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虾养殖生态系有机质含量及其不同测定方法的数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个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有机质含量及其不同测定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总量波动在7.56 ̄19.76mg.L^-1(TCO)或4.76 ̄6.25mg.L^-1(COD),平均为13.05±2.85mg.L^-1(TOC)或5.52±0.40mg.L^-1(COD)。总有机质中,溶解有机质所占比例为76%(DOC/TOC)或82%(DCOD/COD);溶解有机质与颗粒有机质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光强,循环速度和温度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鞠宝  王长海 《海洋通报》1999,18(3):35-40
利用自制的一种新型光生物反应器对螺旋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流体循环速度和培养温度对藻体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稀土(La^3+)无显著的影响,而接种密度对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获得了螺旋藻的高密度培养,其生物量产率和培养密度分别达到了36.8g.m^-2.d^-d和4.5g.L^-1的水平,藻体细胞的最大生长速度达到了0.466d^-1。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6年6月在山东莱阳市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体长4.5-6.0cm体重1.2-3.7g)和日本刺沙蚕(体长1.0-5.0cm)通过持续20的室内实验,研究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实验条件为:水温21-23℃,海水盐度30-31,pH=8.2-8.6,室内自然光照,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C(g.g^-1.d^-1)与体重W(g)的关系为C=0.153W^0.7072,在  相似文献   

4.
李超伦  孙松 《海洋与湖沼》2000,31(6):657-663
于1998-1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利用稀释培养实验进行了微型浮游植物的摄食场现实验研究,同时对微型浮动物的氨氨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一同型浮洲 物的日摄食量为5.1-25.0mgC/(m^3.d),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10%-65%,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也较大(34%-100%)。利用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推算得出其氨产生率为0.44-1.75mg/(m^3.d),达到维持现场初级生产所需氨氮的6.8%-53.6%,由此可见,微型浮游动物在南极季边缘浮冰区海洋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对浮植物的生产和归宿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闽北沿岸晚第四纪孢粉组合,古植被和古气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北部沿岸晚第四纪地层中的孢粉化石含有八个综合孢粉带,即八个古值被和古气候演替阶段。其中阶段1冷而干燥(Q3^2-1);阶段2暖而湿润(Q^2-2);阶段3冷而干燥(Q3^3);阶段4暖而稍湿(Q4^1);阶段5暖而稍干(Q4^1);阶段6热而湿润(Q4^2-1);阶段7温暖略干(Q4^2-2);阶段8气候状况接近现代(Q4^3)。  相似文献   

6.
氨对长毛对虾幼体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栋梁  高淑英 《台湾海峡》1994,13(2):133-137
氨对长对虾各期幼体的毒性试验表明:蚤状幼体对氨最每天敏感,而仔虾幼体对氨的耐受性最强,在盐度32,PH8.20,水温29.0℃时,无节幼体Ⅱ期,蚤状幼体Ⅰ期,仔虾第五天24h的LC50值分别为13.20(1.15)、9.97(0.87)、26.99(2.35)和60.81mg/dm^3ΣNH^+4(NH3)-N^1(5.30gm/dm^3NH3-N).Z1,M1,P5的48h的LC50值分别为5.  相似文献   

7.
湄洲湾夏季的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宪  李文权 《台湾海峡》1994,13(1):8-13
湄洲湾1992年夏季的叶绿素a,三磷酸腺苷,碳比积累速率,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和均值分别为0.45-4.72,1.49mg/m^3;0.12-1.07,0.31μg/dm^3;0.06-0.58,0.34d^-1;0.07-0.34,0.21m/(m^2.d)。叶绿素a与三磷酸腺苷之间。初级生产力与碳比积累速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叶绿素a三磷本能腺苷的比值为4.8,湄洲湾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氮不足  相似文献   

8.
吴瑞敏 《台湾海峡》1994,13(4):367-373
本文报道了植物生长素Q.C.对海带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Q.C.对海带苗的细胞分裂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加速了海带配子体的生长发育。其中以0.2×10^-^6(V/V)组的效果最明显,经处理3d后配子体大小达18-20μm,11d后达20-23μm,并已进入了性成熟期,♀体一级突起达22%,而对照组的大小为16-18μm,一级突起仅1%,用Q.C.处理配子体阶段转化而成的幼孢子体或幼孢子体阶段  相似文献   

9.
严涛  方正信 《热带海洋》1996,15(3):61-66
研究SephadexG-25,G-50,G-100,G-200和G-200(超细)等型号的葡聚糖凝胶系统,对溶解在1.0%,SDS-2Me水溶液中的网纹藤壶Balanusreticulatus固态胶蛋白组分的分离制备效果,结果表明,SephadexG-200和G-200(超细)两种葡聚糖凝胶层析柱(直径1.7cm,长30cm)用0.05mol.L^-1Tris-HCl-1%SDS-2Me溶液洗脱时  相似文献   

