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硅质岩的成因和构造背景,对该矿床9件硅质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重晶石化硅质岩富Al、Ti、Fe、Mn和Mg,顶板硅质岩富Al、Fe,贫Mn、Ti、Mg; 重晶石化硅质岩和顶板硅质岩稀土元素含量均较低,且富集轻稀土元素,Eu呈弱负异常-正异常,Ce呈负异常-弱正异常; Ba、Sr、Rb和Th相对富集,Ta、Hf和Y相对亏损。李坊重晶石矿床中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硅质岩在沉积过程中受陆源物质输入影响,形成于酸性氧化的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滇西小龙河锡矿床和来利山锡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和矿床成因,采用等离子质谱法(ICP-MS)对2个矿床中的脉石矿物萤石和方解石进行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小龙河矿床萤石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12.86×10-6~2275.96×10-6,具有弱的负Ce异常和强的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Th、U、Pr、Nd和Sm等元素。来利山矿床方解石的ΣREE值低,为3.18×10-6~29.16×10-6,具有弱的负Ce异常,相对富集Rb、Ba、Th、U、Sr和Eu等元素。2个矿床的Y/HoLa/Ho图解和Tb/Ca-Tb/La图解指示萤石和方解石均为热液成因。小龙河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后期明显带有沉积地层物质加入,而来利山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  相似文献   

3.
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是闽浙地区发现的唯一的一个大型独立重晶石矿床,为厘清其成因,本文对矿床中的矿石和围岩进行了详细的组构和矿相学研究。结果显示,重晶石矿石具有角砾状构造、碳膜构造、蜂窝构造、管孔构造等典型热水沉积构造;围岩也具有碳膜构造、块状构造和条带状构造等热水沉积构造。且矿石与围岩具有同沉积的特征。另外,对采自435中段的层状矿体中的10件重晶石矿石样品还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矿石的主要矿物为重晶石,其主要成分Ba O含量为62. 905%~65. 737%,SO3含量为34. 263%~37. 235%,Al2O3为0. 058%~0. 216%,Sr O为0. 190%~0. 363%,反映重晶石的形成可能与热卤水的活动有关。矿石中的次要矿物为钡冰长石、钡长石和黄铁矿,偶见钡云母和方解石。在Si O2/(Na2O+K2O)-MnO/Ti O图解上,样品点全部落入热水成因区。综上研究认为李坊重晶石矿床为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4.
黔东北沿河大竹园萤石矿赋存于下奥陶统桐梓组及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内,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该类萤石矿床在黔东北及渝东南一带广泛分布。本文对该萤石矿床的萤石单矿物及围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萤石的微量元素仅Pb、Zn、Co、Ni等元素含量相对较高,Rb、Sr、Ta、Zr、Nb、V、Cr、U、Th、Hf等元素含量仅为地壳值的0.01~0.05倍。稀土元素含量很低(∑REE=2.35×10–6~4.80×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3.12~6.33),具有Eu正、负异常(δEu=0.59~1.59)和Ce负异常(δCe=0.80~0.96)。萤石与赋矿围岩具有相近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均明显亏损Nb、Zr、Hf等元素,富集Ba、U、Sr等元素。萤石与赋矿碳酸盐岩都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明显右倾的REE配分型式。综合分析认为该萤石矿的成矿物质Ca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围岩;而碳酸盐岩围岩的F元素含量很低,结合萤石的微量元素及δEu、δCe值特征,暗示形成萤石的成矿流体经过了深部演化,成矿物质F可能主要来自深部富F地层。  相似文献   

5.
