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风活动与陕西极端暴雨的相关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利用1970~2003年35年间出现在陕西的极端暴雨与近海台风活动的资料,对其进行时空分布统计分析和天气学、动力学诊断以及卫星云图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相关率接近87%;7、8两个月台风影响最为显著。与华北、东北地区比较,陕西的极端暴雨以远距离影响的台风活动为主。影响台风有两类,一类是台风在台湾岛附近登陆或以北海域活动的,其水汽、能量主要以850hPa层输送尤为明显,这类台风云系与暴雨区之间的晴空区明显。另一类是台风在海南、广东或广西一带登陆或移动,该类水汽、能量主要以700hPa层输送最为显著。当台风在125°E以西,且在13~33°N的范围内活动时,该类台风活动对陕西的强降水作用明显,是造成陕西极端暴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300hPa高空急流的先兆性对陕西极端暴雨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影响台风的位置与影响云系对极端暴雨落区预报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登陆台风远距离暴雨的观测研究和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7 ̄1992年在汕头以北登陆的全部台风个例分析表明:登陆台风陆上活动类型和远距离暴雨特点与台风在近海的活动方式有关;登陆台风远距离暴雨的发生与台风登陆前后大气低层东南气流里是否存在中尺度暖区有关,落区与中尺度暖区在台风、副高系统中的相对位置有关,最后,建立了台风远距离暴雨预报的天气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用《台风年鉴》、《热带气旋年鉴》;浙江省68个常规气象站12 h间隔雨量资料以及欧洲中心(ECMWF)0.5°×0.5°分辨率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登陆浙江省的台风路径和暴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49—2018年平均0.61个/a台风登陆浙江,2004年有3个台风登陆浙江,为1949年以来最多。台风登陆浙江的最早日期为5月27日,最迟为10月7日;6月无台风登陆浙江,以8月份最多,占44%。登陆浙江台风在进入东海时其路径趋势可分为3类:1)西行登陆浙江类。台风在冲绳岛及以北区域偏西行进入东海,约50%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一般在三门湾及以北登陆浙江后在内陆减弱消亡。2)西北行登陆浙江类。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进入东海,约24%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绝大多数在冲绳岛到石垣之间进入东海;多数在登陆后转向东北入海。3)北上登陆浙江类。台风向偏北方向移动进入东海,约11%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绝大多数在石垣以西进入东海,一般先登陆台湾后登陆浙江温岭以南沿海地区,之后在浙江东部北上转向入海。3类路径登陆台风其平均过程雨量的中心都出现在温岭,以第2类降水量最大,平均过程雨量中心达199 mm,而且24 h达特大暴雨的都在这类台风中,第1、第3类台风没有出现特大暴雨。台风登陆浙江时,丽水西部、杭州西南部、衢州地区出现暴雨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加密站实时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白山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8月28-29日台风"布拉万"登陆后引发的吉林省一次区域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布拉万"在登陆减弱后仍维持深厚暖性结构,携带着充沛的水汽;当大陆冷空气入侵,触发台风能量的释放;强降水落区位于冷空气入侵的西侧,并且中心位置与△θse850-500负值中心位置基本一致;通过经台风中心的纬向涡度场的垂直结构分析发现强降水落区与强涡度分布一致;通过对雷达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台风暴雨中,低空急流对这次台风暴雨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而逆风区的出现,更是多普勒速度图上识别暴雨的最好判据。  相似文献   

5.
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国家气象局出版的1949~1996年台风资料,研究了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特征.得出:华南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6~11月,8~9月的降水量最大,风速最大是8~9月;华东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其降水量和风速都不亚于华南沿海登陆台风;华南和华东沿海各时段的登陆台风具有3~5年的周期振荡,一般在厄尔尼诺期间登陆台风次数减少,反厄尔尼诺期间登陆台风次数增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与华南沿海6~7月登陆台风次数和副高北界位置与华南沿海6~7月及8~9月登陆台风次数的相关系数在统计学上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应用1971-2003年的山东降水资料、常规天气图资料、台风年签和NCEP资料,对在华南沿海登陆和活动的热带气旋在山东造成远距离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环流形势场进行合成分析.建立了山东省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的天气学模型.分别计算分析了山东有和无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合成的水汽和温湿能的收支.结果表明:在华南沿海登陆和活动的热带气旋与西风带环流系统和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在山东造成的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年均2.5次.暴雨的范围广、强度大.出现暴雨的时间比热带气旋登陆时间滞后.在山东造成远距离暴雨的热带气旋在华南沿海登陆时,中心东部有一股东南风或偏南风低空急流指向内陆.中高纬度中低层西风带环流弱,位置偏北.500 hPa西风带中的偏北气流与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在山东境内汇合.低层850-700 hPa伴有低值系统影响,山东为气旋性环流控制.热带气旋登陆后其中心附近的中低层偏南风急流向北伸展,绕过副高脊线直达山东.在台风中心附近至山东之间建立起水汽和温湿能的输送通道,把高温高湿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山东输送.在台风登陆后12-48小时内,山东暴雨区上空有大量的水汽和温湿能的净流入.暖湿气流与西风带气流相汇合,产生辐合上升,造成暴雨.  相似文献   

