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玄宇  刘云刚 《地理学报》2022,77(9):2374-2388
长期以来海洋位于社会边缘,海洋治理不可避免地陷入陆地中心主义。本文在批判海洋国土治理背后的陆地本体及其领土化逻辑的基础上,将海洋重新概念化为体积空间与动态时间邂逅的四维时空,指出海洋具有多维性、流动性、非线性和非客体的特点,并以此构建了以体积国土、流动国土、能动国土为特征的海洋国土分析框架,进而将其运用于南海海洋国土治理的理论和政策认知,重构了长期桎梏于陆地规范的“时间、空间和运动”观念,回应了文化和政治地理学的新唯物主义取向。研究认为:① 在南海的体积管控上,岛礁扩建是有效的策略。岛礁扩建使体积海洋折叠为二维领土,以偏平化控制三维空间,改变了南海的地理和空间性质;② 在南海的流动性管控上,因海洋的流体、尺度和深度特征,以及法律边界模糊性,加剧了维护南海海上安全的复杂性,需要考虑与之匹配的管控非法流动性的监管策略;③ 在南海的能动管控上,需要关注渔民独特的生态伦理思想,海洋保护需要考虑不同本体间的对话和信息转译,使保护行为更加紧密地融入到本土社会文化情境中。本文为海洋国土治理提供了来自政治地理学的批判性视角,同时对人文地理学的人海关系研究亦是积极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2月26日-3月5日在南海北部湾畔——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联合召开了2006年学术年会。本次会议学术交流的主题为“中国海洋资源、环境与南海问题”。这是“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与国际科学界接轨,适应科学的发展进步,适应我国海洋权益与大陆架资源开发的需要,由原来的“海岸线专业委员会”正式更名后,召开的第一次学术年会。来自全国34个单位的66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收到论文(摘要)40余篇。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3.
简评《中国南海海洋国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桂灵 《地理研究》2007,26(5):1067-1067
在21世纪海洋时代到来之际,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工程、《中国南海海洋经济丛书》目前正由广东经济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这套丛书中,中山大学司徒尚纪教授所著《中国南海海洋国土》就是一部以南海海洋国土为研究对象的力作。众所周知,海洋科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人类所有的海洋经济活动都是以海洋国土为平台而展开的,都离不开海洋国土的总体格局,故该书对上述书目的内容起到了统摄、纲领和指导性的作用,成为这套丛书的第一个亮点。本书体例完整、框架合理。从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南海海洋国土的构成和自然环境,南海三省区人民认识、开发…  相似文献   

4.
南海问题的大周边地缘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海的西沙、南沙等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但如今海洋国土存在重大争议,南海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复杂、最紧张的水域之一,南海周边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缘环境也越来越为复杂。本文以南海问题为切入点,基于南海地理区位中的要素联系对南海周边国家的地缘环境进行探讨。结果得出:南海问题是涉及多元利益和跨国机构关联的复杂问题,南海周边是一个包含域内争端国家、域外干涉国家和具有复杂组织机构关联的"大"周边,南海周边地缘环境是超出地理毗邻的"大"地缘环境,中国南海的维权维稳势必要在域内双边地缘环境、域外多边地缘环境、国际多元多边地缘环境等构成的大周边地缘环境下做出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5.
南海及沿岸地带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受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南海资源环境正发生快速变化,对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带来新压力。本文从地理空间信息角度,以海岸资源、海洋资源和珊瑚礁资源的地理研究为综述内容,梳理了该区域岸线遥感监测、油气资源储量及渔业资源渔获量的地理差异、珊瑚礁地貌遥感监测与珊瑚白化等相关研究进展,讨论了已有研究的成果及其薄弱方向,依据发展趋势探讨了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综述发现,南海资源环境的地理空间研究中,主要成果表现在资源环境的大面积快速监测与地理分异性方面,但在资源分布的内在机制及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影响方面仍缺少足够的研究。未来可望获得突破的研究主要包括:区域时空多尺度特征及其效应,区域间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分异和规律,多源数据融合的南海资源动态监测的精度与时效的提高,以及资源变化过程的海洋生态与环境综合效应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彭兴智 《热带地理》2022,42(7):1158-1168
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野下,海南岛的岛屿特征、海洋属性与离岛空间特质以及自贸港的特殊制度安排,为推动区域一体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文章提出海南—南海的经济地理新概念,构建由空间理念、空间机制与空间行为3个维度组成的分析框架,并探讨自贸港发展推动海南—南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和前景。结果表明,空间理念、空间机制、空间行为在自贸港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文化理念动力、规则制度动力、行为利益动力的作用。在空间理念层面,自贸港发展过程中应落实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新发展理念;在空间机制层面,自贸港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制度创新、完善海洋治理;在空间行为层面,自贸港发展过程中要构建海南—南海空间内的循环经济圈,强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总体而言,面对国际体系转型与贸易保护主义,把握自贸港建设与区域一体化的内在逻辑、影响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为提升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水平,促进与国际研究的融合,增进广大从事社会文化地理研究的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对学术前沿的了解,并加强学术交流,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学专业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8月初,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南威教授的新著《中国南海诸岛史地研究论集》由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隆重出版。该书的面世,为了解、研究南海及其众多岛屿,捍卫中国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域主权,提供了许多可靠、强有力的珍贵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刘南威教授对于南海诸岛的研究,功力深厚,堪称业界翘楚。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他便和广东地理学界的几位学者,共同接受商务印书馆的委托,赴西沙群岛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整理南海诸岛的相关资料,供有关部门参考。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他充分发挥工作、生活在南海之滨——广州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书讯     
<正>2015年8月张耀光所著《中国海洋经济地理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5编。第一编论述海洋经济地理学的提出,中国海洋经济地理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中国的领海制度与海洋资源、沿海人口与劳动力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第二编论述世界海洋经济发展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海洋国家的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布局;第三编论述中国海洋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赵亮  张争胜  南文龙 《地理学报》2016,71(3):515-523
曾昭璇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貌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生涯的不同阶段对地貌学,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类地理学等学科领域均有积极的探索,他对南海地理问题的研究贯穿他的一生,为中国南海地理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他深入研究南海海岸地貌,珊瑚礁地貌,主张采用"地形类型分析法"划分海岸类型,将中国海岸类型划分为山地港湾岸,台地岸与平原岸;他与梁景芬等合著《中国珊瑚礁地貌研究》,系统论述中国珊瑚礁探测史和石珊瑚的种属,生态,地貌特征与发育,并将中国珊瑚礁划分为四大区,六种地貌类型;他完善了珊瑚礁地貌土地名分类,根据《更路簿》划分南海珊瑚岛礁分布区,绘制珊瑚岛礁探测图;他利用历史文献资料考证"石塘"等南海诸岛古地名;他从地质学与地貌学角度论证南海诸岛与中国大陆的陆缘关系,还利用历史地理与地方志等资料佐证了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