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51-456
"三稀"元素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地质勘查的热门矿种之一。通过对"三稀"元素组合及矿物组合规律的研究,根据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方式,将"三稀"元素矿床分为七个成矿系列、十四种成因类型,并重点介绍了与岩浆活动有关稀有稀土矿产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控矿条件和矿化指示两方面总结出稀有稀土元素矿床的找矿标志,供广大地质工作者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安齐成矿带是新疆重要金成矿带,齐Ⅰ金矿是该成矿带目前发现的最大金矿床。对比齐Ⅰ金矿找矿模型,结合遥感解译成果,在周边地区应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找矿方法进行成矿预测,圈定出多处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发现工业矿体。利用找矿模型以现有资料为基础,以有效勘查方法组合为手段,设计验证工程,指导找矿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矿区地质背景及成矿环境为基础,用地球电化学信息和低阻、高磁的地球物理异常等信息,结合地球电化学勘查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建立了拉水峡铜镍矿床综合找矿模型,并利用找矿模型对拉水峡矿区的隐伏矿体进行了预测,在找矿预测中发现了四处具有找矿前景的多种方法组合异常。  相似文献   

4.
宁芜玢岩铁硫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宁芜玢岩铁硫矿床是受中生代火山喷发、火山构造、浅源富钠闪长岩浆控制的一套矿床组合,空间上具“三部八式”分布规律。成矿作用与富钠闪长岩浆演化有成因联系,为构造一岩控成矿系列。积50余年找矿经验认为:地质与物探工作配合,通过地质调查■物探■地质解释→钻探验证的工作循环,是最合理、最见成效的找矿方法。依现有地质概念和重磁找矿模型,通过矿床分布律、信息量、秩相关、回归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等手段得出:宁芜成矿带本身找矿潜力已十分微弱,而盆地南部雍镇矿田及其南延地区是较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矿局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深化经济运行机制改革,优化队伍结构,确保地质勘查经费的有效投入,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部下达的“八五”找矿任务.1994年地矿部和云南省政府联合表彰奖励了云南局三个取得重大突破的找矿项目,有三个地勘单位被授予“找矿有功  相似文献   

6.
四川呷村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呷村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是“三江”地区的超大型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其综合找矿模式的建立对“三江”有色、贵金属成矿带的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大量实测物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遥感和矿床地质资料,从6个方面总结了该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式:即大地构造背景:局部(矿奁)成矿地质环境;地质找矿标志;区域物探、化探、遥感示矿要素;岩石、矿石物性特征;综合物(化)探异常特征。并给出了针对呷村型矿床的勘探程序和最佳勘探方法组合,对指导区域打矿及勘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相山找矿已有40多年历史,向国家提交了28个勘探地质报告。目前相山已是全国最大的铀矿基地之一。着重对相山矿田地质概况、主要找矿依据、今后找矿方向及实现找矿设想的勘查方法及有关措施阐述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组合特征,认为湘南西部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受一定的沉积建造、地质构造和岩浆岩的控制可划分三个成矿系列,即与I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铅锌铜银成矿系列、与S型花岗岩 类有关的钨锡铅锌铜银成矿系列和沉积改造型铁锰铅锌成矿系列,根据上述特征分析了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李建国  高学生  奥琮 《江苏地质》2016,40(3):384-394
总结回顾了近30年来遥感信息获取技术、遥感找矿模型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提出了遥感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基本概念及找矿预测方法。认为遥感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更加突出综合信息与找矿标志的系统组合,指出模型构建的关键是实现"地质找矿要素"向"遥感信息要素"的相互转换。以二连浩特北部地区为例,构建了该地区以遥感信息为主要数据源的遥感地质信息获取技术方法及找矿预测模型,圈定了5个重要的钨钼铜多金属矿找矿靶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块北缘金银铜铅锌成矿系列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出发,在划分矿床类型和成矿系列的基础上,建立了华北地块北缘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7个重要成矿系列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1.
滇西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历了多期次、多类型成矿作用,形成了多条各具特色的金多金属成矿带。文章通过对区内金沙江-哀牢山金多金属成矿带内北衙、马厂箐、姚安、长安等典型矿床的解剖和对比研究,发现带内金多金属矿床与经典的斑岩型矿床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主要表现是:成矿岩体岩性以碱性系列为特征,w(K2O+Na2O)超过8%;成矿流体碱质含量偏高,流体阳离子(K++Na+)含量约占流体总量的87%~95%;成矿过程中,除岩浆热液参与成矿外,岩浆气水热液与围岩间的水岩反应,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体;自成矿岩体向外依次发育裂隙脉型、矽卡岩型、构造破碎带型和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组成多位一体。文章基于典型矿床特征的系统总结,提出了“碱质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的概念,并对其成矿作用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最终,文章构建了滇西地区碱质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模型,并指导相关矿床找矿勘查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2.
斑岩_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是西藏最新发现的组合矿床类型,其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笔者在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雄村矿集区主要矿体系统地质编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矿床地质背景、矿体形态产状、矿物组合、蚀变特征、成岩成矿年龄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班怒成矿带与早白垩世岛弧型中_酸性火山岩_浅成岩组合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以及冈底斯成矿带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岛弧型中_酸性火山岩_浅成岩组合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是西藏最重要的寻找斑岩型_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矿床成矿系列。依据"缺位找矿"理论,预测多龙矿集区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铁格隆山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的进一步勘查评价区,色那、拿顿角砾岩筒是寻找独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重要靶区。铁格隆南浅成低温热液矿体叠加在斑岩型矿体之上,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浅部发育多孔状硅帽和明矾石_地开石_高岭石蚀变组合,金属矿物以硫砷铜矿_铜蓝_蓝辉铜矿_黝铜矿_黄铜矿_斑铜矿_黄铁矿等铜硫二元体系矿物组合为主,其中黄铁矿_黄铜矿_斑铜矿形成较早,矿床规模可突破1200万吨。雄村铜金矿集区发育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多金属金矿体,矿体呈脉状,或在火山机构边缘构造中独立产出,或叠加于斑岩型铜金矿体之上产出,以绢云母化、叶蜡石化、伊利石化发育,闪锌矿、黝铜矿、磁黄铁矿_黄铁矿为主要金属矿物组合为特征,洞嘎、普钦木_哑达是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勘查评价区,深部有找到斑岩型铜金矿的可能。上述2套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都与燕山期斑岩铜金矿床的流体演化有关,具有特殊的蚀变矿物、金属矿物组合,寻找独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是下一步需要重视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南部黑帝庙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标记化合物m/z191萜烷、藿烷系列和m/z217甾烷系列进行了油源对比,证实下白垩统姚家组葡萄花油层油气来源于上覆地层嫩江组一段,嫩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断裂运移到该油层。属于上生下储的组合型式,断裂是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类型是其主要的成藏模式,该层是黑帝庙地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精细研究姚家组的断裂、低幅度构造与砂体间的配置关系,是今后突破该油层油气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苏安金 《江苏地质》2001,25(2):115-121
简要回顾了以往江苏的地质和找矿工作,分析了目前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江苏矿产资源的找矿潜力、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五”地质找矿目标、发展重点和地区布局,并就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通过开展构造-蚀变专项填图、典型矿床解剖等工作,重点研究了小秦岭金矿田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的特征标志;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圈定了13处找矿靶区,其中两处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见到工业矿体,初步证明陕西小秦岭金矿田石英脉型金矿床"三位一体"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在矿田新一轮"攻深找盲"工作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文津 《物探与化探》1991,15(4):241-247
本文强调了应研究总结已知矿床及其地质背景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建立找矿模式.提出在利用这种模式指导找矿工作的同时应重视另一类找矿工作,即在地质调查研究程度较高地区找新类型矿床、新种类矿产以及新产出条件的矿床;或者是在地质调查研究程度不高的地区开展找矿工作.在这些情况下找矿对象的具体特征并不清楚,很难选定哪一种具体找矿模式作为找矿工作的依据,如果仅仅按照“模式找矿”思路部署工作并不合适.作者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从更广泛的成矿地质背景上探讨这类找矿问题的特点、规律,以指导找矿工作.作者称这种找矿思路为“非模式找矿”,以示和“模式找矿”相区别.  相似文献   

