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棉花田间水分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了棉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及棉花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确定出新疆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一次适宜灌溉定额。根据试验求算实际蒸散量,利用彭门公式及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计算求得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及不同年型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全生育期的适宜灌溉定额及最佳节水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2.
用Priestley-Taylor模式计算棉田实际蒸散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农田蒸散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棉田实际蒸散的气象条件,棉花生物学特性和土壤水分等因素,利用Priestley-Taylor模式、棉花叶面积指数和相对有效土壤湿度建立了棉田实际蒸散量的计算模式。该模式仅需常规气象和农业气象资料,具有较高的精度,便于在干旱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水分亏缺所造成的危害超过了一切逆境因子的总和,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及农业生产。作为全国重要优质棉区之一的新疆,干旱及水资源缺乏也成为棉花产业发展的重大限制因素之一,棉花种植几乎完全依赖灌溉,而棉花或棉田是否需要灌溉,可根据土壤含水量以及植株本身受旱程度特征等指标来判断。本文从棉花干旱形态变化、生长发育进程、生理生态特征、产量结构差异、土壤水分变化、气象干旱等不同方面对绿洲棉田干旱指标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开展滴灌模式下棉田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干旱敏感性指标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土壤--作物--大气系统的动态分析,应用本模式只需常规气象资料即可逐旬模拟出土壤水分变化,对照棉田各生育期的实际需水量,为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对比实测值与模拟曲线的结果,表明两者在变化趋势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棉花双膜栽培的目标是早开花、早成铃、早吐絮,优质高产。拱棚期管理优劣是双膜棉栽培成败的关键,成功的生态指标是:壮苗早发,根深叶茂,拆棚时单株真叶8片以上。操作时还应遵循“看天、看地、看棉花”的原则,针对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拆棚后的管理,应根据双膜棉自身特点参照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进行。1 播前备耕11月中下旬冬耕,翻耕前亩施圈粪7~8m3,耕深24~26cm。12月中旬上冻前饱灌棉田。2月上中旬棉田表层化冻后及时耙耱保墒。若未冬灌,或虽已冬灌但棉田浅层墒太差,应于3月初浅灌,水量宜少,确保地温迅速回…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膜下滴灌棉花水肥耦合效应,于2003-2004年在新疆北疆雨水较少地区开展不同水氮条件对棉花产量效应的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土壤水分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氮肥次之;水氮耦合的产量效应表现为适宜土壤水分中施肥量效果最高,高土壤水分中施肥量次之,低土壤水分低施氮量最低;水氮交互大小的顺序是水氮耦合>土壤水分>施氮量;获得最高籽棉产量5253kg/hm2的灌水量为4190m3/hm2,施氮量为276kg/hm2。  相似文献   

7.
作物冠层气孔阻力与土壤水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棉花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孔阻力与土壤水势的关系,并根据气孔阻力在冠层内的垂直变化,建立棉花冠层内气孔阻力的一元回归方程。由此初步解决了花铃期棉花冠层中气孔阻力的计算问题,而且对于监测棉田土壤水分动态、调节灌溉、进而采限措施减少蕾铃脱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蕾  吕厚荃  王良宇 《气象》2017,43(2):189-196
针对中国247个农业气象土壤水分观测站点1981 2010年逐旬土壤重量含水量、逐年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和土壤容重,考虑地区气候特点和土壤质地,依据土壤水分极值和水文常数关系理论,制定了土壤水分观测历史数据集质量控制方法,对土壤水分数据奇异值进行分析与校正。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观测历史资料中,奇异值问题可以归结为人工录入误差、多地段水文常数混用误差和年际变化异常;土壤重量含水量数据异常问题归结为小于风干土含水量和大于理论饱和含水量的极端情况。通过对历史数据集质量控制后,可以对土壤水分观测数据进行有效推广应用,为针对土壤水分的研究提供重要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棉花是新疆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外贸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玛河流域棉区是我国最北的棉区,这一地区属大陆干旱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降水稀少,生产的棉花大部分品质优异,有部份棉花存在着含糖量偏高,马克隆值偏低的问题,而不符合出口标准.针对这个问题1987-1988年在乌兰乌苏农试站进行棉田土壤水分与棉花品质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利用MODIS资料监测和预警干旱新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了提高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的技术水平,在对常用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方法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热力学理论,提出了利用EOS/MODIS资料遥感监测农业干旱的新方法———能量指数模式。实际监测应用结果表明,能量指数模式更适合农作物土壤水分和干旱的监测,监测效果明显优于已经业务化的其它模式。农作物生长季节干旱的预警应当在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的基础上,考虑未来预警期内的预报降水量和最高气温,并且把这个预报降水量和最高气温定量转化为土壤水分订正值,按照当地的标准划分成干旱预警等级。  相似文献   

