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不同饲料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实验设计了5种不同的饲料添加物,分别为破壁酵母(A,添加量为0.6%)、中草药提取物(B,添加量为0.3%)、柠檬酸(C,添加量为0.3%)、益生菌(D,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BC-01,添加量为109cfu/kg)和氟苯尼考(E,添加量为15mg/kg),以投喂实验用基础饲料组作为对照(F)。每个处理组分别设置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虾,实验进行了42d。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饲料中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肠道内菌群归属于γ-变形菌纲、黄杆菌纲和芽孢杆菌纲,它们分别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弧菌属(Vibrio)、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志贺氏菌属(Shigella)、Tamlana属和Formosa属。A、B、C和D处理组以埃希氏菌属为主要优势菌,E组和对照组以弧菌属为主要优势菌。其中,对照组中弧菌的相对含量最高为37.74%,其次是E组,相对含量为23.79%。总体比较,添加中草药提取物、柠檬酸及芽孢杆菌处理组对虾肠道菌群结构相似,而与添加破壁酵母、氟苯尼考和对照组的细菌群落结构有所差异。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破壁酵母、中草药提取物、柠檬酸、芽孢杆菌及氟苯尼考均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内的弧菌属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添加0.6%的破壁酵母效果最佳,可有效抑制对虾肠道中的弧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2.
选取初始体重(3.58±0.32)g的凡纳滨对虾,在饲料中分别添加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活菌、溶藻弧菌破碎菌、芽孢杆菌(Bacillus sp.)活菌和芽孢杆菌破碎菌和使其菌含量为108 CFU/g,通过49d的养殖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和溶藻弧菌对凡纳滨对虾的消化酶、免疫相关酶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4个处理组对虾的肠道蛋白酶水平均显著提高。25d时各处理组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9d时弧菌破碎组和杆菌破碎组对虾的淀粉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杆菌破碎组对虾肠道的消化酶水平最高,杆菌组对虾肠道消化酶水平低于其他处理组。(2)49d时弧菌组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上升(P0.05);弧菌破碎组对虾的SOD、酚氧化酶(PO)和抗菌酶水平上升(P0.05);杆菌组对虾PO水平上升,抗菌酶水平下降(P0.05);杆菌破碎组对虾SOD和PO水平均上升,抗菌酶水平下降(P0.05)。(3)WSSV攻毒的半致死时间为杆菌破碎组弧菌破碎组弧菌组杆菌组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和溶藻弧菌及其破碎菌体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虾的消化酶活力和抗病力。其中添加弧菌破碎菌体能更好的提高对虾的免疫酶水平,添加杆菌破碎菌体能促进对虾消化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前期实验获得的益生菌及其发酵上清液对凡纳滨对虾消化功能的影响,将初始体质量3.5 g±0.06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30℃±2℃环境下于水族箱中养殖4周。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HC-2、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NRW-2、戊糖乳杆菌HC-2的发酵上清液,最终每克基础饲料中含有1.0×107 CFU益生菌或此菌量所对应的发酵上清液,共配制3组实验饲料。实验结果如下: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对虾肠道中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但肝胰腺中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差异;添加NRW-2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肠道和肝胰腺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显著提高(P0.05),HC-2组对虾肝胰腺中淀粉酶及肠道中脂肪酶的活力显著提高(P0.05),而HC-2发酵上清液的添加仅显著提高了对虾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NRW-2、HC-2及其发酵上清液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及肝胰腺中消化酶的活力,但在不同组织中提高消化酶活性的种类是不同的,为水产养殖安全投入品的开发及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对象,通过琼脂扩散法、荧光染色法与分光光度法筛选出对凡纳滨对虾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对对虾肠黏液有黏附作用且对盐度有耐受性的3株菌(YRL45、KTP(C-2)、QL),经16S rDNA测序比对发现此3株菌均为植物乳杆菌。将其混合饲喂凡纳滨对虾4周,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虾肠道菌群变化。研究表明,混合植物乳杆菌的饲喂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凡纳滨对虾肠道优势菌门,植物乳杆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中放线菌门的丰度有一定的提高。通过LEfSe分析,发现植物乳杆菌处理组中潜在致病菌发光杆菌属减少,而属于光合细菌的赤杆菌属有所增加。研究结果为益生菌在凡纳滨对虾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作者以初体质量为(4.80±0.11)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水族箱中进行60 d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肠道菌群及部分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1:1)、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opinatum)、嗜酸乳酸菌+双歧杆菌(1:1)、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酸乳酸菌+双歧杆菌(1:1:1:1),每克饲料约含菌3.0×109个/g干质量,共配制7种实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肠道中总菌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肠道弧菌数(P<0.05),显著提高了大菱鲆酚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力。添加不同的益生菌对血细胞数、血清蛋白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不同,例如添加的益生菌中含有乳酸菌能显著提高大菱鲆血清蛋白浓度(P<0.05),而添加芽孢杆菌无此效果。