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建立基于GIS的地震小区划信息系统是广州市防震减灾科研课题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项目成果数据梳理分析,确定以ArcGIS API for Silverlight为开发平台,结合REST和SOA的WCF架构,利用RIA-Web GIS技术,建立广州市地震小区划信息系统。该系统有助于实现广州市地震小区划成果数据的有效组织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许进  王晓明  王娟  李健  邱宏茂 《测绘通报》2013,(7):92-94,98
针对禁核试北京国家数据中心地震核查监测数据产品的需求,设计并实现基于Google Maps的动态实时更新的可视化地震信息系统,系统良好的扩展性保证了其可随应用而不断更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数字地球的开源框架平台的搭建,研究了OSGEarth数字地球开源库的整体框架、实时地形渲染机制及三维地形场景中的交互响应机制,并结合Qt绘图引擎,设计了基于Qt平台下的数字地球平台,利用该框架实现矢量、影像、高程数据的加载和坐标查询、距离测量、注记符号添加等地理信息查询功能,通过加载Google全球影像与地形数据实现三维地形场景的渲染,实现地理信息查询功能验证了该数字地球平台的可用性,拓展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数字地球平台与“数字中国”技术体系架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系统分析和总结了Google Earth的四大特点,及为地球科学研究、"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启迪,提出了数字地球平台(DEP)的概念,并针对"数字中国"的建设,提出了建立"数字中国"的数据交换标准(DCML),提出了全新的以地学信息浏览器/空间信息服务器(G/S)结构为主的下一代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的技术体系架构,进一步对"数字中国"技术体系架构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论述,对"数字中国"建设和应用服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期刊博览     
数字海洋虚拟水下数字地形实现的关键技术数字海洋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字地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陆地系统,数字海洋系统相对较少。与以陆地数据为主的数字地球相比,数字海洋系统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建立方法与常规的陆地数字地球有较大差别,这往往会造成常规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不能完全满足数字海洋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6.
水利信息系统中的GIS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一种新的GIS理论成果:大型GIS与数字地球的空间数学基础理论,该理论克服了传统空间数学基础理论的不足。以该理论为理论基础并结合水利信息系统的实际需求运用GIS技术支持下矢栅结合的技术,提出了将数字栅格地图(DRG)作为专业信息系统的参考背景,用户关心的专业实体适时标注的防汛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路线,该技术路线具有良好的实施前景。同时本文就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数字地球是21世纪的重大技术工程,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应用的主要方面之一。依据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构建"郑州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并对其内容、应用、关键技术、实现策略等进行了论述及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崇俊 《遥感学报》2009,13(S1):92-94
全面阐述了数字地球的内涵, 以及在政治、经济、认知、技术、社会、学科发展等方面数字地球概念出现的背景。重点分析了数字地球信息系统的组成以及相应的理论技术, 并分析了中国建设数字地球的基础条件, 并对中国如何建设数字地球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三维虚拟数字校园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虚拟成都理工大学为例,论述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网络虚拟校园建设方法,即利用数字地球平台的基础地理框架和遥感底图,使用建模工具进行三维建筑群模型建立,经过投影和坐标变换处理,实现网络虚拟校园的建设与实施。实验证明,数字地球平台凭借其在丰富资源、网络传输、三维显示等方面的优势,是包括虚拟校园在内的数字工程建设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字地球思想的数字城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数字地球思想的数字城市,其研究内容包括基础学科理论研究、应用领域研究和实现技术研究。数字城市的实现需要空间数据获取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宽带网络传输技术、可视化与互操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ontent,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digital agriculture,and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earth,digital China and digital agriculture abroad.The main content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ncludes the construction of database,Metadata standard,monitoring system,forecasting and decision-making system,information-releasing system.The main technical supports of digital agriculture are 3S technology,Metadata management technology,fast-handling technology of remote sensing,the technology of computer wide-band network and virtual reality,intelligent agriculture machinery and field real-time information collecting technology.The advantages of implementing digital agriculture in China and the problems worthy of attention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相似文献   

12.
对近年来地理信息行业有关的几个新兴术语进行概要的剖析,并对其间关系及区别进行论述。这几个术语分别是数字地球、虚拟地理环境和3维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由其衍生出来的其他术语。  相似文献   

13.
论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军 《测绘工程》2002,11(3):1-6
当前国内外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将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要素数字化,在统一的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DGSF)上,实现多类型,多时相,多分辨率图形,图像,文本,视频,音频信息的有机集成,建立数字地球,数字国家,数字区域或数字城市等,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数字行业”,“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等对DGSF的需求,然后讨论了DGSF的基本内涵,重要特性及其与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基础测绘,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术语之间的同异,继而重点分析了今后我国DGSF建设和应用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王际桐 《测绘科学》2002,27(1):11-14
主要论述了与地名相关的地球信息科学、数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地堍用字和读音规范、地名信息系统、地名标志、地名技术规范、地名科研与管理等现代化地名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字地球"及其实施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地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且还有助于我们解决许多最迫切的人口、资源、环境、灾害等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数字地球”工作是保护我国根本利益的积极有效措施,为我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数字地球”技术是充分利用我国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属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制高点和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能够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必须的信息资源。本文概述了“数字地球”的产生背影  相似文献   

16.
数字铁岭地理空间框架"一库两平台"建设项目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成了政务版和公众版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并开发了一系列应用示范系统,目前已为多家政府部门提供地理信息数据服务。本文是对数字铁岭地理空间框架"一库两平台"建设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赵学胜  陈军 《测绘科学》2000,25(1):45-47
“数字地球”的建设成为各国政府和专家关注的热点 ,纷纷投资建设本国数字地球的数据基础数字化地理信息 ,本文主要介绍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在数字地图方面的进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既是一个城市的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也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信息集成的载体、是数字城市赖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本文以"数字延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成果阐述了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哈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总结研究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设计和建设方案。通过信息提取、扩充、重组等整合处理建立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公共数据集,开发具备信息集成、浏览查询、统计分析、互联互通以及二次开发等功能的分布式服务系统,配置完善的软件、硬件和网络支撑环境,建成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和其他专题信息的实时交换和共享,服务和推进政府及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