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法研究了3种野生鲳属鱼银鲳、灰鲳和中国鲳肌肉组织中的营养成分组成,并对野生和养殖银鲳进行了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粗蛋白质银鲳显著高于灰鲳和中国鲳(P<0.05),粗脂肪则以灰鲳最高,中国鲳最低;野生和养殖银鲳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3种鲳鱼肌肉中检测出13种脂肪酸。其中MUFA含量银鲳>灰鲳>中国鲳(P<0.05);PUFA含量和EPA+DHA含量3种鲳鱼无显著差异(P>0.05);3种鲳属鱼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EPA+DHA含量平均占PUFA的82.54%;野生银鲳的PUFA含量是养殖银鲳的1.53倍。氨基酸组成中以谷氨酸含量居首位,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评判氨基酸显示,赖氨酸的相对含量最为丰富;3种鲳属鱼的E/T、E/N皆高于FAO/WHO的评价标准;野生银鲳肌肉的D/T和E/N显著高于养殖银鲳(P<0.05),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无明显差异。该结果说明3种鲳鱼营养组成合理且银鲳更胜一筹,同时野生银鲳品质优于养殖银鲳,但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2.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 c 氧化酶Ⅰ亚基(COI)部分序列研究了南海区鲳属鱼类(Pampus)银鲳(P. ar-genteus)、珍鲳(P. minor)和中国鲳(P. chinensis)的系统进化与种群遗传结构.通过 PCR 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643 bp 的 COI 基因片段,其 A、T、G、C 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33.6%、18.9%和22.1%, A+T 含量高于 G+C 含量.64条序列共定义了20种单倍型,包含152个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148个,单变异位点4个,产生169个点突变.结果表明,银鲳与中国鲳的遗传差异最小,银鲳与珍鲳的其次,而珍鲳与中国鲳的遗传差异最大,3种鲳属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均呈现较低的水平,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的进一步丧失.本研究结果为鲳属鱼类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近海春季鱼类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7年5月、2008年5月和6月在长江口近海春季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资源量变化、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优势种类长度谱进行了分析.调查共捕获鱼类187种,带鱼在三次调查中占据绝对优势,其渔获量均占总渔获量的50%以上,其它优势种类,除小黄鱼、刺鲳、银鲳外,均为小型非经济种类.另外,冷温性的鳄齿鱼也...  相似文献   

4.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条尾鲱鲤资源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梓荣 《台湾海峡》2006,25(2):273-278
根据2003年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春秋两季调查资料,分析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条尾鲱鲤的资源现状.结果表明,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秋季(1.76kg/h)高于春季(0.08kg/h),春季密集分布于91~100m水深,秋季密集分布于71~80m水深.其群体组成也有季节差异,春季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大于秋季,春季优势体长组为101~110mm,秋季优势体长组为91~100mm,渔获中不足1龄鱼占多数,其资源密度及现存资源量分别为12.02kg/km^2 和880.82t,现存资源量只有原始资源量的54.92%,该鱼种资源已接近衰退状态.文中并讨论合理利用该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银鲳繁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峰  施兆鸿  庄平 《海洋科学》2010,34(1):90-96
银鲳(Pampus argente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鲳科(Stromateidae)、鲳属(Pampus),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南起波斯湾至印度尼西亚,北至日本北海道[1].银鲳在中国诸海域均有分布,其资源量以东海北部近海最高,其次是南部近海和北部外海,南部外海和台湾海峡较低[2].历史上银鲳为兼捕对象,产量不高.1960年以后,由于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野生资源相继衰退,银鲳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逐渐成为专业捕捞对象.近20 a来,中国银鲳的年捕捞产量呈连续上升趋势,但其资源状况却不容乐观,李长松等[2]调查发现中国东海区银鲳的年龄、长度组成、性成熟等生物学指标均逐渐趋小.  相似文献   

6.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多齿蛇鲻的资源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南沙西南陆架区春秋两次调查的最新资料,结合1990~1993年的调查资料,分析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多齿蛇鳎的资源变动状况。结果表明,其渔获率、资源密度、资源量从1990-1993年的25.01kg/h、277.69kg/km^2、24031.19t变为2003年的7.13kg/h、93.14kg/km^2、6226.05t,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都是春季高于秋季,其密集分布水深,1990-1993年,春季为111~120m,秋季为101~110m,2003年,春季为131~140m,秋季为111~120m。渔获群体组成无论渔获体长范围和体长优势范围,都是1990~1993年比2003年大,目前渔获中Ⅰ龄鱼占多数,其现存资源量仅为原始资源量的25.21%,表明该鱼种资源已严重衰退。文中一并讨论合理利用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月、5月和11月4个季节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N—32°00′N,127°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时所获得的蟹类调查资料,以渔获率作为蟹类数量指标分析该海域蟹类资源状况,包括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调查共得蟹类种类43种,隶属于10科、21属。优势种类为细点圆趾蟹、双斑蟳、三疣梭子蟹、日本蟳、红星梭子蟹、红线黎明蟹,以上6种蟹类占蟹类总渔获量的94.58%。本次调查与20世纪90年代末在东海大陆架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结果相比,蟹类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变化不大。从蟹类渔获率来看,秋季以舟山渔场最高,夏季以江外渔场最高,蟹类资源密集区主要位于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北部。  相似文献   

