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流刺网,简称流网,是一种长带形网具。渔民在作业时将其垂直横流放置于海中,截断鱼类的洄游通道,使鱼刺挂于网内,或缠络于网衣上,以达到捕捞目的。这种网具结构极其简单,渔获品种全量大,因此成为渔民最常用的网具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2014年秋季青岛斋堂岛海域双桩竖杆张网的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数据,运用PRIMER软件中的相似性分析、非参数多维标度分析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模块分析了张网渔具种类选择性。试验采用平行作业法,以传统网具(2a=16mm的菱形目网囊)作为对照网,设计了网目尺寸(2a)为30和35mm的菱形目网囊(以30D和35D表示)和网目尺寸(2a)为20、30和35mm的方形目网囊(以20S、30S和35S表示),进行选择性实验。研究显示:(1)35D、30S和35S渔获组成与对照网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网之间差异不显著。(2)改良后的试验网具能有效释放舒氏海龙;除20S组外,其余各试验网对方氏云鳚亦有较好的释放效果。(3)方形目网囊较相同尺寸的菱形目网囊具有更好的种类选择性;对相同网目形状的试验网囊进行比较,种类选择性随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4)综合分析不同网具的渔获物组成和规格,在斋堂岛海域秋季小黄鱼、带鱼渔汛期,推荐使用30mm方形目网囊;方氏云鳚渔汛期,推荐使用20mm方形目网囊进行捕捞作业。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多元统计软件PRIMER进行张网渔具种类选择性分析虽然存在待完善之处,但该方法为本领域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各种渔具都有误捕海鸟的可能性,而海鸟是一种应受保护的海洋动物,因此,渔民在作业时,应尽量避免渔具对海鸟的残害。 流刺网是最易误捕和残害海鸟的网具之一。这种网具在公海作业时长达数十公里,其中一部分被废弃在海洋中。在80年代,仅日本一  相似文献   

4.
舷提网是秋刀鱼(Cololabis saira)作业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渔获率较高得到迅速推广。模型试验和海上实测是研究网具性能最为普遍的两种方式,两者试验结果的对比评估对于更好地测定网具作业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2014年11-12月进行的秋刀鱼舷提网静水槽模型试验以及2015年7-10月和2016年6-10月在"鲁蓬远渔019"号船上进行的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性能测试试验测定的网具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网具的沉降深度和提升速度进行了标准化,并利用Bootstrap法分析了舷提网模型试验和海上实测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通过Bootstrap法得出标准化后的实测网最大沉降深度的均值分布范围为20.37~29.54 m,95%置信区间为21.76~28.13 m;模型网网具最大沉降深度均值的范围为26.42~37.58 m,95%置信区间为27.70~36.20 m。实测网网具中部最大沉降深度均值大约是模型网网具中部最大沉降深度均值的0.731~0.783倍。(2)通过Bootstrap法得出标准化后的实测网提升速度的均值分布范围为0.107~0.193 m/s,95%置信区间为0.111~0.191 m/s;模型网网具提升速度均值的范围为0.204~0.316 m/s,95%置信区间为0.207~0.312 m/s。实测网网具中部提升速度均值大约是模型网网具中部提升速度均值的0.591~0.611倍。(3)当假设海流速度为0时,求得实测网网具的平均沉降深度为29.14~41.21 m,约为模型网网衣中部最大沉降深度均值的0.751~0.807倍。(4)30 m和60 m水深的海流速度均对实物网网具中部的沉降深度有所影响,60 m水深的流速影响更加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台湾农业委员会向渔民贷款了18.9万美元,以便能够重新装配流网渔船。该项贷款仅限于使用期不足15年的船只,而使用期较长的船只,农业委员会将全部购买。 在此以前,农业委员会已对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作业的流网船只的数量削减了一半,并禁  相似文献   

6.
本文自1999年12月~2000年12月对福建省九龙江口近海定置作业渔获物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变动进行周年调查。经分析渔获物经济种类有99种,其中鱼类65种,甲壳类28种,头足类6种。作者认为调查海区定置作业周年中,在5~8月对经济种类的幼体有很大的伤害。为此建议渔政管理部门适当延长休渔期,并着重对定置作业的船数和网具数进一步予以限制,尤其是对网具结构及作业方式进行改革,籍以保护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我国海洋渔业"走出去",进一步发展远洋捕捞业,文章调查西南大西洋乌拉圭近海双船拖网捕捞的渔具和渔法等,并提出生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双船拖网的渔具包括渔船、网具、纲索和属具,网身采用加目和减目编缝的方式缝合而成;渔法包括放网准备、放网、曳网、起网和网具养护等环节;针对渔场、渔期和捕捞对象,应把握捕捞产量、成本和航次的关系,并结合主捕对象的生活习性,合理规划生产。  相似文献   

8.
远东拟沙丁鱼(以下简称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a,属暖温性中上层鱼类,主要分布在日本周围海域,历史上是日本渔民传统的捕捞对象。其资源量波动幅度很大,近几年正处在“丰渔期”,日本连续年产量约为400×lO~4t。在我国,拟沙丁鱼只是从1976年起才大量出现在黄海海域,被围网、流网兼捕到,有关的科研、院校等单位对其作了不少研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衍力  史红卫  邵青 《海洋科学》2005,29(11):87-91
报道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两艘围网渔船在中西太平洋围捕金枪鱼及每月作业状况。结果显示,70%的网次围捕浮水鱼群,其空网率达52.5%,30%的网次围捕流木鱼群,其空网率为9.5%;渔获物中鲣鱼(Katsuwonuspelamis)占90%,优势体长为40~60cm,黄鳍金枪鱼(Thunnasalbacares)占10%左右,优势体长为100~150cm;作业渔场位于5°N~5°S,137°E~178°E;两艘船每月的空网率为9%~64%,每月渔获量在185~940t之间波动,平均有效网次产量不低于20t,最大网次产量为260t。  相似文献   

10.
夏季黄海南部沿海表层流刺网渔获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银鲳和小黄鱼流刺网网目选择性试验,对夏季黄海南部沿海三层表层流刺网渔获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总共鉴定出渔获品种25种,其中优势种为梭子蟹(Portunus triuberbuculatus)、灰鲳(Stomateoidesnozawae Ishikawa)和银鲳(Stromatecoides argenteus),分别占总渔获量的59.2%,21.5%和11%,灰鲳体长分布范围为17~30 cm,优势体长范围为21~24 cm,占71.6%;银鲳体长分布范围为13~23 cm,优势体长范围为15~21 cm,占95.8%.数据分析表明,三重流刺网作业网具选择性较差,渔具兼捕种类多,捕获量大,占总渔获量的66.5%;渔获的灰鲳和银鲳处于生长型捕捞期,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议适当改良渔具,避免对其资源造成过度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