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实验条件下饲料、水温、投饲率等因子对中国对虾摄食与生长的影响。初步结果:(1)在23~30°C温度范围内,对虾对人工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的日摄饵量随水温上升而增加;(2)对虾对人工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的日摄饵率随体长增长而下降,配合饲料的日摄饵率在体长8cm处有一个明显的突降,对鲜活饵料的日摄饵率的突降点则出现在对虾体长l0cm处;(3)降低投饲率可使饲料效率明显提高,生长率则相应下降,但当投饲率降到50%时,饲料效率不再提高,生长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中国明对虾摄食后的特殊动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耗氧量推算和能量收支推算方法,计算了中国明对虾的呼吸能量消耗,并计算了中国明对虾摄食配合饵料后的表观特殊动力作用(SDA).体重范围为1.814~18.552g的中国明对虾摄食配合饵料后,24h内摄食1g 干饵料、1g蛋白质、1kJ能量所产生的SDA分别为7.492kJ、16.454kJ和0.383kJ,而体重范围为2.998~19.012g的中国明对虾在28d内利用能量收支方程计算的相应结果为8.570~11.153kJ、20.131~26.197kJ和0.446~0.580kJ.平均体重为1.53g的中国明对虾摄食鱼肉(FF)、虾肉(SF)、蛤肉(CF)、沙蚕(PW)、配合饲料(FD)和混合饲料(MD)后所产生的表观SDA占摄食能的比例分别为0.660,0.679,0.656,0.523,0.592,0.641,对不同饵料的SDA比例与转化效率的相关分析表明:饵料的转化效率与SDA比例负相关,即SDA比例越高的饵料分配到生长的能量比例越少.另外还对能量收支方法在SDA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虾养殖水质与饵料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投喂不同厂家生产的对虾配合饵料致使水质因子变化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水体的pH、溶解氧及氨氮含量的变化和饵料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且影响到对虾的生存。而养殖水体的盐度、温度的变化和饵料的相关性不甚明显。文中还对配合饵料影响养殖水质因子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何海琪 《海洋科学》1988,12(3):72-72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份,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对虾的生长过程主要是蛋白质在体内的累积过程,因而,在对虾的养殖过程中,必须持续不断地提供足够的蛋白质,才能使对虾正常健康地生长。对虾饵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是目前对虾营养生理和人工配合饵料研究的重点,这主要是蛋白质不仅是饵料营养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与配合饵料的制造价格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厚余、研究员施奠族带领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对虾养成期系列预混料配方”,可有效控制对虾弧菌病。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广大养虾单位和虾农急需要能使对虾生长快、防病效果好、投饵系数低、价格适宜的高质量配合饵料。为此,该课题组于1989年受中国饵料工业  相似文献   

6.
孙庆军 《海洋科学》1994,18(1):15-15
随着人工养殖对虾企业化的发展,对虾病害亦日益严重,尤其1993年暴发性的流行疾病,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对虾病害免疫防治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研究项目“海湾、湖泊水产农牧化及生态调控技术研究”的内容之一。着重提高养殖对虾的品质,增强对虾自身的抗病能力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以李光友研究员为主的课题组进行了中国对虾免疫系统的特点及作用方式研究、天然药物的抑菌实验、中国对虾血淋巴免疫因子和酚氧化酶活力研究及血淋巴中抗菌、溶菌活力的研究等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对虾配合饲料中镉含量超标的现象以及现行标准中对虾配合饲料的镉限量要求严格而又缺乏相应研究数据支持的现状,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uannamei)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氯化镉和乌贼内脏粉作为相应的无机镉、有机镉来源进行养殖对比实验,对对虾体内的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饲料进入对虾体内的镉主要蓄积在内脏中,同等浓度的有机镉和无机镉饲料,在对虾体内前者的残留量要小于后者.同时通过养殖试验数据推算得到目前我国对虾配合饲料中镉应以总镉形式限制≤3.0 mg/kg,这一限量要求是适合于当前水产养殖生产的,也能够保障对虾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对虾养殖生产中,饵料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由于鱼粉涨价,采用豆饼配合饵料养殖对虾已在世界各地广为传用。本文总结了各地投喂豆饼配合饵料对对虾幼虫和稚虫的存活率、生长特性和饵料利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对虾配合饵料研究中,首先要了解对虾对各种饵料成分的消化利用能力,才能配成成本低、生长效果好的饵料。评价消化利用能力的标准之一就是对虾消化酶的种类及其比活力的大小。 近年来,随着甲壳动物养殖事业的发展,已有不少学者在甲壳动物中做过消化酶的研究。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由于每一种甲壳动物各占有不同的小生境,消化酶的种类和比活力的大小存在着差别,因而很难利用这些研究结果来评价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对各种饵料成分的消化利用能力。为此本文对中国对虾消化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日摄食节律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对虾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因子与对虾生理活动的关系做了不少研究。而有关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摄食和生长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中国对虾的日摄食节律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了浮游植物环境、温度、光照、日投饵次数等因子对中国对虾摄食和生长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中国对虾日摄食节律的观察在6个底面积为13m2的水泥池中,放养平均体长为7.88cm的中国对虾539尾,池底铺有20cm厚的底泥。使用直径30cm的饵料盘投喂配合饵料,将饵料盘…  相似文献   