8.
南麂列岛岛礁区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底层拖网方法,以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进行了南麂列岛岛礁区域2011年4月、8月、11月和2012年3月4个季节的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以及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鱼类有69种,鱼类种数夏季>秋季>冬季>春季;(2)六指马鲅、海鳗、棘头梅童鱼、龙头鱼、赤鼻棱鳀、白姑鱼、、中颌棱鳀、六丝钝尾虎鱼等15种鱼占鱼类总渔获量的89.13%,是调查海域底层拖网的主要捕捞鱼类;(3)不同季节的鱼类渔获量组成相差较大,优势种季节演替现象明显;(4)渔获率的季节变化明显,渔获率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夏秋季渔获率较高的区域一般在调查海域西北方向的开阔海域。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衍力  史红卫  邵青 《海洋科学》2005,29(11):87-91
报道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两艘围网渔船在中西太平洋围捕金枪鱼及每月作业状况。结果显示,70%的网次围捕浮水鱼群,其空网率达52.5%,30%的网次围捕流木鱼群,其空网率为9.5%;渔获物中鲣鱼(Katsuwonuspelamis)占90%,优势体长为40~60cm,黄鳍金枪鱼(Thunnasalbacares)占10%左右,优势体长为100~150cm;作业渔场位于5°N~5°S,137°E~178°E;两艘船每月的空网率为9%~64%,每月渔获量在185~940t之间波动,平均有效网次产量不低于20t,最大网次产量为260t。  相似文献   

10.
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棘头梅童鱼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6~2007年4个季节的底拖网捕捞渔获调查数据,对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底拖网鱼类中的棘头梅童鱼的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在春季和冬季的渔获质量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2%和4.8%;而夏季和秋季的渔获质量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8%和1.5%.优势体长组为110~120mm;4个季节的资源密度波动于1.44~38.61kg/km2之间,其平均值为16.14kg/km2.4个季节的平均资源现存量约为58.09t,其中冬季资源量最大(138.99t);资源密度在春、冬季明显高于夏、秋季;资源分布与水温、水深及盐度等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其喜栖息于低温、低盐和浅水海域,秋、冬季分布较广,部分出现离岸及南移现象.文中还应用ELEFAN技术分析了棘头梅童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K)、极限体长(L∞)、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开发率(E),各指标值分别为0.60、183.75mm、2.42、0.69和0.71.这说明其生长较为迅速,但捕捞死亡率过高,已出现过度捕捞现象,应该加强保护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再生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秋季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秋季(10月)在黄海22个站位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甲藻孢囊的种类鉴定与计数,本航次中共鉴定出33种(不包括2个未确定种),优势种是锥状斯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膝沟藻属(Gonyaulaxsp.)的种类。与东海和南海甲藻孢囊的同期丰度相比,黄海的相对较低,丰度范围为10~519个/cm3,平均108个/cm3。孢囊丰度总体分布趋势从北向南递增,最高丰度区出现在长江口以北(32°19′59.88″N,122°37′5.16″E),另外,在南黄海调查海域中,中部黄海冷水团区域孢囊丰度较高,膝沟藻成为该区域的优势种,密集中心达101个/cm3。有毒甲藻孢囊在沉积物表层聚集且分布广泛,有爆发赤潮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埃尔托霍乱弧菌致病常发区自然水体与其存活的有关因素,于1997年4月~1998年2月在钱塘江河口区霍乱多发地进行了4个季度月的现场生态调查.结果表明: 霍乱老疫区水域和非疫区的对照水域中其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在老疫区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大,其范围在105~107个/dm3,种类也多,仅蓝、绿藻在春季时就有35种;异养细菌数量高,其范围在105~106个/cm3,其中黄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芽胞杆菌属占优势;弧菌数量在101~102个/cm3.对照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小,在102~103个/dm3,种类明显少,蓝、绿藻只有4~7种;异养细菌数比老疫区水体的数量低2~3个数量级,在102~104个/cm3;弧菌在一年四季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3.
平鲷(Rhabolosargus sarba)养殖群体具有雌性生长优势的特点.应用冷休克方法进行平鲷雌核发育二倍体人工诱导,采用高温消毒的自然海水为精子稀释液,精液经强度为700μW/(cm2·s)的紫外线(UV)照射100 s,染色体遗传物质失活,卵子经激活后,可以获得95%~100%单倍体胚胎.实验结果表明:在卵子激活后5 min进行冷休克,温度0~8℃,处理时间持续15min,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受精率达71.3%~82.7%,孵化率为24.7%~36.3%,2~6℃为适宜冷休克温度,此范围内的温度对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与0,1和8℃实验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差异均显著(P<0.05);在冷休克温度为3℃、持续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初始冷休克时间在4~6 min之间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高,分别达到60.0%~67.1%和30.6%~36.5%,其组间受精率和孵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其他实验组的孵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冷休克持续时间以11~19 min为宜,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46.9%~65.8%和31.7%~42.4%,在此时间内,冷休克持续时间对平鲷的雌核发育二倍体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选用冷休克温度、初始冷休克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别为3℃,5和15 min作为平鲷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条件是显著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 Meiofauna is an important group in benthic small food web energetically due to their small size, high abundance and fast turnover rates. The production of meiofauna is equal to or higher than that of macrofau- na in estuaries, shallow waters and deep sea (Gerlach, 1971; Platt and Warwick, 1980; Heip et al., 1985; Zhang et al., 2004). A role of meiofauna may be the recycling of nutrients. Marine nematodes may keep the bacterial colonies on sand grains in active phase of growth …  相似文献   

