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陕西岚皋南宫山地质公园以志留纪古火山岩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完整保留了南宫山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在对研究区地质背景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同类型地质公园对比,对研究区主要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早古生代志留纪火山岩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这将为研究秦岭-大巴山造山带古火山乃至全国古火山活动提供完整、翔实的资料,丰富古火山岩地貌演化理论,推动南宫山地貌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地貌是研究崩塌地貌形态、成因和动力机制的典型野外实例。该地貌呈现出火山沉积砂砾岩的岩性特征及后期营力作用,属于典型基岩崩塌地貌。按照地貌各类要素的表现形态及分布特征,划分出崩塌母岩地貌、崩塌残存地貌、崩塌垮落地貌和崩塌堆积地貌四种类型,崩塌体典型运动方式为"解体→位移→崩落→堆积",其演化阶段可划分为解体、崩离、垮落、堆积及崩滑五个阶段。重力崩塌地貌易诱发地质灾害,应进行详细勘查,采取野外监测、设牌警示和工程治理等防治措施,保护人员及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山东临朐、昌乐地区晚第三纪火山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美 《地理研究》1990,9(1):18-27
山东临朐、昌乐地区是渤海盆地南缘,郯庐断裂带中段西侧晚第三纪火山地貌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本文对区内火山地貌类型和地貌发育过程作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山东临朐、昌乐地区晚第三纪火山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临朐、昌乐地区是渤海盆地南缘,郯庐断裂带中段西侧晚第三纪火山地貌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本文对区内火山地貌类型和地貌发育过程作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5.
海口羊山湿地区的多用途管理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山湿地区是由一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熔岩地貌区。该区所涵养的地下水在低洼处以涌泉形式流出,形成了独特的火山熔岩湿地。该区原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体现出与火山熔岩地貌区自然环境的高度适应性,是人与湿地和谐共生的典范。羊山湿地是海口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绿色屏障,被誉为"海口之肾"。在羊山湿地区,根据湿地呈多片分布及其与当地文化结合紧密的特点,提出构建羊山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的设想,深入分析资源现状,进行总体布局和专项规划,以期为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为调查对象,通过野外重点地质路线观察测制火山地层剖面,结合卫星遥感图像解译,进行锆石同位素激光定年测试及微量元素LA-ICP-MS分析、火山岩石显微镜薄片鉴定、岩石主量元素分析和微量元素ICP-MS分析,结果发现:该区火山活动的分带明显受区域性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公园内中生代火山岩相基本为陆相喷发,岩石基本分为酸性及中酸性两类,多属钙碱性岩,部分为弱碱性岩。新发现七娘山火山穹丘、三角山-大燕顶火山穹丘,雷公打石山峰、鸡公秃等12处火山锥,摇摆石等6个火山柱及鸡公秃火山锥南西侧的火山针,大燕顶古火山口等火山机构。特征火山岩方面,有隐爆火山集块(角砾)岩、崩积火山集块岩、基浪堆积层-"火山-沉积碎屑岩"。公园内古火山地貌景观有一级地貌景观点3处、二级5处、三级7处。认为该区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过3期5次火山喷发活动,反映了库拉-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及我国东南沿海浙闽粤港巨型火山活动带的部分特征,是亚洲大陆边缘大规模火山喷发(岩)带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系较有代表性的地段,是研究我国东南沿海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活动的天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研学旅行活动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人地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乌兰哈达火山地貌实况,从资源概况、研学活动设计及研学评价三个方面,设计了火山地貌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为当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活动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人地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乌兰哈达火山地貌实况,从资源概况、研学活动设计及研学评价三个方面,设计了火山地貌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为当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火山海岸以沿小火山口形成的海蚀地貌以及全新世火山爆发使局部海湾抬升为海岸阶地、河口堵流并形成深切海湾以及促进了珊瑚礁发育为特征,火山活动改变了海岸带的地势、坡度、动力条件、沉积特征以及海岸演变趋势,海岸发育具有构造内动力、波浪、水流等外动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多项作用影响。火山岩岩性与时代反映出北部湾湾底现代拉张构造活动。夏威夷火山造陆与板块移动形成岛链,近期熔岩流喷溢改变地貌与大气质量等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貌概论》一书系新疆1:1000000地貌图的组成部分,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承担并完成的一项集体劳动成果.参加本书编写的有:袁方策、毛德华、杨发相、赵兴有、买买提·依敏、乔木、王跃等同志.全书共分两篇十一章四十二节,着重阐述了新区地貌基本形态.成因类型,结构特征,并分别对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流水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火山熔岩地貌,以及地貌条件与农、林、牧业生产、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对各地貌类型面积.分地、市(县)进行了统计;此外,还对与生产建设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平利县鹰嘴岩金矿工作区位于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平利复背斜东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本文从金矿区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矿化成因进行探讨,认为该地区矿产成因类型属于火山期后热液交代型。从而总结该地区的找矿标志,为该地区开展下步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昆仑山阿什库勒盆地地貌与第四纪环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栓科 《地理学报》1991,46(2):224-232
本文论述了阿什库勒盆地的地貌和沉积物的发育等问题。认为:(1)阿什库勒盆地的火山锥至少有11座,1号火山1951年不可能有岩浆喷发,火山泥石流体是不存在的;(2)黄土物质是全新世风积物,戈壁荒漠是其物源区;(3)阿什库勒湖与乌鲁克库勒湖均是火山堰塞湖,前者是18kaB.P.前熔岩流阻塞盆地东部出口而成;后者则是6.5kaB.P.新期火山喷发物拦截阿什库勒湖的部分水域所致。  相似文献   

