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防城港江山半岛3个气象站2011-2020年冬季(12月一次年2月)逐日气温、风速、日照、湿度等气象观测资料,以及2018-2020年防城港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用《避寒气候宜居地评价(T/CMSA 0018-2020)》规定的分析方法,计算江山半岛无冬日指数、避寒适宜日指数、冬季空气优良日指数,综合分析江山半岛的避寒气候条件.结果 表明,江山半岛避寒气候适宜度指数为84分,属于2级凉(较舒适)型避寒宜居地,适宜发展冬季避寒旅游.  相似文献   

2.
利用赤水市30 a的气象资料对赤水市的生态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得出赤水市除了有众多独立生态旅游景点之外,更具有旅游季节长、紫外线强度弱、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率小和负离子含量高等适宜旅游的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0—2014年中国2479个气象站资料,从白天雨量占比、白天雨日占比及日照时长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对Mieczkowski提出的旅游气候指数模型进行了完善,构建了旅游气候适宜性指数(TCSI)。通过对中国20个旅游城市的检验表明,在不考虑景观特色时,TCSI在时间、空间上能准确、精细地表征旅游气候的适宜性,对避暑避寒地、滨海旅游地等具有较好的适宜性描述。利用TCSI对中国旅游气候资源精细化分析结果表明,5—9月我国大部分地区为适宜—非常适宜区域,占比稳定在92%以上;而冬季适宜区范围较小,40°N以北的地区基本不适宜旅游。在各分项因子中,热舒适性因子在冬、夏季贡献较显著,降雨、日照、风效因子在不同季节对不同地区的贡献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气候资源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旅游资源,既造就了贵州多彩多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又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优势,极大地增加了贵州旅游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气象+旅游”模式下,形成了由避暑旅游辐射开来的全省生态旅游“集团化”品牌,对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在分析贵州气候优势条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旅游气候品牌效应,提出在继续深挖夏季气候优势,持续打造避暑旅游品牌的前提下,应根据贵州立体气候特征及贵州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地域地貌,深入发掘贵州冬季避寒、康养、低纬度地区冬季赏雪观景等气候旅游资源,为打造贵州全域旅游、全时旅游品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6—2018年贵州省89个4A及5A级旅游景区与同期县级气象站气温、湿度、风、降雨等自动站观测要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重建景区1961—2014年逐日的温度、湿度、风等历史资料,计算了旅游气候适宜性指数,分析贵州省旅游景区的旅游适宜性,挖掘景区避暑避寒优势。结果表明:景区历史资料重建值较温度递减率计算值更接近实际观测数据,重建值有很好的实用价值;贵州省旅游景区适游期长, 4—11月是全省旅游适宜期;全省4A级以上景区旅游气候适宜性为非常适宜和适宜等级的总占比大于2/3,比较适宜等级约占1/3,全省全年无旅游气候适宜性为较差等级的景区;贵州夏季非常适宜避暑的景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北部、东部和南部地区避暑条件属于适宜区,冬季避寒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6.
华南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华南4个气象站1954—2012年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以人体舒适度指数为指标,对广州、南宁、海口、南平4个华南典型城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华南地区春秋2季是最适宜旅游的季节,全年旅游舒适日数高达126 d,海南海口适宜旅游的季节达6个月,主要分布在3—5月及10、11月份。冬季也多以冷舒适为主,可以考虑冬季的避寒旅游。华南夏季(7—8月)平均温度在28℃以上,湿度在80%左右,属于高温高湿季节,人体舒适感较差,应该做好避暑工作。  相似文献   