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与添加单一益生菌相比,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降低大菱鲆肠道弧菌总数,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42天饲喂添加有不同浓度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NJ1701(5.0×10~9、1.0×10~(10)、5.0×10~(10)和1.0×10~(11)cfu/kg)的对虾饲料,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抗病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组对虾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凡纳滨对虾的体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以凝结芽孢杆菌添加浓度5.0×10~9~1.0×10~(10)cfu/kg时效果较佳。不同凝结芽孢杆菌添加浓度对对虾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影响的差异较大。其中,1.0×10~(10)cfu/kg添加浓度下,对虾血清中溶菌酶(LSZ)、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5.0×10~(10)cfu/kg添加浓度下,对虾血清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添加凝结芽孢杆菌不影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iNOS活性则随添加浓度的提高而升高,以1.0×10~(11)cfu/kg添加水平下最高。副溶血弧菌攻毒后,5.0×10~9和1.0×10~(11)cfu/kg处理组(分别为40.0%和13.3%)对虾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6.7%)(P0.05),但1.0×10~(10)和5.0×10~(10)cfu/kg处理组(53.3%)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各处理组间比较,以1.0×10~(11)cfu/kg处理组对虾累积死亡率最低。研究结果表明,饲喂凝结芽孢杆菌可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和对副溶血弧菌的抗病力。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凝结芽孢杆菌的适宜添加量为1.0×10~(10)cfu/kg。  相似文献   

7.
《海洋科学》2012,36(2)
作者以初体质量为(4.80±0.11)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水族箱中进行60 d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肠道菌群及部分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1:1)、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opinatum)、嗜酸乳酸菌+双歧杆菌(1:1)、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酸乳酸菌+双歧杆菌(1:1:1:1),每克饲料约含菌3.0×109个/g干质量,共配制7种实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肠道中总菌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肠道弧菌数(P〈0.05),显著提高了大菱鲆酚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力。添加不同的益生菌对血细胞数、血清蛋白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不同,例如添加的益生菌中含有乳酸菌能显著提高大菱鲆血清蛋白浓度(P〈0.05),而添加芽孢杆菌无此效果。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与添加单一益生菌相比,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降低大菱鲆肠道弧菌总数,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饲料饲养的对虾肠道菌群和水体细菌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人工饲料饲养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成虾肠道菌群组成及其水体细菌区系组成进行了研究.分离纯化后的革兰氏阴性菌鉴定到种的水平.对虾肠道菌群主要由弧菌Vibrio spp.、希瓦氏菌属Shewnella spp.、嗜氢菌属Hydrogenophaga spp.、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p.、气单胞菌Aeromonas spp.、食酸菌Acidovorax sp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组成.水体细菌区系主要包括弧菌Vibrio spp.、希瓦氏菌属Shewnella spp.、艾肯菌Empedobacter spp.、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肠道菌群和水体细菌区系的优势菌是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多样性分析,发现虾肠道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高于水体细菌区系,而丰度(D)较低.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3种益生菌及其复合菌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109cfu/kg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酪酸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并以1∶1∶1比例添加浓度为1×109和3×109cfu/kg的复合菌,共5个处理组。养殖42d后,测量了5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成活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3种菌及其复合菌均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等指标,且均在酪酸菌组取得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饲料中添加3种益生菌及其复合菌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等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各处理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酪酸菌组各免疫指标均取得最大值。研究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3种菌及其复合菌均可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其中以添加酪酸菌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泼洒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01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的影响,并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养殖水体和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芽孢杆菌的泼洒浓度分别为106、108和1010cfu/m3(分别命名为BC6、BC8和BC10),每7d全量换水1次,以未泼洒芽孢杆菌处理为对照组2(CT2)。另外设置每隔3d全量换水1次的未泼洒芽孢杆菌处理作为对照组1(CT1)。8周的养殖实验表明,BC6处理组刺参的末体重显著高于2个对照组(P0.05),BC8和BC10处理组刺参的末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CT1(P0.05)。而BC6和BC8处理组的刺参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CT1和CT2处理组(P0.05)。研究发现,刺参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群归属于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δ-Proteobacteria)、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和疣微菌纲(Verrucomicrobiae),各处理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明显不同,蜡样芽孢杆菌未能在养殖水体中形成优势菌群。刺参肠道内含物中优势菌群归属于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ε-变形菌纲、黄杆菌纲、拟杆菌纲和芽孢杆菌纲,以BC8和BC10处理组之间的相似度最高。芽孢杆菌纲(Bacilli)细菌在3个处理组刺参肠道内含物中成为优势菌群,并在BC6处理组成为第一优势菌群,而相对于CT2对照组,拟杆菌纲细菌相对丰度在3个处理组中显著下降。刺参肠道固定菌群的优势菌群归属于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黄杆菌纲和芽孢杆菌纲,相对于对照组CT1和CT2,3个处理组刺参肠道γ-变形菌纲的相对含量明显下降。相对于对照CT2,BC6和BC8处理组中芽孢杆菌成为第一优势菌群。黄杆菌纲细菌比例随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本研究表明,水体中泼洒该芽孢杆菌制剂对水体和刺参肠道菌群结构均具有显著影响,在适宜的泼洒浓度下可以有效提高刺参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1.