云南墨江金矿床硅质岩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墨江金矿床金厂组中下段硅质岩的形成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但中段受到正常化学沉积作用的影响。根据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讨论了硅质岩的沉积(构造)环境。硅质岩的δCe,稀土元素对Ce/La-La/Yn图解、δ^30Si和Sr/Ba值的特征表明它形成于海水较深的沉积环境。根据硅质岩MnO/TiO2,Al/(Al Fe),(La/Ce)N,δCe和(La/Yb)N的特征推测它形成于大陆边缘-远洋盆地过渡位置。结合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 征和同位素年代学,认为墨江金矿床硅质岩的沉积环境可能为晚泥盆世后期扬子地块被动大陆边缘快速裂陷的深海槽盆,它不是哀牢山蛇绿岩套“三位一体” 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重庆东南部重晶石-萤石矿床主要赋存于早奥陶世碳酸盐岩地层中,层控特征明显,NW向断裂为主要的含矿控矿构造。为了探讨重庆东南部重晶石-萤石矿的成矿机理、成矿物质来源与演化,本文选取了彭水地区冯家、朗溪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重晶石-萤石矿床,对其地质特征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均显示,重晶石-萤石矿床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在成矿物质来源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稀土元素分析结果则表明,重庆东南部重晶石-萤石成矿带上的矿床(点)为同期形成的;矿石的δEu、δCe异常证明成矿环境是高氧逸度的开放体系,Tb/Ca-Tb/La关系图与La/Yb-?REE关系图显示,研究区重晶石-萤石矿床为热液成因,且与岩浆活动无直接成因上的联系,成矿物质来自沉积岩地层。封存的地层水及大气降水通过水/岩反应将成矿物质汇聚于热流体场中,构造运动和地层温压梯度致使成矿热液沿构造带上涌至早奥陶世碳酸盐岩地层中成矿,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成因-断裂带充填交代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7.
福建李坊大型重晶石矿床围岩中发育层状硅质岩,为了研究硅质岩的成因,本文对14件硅质岩样品进行了硅、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30)Si)分布范围为-0.3×10~(-3)~+0.1×10~(-3),平均值为-0.1×10~(-3);δ(~(18)O)分布范围为10.6×10-3~18.9×10-3,平均值为14.7×10~(-3)。基于该层状硅质岩的δ(~(30)Si)和δ(~(18)O)分布范围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认识,该硅质岩应为原生沉积成因,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沉积;根据燧石-海水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估算石英的形成温度为100.2℃—198.7℃,平均值为146.0℃,即该硅质岩形成于热水沉积,暗示李坊重晶石矿床形成于热水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甘肃省肃北县敖包沟晶质石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对采自矿区的8件样品进行了主、微量、稀土元素和碳同位素测定.结果 显示,敖包沟晶质石墨矿主量元素总体显示出富硅、贫钙的特征,其Al2O3/TiO2比值为12.20~26.50(平均19.99),Al2O3/(Al2O3 +Fe2O3)比值为0.48~ 0.91(均值为0.7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Ta、Zr、Hf、Tb),Rb/Sr比值为0.57~1.06(平均为0.80),Sr/Ba比值为0.23~0.67(平均为0.39);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弱Ce负异常和Eu负异常.石墨的δ13C值为-28.60‰~-31.35‰,平均为-29.51‰,指示石墨物源为有机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敖包沟品质石墨矿床可能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岩的变质作用,含矿岩石的变质原岩为含碳质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形成于古元古代浅海相沉积环境,物源为陆源碎屑岩,推测敖包沟晶质石墨矿床为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辽宁齐大山铁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选取典型铁矿石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铁矿石主要由TFeO和SiO_2组成,其他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均较低,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型,具有一定的Eu、Y、La的正异常和弱的Ce异常,以及较高的Y/Ho值。研究表明,齐大山铁矿是由极少碎屑物质加入的化学沉积岩,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热水和海水的混合作用,是在海底一定缺氧的环境下形成的,矿床是与海相火山沉积有关的前寒武纪火山沉积型铁矿。  相似文献   

10.
