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地质矿产部下达的任务和体制改革精神,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最近成立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队,这是我国地质矿产部系统第一支海洋工程地质专业调查队伍.海洋工程地质调查,是区域性的浅层综合地质调查.在南海主要为油气勘探开发及海底工程服务.它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测区内海底不稳定性地质因素和区域背景、形成地质灾害的原因、诱发机制、作用过程和规模等,并作出科学评价,以避免海底工程发生灾害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Web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查询和分发进行了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设计了南海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系统的整体结构、数据库结构以及系统的详细功能模块,并且运用ArcIMS技术实现了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的共享和发布,使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库,实现了建立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的目的.为用户发布和获取南海海洋数据提供了更为直观、快捷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海区编图会议于1983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等八个单位的2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及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主编、研究员张宗祜,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启伦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指出:编制“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对我国的地质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这次编图被列为地质矿产部重点科研项目.海区部分的编图又对整个图件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海区编图的完成打好基础.负责海区编图的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个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编图工作进展及编图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会上还展示了30多幅图件.  相似文献   

4.
地质矿产部《海洋四号》调查船于1990年10月25日远航南极南大洋,参加中国第七次南极科学考察,已圆满完成任务,于5月3日回到广州,它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海洋四号》调查船,在南极南大洋海区取得了地球物理剖面1.7万测线公里,做了地质站位43个,分别是原设计的166%和215%。在南极南设德兰群岛进行了地球物理调查,完成了339个地质点。返回途中还在南太平洋及其边缘海域进行了海洋地球物理综合考察,特别是在号称世界第二海沟的汤加海沟进行的地质和地形调查,是迄今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对珠江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形成模式的研究,在国内外沉积岩石学研究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深入研究三角洲沉积,又可为油气勘探、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稳定性评价调查等,提供十分丰富而重要的资料和类比信息.我国近年来,对若干三角洲进行了不少有价值的专题研究或综合调查,初步查明了某些大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对珠江三角洲也发表了不少专著,但从现代沉积研究入手,通过地质、物探、钻探、测试分析等多种手段,对三角洲的水上、水下两部分,进行综合性、类比性、多学科的系统研究则显得不够.从1982年起地质矿产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与海洋地质研究所合作,开展了《珠江三角洲沉积模式》的研究,就是这方面研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系统开展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过程中,荷兰广泛使用了各种地球物理调查方法,并在方法选用、测线部署、资料处理和图件编制等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对中荷两国的做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对今后在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如何开展地球物理调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以美国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办公室主任特伦斯·埃德加(N.Terence Ed-gar)为首的美国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代表团一行三人,于1982年10月中旬来华访问.该代表团在访问北京之后于10月19日——23日到青岛参观访问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外宾访问期间,该所科研人员向美国朋友介绍了我国东海“冲绳海槽第四纪晚期浊流沉积特征及沉积物中有孔虫介形类的分布特征”和“长江口外及其邻近陆架的沉积作用与沉积环境分区的特征”等研究成果.美国专家们对这些新成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21日美国专家在该所举行了学术报告会.特伦斯·埃德加博士作了题为“美国海洋地质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海洋地质/地球化学家詹姆斯·比肖夫(James L.Bisch-off)博士作了题为“太平洋深部锰结核沉积物”与“太平洋扩张中心地带海底热泉及均匀构造的硫化物沉积”;美国地质调查所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海洋地质分所主任戴维·福尔杰(David W.Floger)博士作了题为“墨西哥湾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沉积运移”与“大西洋陆架区乔治滩(George Bank)的沉积力学”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地壳的深地震地质结构探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1993年5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与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南海北部共同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测量实验,本文介绍了其中的海底地震仪海上资料采用,室内资料处理,根据资料的初步处理解释结果,文中分析了测区的地壳地质结构。  相似文献   

9.
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以苏联地质部副部长B.A.雅尔玛留克为首的苏联地质代表团一行六人,于1985年1月8日对海洋地质调查局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在沪期间,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路丙章、总工程师杨启伦,分别向代表团介绍了海洋地质调查局的组织机构和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进展及研究概况,观看了海洋地质调查局摄制的有关海洋地质调查概况的录相片.双方对相互关心的海洋地质及石油地质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友好交谈.苏联  相似文献   

