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卧龙泉岩体分布于辽宁南部盖州市卧龙泉镇,岩性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88.4±5.3 Ma,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卧龙泉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Na2O/K2O均值为0.70,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里特曼指数σ平均值为2.18,属钙碱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平均值为1.16,属过铝型;岩石中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299.04×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属具中负铕异常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活动陆缘钙碱性岩系特征,属于同碰撞科迪勒拉型(I型)花岗岩,应与古元古代造山运动造成下地壳加厚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2.
孟令华 《地质与勘探》2021,57(3):518-528
北天山西部温泉岩群是一套经历多期次变形、变质作用的中深变质岩系。温泉岩群中斜长角闪片麻岩及方解大理岩的尼格里值al满足alk+c al alk,t 0,属正常系列岩石;泥质-长英质变质岩的尼格里值al alk+c,t 0,SiO_2含量61.79%~74.93%,Al_2O_3含量13.49%~17.94%,FeO含量1.00%~2.54%,属铝过饱和系列。微量元素Zr富集,Sr、P、Ti、Ba亏损,显示近源沉积的特点。轻重稀土比值4.31~6.86,(Ce/Yb)_N为3.47~5.46,(La/Yb)_N为3.67~6.52,比值大于1,属于轻稀土富集型。δEu为0.32~1.02,其中泥质-长英质变质岩铕亏损明显。根据详细的显微观察,结合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温泉岩群原岩建造主要为陆源碎屑沉积建造,夹有少量的碳酸盐岩和中基性火山岩;其中斜长角闪片麻岩的原岩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片岩的原岩为粘土岩,变粒岩及混合岩的原岩为杂砂岩或亚杂砂岩,方解大理岩的原岩为碳酸盐岩。古元古代温泉地区以沉积岩建造为主,并发育有一定强度的火山活动,在强烈挤压背景下,该套地层发生强烈变形变质,产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温泉岩群变质岩。  相似文献   

3.
浙闽地区华夏地块前寒武纪基底上部主要由新元古代龙泉群、马面山群和万全群组成.上述3个岩群的变沉积岩具有相似的岩石组合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它们是华夏地块统一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由片岩类、变粒岩类、石英岩类和大理岩类组成, 其中片岩类和变粒岩类的SiO2变化于52.89~75.03, TiO2为0.48~1.05, Al2O3为9.19~20.3, ∑REE为(149~323)×10-6, δEu为0.34~0.80, (La/Yb)N为7.96~15.6, 具中等-强烈铕负异常, 轻、重稀土分异明显; 石英岩类的SiO2变化于95.49~97.44, ∑REE很低, 在(8.89~15.1)×10-6, δEu=0.63~0.81.原岩性质及构造环境分析表明, 片岩类和变粒岩类的原岩主要是杂砂岩和粘土岩等, 石英岩的原岩为硅铁质沉积岩.所有变沉积岩的原岩均以长英质成分为主, 具有上地壳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部分样品显示有古老沉积物的加入; 它们形成于岛弧-活动陆缘环境, 成熟度不高, 属于近源沉积, 与本地区华夏地块基底下部变质岩系岩石(古元古代的天井坪组、八都群、陈蔡群、麻源群)具有相似的物源.   相似文献   

4.
江西南城震旦系周潭群变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绍聪  徐海江 《现代地质》1994,8(3):281-290
周潭群变质岩其主要岩石类型的SiO含量为58%~73%,KO+NaO大多为4%~6%。稀土配分型式均为右倾负斜率轻稀土富集型,全部样品出现负Eu异常。岩石中Sn、Sb、S、Co、Ni、Hg、Mo含量低于克拉克值,而Li、Rb、Cs等碱性元素含量偏高,特别是微量元素组合An、Ag、As、Ph、Zn含量明显高于克拉克值。周潭群变质岩形成年龄为672±72Ma,相当于震旦系底部层位,变质相应属低角门岩相,其原岩体系应为一套复理石或类复理石泥砂岩建造。  相似文献   