西藏搭格架热泉型铯矿床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章系统研究了搭格架热泉型铯矿床的气体、水体和泉华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热泉气体为典型的CO2型气体;泉水以CO23--Na型水体(pH=8.5)为主,但也出现SO42--Na型水体(pH=4.0),这两种类型泉水的Cs含量均达到工业标准,为液体Cs矿。硅华的地球化学图解综合反映出其以热水成因为主,生物成因为次的复合特点。该矿床的第2、5阶段为铯的主要成矿期,其Al/Fe、Si/Al、ΣREE、ΣLREE/ΣHREE、La页岩/Ce页岩、Eu/Eu*和U/Th与其余3个阶段的不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这2个阶段的成矿物质铯以热水提供的为主,围岩提供的较少。  相似文献   

11.
张朋 《地质与资源》2016,25(1):56-59
通过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台沟铁矿成矿物质来源提出了有效制约.研究表明:大台沟铁矿化学成分主要由TFe2O3和SiO2组成,并且具有较低的Al2O3和TiO2含量,这一特征与鞍本地区及山西五台山和冀东迁安地区铁矿一致,表明大台沟铁矿为火山沉积变质铁矿.稀土元素呈现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特征,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特征,这些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热液和海水的混合液.  相似文献   

12.
鄂西南利川二叠纪吴家坪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鄂西南利川吴家坪组硅质岩与海相石煤及多层火山粘土岩共生,产海绵骨针及放射虫化石,放射虫组合以泡沫虫类为主,内射球虫类次之,隐管虫类很少,代表外陆棚沉积环境。硅质岩的陆源元素Al、Ti含量较高,热水来源元素Fe、Mn含量较低,Al/(Al+Fe+Mn)值在0.64~0.83之间,平均值0.73。在Al-Fe-Mn三角图中,样品位于或紧邻非热水沉积区,在 SiO2- (K2O+Na2O)、SiO2-Al2O3, (K2O+Na2O)-Al2O3 图解中大多数样品落在火山成因区,少数位于火山成因与生物成因区之间。相对于沉积岩的微量元素丰度,生命元素Mo、V富集,指示热水沉积的特征元素Ba、As、Sc亏损。∑REE较低,∑LREE/∑HREE平均值为3.02,Ce、Eu均轻度负异常(δCe:0.75~0.83,平均值0.79;δEu:0.61~0.95, 平均值0.84),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近水平。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硅质岩属火山成因,并伴有生物作用。氧化还原判别指标U/Th、V/(V+Ni)及Ceanom,沉积环境判别指标MnO/TiO2,LaN/YbN 与判别图解100×TFe2O3/SiO2-100 Al2O3/SiO2、TFe2O3/(100-SiO2)-Al2O3/(100-SiO2)、TFe2O3/TiO2-Al2O3/(Al2O3+TFe2O3)、LaN/CeN-Al2O3/(Al2O3+TFe2O3)与∑LREE/∑HREE-100×Eu/∑REE一致表明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矿体产于三叠系中窝组底部油页岩与下伏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白云质灰岩不整合面上,矿体呈透镜状、漏斗状,受岩浆侵入、岩溶发育影响,矿层厚度不稳定.主要矿石矿物有一水硬铝石和三水硬铝石,呈鲕状、致密豆状、松散状(土状).该矿床的Al/Si比值等岩石化学数据总体反映出Al2O3与SiO2、TiO2含量均成正相关关系.矿石样品∑REE富集,δCe显示正异常,δEu负异常明显.微量元素研究显示出沉积成因特征和成矿物源的多源性,铝土矿矿石结构构造、沉积特点及生物组成反映其形成环境主要为海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
马晓晨  王家生  陈粲  王舟 《地球科学》2018,43(11):3853-3872