10.
1985年12月9日,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举行授衔仪式,地质矿产部授予荷籍著名沉积学家梁瑞仁教授(Prof.Swie-Djin NiO)为海洋地质研究所名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矿产部石油海洋局副局长刘光鼎专程从北京来青参加授衔仪式,并代表地质矿产部向梁瑞仁教授颁发名誉研究员证书.青岛市施稼声副市长和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何起祥所长分别致词,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1.
2006—201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了1∶100万海南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与编图项目,采用深水多波束、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多道地震、重力、磁力、热流、地质取样、浅地层钻探等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手段,对海南岛幅内的海底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物、晚第四纪地层及沉积环境、海底热流、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深部地壳结构、灾害地质以及矿产资源等分布特征开展了调查与研究。本图幅取得的主要成果为:(1)在南海北部发现了新的海底峡谷群,对地理实体进行了命名,划分了海底地貌单元;(2)分析了海底表层及柱状沉积物类型、矿物和地球化学等分布特征;(3)建立了图幅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层框架,并对沉积环境及古气候演变进行了综合分析;(4)开展了重力、磁力、地震资料的联合反演,分析了深部地壳结构特征;(5)图幅内存在滑坡、泥底辟、埋藏古河道等灾害地质现象,对灾害地质的成因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6)开展了图幅内的石油与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重砂矿物、建筑用砂等矿产资源远景区的划分及预测;(7)编制了地形图、地貌图、地质图、构造图、矿产图和环境地质因素图等基础性成果图件以及系列辅助性地质地球物理图件。海南岛幅调查与编图项目的顺利完成为我国全面开展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79年12月至198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测所进行科学合作,在南海中部和北部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用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测所的《维玛》号调查船作观测船.调查项目有海洋重力、磁力、多道地震、单道地震、地震声纳浮标、地热流、测深、海底取芯、拖网取样等.测区范围及测线位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海洋地质前沿》2021,37(1):84-84
《海洋地质前沿》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性期刊(月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跟踪我国海洋地质学科进展,快速报道海洋地质调查新发现、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的成果,促进海洋地质领域学术交流。主要刊登海洋沉积、海洋油气资源、海洋固体矿产资源、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对于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和特约稿件,将优先给予刊出。  相似文献   

14.
正《海洋地质前沿》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性期刊(月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跟踪我国海洋地质学科进展,快速报道海洋地质调查"四新"(新发现、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成果,促进海洋地质领域学术交流。本刊主要刊登海洋沉积、海洋油气资源、海洋固体矿产资源、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对于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和特约稿件,将优先给予  相似文献   

15.
冲绳海槽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与盆地演化历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冲绳海槽盆地通常指的是东海陆架以东,琉球群岛以西,北起西南日本岸外,南至台湾宜兰附近的一个为海水淹盖的大型沉积盆地,南北长约1200公里,东西宽约100—150公里,分布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由于盆地处在活动大陆边缘的沟-弧-盆体系中,大地构造位置比较特殊(图1),早已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们的兴趣.从六十年代开始,日、美、苏等国先后都对冲绳海槽区域进行了一些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的调查研究.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地质矿产部、国家海洋局、石油工业部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也先后对冲绳海槽地区进行了一些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我们从八十年代开始,对该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海洋地质与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调查项目有海底沉积物取样、测深、重磁测量及多道地震调查等.本文就是在总结各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冲绳海槽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与盆地的演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重要的海洋测绘成果——南海重磁异常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校正、处理、整合升华了1987~2007年的南海海洋重磁调查成果,编制完成南海空间重力异常图、南海磁力ΔT异常图两份基础图件,探索了南海磁力ΔZ⊥异常的处理方法,并且获得了可信的南海磁力ΔZ⊥异常图。成果证实,本文编制的南海重力测量图件、磁力测量图件与南海多波束测深测量的结果匹配,这三种地球物理的成果可以互为验证、互为补充,并且与拖网获得的岩石地球物理性质一致,说明所编制的南海海洋测绘图件可信。提出开展多兵种联合的海洋测绘工作建议,这是海洋测绘发展的方向,互为验证、互为补充的海洋测绘成果才能踏实用于海洋资源、海洋地质灾害预测、海防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才能为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4月 2 4— 2 6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海域1∶ 1 0 0万区域地质调查研讨会在青岛新东大酒店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等系统及沿海省 (区 )地调院的 70多名海洋地质、工程地质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并就海洋区域地质、地球物理、构造地质、矿产地质、区调规范等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海域 1∶ 1 0 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 :查明测区海底地形地貌变化特征 ,查明测区海底沉积物类型和分布规律 ,查明海底及沉积层地球物理及其构造特征 ,查明海底矿产类型及分布状…  相似文献   

18.
抚今追昔放眼未来──庆祝业治铮教授从事地质教育和科研工作55周年暨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重建15周年何起祥业治铮教授是我国沉积学和海洋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专业地质教育的拓荒者。几十年来,他为我国的地球科学研究和地质教育事业默默耕耘,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19.
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是目前我国唯一的海洋地质专业研究所.始建于1964年,其前身为地质部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南京).十年动乱时南迁广东湛江改称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1976年在青岛组成建所筹备组,1979年1月25日经上级批准正式重建海洋地质研究所.1982年地矿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挂靠这里,承担亚太地区CCOP有关第四地质方面的培训和研究任务.全所现有职工223人,各类科技人员198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46人,中级技术职称106人.建所十年来,共完成科研项目26项,其中独立完成19项,与兄弟单位合作完成7项.在上述项目中有8项获国家或部级科研成果奖,有的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的在某一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与好评,为发展我国海洋地质科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南海海域布格重力异常图及莫霍面等深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地质构造复杂,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油气远景区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地质工作者先后在南海开展了多次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我们利用重力测量资料编制了南海海域布格重力异常图和莫霍面等深图;它不仅可估算地壳厚度,推断某些地质构造,了解海区重力场对大地测量座标原点的垂线偏差的影响,还可提出如何进行详细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的意见,对岩石圈的研究及油气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