对虾疾病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提高对虾自身的免疫能力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传统饲料已不能满足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药物饵料将是今后饲料工业的研究对象,而免疫配合饲料则是药物饵料的研究重点对象之一,它对对虾疾病防治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对虾免疫配合饲料研究的趋势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IPR)模式下太湖鲂鲌(翘嘴鲌(♀)×三角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传统池塘养殖作为对照组,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IPR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肠道的菌群结构及环境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IPR模式下太湖鲂鲌肠道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门分类水平,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成为绝对优势菌,所占丰度为92.47%;对照组的优势菌由梭杆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组成,三者所占的丰度分别为34.45%、33.30%和21.30%。在养殖水环境中,两种养殖模式的微生物群落数均大于肠道样本,且二者优势菌不同;IPR水环境的优势菌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36.53%),其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4.67%);对照组水体中的优势菌为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分别占细菌总数的38.99%和28.15%。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水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Chao1指数高于肠道样本,IPR养殖对象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低。本研究结果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应注意该模式下养殖对象的肠道健康,加强养殖管理。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小鼠喂食鲣鱼(Katsuwonus pelamis)鱼油和鱼白酶解液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组成以及结构的变化,探讨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喂食鱼油组小鼠的肠道微生物丰富且多样。在门水平上,对照组和鱼油组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鱼白组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科水平上,对照组和鱼油组中的优势菌科为Muribaculaceae;鱼白组中的优势菌科为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在属水平上,对照组和鱼油组中的优势菌属为Muribaculum;鱼白组中的优势菌为Lachnoclostridium;对照组、鱼油组和鱼白组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等丰度较高。在种水平上,对照组和鱼油组中的优势菌为Muribaculum intestinale;鱼白组中的优势菌为解糖梭菌(Clostridium saccharolyticum)。研究结果证明鲣鱼鱼油和鱼白可以调节菌群结构和组成,增加肠道有益菌,减少病原菌的丰度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对虾池混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岩 《台湾海峡》1999,18(1):106-112
在两年围隔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了对虾池混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认为:(1)虾池混养能够提高养殖产量和池塘氮磷的利用率,有助于缓解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但由于养殖种类在池塘氮磷收支所占的比例很小,仅靠混养还不能彻底解决养殖污染问题;(2)罗非鱼与海产贝类的食物灶存在一定的分化。二者对虾池水质的影响具有互补性,因此虾鱼贝混养较虾鱼混养或虾贝混养效果更好。(3)对多个池塘组成的养殖系统的总体优化应是今后虾池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羽毛粉是一种潜在的饲料蛋白源。在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羽毛粉,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有助于禽类废弃物的再利用。在动物消化、降解、吸收羽毛粉过程中,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添加羽毛粉的饲料对鱼类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基于细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作者对比研究了以添加羽毛粉(包括水解、酸解、膨化处理或生羽毛粉实验组,添加量为5%)和不添加羽毛粉的饲料(即对照组,包括鱼粉和商业饲料两组)喂养黑鲷12周后,黑鲷肠道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羽毛粉的实验组中肠道细菌的丰富度、辛普森指数和香农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含酸解羽毛粉组的实验组,其细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总体来看,黑鲷肠道细菌主要由厚壁菌门(57.3%)和变形菌门(36.3%)组成;实验组细菌群落中拟杆菌纲、梭菌纲、δ-变形菌纲、草酸杆菌科和青枯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的羽毛粉处理组之间也呈现出群落结构上的差异:与水解羽毛粉组相比,生羽毛粉组的变形菌门、γ-变形菌门、海洋螺菌目、盐单胞菌科和盐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与鱼粉组相比,生羽毛粉组中芽孢杆菌目在群落中的占比显著上升,而拟杆菌门、草酸杆菌科和青枯菌属的占比则显著下降,而且生羽毛粉组中厚壁菌门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的比值(7.42)明显高于鱼粉组(0.97)和水解羽毛粉组(0.74)且均接近显著(P=0.057)。与鱼粉组相比,水解羽毛粉组中紫单胞菌科和回线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而盐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6.