风化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可以反映风化壳的发育类型及其气候特征,地史时期形成的古风化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可以揭示古风化壳的类型及其古气候特征.华北地区新元古代晚期(景儿峪组)至寒武纪(府君山组)期间的地层记录缺乏连续性,广泛发育一套典型的古风化壳,该古风化壳的发育过程可能记录了晚新元古代至早寒武纪期间的古气候特点.针对华北房山地区景儿峪组顶部保存的古风化壳中常量元素的组成、元素迁移富集特征和风化系数等分布规律开展了较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SiO2、Al2O3、TFe2O3、CaO是景儿峪组顶部古风化壳的主要组分,Al2O3、TFe2O3、TiO2、K2O在风化壳的中上部相对富集,SiO2则轻微亏损,CaO、Na2O、MgO、P2O5被迁移淋失;(2)硅铝系数、硅铝铁系数、化学蚀变指数(CIA)、残积系数、风化淋溶系数(BA)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特征指示该古风化壳形成于温暖湿润条件下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作用,其风化过程可能经历了由较弱至较强再逐渐减弱的演变过程;(3)与现代发育于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碳酸盐岩类基岩之上的风化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发现景儿峪组顶部古风化壳的Si淋失度和Fe、Al富集度均较低.综合研究区古风化壳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新元古代晚期至寒武纪的华北板块古纬度迁移特征,认为房山地区景儿峪组顶部发育的古风化壳形成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气候,为脱硅富铝化程度较低的硅铝粘土型风化壳.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东部那丹哈达增生杂岩主要由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含放射虫硅质岩组成,并夹有镁铁-超镁铁质杂岩和晚古生代浅海沉积岩.对黑龙江省东部石场、勤得利和胜利农场地区硅质岩分析显示,样品Al2O3、TiO2、CaO、Al2O3/(Al2O3+TFe2O3)及ΣREE整体上偏低,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为纯硅质岩.结合Al-Fe-Mn三角图和K2O/Na2O值,表明该地区硅质岩的形成过程与海底热液作用无关.元素判别图解及地球化学特征揭示,黑龙江东部三个地区的硅质岩形成于大陆坡及边缘海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断裂构造中元素的迁移变化规律是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白山市板石沟铁矿断裂构造发育,是开展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的有利地区.通过对板石沟铁矿17矿组和赵家沟矿组典型逆断层剖面测量,采集构造岩和周围岩石,分析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利用构造地球化学剖面法、质量等比线法和特征元素比值来反映元素在逆断层中分布特征和迁移变化规律.通过分析认为在逆断层中常量元素SiO2、Fe2O3、CaO、Na2O亏损,Al2O3、K2O富集,微量元素中Rb、Sr等离子半径较大元素富集,离子半径较小元素Co、Cr、Ni亏损,K2O/Na2O、V/Cr、Rb/(Ni+Co)在逆断层中呈现出高值,SiO2/Al2O3、(Fe2O3+CaO+MgO)/Al2O3呈现出低值.依据这些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用来判断断裂构造的存在,为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和板石沟铁矿勘查提供构造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干地区好比如、杭乌拉剖面二叠系埋汗哈达组硅质岩岩石学特征、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硅质岩的成因及其沉积环境。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好比如剖面硅质岩SiO2质量分数为89.83%~94.16%,平均值为92.01%,Al/(Al+Fe+Mn)值为0.49~0.65,平均值为0.56,δCe值为0.87~0.92,平均值为0.89;杭乌拉剖面硅质岩SiO2质量分数为75.93%~90.14%,平均值为86.70%,Al/(Al+Fe+Mn)值为0.68~0.78,平均值为0.73,δCe值为0.89~0.94,平均值为0.90;在Al-Fe-Mn三角图上,样品全部落入生物成因硅质岩区,指示研究区硅质岩为海水生物沉积成因。好比如剖面硅质岩Al2O3/(Al2O3+Fe2O3)值为0.59~0.78,平均值为0.71,MnO/TiO2值为0.17~0.88,平均值为0.41,(La/Ce)N值为1.07~1.25,平均值为1.16,Ceanom值为-0.059~-0.026,平均值为-0.043;杭乌拉剖面硅质岩Al2O3/(Al2O3+Fe2O3)值为0.78~0.86,平均值为0.83,MnO/TiO2值为0.04~0.40,平均值为0.16,(La/Ce)N值为1.02~1.15,平均值为1.10,Ceanom值为-0.041~-0.001,平均值为-0.029;在硅质岩沉积环境判别图上,样品落在大陆边缘型硅质岩区域内,指示研究区硅质岩沉积于大陆边缘缺氧的水体环境。