5.
许卫  童劲松  王有生 《安徽地质》2002,12(1):25-28,34
在对皖中浮槎山地区中深变质岩系解体的基础上,据岩性特征、岩石组合、空间分布、相互叠置关系及原岩建造等特征,对变质表壳岩系进行岩层层序划分,分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阚集(岩)群和古元古代肥东(岩)群,并进一步划分了(岩)组、(岩)段.  相似文献   

6.
牛头沟金矿区位于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北段之基底杂岩带,赋矿地层为一套古元古界宗别立群第二亚群(Pt1Z2)中-深程度变质岩系,主要岩石类型是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原岩恢复说明,蚀变岩型金矿体的围岩由正、副变质岩类共同组成,其中变粒岩的原岩为沉积碎屑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原岩为花岗闪长质侵入岩。离子探针锆石U-Pb定年表明,表壳岩的形成时代小于2120Ma,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950±8.9Ma,辉绿岩脉的侵入与花岗闪长岩属同期。综合研究表明,矿区变质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不是前人认为的晚太古代,而是古元古代。同时应将属于正变质岩类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为花岗闪长岩)从宗别立群(Pt1Z)地层中分离出来,作为侵入岩单元考虑。  相似文献   

7.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变质岩形成的古构造环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地层主要为绿片岩为主的一套古火山沉积建造。其主要岩性类型包括各种成分的绿片岩、大理岩、石英片岩及变粒岩类。绿片岩显示海底火山喷发特征,变粒岩原岩为中酸性岩类。东岩组变质岩岩石化学研究表明,绿片岩的原岩应为玄武岩类。变粒岩类主要属于英安岩及流纹岩。这些特征反映东岩组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形成于大陆内部张性环境。绿片岩稀土元素特征也显示和大陆拉张环境中的火山岩类稀土特征非常相似,属大陆拉斑玄武岩;微量元素分布显示出该组变质岩原岩类似于大洋岛和大陆裂谷的板内碱性玄武岩。因此闽中地区中元古代可能处于板内古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8.
山东胶南岩群重新厘定及朋河石组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胶南地区原划胶南群被肢解为三个地层系列:其一,下部晚太古代大山沟岩组、为黑云变粒岩、浅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岩石组成;其二,中部早元古代胶南岩群,包括下部变粒岩为特征的邱官庄岩组和上部片岩、变粒岩夹长石石英岩、大理岩为特征的于家岭岩组;其三,上部震旦纪朋河石组,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长石砂岩夹石英岩、变质砾岩和千枚岩等浅变质岩岩石组成。  相似文献   

9.
胶南地区原划胶南群被肢解为三个地层系列:其一,下部晚太古代大山沟岩组、为黑云变粒岩、浅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岩石组合;其二,中部早元古代胶南岩群,包括下部变粒岩为特征的邱官庄岩组和上部片岩、变粒岩夹长石石英岩、大理岩为特征的于家岭岩组;其三,上部震旦纪朋河石组,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长石砂岩夹石英岩、变质砾岩和千枚岩等浅变质岩岩石组合。  相似文献   

