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3.
4.
5.
6.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国家中心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为例,介绍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设计原则、技术指标、主要构成与功能,同时还重点讨论系统采取的关键环节措施,就该系统在汶川地震中发挥效用和所体现出的不足之处进行论述,并指出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8.
9.
首先针对传统地震信息平台的不足,简述数字地球平台的优势,以汶川8.0级地震为背景,介绍地震情况并实现数字地震信息系统的应用框架,最后结合地震数据管理与分析来实现地震信息系统,并得出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数字地震信息系统的特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GPS、大地电磁、P波层析成像等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壳运动情况和中下地壳物质流的分布及运动情况,提出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壳物质流变模型,认为在青藏高原东部存在两条巨大的、具有固定通道和边界的弱物质流,其他区域则有离散的、不均匀的弱物质流分布。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弱物质流在向东流至龙门山断裂带时,大部分弱物质沿断裂带向南北方向分流,小部分弱物质在断裂带附近沉积、上涌,造成通道堵塞,最终引发了汶川地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精确测量地壳形变和断层行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维观测数据。它与地震学的结合使得地震周期形变监测的时空分辨率大大提升,为更加深入地研究地震周期过程和机理提供了一个窗口,地震大地测量学应运而生。它能够对地壳运动进行定量描述、对断层活动进行精准建模,从而为洞悉整个地震周期过程的应力应变演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评估地震危险性、实现地震预测预警提供科学指导。以卫星大地测量观测探究断层形变为主线,分析了断层处于地震周期不同阶段的运动学特征(震间、同震和震后),回顾了地震大地测量学在震源物理方面的一些重要发现。研究表明,利用卫星大地测量数据判定断层所处地震周期的阶段是实现地震预测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在地震应急阶段快速得到地震危害分布和损毁评估结果的问题,采用组件式GIS开发平台Su-perMap Object6开发了临汾市地震灾情评估系统。该系统为地震模拟提供了一个可视化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快速对灾情进行评估,为临汾市的抗震减灾提供了决策分析的依据。研究表明,将GIS技术引入地震灾情评估中,便于地震数据的输入、查询、管理和分析,对地震灾害分析和灾害损失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GPS在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监测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科学工程项目产出的GPS观测资料为基础 ,采用球坐标系下非连续变形算法对资料进一步做了形变计算 ,以此为基础 ,对我国大陆地块及其边界带运动与形变进行了分析。对GPS基准站的连续观测序列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分解变换 ,分析了部分震例 ,探讨了GPS连续观测序列提取地震前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专业图书馆要深入挖掘最有价值、读者最需要的文献资源建设专题数据库,本文从地震专题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出发,提出要充分发挥特色文献资源优势,突出功能设计,严格建设规范,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的特色专题文献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海省门源县于2016年和2022年分别发生了Mw 5.9和Mw 6.7地震,相距不足40 km。利用欧洲空间局Sentinel-1A升降轨雷达影像,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分别获取两次地震的同震地表形变场,进而利用弹性半空间的位错模型确定上述事件的震源参数,基于分布式滑动模型反演确定两次地震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并探讨2016年门源地震对2022年门源地震的发震影响及触发机制。结果表明,2016年门源地震为逆冲型地震,并未破裂到地表,升、降轨同震形变场沿视线向的最大形变量分别为6.7 cm和7.0 cm,断层的最大滑动量为0.53 m,主要集中在地下4~12 km区域滑动。2022年门源地震同震形变场沿NWW-SEE向破裂,降轨影像最大视线向地表形变量为78 cm,断层的最大滑动值达到3.5 m,处于地下4 km左右,断层滑动分布模型揭示此次地震为左旋走滑型地震;结合冷龙岭断裂的运动性质和几何特征,可初步判定发震断层主要为冷龙岭断裂的西段、且极有可能破裂到了其西北端西侧的托莱山断裂。静态库仑应力触发关系显示,2016年门源地震对2022年门源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舒颖 《中国测绘》2008,(3):10-10
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当天夜里,谷歌中国紧急启动了“地震形势图”,让大家可以实时看到四川汶川当地的地理位置、全国各地最新的抗震救灾情况和捐赠链接。谷歌的工程师在包括谷歌地图、资讯、来吧、移动搜索在内的谷歌产品上还增加了一些特性,帮助人们及时获得跟地震相关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研究2008年的汶川Mw7.9地震、2011年的日本Mw9.0地震,发现伴随强震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同震电离层扰动现象。这种现象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震前30~40min出现,并在震后大约10min达到极值,然后逐渐消失。持续时间及强度和震级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震级越大其异常值也越大,持续时间也越长。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震中附近出现较为明显的正异常的同时,距离震中较远的地区出现了负异常。  相似文献   

18.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害遥感调查与评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回顾了中国应用遥感技术调查评估地震灾害的历史及其进展,经过综合论证,给出了汶川地震5种震害的分类划分标准和灾害遥感调查评估总体技术流程,总结了灾害遥感调查评估各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遥感信息源和不同遥感技术方法识别不同震害的效果,为汶川特大地震灾中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决策依据;结合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地震灾害的特点,提出了震害遥感调查评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GIS地震灾害的模型研究和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建筑物震害预测空间分析模型、地震危险性分析模型、地震经济损失预测模型、人员伤亡与无家可归人员预测、等震线模型等,对建筑物震害预测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GIS系统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模糊震害指数法。并以汶川地震为例进行了地震模型研究和空间分析,为决策部门对震后受损状况与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