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早二叠世为大陆边缘滨海-浅海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松辽盆地北部林西组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对该区黑富地1井所钻遇的上二叠统林西组暗色泥质板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主量元素平均质量分数SiO2为65.05%、Al2O3为17.23%、CaO为2.58%、Na2O为2.84%、K2O为3.29%,K2O/Na2O值为0.20~3.48,A12O3/(CaO+Na2O)值为0.41~8.01;稀土元素w(∑REE)值介于80.68×10-6~215.59×10-6之间,平均值为173.41×10-6,δEu值介于0.61~0.88之间,平均值为0.70,表现为Eu的负异常,δCe值介于0.91×10-6~1.01×10-6之间,为微弱的Ce负异常,LREE富集,HREE亏损;微量元素以亏损Nb、Ta、Sr,相对富集Rb、Ba、La、Ce、Pb、Nd、Sm为特征。样品元素分析和物源w(TiO2)-w(Ni)、La/Th-w(Hf)等判别图解表明,林西组沉积物源具有多样性,主要来源于上地壳长英质物源,还有少量来自中、基性岩火成岩物源区。样品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K2O/Na2O-w(SiO2)、Th-Co-Zr/10、F2-F1构造背景判别图及地球化学参数对比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林西组物源构造背景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可能形成于靠近大陆岛弧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林西组应形成于海陆过渡相到陆相环境,水体由半咸水逐渐转变为淡水。  相似文献   

19.
“巫山黄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和物源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巫山黄土”的成因及物源,对剖面73个样品进行了常量元素测试和分析,并与已知典型的黄土剖面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巫山黄土”主要化学成分以SiO2、Al2O3和TFe2O3(TFe2O3=Fe2O3+FeO)为主,三者的平均含量之和为84.84%,与上部陆壳(UCC)(86.2%)、洛川黄土(85.34%)、镇江下蜀土(86.76%)均非常接近。(2)“巫山黄土”常量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与洛川、甘孜黄土和西风红黏土的均比较接近,显示了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沉积环境和类型。(3)“巫山黄土”的TiO2/Al2O3-K2O/Al2O3的数据点主要分布区域与镇江下蜀土与川西的甘孜黄土大致相同,经UCC 标准化后的“巫山黄土”分布曲线与其它风成黄土也显示了较好的相似性,从而说明“巫山黄土”具有风积成因的特点。(4)元素比值分析显示“巫山黄土”与甘孜黄土、洛川黄土均十分相近,在Mg/Mn、Al/Mg、Fe/K方面与甘孜黄土更为接近,而在Mg/Ca 、Si/Al方面与洛川黄土更为一致,可能与两处黄土同源。  相似文献   

20.
对东海陆架西湖凹陷区SFK-1孔的岩性、粒度、常量元素以及测年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元素地球化学信息对于地层的划分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SFK-1孔沉积物常量元素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SiO2 65.35%、Al2O3 12.12%、FeO 1.75%、CaO 3.88%、MgO 2.04%、K2O 2.63%、 Na2O 2.04%、 TiO2 0.66%、 P2O5 0.12%、 MnO 0.065%、TFe2O3 4.74%、CaCO3 5.38%,标准差系数较小,反映SFK-1孔常量元素离散程度较小。SFK-1孔沉积物CaCO3/TiO2、CaO/TiO2和P2O5/TiO2反映了化学风化程度的强弱;TiO2/Al2O3可以作为古水流能量的指标,反映当时河流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强度;而SiO2/TiO2、Na2O/TiO2可以用来反映沉积水动力的强度。依据常量元素质量分数垂直变化特征划分的8个层段分别与沉积物粒度、气候变化地层划分界线吻合。研究区自91 ka BP以来沉积环境经历了剧烈变化,它们分别反映了末次间冰期( 暖期) 晚期以来东海陆架区沉积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