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影响上海市空气质量的地面天气类型及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地面天气形势及气象要素的变化在空气污染潜势预报中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利用天气学原理将地面天气系统进行分型,探索研究不同地面天气类型对上海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整理、分析2003—2005年地面天气类型和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发现:(1)上海秋冬季以大陆冷性高压系统移动为主,而夏季主要以副热带高压和台风影响为主,春季是冬季与夏季之间的过渡,天气系统转换较为频繁。(2)春、秋、冬季易引起上海市空气污染的天气类型有L型高压、高压、高压前和均压场4种地面天气类型,与空气质量优等级相对应的天气类型是低压槽、高压底和高压后。夏季空气质量优等级对应的天气类型主要有台风、高压(副高)和低压槽。(3)秋冬季节典型天气过程一般经历高压前(或冷空气)→L型高压→高压→高压后(或高压底)→低压槽的转换,PM10浓度变化也表现为先升后降。(4)气象要素的变化也与空气污染存在密切联系,气压与空气污染物的关系为正相关,而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庆莲 《山东气象》1998,18(2):45-47
着重分析泰安地区1988—1995年间155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认为,脑出血多在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时发病人数较多;脑血栓形成发病多见于气温下降、相对湿度上升时;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与气象变化无明显关系。结果提醒:当气象要素发生突变时应注意预防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与气象变化有关的疾病通常称为气象病或季节病.这类疾病的发作或症状加重受天气突变的影响.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风力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像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以及部分皮肤疾病等患者,对季节变化或异常气候特别敏感,症状往往出现在天气变化之前,所以,人们戏这些病患者为"气象预报员".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南宁市不同位置的三家医院的支气管哮喘发病资料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得知影响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气象因素锋面过境,气压变化较大,干旱少雨,湿度低,气温偏低和温度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5.
易言 《气象》1985,(10)
为了考查气象要素时间变化中的周期,松尾敬世对日本及其周围温带和副热带地区的5个天气站的气象要素(气温、气压、风、云量和总太阳辐射通量)进行了谱分析,目的在于寻找25—90天范围的周期,分析得到如下两点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南宁市不同位置的三家医院的支气管哮喘发病资料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得知影响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气象因素是锋面过境,气压变化较大,干旱少雨,湿度低,气温偏低和温度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7.
阮锡章  吴韶新 《气象》1988,14(1):45-47
一、前言 目前国内森林火险的预报方法很多,可是这些方法多侧重于应用气象要素的实况值,代入方程(y=29.39-29.26x_1+1.76x_2等)求出火险等级。这些方程虽较好地概括了林火同气象因子的关系,但如要做预报,还必须将目前气象台站的气象要素预报值(如相对湿度、气温日较差等)代入。这种预报方法较适合于天气比较稳定、气象要素变化较小的北方。而南方天气多变,预报气象要素(特别是中期预报)相当困难,准确率低,由此做出的火险预报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在探讨林火同气象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何振图 《广东气象》1997,(1):8-10,13
1996年2月18日,肇庆市受强大寒潮天气影响,气温急剧下降,出现严重的低温冻害天气过程,此时正值春节前后(在年初一至初三),根据高要站资料记录,是建站43年来气温最低的一个春节,并创近ZO年来2月份的最低气温记录。现就这次寒潮天气过程作一分析。1寒潮天气过程概况1.1影响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变化情况这次寒潮的冷前锋于2月17日下午自北向南影响我市,锋面过境时伴有6级偏北阵风。18日气温大幅度下降,全市48小时平均气温降幅达15.2~18.7t,最低气温出现在20~21日(其中ZO日封开县最低气温1.4“C,怀集县、广宁县1.8“C,…  相似文献   

9.
华南西部重大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70—2006年汛期(4—9月)发生在华南西部(广西)的重大锋面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南西部重大锋面暴雨天气平均每年汛期出现10d,暴雨过程日数月总值分布具有明显的“单峰型”特征,峰值出现在6月;广西北部地区发生重大锋面暴雨天气过程比南部地区明显偏多;造成华南西部重大锋面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特征主要有五种类型:湘黔桂低涡型、深槽型、波动型、华北槽+南支槽型和南支槽+高后型;广西区域的925 hPa的水汽通量散度、850 hPa垂直速度和θse500~850等物理量场,较好地反映了华南西部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物理量场的变化,可作为华南西部重大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强信号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张书余  张夏琨  谢静芳  王宝鉴 《气象》2012,38(6):740-744
利用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病例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了感冒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感冒发病率与前期天气变化密切相关。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对应的不是一个高发病日,而是一个持续的高发病阶段;气象环境对不同人群感冒发病率有不同影响,成人在秋冬之交和夏秋之交发病较高,婴幼儿对季节和气候变化适应差,受寒冷、炎热天气影响显著,盛夏和寒冬季节感冒发病高,儿童感冒特征春夏季与婴幼儿相同,秋冬季与成人接近;分析了不同人群感冒住院人数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感冒指数预报的判别方程,预报结果检验证明有较好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1.
石天润  何川  伏兵  简黎明  陈星 《气象科学》2023,43(1):91-100
基于2010—2019年江苏省两所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医院较为完整的10 a常见疾病住院病例数据、区域同期气象资料,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气象要素与疾病发病的可能关系,探讨了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背景下主要疾病病例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儿科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对气温等气象要素有较强的敏感性,而寒潮等天气过程对此类疾病有诱发作用。作为年际气候变化关键信号的ENSO模态,可以通过调节不同地区的天气频率,间接对疾病发生产生影响。根据天气变化与疾病发病机理的关系和气候模式模拟预估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到本世纪末的气候背景可能有利于减少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率,但也需注意天气尺度气温变率加剧造成相关疾病的多发。  相似文献   