10.
南沙海域上层海水碳垂直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0年5-6月在南沙海域4个站点投放颗粒物捕集器采集样品的分析结果,计算了该海域上层海水碳垂直通量。结果表明:(1)南沙海域上层海水颗粒有机碳总生成量为298mg/(m^2.d),其中35%分解参与再循环,65%以颗粒形式离开真光层向下输送;(2)颗粒有机碳向下通量为193mg/(m^2.d)。总溶解无机碳穿过跃层向上垂直通量为3600mg/(m^2.d),真光层颗粒无机碳向下通量为27m  相似文献   

11.
栖息在西大西洋,墨西哥和加勒比海的3种Shen科鲳科鲳Shen属鱼类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水产养殖品种,它们是北美鲳ShenT.carolinus,镰鳍鲳ShenT.falcatus和氏鲳Shen T.goodei。将平均体重7g的稚鱼在1m^3的网箱中,放养密度为100-250属.m^-3,投喂蛋白质含量40%的饲料,经过272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160-214g,每1m^3网箱产量为17.9-115  相似文献   

12.
眼斑拟石首鱼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波  毛兴华 《海洋通报》1997,16(5):36-42
本文研究了眼斑拟石首鱼生长的特性以及外界因素对共生长的影响。未成熟鱼体重与体长关系为W=0.0123SL^3.0511,成熟鱼其关系为W=0.0042SL^3.2422;此鱼幼鱼全长与体长呈直线关系TL=1.1506SL+0.2866。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鱼的生长快速,平均最大生长率达4.88g/d。在海水养殖中起鱼死亡的临界DO值为2.0mg/km^3左右。我国北方养殖一年鱼的体重可达500g,南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红拟石首鱼的池养生长与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引进的红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进行咸水池养生长特性与饲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旺盛期在2龄。应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求得人工饲养条件下其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1=656.2722〗1-e^-0.5998t+0.0823)【和Wt=4193.9021〖1-e^-0.5998(t+0.0823)〗^2.8834。体重生长拐点于1.7龄处。面积为6.5h  相似文献   

14.
裙带菜配子体对三种重金属离子毒性耐受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裙带菜于1994年采自威海市俚岛养殖场。1995年2月-1997年3月,用不同浓度(0,1,10,100,1000μmol/L)的Cu^2+,Cd^2+和Zn^2+处理裙带菜配子体,研究这些重金属对其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裙带菜配子体生长的抑制效应最强:在1μmol+L时已出现抑制效应,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升高;10μmol/L时,配子体生长几乎停  相似文献   

15.
广东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特固  杨清书 《热带海洋》1997,16(1):95-100
根据广东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口门区17个验潮站资料,分析近40a(1955-1994)平均相对海平面变化特点,表明RSL存在振幅20-40cm的准同步变化和1.5-2.0mm.a^-1上升率。广东沿海的RSL长期变化存在30-40a,振幅2-3cm的气候周期,珠江三角洲口门区的RSL变化深受珠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径流量变化1000亿m^3,各分流口门的年平均水位相应变化4-6cm。  相似文献   

16.
南方鲇的饥饿代谢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张波  谢小军 《海洋与湖沼》2000,31(5):480-484
于1996年1月9日-6月12日,在西南师范大学鱼类能量学实验室,对南鲇幼鱼(61.7-92.3g)进行了27.5℃条件下的饥饿耐受性实验,并采用连续流水式呼吸仪测定了实验鱼在此期间的静止代谢率。结果表明,饥饿至156d时,50%的实验鱼死亡。饥饿鱼代谢水平的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饥饿1-20d,代谢率再饥饿时间延长而呈直线下降;(20饥饿21-81d,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饥饿81-91d  相似文献   

17.
南海沉积物中U,Th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孝胜  刘韶 《热带海洋》1997,16(3):32-40
对采自南海深海中的两个柱样进行了分析,沉积速率分别为6.2cm.kg^-1(317-82-25柱)和4.2cm.ka^-1(90-37柱)均明显大于其他深海沉积速率,说明了南海这个边缘海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8.
β-胡萝卜素在医学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β-胡萝卜素的最好天然产源是盐藻。盐藻是一种单细胞海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它能大量累积β-胡萝卜素,最高可达干重的10%左右,远远高于其他动植物体内的含量。关于盐藻养殖生物学、盐藻β-胡萝卜素生产技术以及其开发和应用(特别是在医学上的应用),目前是各国海洋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这方面的内容将另文阐述。为使读者对其应用有个明晰的了解,以期使人们对从海洋中开发这一重要资源的意义给予一定的关注,笔者仅就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作一介绍。关于β-胡萝卜素在医学上的应用研究Peto等(1981)曾作过综述,近10…  相似文献   

19.
在浙江以南沿海采用海上网箱养殖美国红鱼,6月份放养,当年可达商品规格,成活率大于80%,当年鱼年均日增重大于2.0g,最大生长速度5g.d^-1左右。  相似文献   

20.
盐藻和β-胡萝卜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养殖盐藻生产β-胡萝卜素是近十几年新兴起的研究领域,因其应用前途广阔,现已成为微藻生物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预计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将有更大发展。鉴于我国在这方面文章不系统,不全面,本文从盐藻生物学,养殖学,β-胡萝卜素异构体,β-胡萝卜素形成生理等角度全面概念了该领域研究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