17.
“协优”成矿预测方法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藏野外地质工作难度大、工作程度极低、找矿信息少且获取极其困难这一实际, 在认真学习、吸收前辈成矿预测理论精髓及大量找矿实践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 基于系统性、关联性、目标一致性、不充足判据的充足化、复杂与精确的反比性原则, 提出了西部工作程度极低地区快速逼近找矿目标的“协优”成矿预测法, 即只要优选出少量相互关联、目标一致、最能揭示某种类型成矿本质特征的关键信息组合, 就可能导致该类型矿床被发现.强调直接信息的先导作用及少数相互关联信息的明确指示意义, 突出信息与预测目标的一致性, 这样可有效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 从而降低找矿风险.试图从另一个视角、另一种思路来认识和探讨西部工作程度极低地区的成矿预测问题.该方法应用于冈底斯、北喜马拉雅及念青唐古拉等成矿带的勘查实践, 找矿取得了巨大突破.这对促进冈底斯相邻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找矿评价、技术方法进步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横路钴铜矿床主要产于老岭群大栗子组第二岩性段内.其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褶皱和断裂、变质作用及岩浆活动.找矿标志主要为老岭群大栗子组含炭岩系、矿化蚀变(硅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区域化探及土壤异常(Co、Cu、Ni、Pb、Zn、Ag等组合异常)、老岭群大栗子组中的中基性脉岩等.  相似文献   

19.
"三联式"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数字找矿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赵鹏大 《地球科学》2002,27(5):482-48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矿产勘查已步入数字化,定量化研究的新阶段。“三联式”成矿预测及资源评价途径正是“数字找矿”的创新探索。“三联式”成矿预测以地质异常分析为基础,以成矿多样性分析与矿床谱系研究为指导,将地质异常,成矿多样性及矿床谱系三方面定量化研究紧密结合形成矿产预测及定量评价的有机切入点,是实现全面数字找矿的必由之路,也是矿产勘查评价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3S"技术在木里地区金矿资源预测与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3S”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成矿预测的精度和效益。在新理论、新思路的指导下,通过对已有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及综合研究分析,应用以遥感技术(“RS”)为主,辅以“GIS”、“GPS”技术和野外现场验证等多源信息手段和方法,进行成矿预测,高效、快速地实现了找矿靶区的预测与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