量的减少在固-液态降水转化的海拔高度带更强,未来山地降雪和积雪变化不仅与排放情景有关,而且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2010—2019年全球山地冰川物质亏损较有观测记录以来的任何一个10年都多,亚洲高山区虽然冰川物质亏损速率较小,但每年亏损的冰量在全球四大高山区中仅次于安第斯山脉南段。预计山地冰川将持续退缩数十年或数百年,未来亚洲高山区冰川退缩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将居全球四大高山区之首。山地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厚度减薄,预计未来多年冻土将加速退化,即使在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1世纪末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预计也将减少13.4%~27.7%。从评估的完整性和信度水平来看,山地观测和研究仍存在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20.
高寒草原不同量级降水对干旱解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7年3月1日至10月31日逐日每10 min降水量和土壤体积含水率试验数据,分析不同降水量级不同处理对土壤体积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雨仅能提高0~10 cm土壤墒情,且在遮挡率超过30%时,效果明显减弱,同时地表植被覆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降水利用率。(2)在土壤底墒较差条件下,中雨能改善对照区、遮挡率20%和30%处理下0~10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在土壤底墒较好条件下,中雨能有效补充对照区、遮挡率20%、30%和40%处理下0~30 cm土壤水分。(3)大雨条件下,在对照区、遮挡率20%、30%、40%和60%处理下,0~20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均有明显增加,在20~30 cm土壤层对照区、遮挡率20%、30%、40%处理下增加亦比较明显,大雨能完全解除0~30 cm土壤干旱。(4)短时强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偿十分有限。暴雨对提高0~20 cm土壤体积含水率非常明显,但对提高20~30 cm土壤水分含量不及大雨效果明显。(5)在对照区,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有效降水量阈值分别为2. 5、7. 0和10. 0 mm。(6)特旱、重旱、中旱和轻旱条件下,0~10 cm土层干旱解除所需的最小降水量分别为21. 5、11. 7、5. 0、1. 4 mm,10~20 cm土层所需的最小降水量分别为32. 9、18. 6、8. 6、2. 7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