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黔东南州1971--2000年30a的气候资料,根据油菜种植的主要农业气候生态特性,分析黔东南州种植生产油菜的气候条件优越性及影响其产量的灾害性天气。结果表明,黔东南州种植生产油菜的光、温、水条件优越、但是受秋绵雨、秋冬干旱、冬季低温雪凝、春季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不同影响,造成黔东南州油菜产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根据1961—2018年喀什地区9个国家站浮尘日数逐日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学统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喀什地区浮尘日数的时空分布等气候特征,分析2019年3月19—25日喀什地区出现的强浮尘造成的重污染天气成因。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年平均浮尘日数为71 d,浮尘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并于1997年前后发生了显著减少性突变。2019年3月19—25日出现的强浮尘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乌拉尔山高压脊发展,脊前横槽转竖,在新疆东部回流东灌冷空气是造成此次沙尘过程的天气背景。浮尘天气造成21—24日喀什地区空气污染指数AQI指达500,属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PM_(2.5)和PM_(10)在21日、22日达到峰值,分别为494、1 175μg/m~3。热力、动力条件以及近地面存在逆温层均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污染过程前后喀什市本站气压与PM_(10)、PM_(2.5)浓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62、0.507,均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气温与PM_(10)浓度呈负相关,与PM_(2.5)相关性不明显;相对湿度跟PM10和PM2.5呈正相关,表明气象因子在大气污染过程中对大气环境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6年5月3日和7月17日库尔勒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的形势和物理量对比分析,以及库尔勒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产品中的组合反射率(CR)、风暴相对平均径向速度(V)等产品的分析,得出库尔勒地区夏季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时的有利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分布及多谱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  相似文献   

4.
罗喜平  黄红  周成霞 《贵州气象》2005,29(Z1):10-12
利用1961~2004年冬季贵州省84个测站凝冻日数资料,分析了2004年冬季(2004年12月~2005年2月)贵州省凝冻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4年冬季在省的中部一线有3个明显的重凝冻中心,主要出现了6次持续凝冻天气过程,其中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严重的是2004年12月23日到2005年1月2日的凝冻天气过程,6个测站达到特重级凝冻标准;与过去40a相比,省的中部一线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重,全省平均凝冻日数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较重的年份,凝冻集中期全省平均温度是1986年以来最冷的一年.分析这6次凝冻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都是有偏北路径冷空气南下影响贵州,在贵州南部形成静止锋;同时高空有低槽东移影响,并且有冷空气不断补充,静止锋活跃,使凝冻天气得以持续.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霾天气与清洁天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2012年西安市污染物质量浓度、气象站逐时地面风场、相对湿度和能见度等资料,依据霾天气的定义统计理论霾日数,对比人工观测霾日与判据统计理论霾日的合理性,通过对霾天气与清洁天气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分析西安市霾天气与清洁天气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2年西安市霾天气过程在干季发生频率较高,湿季发生较少。地面风场对霾天气过程影响较大,绝大部分霾天气过程的日平均风速<1.5 m·s-1;干季大部分霾天气过程日平均风速≤1.0 m·s-1,极端个例甚至在0.5 m·s-1以下。清洁天气过程在干季发生次数多于湿季,主要与干季风速较大和湿度较小相关。  相似文献   

6.
2015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5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9℃,为1961年以来最高值,华南年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东北、华北和西北为次高值;四季气温均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648.8 mm,较常年偏多3%;长江中下游大部及广西、新疆等地降水量偏多,西南西部及海南、辽宁等地降水偏少;冬、夏季降水偏少,春季接近常年同期,秋季偏多明显。2015年,南方暴雨过程多,夏季出现南涝北旱,上海、南京等多个城市内涝重;华北、西北东部及辽宁夏秋连旱影响较重;11月江南、华南出现强降雨,秋汛明显;盛夏,新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但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两年出现凉夏;登陆台风偏少,但登陆台风强度强,"彩虹"致灾重。2015年,我国共出现11次大范围、持续性霾过程,11-12月我国中东部雾-霾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污染程度重,11月27日至12月1日华北、黄淮等地的雾-霾天气过程为2015年最严重的一次。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国家环保部数据中心提供的呼和浩特市逐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值及首要污染物数据,在分析了呼和浩特市2015年冬季日均AQI值及首要污染物特点的基础上,对呼和浩特市2015年冬季出现的一次典型PM_(2.5)重污染过程的天气特点进行了分析后得出,风速较小,日平均气温连续几日稳定少变的静稳天气是导致这次连续8d细颗粒物污染过程的天气特点。  相似文献   