13.
《西部资源》2009,(3):49-49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和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两位教授组成的地质科考组到阿尔山考察了驼峰岭天池、天山天池、杜鹃湖、地池、燕山等火山、湖泊地质地貌,并根据地质地貌的不同提取火山岩样品,收获了三枚火山弹。刘嘉麒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他是第一个把玛珥湖概念引入中国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野外综合考察和岩石样品的室内分析资料,对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古崩塌地貌发育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晚侏罗世以来经历了火山沉积和岩浆侵入阶段,形成花岗斑岩。新构造运动使本区发生间歇性抬升,岩石受构造应力和风化剥蚀的共同影响,形成多组垂直节理和水平节理。本区特定的地貌、岩性和节理裂隙以及丰富的降水和风化作用等条件,形成了一线天、陡崖壁、嶂谷、峡谷、巷谷、瀑布、巨石川、崩塌岩洞等古崩塌地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华北山地的层状地貌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层状地貌是在较短的距离内,从海岸到山顶的坡面上多级分布的阶梯状地貌。一般来说,它反映了地壳的构造运动。但并不是所有的层状地貌都是这样。只有地壳活动时期的火山喷发、砾石扇和地壳稳定时期的风化壳、古河道发育的层状地貌才能表明地壳的一次大的构造运动。据此认为,中国华北山地的喜马拉雅运动起始于始新世,至渐新世结束了第一幕。中新世是喜一雅运动的较激烈期,至上新世结束了第二幕。自第四纪进入了第三幕的第一亚幕,  相似文献   

16.
《西部资源》2014,(6):79-79
<正>1.地质遗迹的基本状况不清,缺乏系统、完整、翔实的基础资料。2.地质遗迹保护区数量过少,数量仅相当于自然保护区总数的2%左右。许多有价值的地质遗迹尚未得到有效保护。3.地质遗迹破坏严重。一些重要古生物化石遗产地和重要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比较突出的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广西的许多溶洞、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地貌景观等。  相似文献   

17.
郑祥身 《极地研究》1990,2(4):28-35
纳尔逊岛Stansbury半岛被玄武质、玄武安山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以及沉积火山碎屑岩所覆盖。区域火山岩地层对比证明其是在形成长城站地区火山岩的同一火山作用下发育起来的。据地质接触关系和岩石组合特点,初步认为该半岛火山岩地层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分别形成于两期火山作用。该半岛的主要构造线方向平行于菲尔德斯海峡,这在地貌特征及次火山岩的分布上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8.
南宫地下水库的古河流沉积与古河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库是用地下含水层作库容,调蓄大气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使其相互转化并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位于河北省邢台行署南宫,县境内的南宫地下水库(图1)是用埋  相似文献   

19.
综合开发湖北山区资源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全省土地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十六位,人口4800万。 湖北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全省基本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的良好条件,适宜生长的作物种类繁多。在地貌类型上,全省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西部、北部和东部为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桐柏山、大别山和幕阜山等  相似文献   

20.
生物与土壤     
Q948.22005032127五大连池火山区土壤和植被分布与特征=Distributionand featuresonsoilandvegetationofFive linked great poolLake volcanodistrict/张树民,陈黎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1).—86~88根据五大连池火山区独特的火山地貌及其生态条件,研究了新期火山与石龙熔岩台地、老期火山与盾状和坡状熔岩台地、河溪低地、湖泡河溪水域区的土壤和植被类别分布与特征;提出了土壤和植被独特的发生演化生态系列土壤和区内保护植被和土壤的保护建设.参6(盛春蕾)Cha Q948.1132005032128土壤盐渍化对盐生植被的影响/徐恒刚,刘书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