11.
一、材料与方法 (一)饵料配方的来源与饵料加工 这些对比试验配方征集标准为:饵料原料广、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加工工艺简单。喂养过程中不再投喂鲜活饵料。试验共选用七个饵料配方,其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一个,青岛海洋大学两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两个,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两个;另用  相似文献   

12.
Seven different preparations of compound feed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 prawn culturing experi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No. 3 compound feed has the best effect compared with that of all others and the control. An average increase of 36.8 kg per mu (0.15 hectre) and a reduction of feed cofficient by 1.63 we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3.
在对虾配合饵料中以1‰~2.5‰的比例添加“对虾克毒王”药物,在整个养成期投喂含“对虾克毒王”的药饵,从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在福建漳浦、广东深圳、山东莱州、文登对虾养殖病害防治示范区和示范区外的大连庄河市、天津汉沽区、山东日照市等养虾点进行大面积药物防治对虾暴发性流行病试验,收效显著,能完全控制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可使养殖期延长1~2个月,并可促进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14.
Fishmeal is a critically important feed ingredient for use in animal (e.g., poultry and pigs) and aquaculture production (e.g., salmon, trout and shrimp). There is great concern that increasing demand for fishmeal will place stress on the world's pelagic fisheries and may undermine the sustainability of aquaculture systems. Our research shows that after 1998 the fishmeal sector changed. The change has increased costs for animal and fish producers, which seems to have acted as a stimulus for innovation. The results have considerable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health of pelagic fisheries.  相似文献   

15.
对虾饵料水中稳定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虾饵料水中稳定性,是衡量对虾饵料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通过对对虾饵料在海水中损失机理的探讨,提出了一个测定对虾饵料水中稳定性的新方法,并对方法中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经实际应用,本方法6次测定精密度(RSD)为1.24%。  相似文献   

16.
口服免疫型药物对养殖中国对虾病害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8,自引:7,他引:88  
于1992年8-9月在山东乳山县海阳所镇虾场,使用复合口服免疫药物防治中国对虾病害,在现场观察对虾的发病情况,生长及增重速度;在实验室测定对虾血淋巴中的抗菌、溶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研究,对虾服用“口服免疫型”药具有明显的抗病防病能力及促生长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大磊  董洵  卢毅 《海岸工程》2006,25(2):107-114
近年来,对虾病毒病的爆发,使我国养殖对虾的年产量大幅度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就对虾细胞培养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鱼类免疫系统的早期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养殖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近10年来对鱼类早期免疫系统发生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新进展。本文就母体免疫因子向卵子转移和早期胚胎免疫、胚胎血细胞发生、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发生以及体液免疫的发育4个方面,对鱼类早期免疫系统的发育做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比较了饲料中添加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LYB1)、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W2)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NJ17)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生长、抗病力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1010 cfu/kg浓度的3种不同乳酸菌为实验组,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投喂方式养殖对虾42 d。养殖结束后,进行14 d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攻毒实验。研究表明:投喂3种乳酸菌的实验组对虾的体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添加凝结芽孢杆菌组效果最佳。攻毒实验显示,添加粪肠球菌和嗜酸乳杆菌均可显著降低对虾的累计死亡率(P<0.05)。添加乳酸菌的各实验组对虾的肠道细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以添加粪肠球菌组差异最大。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对虾肠道优势菌群。在纲分类水平上,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丹毒丝菌纲(Erysipelotrichia)和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为对虾肠道优势菌群。研究结果显示,凝结芽孢杆菌NJ17对凡纳滨对虾促长效果最佳,而嗜酸乳杆菌W2对对虾抗病力提高效果最佳,3种乳酸菌均明显改善了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