The bioaccumulation of ten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 congeners was investigated within different tissues in three prawns (Penaeusorientalis Kishinouce, Laomedia astacina de Haan and Penaeus vannamei Boone) and one mud crab (Scylla serrata Forsskal) from mixed-aquaculture ponds in Taizhou in April 2007.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wet mass) of Σ PCBs in muscle, head, and rind tissues for mean among these prawn species were 7.04, 21.16, and 11.47 ng/g,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Σ PCBs in muscle, branchia, and spawn in Scylla serrata were 6.49, 21.13, and 19.76 ng/g,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CB28 were the highest in prawn tissues (2.40 ng/g), and accounted for 18.60% of Σ PCBs. The concentration of CB52 was the lowest. The applica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for the estimation of PCB sources of contamination resulted in first component main contributions of CB101, CB153 and CB28 in the muscle, head, and rind in combined prawn samples, respectively. The enrichment level of Σ PCBs for different tissues varied greatly. The accumulation coefficient of Σ PCBs in prawn muscle, head, and rind tissues were 396.35, 1 191.79, and 645.91, respectively. For the Scylla serrata, the accumu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365.81, 1 190.50, and 1 113.31 for muscle, branchia, and spawn tissues, respectively. For prawns, the accumulation coefficient of CB153 was the highest in muscle tissues, while CB155 had the highest coefficients in the head and rind tissues. The CB155 coefficient was the highest in spawn tissues of the mud crab.  相似文献   

17.
刘凯旋  岳欣  刘保忠 《海洋科学》2020,44(8):178-185
为探究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鳃组织内共生菌群的群落组成及结构,采用纯培养方法,对文蛤鳃组织的内共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16S rRNA鉴定,共筛选到215株细菌,分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4个门级类群中,其中变形菌门是实现纯培养菌株数量最多的类群。基于16S rRNA序列信息,进一步对变形菌门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纲级类群的菌株分别聚集在了相应的分支内。另外,对获得的具有潜在抑菌活性或致病性的共生细菌进行了探讨,为后续对文蛤鳃内生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对虾配合饲料中镉含量超标的现象以及现行标准中对虾配合饲料的镉限量要求严格而又缺乏相应研究数据支持的现状,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uannamei)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氯化镉和乌贼内脏粉作为相应的无机镉、有机镉来源进行养殖对比实验,对对虾体内的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饲料进入对虾体内的镉主要蓄积在内脏中,同等浓度的有机镉和无机镉饲料,在对虾体内前者的残留量要小于后者.同时通过养殖试验数据推算得到目前我国对虾配合饲料中镉应以总镉形式限制≤3.0 mg/kg,这一限量要求是适合于当前水产养殖生产的,也能够保障对虾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马里亚纳海沟具有低温、高压、永久黑暗以及营养匮乏等深海环境特征,其中的细菌多样性对深海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研究马里亚纳海沟海水中异养细菌的物种多样性,采用多种培养基、不同培养温度同步筛选,单菌落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邻近法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等方法,对25个海水样品进行异养细菌多样性分析。共获得细菌531株,对其中371株进行16S rRNA基因鉴定,共分布41属,97种。经系统进化分析,异养菌株分布于4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占鉴定菌株数量的58%,其中γ-Proteobacteria占总菌数的52%。此外,还发现4株潜在新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