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各自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正是因为局限性的存在,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在地球物理反演中具有一定的不足,例如反演精确度等,因此将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进行联合反演要比单一方法反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介绍了联合反演的分类方法,说明电磁与地震理论的相似性,以及物性上的联系,重点分析近几年国内外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的研究进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物性参数在联合反演中的耦合问题,指出岩石物理方法适用范围.最后预测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的发展方向,包括优化算法从线性到非线性,进一步到更高级算法;进行更多方法结合的联合反演;在维度上的拓展,一维到二维、三维,甚至四维.另外,加强联合反演岩石物性等先验信息的结合以及结构法反演前景广阔,需要进行更多实际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国内外有关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实例,对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进行了介绍。由于城市地区特殊的干扰环境,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需要对传统的技术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探测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城市地球地震活断层探测应充分利用高分辨浅层地震勘探和人工地震测深精度高的优势,根据不同城市的地球物理特征,配合电法勘探、磁法勘探、重力勘探和天然地震观测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通过对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解释,提高探测结果的分辨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地震位错理论是研究地震断层滑动与地球物理场变化之间关系的理论,是震源机制、地球内部构造、地震预测等基本地球物理问题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之间的联系纽带。被广泛使用的半无限空间介质模型的位错理论,由于其几何模型的限制,在地震变形和地球动力学等应用研究中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误差。此外,现代大地测量技术可以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精确地观测地震变形,亟需一个适用于全球地震变形研究的地震位错理论。为此,本团队基于球形地球模型,经过多年系统性研究,建立了地震位错理论新体系。所构建的球形地球模型的地震位错理论,促进了全球地震变形和地球动力学变化的研究,是近年来地球物理学领域取得的重要理论进展之一。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球形地球模型地震位错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研究。首先,介绍了弹性球形地球模型、三维不均匀地球模型和黏弹地球模型的位错理论;其次,介绍球形地球模型的位错理论在地球动力学变化研究、断层与地下介质结构反演和地震大地测量学研究方面的相关应用;最后,对球形地球模型的位错理论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这届地球物理年会上涉及地球层析的理论和二维与三维地球物理场成像技术的文章约有60篇,其中,中国地震局陈顺院士和中国科学院朱日祥院士在《发展“地震雷达”的设想》一文中提出的地震雷达的概念,包括地震波的产生,接收和信息处理三个主要部分,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认识地球内部、资源勘探、减轻地质灾害和发展城市地球物理学等多方面都有巨大的应用意义。地震雷达偏重于由可控震源来产生地震波,重视人工激发波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下水勘查的基础地质问题与关键地球物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介绍了基础地质问题研究对西部深层地下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意义,就西部地下水研究的特殊性,针对性地提出了地球物理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在利用已有的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基础地质问题的过程中,介绍重要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及研究工作步骤,针对这些方法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技术本身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和研发部署,针对已有资料的局限性和西部地下水的特殊性,提出研究高精度地震静校正、全波处理等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6.
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在我国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中应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及其重要作用和取得的效果,其中重点讨论了人工地震勘探应用中的有关科学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在这届地球物理年会上,涉及地球层析的理论和二维与三维地球物理场成像技术的文章约有60篇,其中,中国地震局陈顒院士和中国科学院朱日祥院士在《发展“地震雷达”的设想》一文中提出的地震雷达的概念,包括地震波的产生,接收和信息处理三个主要部分,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认识地球内部、资源勘探、减轻地质灾害和发展城市地球物理学等多方面都有巨大的应用意义。地震雷达偏重于由可控震源来产生地震波,重视人工激发波源的使用。天然地震成像和人工地震勘探是地震雷达的雏形,天然地震能量大,可以探测到地幔和地核的整个地球范围,但由…  相似文献   

