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数据中心建设是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集成整合各类国土资源数据,实现国土业务信息的查询与浏览、分析与挖掘,并实现与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的审批系统、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以及各有关应用系统对接。本文总结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的可利用性,提出一套基于该成果的市县级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永定县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基于数字永定地理空间框架资源建设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包括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和服务系统、执法监察系统和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系统,并介绍了系统的技术架构、主要内容及功能。应用实践证明,可较大提高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国土资源综合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国家测绘局、甘肃省测绘局、、白银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了“数字白银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协议书”,将构建白银市地理空间框架列入国家测绘局数字区域建设示范工程。形成统一的、权威的白银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白银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公用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集成建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的背景出发,研究和探讨了市级"一张图"工程的顶层设计、建设目标、框架和内容。针对以往数据建库等缺少标准化建设的局限性,研究提出了常州市"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库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指导、规范和管理"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库,并根据不同用户角色对数据的操作要求量身定制系统应用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常州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的建设成果已在我市国土资源管理日常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规范透明、审批提速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5.
《河南测绘》2006,(1):F0002-F0002,F0003
河南省测绘工作会议于2006年2月23日在郑州胜利召开。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志民山席会议并讲话,河南省测绘局局长曹江水做工作报告,平顶山市测绘局在大会上介绍了测绘工作情况,做了“数字平顶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成果与应用多媒体演示。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测绘局)、巩义市等5个扩权县国土资源局主管测绘工作的副局长、测绘科(股)长、局机关全体人员、直属单位领导和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和构建数字中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测绘部门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总结了十一五以来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挑战,研究提出了下一步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构建全域“一张图”探索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按照"加强统筹,建用并举,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的总体要求,以"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思路,完成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为破解"两难",探索管理新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1建成三个应用平台提出六种监管模式09年上海会议后,成都市提出了全面开展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的工作目标。经过3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基于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面向国土资源监  相似文献   

8.
"一张图"是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汇交、存储、处理、应用、分析、挖掘和安全备份等管理和服务的数据集成环境,是对土地、矿产、基础地质和地质环境等各类国土资源专业信息的综合集成与展示. 因此,有人称,"一张图"是全面展示国土资源状况的"电子沙盘". 衡阳市国土资源局是"市级一张图"的试点单位.在项目评审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将在全省其他12个市州(株洲除外)、65个县(市、区)部署推广.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需求和测绘发展的背景对数字地理空间框架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提出和建设的必然性,总体需求,基本内容,数据体系。指出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是现代测绘发展条件下测绘成果的新体系,是现代测绘发展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需要从信息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测绘转型的战略高度去认识、规划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为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建设新会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数字新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机制,本文采用集中式数字县区建设模式建设数字新会地理空间框架,选取5个应用示范来检验数字新会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成效。平台在国土资源管理、民政地名服务、政务信息共享等政府管理上得到广泛应用,对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和优质服务等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s to construct a "digital local, regional, region" inform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SIG" and its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to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system. First, the concept of the "grid computing" and "SIG" is interpreted and discusse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id computing" and "digital region" is analyzed, and the framework of the "digital region" is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of "grid computing" to the "reg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syste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地图》2004,(6)
  相似文献   

13.
"数字地球"的体系结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琦  杨超伟  易善桢 《遥感学报》1999,3(4):254-258
根据我们一年来对“数字地球”的研究,从地理信息与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数字地球”涉及的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应用前景等问题,比较客观地阐明了“数字地球”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4.
工学交替模式下的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高职高专土建类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测量新技术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从我院实际出发,提出了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办法与措施,符合教学认知规律,利于改进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赤子"南方"     
  相似文献   

16.
“飞地”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博峰 《地图》2009,(4):34-43
飞地是一种特殊、有趣的地理现象,虽然它的存在造成了一些不便和弊端,例如邮政通讯上容易使邮编、号码混乱,经济上也很难与当地一体化发展等等,以至许多地方都主张行政变更,取消飞地。但飞地并非一无是处,它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发。我国省级单位间,自然地理、经济水平差异很大。例如西部省份农业、能源等资源非常丰富,但缺乏资金和技术;而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但人口稠密、资源短缺,如果西部省份和东部省份互相设置飞地,不仅有利于人口流动、经济互补,更提供了一个横向比较不同省份政府执政能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的演进与发展,都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都已进入信息时代,成为分属工科和理科的两门独立的学科。本文论述了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方法;分析了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各自的发展过程,描述了各自的演进轨迹,特别是分析了信息时代的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各自特点;就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在战场地理环境信息保障中的作用,分别从战场地理环境信息保障的两种思维、发展过程、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的"分异"与"聚焦";最后,从哲学的高度论述了"空间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和"空间参照与时间参照是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两个基本参照系统"的观点,认为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都是研究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且运动着的物质,但研究的具体对象、内容、范围和方法有很大区别,必将在无限和有限统一的空间和时间中深化各自的研究内容、开拓各自的研究范围,创新各自的研究方法,同时又更加紧密地聚焦于战场地理环境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8.
"佛乐之航"     
《地图》2007,(5)
亲眷们到北京来,我总是建议他们到博物馆去看看.在我个人看来,来北京游览,除了天安门、长城、颐和园、天坛几处不可不看的胜迹,与其看某些新造"古迹"或"全球拙劣抄袭"的"公园",还不如看看那些纯粹独一份的特色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南涧"跳菜"     
《地图》2002,(1)
  相似文献   

20.
《数字地图制图学》课件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介绍了《数字地图制图学》课件的设计思想、特点、原则、环境和制作流程,并总结了对CAI设计与制作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