12.
飑与飑线     
对天气现象飑的记录,观测员反映不好掌握,普遍感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标准”难确定,有的分不清和一些天气过程的区别。笔者在下站的过程中曾多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测站风速猛增,风向突变,雷电交加,大雨骤至,气压踊升,气温陡降,持续时间又短促,应该说是明显的飑。可常常听到观测员们的议论声:“这是锋面过境,雷暴单体过境,还是飑线过境?能不能记  相似文献   

13.
对昌北机场2011—2018年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机场区域强降水天气主要特征如下:(1)昌北机场强降水天气常出现在4—8月,6月最多,多发生在傍晚至上午时段;(2)强降水过程中,能见度、跑道视程(RVR)常受其影响,但低于起降标准的天气过程所占比率相对较少;(3)强降水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有低涡切变、锋面、高空槽、副高边缘型;(4)高质心降水过程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更为明显,对飞行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天气和气候     
<正>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它们常常在短时间内造成集中的、强烈的影响和灾害。气候不同于天气。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及以上)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和天气现  相似文献   

15.
一、用周期分析法作10天天气 (降水)过程预报 我们在运用本站资料作10天天气(降水)过程预报时,发现降水的多少、气压、气温的高低,湿度的大小等要素的时序分布,其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周期变化规律。同时气压、气温、湿度和风向风速等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能否产生降水等天气现象。在分析验证谚语“三寒四暖”的过程中,发现天气过程(包括降水量、压、温、湿和风的变化过程等)确实存在着冷暖交替、高低相串的周期变化,正因为有若干个(压、温、湿)周期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天气。  相似文献   

16.
顾欣  康为民  龙先菊  张艳梅 《高原气象》2012,31(6):1761-1766
利用1980-2010年黔东南地区16个地面气象站逐月实测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对各气象要素的影响程度,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OF)提取了第一特征向量场的时间系数并进行了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以及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数理模型确定气温变化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等。结果表明,黔东南地区的蒸发皿蒸发量与气温、湿度、降水量等因子有关系,并与气温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该地区气温出现了明显的升温趋势,即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该地区年气温突变的关键时期,其气温倾向率为0.25℃.(10a)-1,通过了α=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在气温升高1℃的情况下,蒸发皿蒸发量增加了5.93%~8.04%,并自东向西逐渐递减,与海拔呈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次"低温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预报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地面、高空环流形势变化及单站剖面图(以澄迈测站资料为准)气象要素的演变情况得出,当海南省(澄迈县)地面处于静止锋、高空处于稳定少动的南支槽前西南气流控制下的锋面低槽环流形势时,未来24~48h将出现"低温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1-2011年青藏高原81个站点经均一化处理的气温资料,采用面积权重方法对青藏高原近41年气温变化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在1997年存在更为明显的增暖突变,落后于华北(1989年)、东北(1987年)8~10年,比西南、华南(1996年)和华东、西北(1994年)落后1~3年。高原内部的突变发生过程与高原地形有明显的关系,表现为海拔越高,突变发生越晚。此外,突变前后的增暖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即突变前增暖幅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突变后则表现为海拔越高气温倾向率越大,且通过了99%的显著性检验。突变前后高原增暖幅度最大均在冬季,突变后秋、冬季增暖幅度有所减小,夏季有所增大。相比全球近15年增暖趋缓现象,高原在突变后表现为更大幅度的增暖,高原气温与全球气温的同期波动形态相似,两者具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引言某种预报图表对未来降水预报的贡献价值,取决于参与组成这种图表的气象要素(即因子)对未来降水(即预报对象)的相关程度。众所周知,气象要素变化与天气演变间的函数图象是非线性的无穷聚集群或集合区间。而一次降水过程的酿成,除地面压、温、湿、风等共处于某一特定的变化状态下外,高空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的影响则更为重要,三度空间的有机联系是分  相似文献   

20.
胡跃文  秦杰  苏静文  牛迪宇  吉廷艳 《气象》2019,45(5):659-666
利用2016—2017年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贵州大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天气图资料分析筛选了锋面大雾个例31 d和辐射大雾个例17 d,对比分析大雾生消过程中风、温、湿等气象要素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贵州大雾在秋末到初春较为频发;一天中夜间02—09时是大雾频发时段,07时达到峰值。(2)贵州自西向东有4个多雾区,分别为西南部区域、中部区域、东部边缘区域和北部局部区域。(3)锋面大雾主要出现在贵州中西部,范围最广时可达20个县站左右,持续时长可达10~13 h,单站可持续60 h以上。辐射大雾以贵州中东部地区出现较多,范围最广时可接近40个县站,远比锋面大雾范围广,持续时间相对较短。(4)大雾期间,10 min平均风速为0~3 m?s-1,相对湿度为97%~100%,温度露点差为0~0.5℃;辐射大雾初期或形成前气温呈下降状态,消散期升温较明显,地气温差呈现由负到正或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反映出近地层大气由较为稳定的逆温环境向不稳定环境变化的过程;锋面大雾初期的降温和后期的升温现象并不突出,地气温差也没有特定的变化规律,仅有部分个例与锋面大雾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