11.
DZN3型土壤水分测量仪与人工观测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土壤水分贮存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监测是农业气象生态环境及水文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掌握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土壤墒情监测、预测和其他相关生态环境监测预测服务及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DZN3型土壤水分测量仪与人工对比观测资料的分析方法是:  相似文献   

12.
土壤湿度数据处理及资料查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湿度数据处理及资料查询系统张青珍杨光仙李红卫白宇樊瑞峰(郑州市气象局·450061)(河南省气象局)1引言土壤水分是植物耗水的直接来源,对植物的生理活动有重大影响。进行土壤水分状况测定,掌握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实时服务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与作物旱情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在陕西关中、渭北四十多个县建立了土壤水分地面监测网,利用NOAA/AVHRR资料,设计了一种基于热惯量理论的土壤水分遥感解译模式。用模式计算的土壤水分含量与不同季节作物的分布、需水状况以及土壤物理性质进行拟合,用于作物旱情的监测。同时开发研制了相应的计算与图像处理软件,其图像产品和分析结果可直接为有关部门提供服务。一年多的监测试验表明,解译模式和图像处理软件具有一定精度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新时期抗旱工作的需要,河南省气象局自2009年开始布设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截至2010年年底在作物地段安装127部,在固定地段安装11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网覆盖了全省120多个县区,形成了土壤水分与干旱监测网络.为确保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可靠,根据土壤水分数据采集基本原理,在分析大量土壤水分历史数据、确定土壤水分数据规律的基础上,基于最小二乘二次曲线的差值判断等算法,设计了土壤水分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系统可自动对水分数据进行判断,从而实现了实时的土壤水分数据质量控制,提高了土壤水分数据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蒸腾速率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找到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蒸腾速率的影响程度,通过对L1-6200便携式作物生理测定仪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的蒸腾速率观测值与气象条件计算得出的理论值进行比较,确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蒸腾速率修正系数.分析发现:①在不同的土壤含水量下,未考虑修正系数的情况时,土壤含水量越小,理论计算误差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大,理论计算误差越小.②土壤含水量小时蒸腾速率计算值的修正系数大,而土壤含水量偏大时修正系数小.③考虑修正系数后,计算误差显著减小,除了土壤含水量为14.89%稍有偏差外,其它土壤含水量状态下的理论计算值非常接近实际观测值.同时验证了不同土壤水分下的修正系数足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青海省农业区土壤水分资源分析研究后,依据0-5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分析了土壤水分变化对春小麦需水的影响,揭示了土壤水分变化与作物干旱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时段,土壤水分亏缺对作物生育影响的干旱指标,建立了土壤水分的干旱指标。同时建立了土壤水分的预测方程,可用来预测未来土壤水分变化、评估未来某时段干旱状况。  相似文献   

17.
根据稀植间套多头整板棉田棉花铃重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主茎叶枝铃重与热量条件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计算铃热系数和单株锦铃量利用效的计算模式,分析计算了棉田不同时段和不同结构的热量利用状况,综合评价了稀值间套多头整枝棉田叶枝结铃的热量补偿效应和产量补偿效应,为合理调整棉田结构,把握棉田热量资源开发的关键时段和主导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研究冬小麦干旱NOAA/AVHRR遥感监测理论、模型、资料处理、指标及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干旱NOAA/AVHRR遥感监测模型,针对这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土壤质地和风速对遥感干旱监测的影响、用遥感表层土壤水分反演深层土壤水分的方法与模型、用单时相遥感资料反演土壤水分的方法等。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干旱遥感监测应用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9.
依据0—5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分析了土壤水分变化对春小麦需水的影响,揭示了土壤水分变化与作物干旱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时段,土壤水分亏缺对作物生育影响的干旱指标,并分析了冬灌对干旱发生与产量形成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王新 《河南气象》2006,(2):77-78
介绍了“农气报表土壤水分记录审核软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土壤水分资料的录入方法,实现了农气土壤水分报表的计算机审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