8.
首先利用四会市气象局观测站1959—2012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四会地区灰霾天气历史情况进行总结,由于2000年以前灰霾判别标准不统一,阈值偏低造成2000年以前灰霾天数记录偏少,故选择2000—2012年13年的灰霾变化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后四会地区的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5年来更加明显;灰霾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呈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征;绝大多数霾天能见度在5~10 km,为轻微灰霾天气,2007年开始小于5 km的轻度或中度灰霾日数也逐渐增加;连续灰霾天气过程增多,尤其是最近3年,灰霾天气中连续灰霾日已超过1/2,灰霾天气持续时间最长达13 d;灰霾天气受气象要素的影响较显著,较小的风速、较大的相对湿度均有利于霾天气的出现;灰霾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可记录日照长度;近年来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粉尘等大量排放使污染物浓度增大,也可能是灰霾天气频发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2002年3月18~22日北京出现的强沙尘天气过程的高低空天气形势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沙尘天气影响下北京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特别是颗粒物污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天气过程主要是受新疆地区东移的强冷空气和蒙古地区低压的共同影响所致,沙尘天气来临前后,许多气象要素(如风速、能见度、温度、湿度等)发生急剧变化;在沙尘影响下,北京地区的颗粒物浓度迅速上升,在短时间内达到重度污染,随着沙尘天气的结束,能见度转好,空气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冬季(2006年11月1日~2007年2月28日)吉林省总的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特高,降水接近常年。冷空气活动少且强度弱,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时间分布呈前冬(2006年11~12月)少,后冬(2007年1~2月)偏多,空间分布呈东南部山区(吉林、通化、白山)略多,其它市(州)略少的特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冬季的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及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榆林2013年8月4日(简称"8·4过程")和2017年7月23日(简称"7·23过程")两次不同类型的极端强对流天气综合分析,通过比较环境参量,将两类强对流天气分为混合型强对流("8·4过程")和强降水型强对流("7·23过程")天气,并给出两类强对流天气不同参量的预报参考阈值。结果表明:(1)地面温度T、地面露点温度Td、比湿q、水汽通量散度等环境参量反映了天气区高温高湿的特性;对流有效位能CAPE、假相当位温θse、T850-500、θse850-500、T-Td等环境参量反映了不稳定条件;850~500hPa垂直风切变和地面风速等环境参量反映对流触发和抬升力。(2)主要参量的参考阈值:混合型强对流天气,T850-500≥28℃,(T-Td)700≥22℃,地面风速≥4m/s;强降水型强对流天气,θse850≥87℃,q850≥17g/kg,地面温度T≥32℃。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方法和雷达资料分析了2015年5月7日盆地南部边缘一次强风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在有利的天气尺度系统影响下,高低空冷暖平流叠加区域和中低层干线和湿舌交汇区域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落区;2)雷达回波显示,强对流风暴具有弓形回波、穹窿、弱回波区等冰雹回波特征,中层径向辐合和反射率因子核心的反复上升下降对形成地面大风和冰雹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降雹前后VIL的突变对冰雹的预警也有重要的预警作用;3)地面大风与地形的关系密切,地形对大风的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MICAPS历史资料,对2000年以来南宁出现12例典型冰雹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统计,根据冰雹天气发生前的环流基本特征及各系统影响比重,归纳为高架冰雹型、高原槽冰雹型、西南暖低压冰雹型3种环流形势。并利用南宁市2009年4月12日、2017年3月18日以及2018年5月7日共3例不同类型的冰雹天气过程的探空资料、MICAPS历史资料以及南宁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数据,分别从天气背景、物理量场、雷达产品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南宁市冰雹预报预警的部分参考指标,得出以下结论:(1)西南暖低压的存在对南宁冰雹天气的发生起重要作用;(2)大气层结不稳定、强烈垂直风切变、适宜的0℃和-20℃高度为南宁冰雹天气的必要条件;(3)垂直液态水含量存在跃升是判断南宁冰雹是否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1概况1995年是广东省强对流天气灾害较严重的一年,3月15日至8月13日,全省共有13个强对流日(未包括强降水),先后有57个站次出现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的影响遍及全省各地,尤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甚。据统计,1995年广东省受强对流天气袭击,共损坏房屋72200多间,倒塌2390多间,造成526人受伤,3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8亿多元。2几次主主的强对流天气过程2.1首次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3月15日,由于受锋面低槽影响,本省北部的阳山、乳源、连山等地降了冰雹,五大的冰雹直径达到12毫米,这是本年度广东省…  相似文献   