10.
辽东半岛岫岩一带出露大面积的辽河岩群变质地层与花岗岩类,是研究胶-辽-吉造山带早期演化的良好场所.通过系统采集岫岩地区大房身钾长花岗岩岩体与牧牛、松树沟二长花岗岩岩体和四门子花岗闪长岩岩体样品,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与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大房身与牧牛、松树沟岩体具有相近的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特征,SiO2含量介于70.56%~74.52%,Al2O3含量在11.85%~14.03%,K2O/Na2O高;岩石富集Ga、Zr、REE等元素,Sr、P、Ti等含量低;四门子岩体样品则具有较高的CaO含量(0.50%~3.76%),K2O/Na2O比值和A/CNK值均较低,相对更为亏损Nb、Ta、Hf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A-ICP-MS测试显示钾长花岗岩样品U-Pb年龄为2 198±11 Ma,二长花岗岩U-Pb年龄在~2 171~2 167 Ma,花岗闪长岩U-Pb测试结果为2 166±11 Ma,几类花岗岩结晶年龄基本在误差范围内一致.I型花岗岩可能来自古元古代中期(~2.2~2.1 Ga)俯冲作用导致的弧岩浆活动,而A型花岗岩可能来自中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的低压高温环境.结合辽吉地区报道的古元古代花岗岩类年龄资料,认为在岫岩地区及周边采集的两类古元古代花岗岩均产出在弧后拉张的构造背景下,胶辽吉造山带在古元古代中期演化接近“弧陆碰撞”模式,洋壳俯冲可能由西向东(现今方向)发生,并持续了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1.
安徽金寨三仙山地区位于大别山北缘,该地梅山群主要为一套轻微变质的碎屑岩系。砂岩碎屑组分统计表明,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石英杂砂岩,石英、长石、岩屑的平均含量为87.21%、1.67%、9.64%,杂基含量为15%,石英几乎全为单晶石英(95.79%),长石以斜长石为主,岩屑主要为沉积岩屑(75.49%),其次为变质岩屑(24.51%)。碎屑岩地球化学元素平均含量为:SiO2(75.99%),Al2O3(11.96%),MgO(0.72%),CaO(0.10%),Fe2O3(4.02%),K2O(1.70%),Na2O(0.26%)。ΣREE=170.49×10-6(74.49×10-6~309.42×10-6),LREE/HREE=11.16(7.89~14.26),轻稀土略有富集,δEu=0.72(0.59~0.90),La/Yb=22.08(13.01~31.18),(La/Yb)N=14.89(8.77~21.02),δCe=0.84(0.42~0.97)。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三仙山地区梅山群母岩主要为古老沉积岩、长英质火山岩和古老变质基底,具有多重物源区。梅山群构造背景较复杂,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其次为大陆岛弧。三仙山地区梅山群碎屑岩的源岩成分、构造背景与商城-固始地区石炭系有很大差别,故其地层时代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辽宁齐大山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大山铁矿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的西部.其铁矿层产于鞍山群樱桃园岩组,含矿建造为砂质泥岩-泥岩建造(阿尔戈马型),变质相为绿片岩相.通过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铁矿石表现为轻稀土富集,LREE/HREE比值平均为3.43.围岩表现为重稀土略富集,LREE/HREE比值平均为0.97.铁矿石和围岩稀土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值显示铁矿石稀土元素整体具有弱的正铕异常(δEu为1.03~1.50),Ce无明显的正负异常(δCe为0.54~1.15),这与海底喷气沉积产物的特征一致.围岩中无明显Eu异常,平均为1.16.δCe的范围为0.18~1.01,相对比较稳定.这些特征显示属于早前寒武纪海洋化学沉积的产物,表明矿物大地构造背景为大洋岛弧,物源区类型为未切割的岩浆弧.  相似文献   