7.
李勇  谢小康 《贵州气象》1999,23(1):22-25
从赤水市的气候条件出发,分析了赤水市稻生育期内的气候生态环境,对该市水稻产量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并重点针对高温危害提出了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8.
气候康养旅游指数是人体舒适度在气候康养旅游中的应用,旨在表征旅游目的地气候环境状态,是综合衡量旅游者气候幸福感的指标。本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阐释气候康养旅游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内涵,总结气候康养旅游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历史演进,探讨气候康养旅游指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未来气候康养旅游指数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英文研究更关注旅游满意度和竞争力,而中文研究更关注人体舒适度、气候舒适度和康养旅游。(2)人体舒适度指标主要由气象因子和服装热阻等构成,旨在反映人体对环境舒适度的感受,而气候康养旅游指数不仅涵盖了气象因子、审美因素,还考虑了空气质量、氧含量等康养因素,旨在综合评估旅游活动的适宜性和旅行者气候康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黔西南州的支柱发展产业。旅游气候环境是评价一个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好坏的标准之一,本文旨在从气候方面定量客观地评价我州旅游气候环境,以使我州在旅游宣传方面准确定位,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贵州赤水等35个国家气象站1991—2020年的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等气候标准值,应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影响金钗石斛生长发育的气候品质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基于气候品质评价指标模型,计算贵州赤水等35个不同地区金钗石斛的气候品质评价指标等级。结果表明:金钗石斛生育期主要为休眠期和茎生长期,而茎生长期主要包括萌芽期、现蕾开花期和茎采收期。建立了中国金钗石斛气候品质评价指标模型,并将气候品质评价指标分为3个等级,即最适宜为3级,适宜为2级,不适宜为1级。贵州赤水和四川合江的金钗石斛气候品质评价指标为最高等级,其各气候要素品质评价指标均为3级,总分均为2.5,表明赤水河流域地区(贵州赤水、四川合江)是全国气候条件最适宜金钗石斛生长的区域,即贵州省赤水市气候条件是金钗石斛种植最适宜区;其次是贵州罗甸、三都,四川夹江、犍为,重庆开州,广西靖西、金秀的气候条件适宜金钗石斛生长。河北安国、云南维西、湖北神农架的气候条件不适宜金钗石斛生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梁山1981—2010年地面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综合温湿、风效和舒适度指数,对旅游气候资源和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梁山县旅游气候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皆可旅游。影响旅游气候舒适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高低温,而风、降水和日照对旅游的影响利大于弊。采用旅游舒适度指数综合评价得出最佳旅游期是4月、5月、10月,较适宜的月份是3月、6月、9月、11月,不适宜期是12月、1月,较不适宜的月份是2月、7月、8月。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梁山的旅游气候适宜期与指数综合评价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以隆林、乐业、靖西和右江区气象站为百色市代表站,基于各站1981~2016年气温、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总云量等气象资料,运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和度假气候指数等4个评价指数,对百色市气候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综合THI、WEI、BCMI和HCI等4个指数的气候舒适性评估,隆林、乐业、靖西3地最为适宜旅游度假的月份为4~10月,右江区最为适宜旅游度假的月份3~4月和10~11月。研究结果可为百色市旅游综合开发和发展特色旅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亚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三亚30年气候资料对三亚气候舒适程度进行评价,得出三亚的最适宜旅游期和较不适宜期,为游客在三亚安排旅游活动时间及当地旅游部门做出合理的旅游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5—2019年丽水市283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和逐时资料,采用中国气象局“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行业标准,在研究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GIS平台建立不同地形条件下避暑旅游适宜度地理推算模型,对丽水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进行区划。结果表明,丽水山地夏季避暑旅游气候适宜等级为很适宜,所占区域居绝对比重。6月丽水各站避暑适宜度为很适宜,以海拔800 m为界,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适宜度先增后减。7—8月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提升,300 m以上为较适宜及以上级别。地理推算模型表明,丽水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庆元适宜及以上等级区域面积占比为全市最高,避暑旅游气候条件最优,其次景宁、遂昌、龙泉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也较优越。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红河州各县市3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医疗数据,根据人体舒适度、旅游气候适宜度等指标规范,对全州气候康养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挖掘,对其康养效应进行了初步探析与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红河州13县市气候康养资源具有空间差异性,其中,金平县、个旧市、绿春县、泸西县、屏边县均全年无夏,适宜避暑为主的康养;而河口县、元阳县、开远市、红河县全年无冬,适宜避寒为主的康养;蒙自市、建水县、弥勒市、石屏县则为四季温和型“春城”气候,四季康养皆宜。(2)全州舒适期长达7个月,属于四季全域康养旅游目的地,其中最适宜旅游月份是2-4月和9-11月。(3)全州平均期望寿命排在前三位的金平县、泸西县、个旧市3个县市,其春秋季节天数都在300天以上,均属于春秋型气候养生区;其中排在第一位的金平县,百岁老人最多,被认定为云南首个“长寿之乡”。(4)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与气侯舒适性关系密切,气候不适天数较多(舒适天数较少)的地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较高。此项研究既可为欲去红河州进行气候康养者提供重要参考,又可为当地康养产业发展提高科学依据,也为刚刚开始的气候康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海南岛1981-2010年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对海南岛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划分出年内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等级;结合2006-2010年的旅游客流量统计数据,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在此基础上,用虚拟因子表示非气候气候因素的影响,采用OLS方法分别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回归方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旅游客流量全年受到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国内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弹性系数为1.5%;海外旅游客流量除受到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外,节假日赛事活动等非气候因素对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海外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1%.  相似文献   

17.
利用江西省1974—2016年气象资料和2016年空气负氧离子、环境空气质量、断面出境水质等监测资料,重点分析了全省旅游气候要素、大气质量、水质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天然氧吧评价指标(T/CMSA0002—2017),对江西省"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条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江西北部、中部、东部和南部区域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等级均在6—7级,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在92%以上,空气质量、出境水质均达到国家Ⅱ类以上标准,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设施配套完善,综合指标评分高,符合天然氧吧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阿勒泰地区旅游气候指数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阿勒泰地区1954—2008年气象资料,分析阿勒泰地区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特征,利用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分析和评价阿勒泰地区旅游气候资源,得出阿勒泰地区4—10月为旅游适宜期,最佳旅游期为5—9月。阿勒泰地区旅游舒适气候的评价为阿勒泰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旅游者选择最佳旅游季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选取1980—2020年重庆地区逐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观测资料,基于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对重庆各地的气候适宜度进行计算。应用克里金插值法分析重庆地区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重庆地区四季温和型、夏令避暑型、冬令避寒型、日光疗养型四类养生气候进行了适宜度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四季温和型气候适宜度地区主要集中在重庆东北部和重庆东南部。城口县全年体感舒适天数最多,是重庆地区气候最温和的地区。适合夏季避暑的地区主要在重庆东南部,如酉阳、秀山、彭水南部、黔江南部等。除重庆东南部分地区外,其他大部地区均适合冬季避寒。重庆日光疗养型养生气候舒适度水平呈“东高西低”的分布,东部适宜日光疗养的地区偏多,西部较少。  相似文献   

20.
涠洲岛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涠洲岛1956~2011年的气象资料,采用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和着衣指数来作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对涠洲岛的气候特点、人体舒适度、着衣指数及影响旅游的气象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涠洲岛的旅游舒适期为7个月,舒适月为10~4月;涠洲岛的着衣指数为1~3级;影响涠洲岛旅游的不利天气因素主要有热带气旋、大风和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