7.
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1970~2004年中央气象台编制的《台风年鉴》和广西北部湾各站日雨量实况,对影响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北部湾地区的台风主要出现在7~9月,与南海台风相比,西太平洋台风引发北部湾地区的大暴雨次数较多,从台风登陆路径分析,Ⅱ类和Ⅰ类在湛江到钦州登陆路径的台风造成北部湾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的机率最大;Ⅲ类路径登陆的南海台风几乎都不影响该地区,不管何种路径,造成北部湾沿海地区暴雨,台风低压中心必须进入或者靠近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对贵港市2007年8月21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这次暴雨过程发生在9号超强台风"圣帕"登陆后台风槽北抬的环流背景下,台风登陆前的高温天气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不稳定能量,中尺度对流云图的发展,是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登陆北上热带气旋的暴雨增幅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根据1956 ̄1991年的《台风年鉴》资料,研究登陆北上的热带气旋造成华北地区暴雨增幅的天气气候规律,提出确定暴雨增幅的标准,为建立预报判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登陆台风对陕西一次强雷暴天气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勇 《气象科学》2005,25(3):312-318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和物理量资料对1994年8月5~6日发生在陕西中部的一次区域性大风、冰雹、强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登陆台风的北上使得副热带高压东退,导致西风槽向东移动,带来弱冷空气,触发了陕西中部不稳定能量的释放。登陆台风向暴雨区输送了大量的能量和水汽。850hPa偏东急流左前侧的辐合区与200hPa西南急流入口区右侧辐散区重叠,产生的急流次级环流为强雷暴提供了持续强劲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11.
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小娟  丁治英 《广西气象》2007,28(2):31-35,53
利用1970-2004年中央气象台编制的《台风年鉴》和广西北部湾各站日雨量实况,对影响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北部湾地区的台风主要出现在7-9月,与南海台风相比,西太平洋台风引发北部湾地区的大暴雨次数较多,从台风登陆路径分析,Ⅱ类和Ⅰ类在湛江到钦州登陆路径的台风造成北部湾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的机率最大;Ⅲ类路径登陆的南海台风几乎都不影响该地区,不管何种路径,造成北部湾沿海地区暴雨,台风低压中心必须进入或者靠近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14日-10月5日,“纳沙”和“尼格”2个台风先后登陆海南,均产生了较强的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雨.利用常规资料,对这2个台风的移动路径和暴雨形成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后,由于副高形态及其演变的不同,使得两个台风路径变化不同.利用0.5°×0.5°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要素、中尺度自动站和日本静止卫星0.05°×0.05°TBB等资料,综合分析登陆台风“纳沙”、“尼格”强度和结构差异对海南暴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中心附近环境风垂直切变密集带的跨度变化与台风强度相关,日平均海表温度与热带气旋(TC)强度维持或加强密切相关;登陆TC动力结构和水汽辐合的不对称分布导致台风暴雨落区和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强降水与局地发生的对流云对应较好时表现为明显的对流性降水,对降水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第10号微型台风"莫兰蒂"登陆后在福建和浙江引发暴雨天气,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动力、热力等特征物理量对暴雨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按影响系统划分,福建暴雨是由台风环流本身引发的,浙江暴雨则是由台风残留低压和弱冷空气共同作用所造成。(2)台风登陆前夕强度增强及登陆后福建境内强度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6~1996年新乡站历史气象资料,分析了产生新乡台风低压暴雨的登陆台风路径,选择了预报因子,建立了新乡市台风低压暴雨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5.
台风暴雨是影响山东的重要灾害天气,在山东发生的特大暴雨中,约占44%。本文通过对30年中(1956—1985年)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台风资料的分析统计,筛选出19次影响山东造成暴雨的台风天气过程,总结出了山东台风暴雨的东亚地区环流特征。并对几种主要天气形势做了定性描述,认为大陆长波槽在一定形势下的稳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要单体的位置和强度、台风本身的强度及环流特点三者对山东台风暴雨的短期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2003~2006年在我国登陆的21个台风的低压移动路径及与之相对应的地面及高空实况资料表明:湖北省咸宁市台风(含热带风暴)低压暴雨的出现与台风登陆区域及登陆后低压的移动路径和强度密切相关,当在闽、浙登陆的台风低压经江西到达咸宁市或江西西北部和湖南省境内,并且有较强风场相配合时,咸宁市才有可能出现暴雨。欧洲中心850 hPa 24~48 h风场预报与台风低压演变的风场基本吻合,可以作为咸宁市台风低压暴雨预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书架上     
《台风会议文集(1978年)》1981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62页。本书是1978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台风科研协作经验交流会议上交流的科研成果选编,共收36篇报告。其中有关台风路径预报方面的研究有《台风路径数值预报LN-1模式》等18篇;对台风降水,特别是台风暴雨的综合分析的研究有《环境流场对登陆台风降水的影响》、《华东地区台风暴雨及其预报》等11  相似文献   

18.
两广登陆台风暴雨增幅天气型落区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60~1991年两广登陆台风暴雨增幅现象作了天气型分类分析,发现单一台风环流型与台风环流与冷空气共同作用型,在暴雨增幅的落区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两广登陆台风暴雨增幅带区的诊断预报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次台风暴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1994年7月12~13日一次登陆台风造成的华北暴雨作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分析表明,9406号台风登陆后,台风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间形成的偏东南风低空急流,具有明显超地转特征,它是触发这次台风暴雨的关键系统。Q矢量诊断表明,Q矢量辐合区与暴雨位置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引发青岛暴雨的台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FNL(NCEP/NCAR)全球1°×1°再分析格点资料和实况观测资料,选取2001—2008年引发青岛暴雨的6个登陆台风个例,从源地、路径、结构、强度及其环境场作用等方面分析其特征,并与未引发青岛暴雨的登陆台风特征进行了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我国福建或浙江后继续北上至30°N以北时,会引发青岛暴雨;台风东移入海,再次登陆山东半岛且登陆点离青岛越近,引发的暴雨越强、范围越广;台风影响青岛时,已处于生命史中的衰亡阶段,但高层暖心结构仍较明显,强度仍会维持一段时间;台风登陆后沿着南北向块状副高边缘的引导气流方向移动,且高空有冷槽与台风低压结合,会引发青岛全区性的暴雨、大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