15.
应用1960—2012年呼伦贝尔市雾日统计资料,对呼伦贝尔市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雾的天气类型。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市雾日的时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年际变化在均值附近波动,且呈现减少趋势;雾日季节性分布不均匀性明显,夏季7、8月是雾日最多的月份,秋、冬季节次之,春季4、5月是雾日最少的月份。(2)雾日的空间分布随地形、地貌差异很大,林区雾日明显多于牧区和农区,林区北部根河市年均日数4.14d,为最多,牧区西部的新巴尔虎右旗年平均日数仅1.69d,为最少。(3)雾的天气分型以高空影响系统分为7种类型,其中高压脊型、槽前型和冷涡(槽)底部型为雾天气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6.
黄新 《浙江气象》2001,22(1):26-27
通常认为,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与油菜开花期的天气关系密切,与苗期天气则无明显的相关性.而在慈溪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的分析和预报实践中却发现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不但与花期的天气关系密切,而且与苗期的气象因子也有着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的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常年值得出2015年囊谦县气候特征,并统计出2015年囊谦县主要气候事件。结果表明:囊谦县2015年气候特征概况为全年年平均气温略偏高,但四季气温升高幅度不同,其中夏季(6-8月)气温接近常年,冬季(2014年12月-2015年2月)和春季(3-5月)气温正常略偏高,秋季(9-11月)气温偏高;本年降水量略偏少,属正常年份,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冬、春、秋季降水偏多,夏季降水偏少;年内平均日照时数较往年偏多,属于显著偏多年份。2015年出现的主要气候事件为:1月初强降雪天气过程,5月大风、冰雹天气频发,7月降水显著偏少,9月降水偏多、出现连阴雨天气。2015年没有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事故,灾害天气以局部为主,总体属于偏轻年份。  相似文献   

18.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0,33(2):I0001-I0001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1大雾过程2010年1—3月,江西出现区域性大雾的日数(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达12d。其中1月出现大雾8d,较历年同期偏多。1月3—4日和18日的大雾过程范围广、强度强,尤其是1月4日,全省先后有63个县(市)出现大雾天气,其中,30个县(市)为能见度200m以下的浓雾,南昌市区、南昌县、进贤县、高安市出现了能见  相似文献   

19.
天气变化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利用2010~2018年南充市交通事故数据及相关气象数据等资料,探讨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等的具体影响,统计分析了南充市所辖区域内交通事故年和月际、逐日变化和事故发生地当时气象要素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年来交通事故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主汛期(5~8月)和冬季是南充市交通事故的高发时期,而春季(3~4月)及秋季(9~11月)交通事故发生相对较少。同时,交通事故发生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每日07~08时、11~12时、14~15时、18~19时为高发时段;交通事故多发与天气条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高温、降雨、大雾等天气现象;另外,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5-2018年3月宝鸡市区气象监测站地面观测资料与环境监测站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早春宝鸡市区首要污染物为PM2.5、PM10和O3。2016年与2018年3月污染日数多,主要气象因素是降水量偏少,连续无降水日数持续时间长,东风日明显多于西风日。②PM10质量浓度(C(PM10))变化与日平均气压、日降水量关系密切,且均为反相关;PM2.5质量浓度(C(PM2.5))与日最小相对湿度正相关特征明显;臭氧质量浓度(C8h(O3))与日最小相对湿度呈显著反相关,与日平均气温的正相关特征明显。③气压升高,连续性降水越多,西风日越多,越有利于污染物质量浓度的下降。C(PM10)大值区多出现在偏南风或偏东北风时;C(PM2.5)和C8h(O3)在偏东风时较大。④C8h(O3)主要出现在前期日最高气温突然增加5~8℃的当天和日最高气温为近期极值后的1~2 d。⑤沙尘天气使C(PM10)与C(PM2.5)明显升高;早春影响宝鸡市区的沙尘天气主要有蒙古气旋东移和冷空气东移南下两种地面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