15.
刘勇  马超  张澄茂 《台湾海峡》2012,31(4):517-522
根据2009年5月单船底层拖网和定置三重刺网作业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诏安湾口海域春季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密度指数分布及种类多样性等.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游泳动物有48种,其中鱼类为26种,占54.2%;甲壳类为16种,占33.3%;头足类为6种,占12.5%.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500的有4种,分别为多鳞鱚(Sillago sihama)、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种类丰富度指数范围为1.412~3.419,平均值为2.291;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范围为0.800~2.264,平均值为1.568;种类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411~0.836,平均值为0.659.总体来看,诏安湾口海域生物量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开展增殖放流,通过海洋牧场与人工鱼礁建设,以逐步恢复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6.
平端深海偏顶蛤(Gigantidasplatifrons)是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深海热液和冷泉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和共有种,也是深海化能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境营造种。以南海F冷泉平端深海偏顶蛤为研究对象,基于贝壳日生长轮方法,分析了平端深海偏顶蛤的年龄与生长速率,建立了其年龄与贝壳壳长关系的生长方程。同时,结合获得的生长方程,分析了南海F冷泉采样点(119.285 6°E,22.115 4°N)平端深海偏顶蛤种群的年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采样获得的平端深海偏顶蛤种群的最大壳长为11.4 cm,最大寿命为13.5龄。研究区域的贝壳长度分布集中在4~7 cm,占比60%;年龄分布集中在2~4龄,占比49.7%。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平端深海偏顶蛤的生长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有助于深入了解冷泉区域的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6年5月乐清湾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的优势度及其与海水盐度(S)的相关性,并利用高斯模型研究了在盐度梯度下真刺唇角水蚤丰度的生态阈值(Ecological Threshold,ET)。结果表明:真刺唇角水蚤是乐清湾海域春季浮游动物优势种之一,优势度为0. 061;其丰度与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 01),盐度是影响真刺唇角水蚤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最适盐度值为21. 36,最适盐度生态阈值区间为[20. 17,22. 55],真刺唇角水蚤在盐度梯度下的生态阈值区间为[18. 99,23. 73]。此外,还探讨了盐度对真刺唇角水蚤生长的影响,以及此生态阈值研究在乐清湾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 Phytoplankton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dom inantprim ary producer in m arine ecosystem s, starting them arine food chain (N ing and V aulot.,2003;Sun etal.,2001; Zhu et al., 2000; N ing and V aulot, 1992). A l-though potentialfates ofphytoplankton include advec-tion,verticalm ixing,sinking and m ortality due to virallysis and grazing (B anse,1994),m ortality due to graz-ing,especially by m icrozooplankton,is generally con- μm m esh to 25-L carboys, then transpo…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舟山近海海域仔稚鱼丰度的分布、出现概率及与环境因素的综合关系,进一步研究该海域渔业资源的补充机制,根据2019年3、4、7、11月在舟山近海海域开展的4个航次仔稚鱼生态调查资料,研究了舟山近海仔稚鱼的出现概率、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数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仔稚鱼群落的季节变化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环境变化对仔稚鱼补充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空间上,调查海区水深范围5~50 m,仔稚鱼集中分布于水深10~20m的近岸河口岛礁区;时间上的季节变化比较大,春夏季丰度高,冬季少。GLM模型结果显示:近岸河口型仔稚鱼在近岸出现的概率为0.65~0.95,在近海出现的概率为0.26~0.60;近海型仔稚鱼在近岸出现的概率为0.12~0.34,在近海出现的概率为0.32~0.54。仔稚鱼优势种春夏季各出现1种,秋冬季各出现2种,全年仔稚鱼优势种有4种。数量分布为:仔稚鱼种类数春季(19种)、夏季(16种)、秋季(10种)、冬季(5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按种类适温属性划分,调查海区仅出现暖温性和暖水性两种,其中暖温性15种(占已知适温类型种类的60%),暖水性10种(占40%);按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20.
围海建设对天津近海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FVCOM三维水动力模型研究了围填海建设对天津近海海域水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近岸海域的围填建设,围填造陆对天津近海海域的潮流场有一定的影响,围填建设区北部和南部区域流速增大,右侧区域流速减小,流速变化在-30~20cm/s之间,平均变化率为30.4%,流向变化在-50°~40°之间;余流场变化幅度较大,在1~17.9cm/s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