8.
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球物理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我国煤矿生产的发展趋势,说明地质构造及煤层顶、底板水问题是当前煤矿深部开采中所面临的主要地质问题.综合论述了煤矿深部开采中所用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地震勘探技术、矿井直流电法、矿井瞬变电磁法及地质雷达等勘探技术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模糊人工神经元网络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将信息扩散方法和BP型人工神经元网络相结合,建立了一类可供地震工程领域使用的模糊人工神经元网络。该模型主要用来对某些物理对象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识别。由于BP网络的良好特性,该模型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模糊数学方法的引用,使该模型不但能处理矛盾样本,而且有信息优化处理的功能。本文以震中烈度识别为例作了演示。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的地球物理数据采集工作中,会因为多方面的客观原因导致数据缺失,对缺失数据进行插值重构是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基础问题。基于地球物理数据自身或在变换域内的稀疏性,将地球物理数据的重构转化为稀疏优化问题可提高数据重构的精确度与稳定性。本文建立了LO范数最小化的地球物理数据稀疏重构模型,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特征的地球物理数据引入了两种不同类型的LO范数最小优化问题的近似求解算法,即基于LO范数最小化的迭代再加权最小二乘算法与具有快速收敛性的快速迭代硬阈值法。理论分析与数值试验表明,将迭代再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应用到位场数据重构中可发挥其收敛速度快,计算时间短,精度高的优势,而快速迭代硬阈值法更适合处理地震数据,相对于传统的迭代硬阈值法计算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小金5.0级地震的主要破坏区沿抚边河分布,等烈度线总体轮廓呈“猪腰”形,其长轴方向为北25°西。极震区(白果坪Ⅶ°)内的房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损坏;Ⅵ°、Ⅴ°区内的房屋大多在1989年5.0级和6.6级地震破坏或损坏的基础上震害加重。  相似文献   

12.
共和地震震源机制解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共和主震,强余震震源机制解的P轴方位,仰角、A节面,倾向及M-T的分析,认为共和地震是在压力轴方向接近水平的NE向构造应力作用下,沿NW向的断裂带发生的,以逆冲兼走滑运动为主的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13.
云南地区地震灾情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有记载以来发生在云南的一百多次破坏性地震,其中包括七十年代发生在通海、昭通、龙陵三次七级以上地震的灾情,概述了云南地区地震灾害的一般性特征和地方性特征,为减轻地震灾害对策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湖南岳阳地震核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查阅了岳州府及其邻近地区以及两湖接壤地区的大量相关史料,并对其进行了鉴别和查证。通过鉴别,推断隆庆岳州府志关于1556年岳阳地震的记载比较准确。岳州(今岳阳)所属地区记载的地震为有感,强度不大。在查阅历史资料时,对无地震记载的情况采用以下地震缺失原则进行判断:1)待查史志上必须有其它地震的记载;2)待查事件发生前后史志上有其它灾害的记载。根据该原则确定通山、通城、蒲圻、崇阳、公安、石首等地在嘉靖三十四年确实无地震记载。考证了陕西华县地震与湖南岳阳地震的关系,表明岳阳地震是一次独立地震,而不是1556年华县地震的影响。最后根据地方志的记载确定了岳阳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世界灾害地震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叙述了1994年世界地震灾害的概况和特征;不同国情的地震灾害特点;成灾主要原因:地震预测、预报和抗震减灾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荣华  吴开统 《地震》1994,(1):44-47
本文研究了不同地地震列类型的早期特征。得到了利用地震序列第一天特征来判别地震类型的两个指标:地震频度N和震级级差△M。研究结果表明,这两项指标简单明了,使用方便,且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对地震现场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制约和影响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大形势的动力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球动力学角度,研究制约和影响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兴衰起伏的内在原因,揭示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期(300年)、幕(20年左右)、段(几年)实际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全球强震活动水平在不同阶段迭加和组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次大陆强震前震成核的实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成核研究受到国内外地震学家的关注 .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 ,在地震前成核带内会发生准静态滑动 ( Ohnaka,1 992 ;Dodge,Beroza,1 995;Dodge et al.,1 996;Ohnaka,Kuwahara,1 990 ;Yamashita,Ohnaka,1 991 ) .地震成核过程是指在地震动态破裂前从准静态到准动态破裂的过渡过程 ,它本身就是一种短期前兆 ,直接前震是从准静态过渡到准动态成核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动态失稳 ( Ohnaka,1 992 ) .最近的理论研究表明 ,可以将直接前震看作为伴随大地震的准静态成核过程的局部破裂 ( Shibazaki,Matsu′-ura,1 995) .因此 ,在成核过程中可能伴随…  相似文献   

19.
旺11井在1976年唐山地震及其强余震之前有喷油异常显示。经统计该井喷油对唐山老震区4级以上地震的映震概率为75%;1984年重新射孔后,改封井测压观测,其压力变化异常对唐山老震区4.5级以上地震的映震概率也达到了75%。所观测到的压力逐时值的突跳变化,对于地震预报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95年5月27日俄罗斯远东地区萨哈林岛发生7.5级强烈地震,造成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这是俄罗斯历史上受灾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本文概述了这次地震的情况,内容包括:震源参数,震灾情况,救援情况,地震成因和地震趋势,以及俄罗斯的地震研究情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