13.
五台地区高凡群对于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层序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凡群磨河组开展了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研究。变质沉积岩稀土总量为(132.78~231.84)×10-6(样品W1927的稀土总量为1016.55×10-6),轻重稀土分离弱((La/Yb)N=4.5~12.5),具明显负铕异常(δEu=0.37~0.62),稀土模式与太古宙后泥砂质碎屑沉积岩十分类似。一个白云石英片岩样品(D004)的变质原岩中存在大量2.7 Ga、2.54~2.5 Ga、2.3 Ga和2.18 Ga碎屑锆石,最年轻锆石可能来自同时代火山岩。一个含黄铁矿白云片岩样品(W1927)的最年轻锆石年龄为2194 Ma,被认为代表了岩石形成时代。结合前人研究,可把高凡群形成时代限定在<2176 Ma和2350 Ma之间,碎屑物质主要来自恒山、五台、阜平、云中山、吕梁地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基底或更远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早白垩世剑门关组是研究四川盆地北部沉积环境演化的良好地层,对该地层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对探讨四川盆地北部早白垩世剑门关组物源区性质、构造背景、古风化作用及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剑门关组泥质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发现早白垩世剑门关组泥质岩富CaO、MgO,贫Al_2O_3、Fe_2O_3、K_2O、Na_2O、TiO_2、P_2O_5、MnO,富Cr、Cs、V,贫Sr、Nb、U、Hf,稀土元素总量为(164.96~234.35)×10-6,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为11.77~15.87,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高,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具弱的正Eu异常。综合分析认为:剑门关组为同一物源的近物源再旋回沉积岩;源岩为沉积岩,可能富含斜长石、重晶石等富Eu矿物;源岩在沉积前经历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并发生了钾交代作用;剑门关组沉积期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物源区具有由活动大陆边缘向大陆岛弧转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对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学术界目前仍存在不同观点。位于盆地中央隆起带角木日地区的羌资5井揭示出的下二叠统展金组细碎屑岩,对于该地区古地理研究和构造背景约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井中17个展金组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 ω(ΣREE) 整体较高,ω(ΣLREE)/ω(ΣHREE)及(La/Yb)N等比值显示其具有较弱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Ceanom,Ce/Ce*,Eu/Eu*等参数反映样品主要形成于具有一定深度的浅海还原环境;(La/Yb)N值自下而上呈降低趋势,表明下部的沉积速率低于上部。稀土元素组合及其比值特征指示展金组物源以玄武岩和沉积岩混合为主。根据La-Th-Sc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分析,并与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杂砂岩稀土元素特征比较,认为展金组沉积岩的物源可能来自于具有类似岛弧构造特征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东昆仑战红山地区花岗斑岩通过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获得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243.4士1.5)Ma(MSWD=0.99),属中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 SiO2为73.82%~75.65%,K2 O/Na2 O=0.61~0.95,相对富钠,贫 MnO(0.05%~0.06%)、...  相似文献   

17.
平泉县洛金洼金矿床赋存于太古宇上迁西群变质岩系和花岗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等侵入体中,本文研究了该矿床蚀变围岩的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与蚀变的关系,并讨论了与矿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王盘喜  郭峰  王振宁 《现代地质》2020,34(5):987-1000
为加深对东昆仑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的认识,选取祁漫塔格鸭子沟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及与铅锌矿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黑云石英二长闪长岩的SIMS锆石U-Pb年龄为(415.5±2.6) Ma,属早泥盆世早期。正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与闪长岩相比,具有硅、钾、全碱含量高,低钙、镁、全铁和钛,铝含量相当,闪长岩K2O含量小于Na2O,其他岩石K2O含量大于Na2O的特点。岩石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既有亚碱性系列也有碱性系列。∑REE平均为305×10 -6;δEu为0.26~1.03,平均为0.61,多数岩石具有Eu负异常;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呈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曲线,轻、重稀土发生了分馏作用;岩体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K,活泼的不相容元素U、Th,轻稀土元素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P和Ti,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Sr。鸭子沟花岗岩类岩石为以幔源分异为主、少量壳源物质加入的壳幔混合成因,应该是加里东造山期后陆缘裂陷幔源物质上侵形成的岩浆岩。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和地质背景,推测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陆内伸展阶段,并与区域铅锌矿成矿密切相关;在今后的矿产勘查中应重视华力西早期花岗岩类岩石。  相似文献   

19.
在1∶50000地质填图基础上,运用剖面测制、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法测年等方法,对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内的白日切特中酸性岩浆岩岩块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白日切特剖面中酸性岩浆岩岩块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岩块和中酸性火山岩岩块组成,其中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1±6)Ma(MSWD=0.76),流纹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38±3)Ma(MSWD=2.0)。花岗闪长岩为高硅,富铝、钠,准铝质,钠质钙碱性系列;中酸性火山岩为硅饱和,铝质,钙碱性系列。二者稀土元素总量(∑REE)较低,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REE配分曲线呈LREE分馏明显,HREE分馏不明显右倾特征,花岗闪长岩基本上无铕异常,而中酸性火山岩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均与岛弧钙碱性系列的特征相似,与洋壳的俯冲消减作用有关,代表了在早志留世东原特提斯洋壳俯冲消减而形成的火山弧产物,为研究东特提斯洋演化进程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