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湖北十堰市烟叶主产区7个自动气象站2010—2016年3—5月气温、地温、降水、日照等资料,结合烟叶小苗移栽期对气象条件的需求,对十堰地区烟叶产区膜下小苗移栽气象条件和适宜的移栽时间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十堰地区膜下小苗移栽时间宜集中在4月11日至5月5日,其中海拔800~900 m烟叶生产区适宜移栽期为4月16—20日;海拔901~1 000 m、1 001~1 100 m适宜移栽期为4月11—15日;海拔1 101~1 200 m适宜移栽期为5月1—5日。不同海拔地区降水分布不均,在膜下小苗移栽过程中宜结合种植区域小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确定移栽期。  相似文献   

2.
利用卫星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站点气象数据,从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角度,分析了1981~2008年华北平原农田在12个生长发育期(冬小麦8个、夏玉米4个)对降水和温度不同的响应特征。研究区农田植被指数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性强于对温度的滞后性,其中对降水最为敏感的是前1和前2个生长发育期,对温度最为敏感的是同期和前1个生长发育期。不同种类作物在不同时期对气候因子响应不同:冬小麦发育中后期、夏玉米发育中期,绝大多数站点植被指数与降水呈正相关;冬小麦生长发育前中期植被指数与温度呈显著甚至极显著正相关。冬小麦出苗期温度、返青期温度和返青期降水分别与不同时期植被指数显著相关,出苗期和返青期为研究区农田长势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敏感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0-2013年的气象资料和2003-2013年的牧草返青时间与枯黄时间以及产量分析了近些年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期出现时间以及平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草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日照的影响较大,春季温度高可使牧草返青期提前;降水多的年份牧草生长期明显增加,黄枯期延后;秋季温度高也可使牧草黄枯期延后。牧草的产量主要受气温、降水、日照等因素的影响,随其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小麦冬前>0℃积温、降水与灌浆期的5月下旬、6月上旬气温、5月降水量、干热风和连续高温等气候变量,使用模糊数学二级综合决策方法。做小麦年景诊断,历史资料拟合率为71.4%。 一、小麦生产气候型 通过平行观测知道:小麦周期生产中起主要作用的气候因子是气温和降水。而气温和降水影响小麦的关  相似文献   

5.
用黑龙江省17个站10年玉米观测资料,对早、中、晚熟品种熟期和丰欠年进行分析,计算出各类品种关键生育期的关键气候因子和各生育期的关键气候因子指标和极端指标。使农业工作者对早、中、晚熟玉米生长各阶段的气温、降水、湿度及日照等的需求有定量化了解,对产量预报,年景分析提供依据,对玉米合理布局,品种引进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若干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REOF) 方法探讨淮河流域1961—2010年夏季降水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ENSO)、北大西洋涛动 (NAO)、印度洋偶极子 (IOD)、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 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各气候因子不同位相单独以及联合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与ENSO,PDO,NAO,IOD等气候因子具有较稳定的相关性,其中,PDO和IOD是影响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键因子,且PDO与夏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气候因子的冷暖位相单独及联合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不同,PDO的冷期以及NAO,IOD冷位相使流域北部的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DO分别联合ENSO,NAO和IOD的冷、暖位相对流域北部地区和淮河上游地区的夏季降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小叶杨叶芽开放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趋势倾向率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内蒙古气候(1961—2006年)和小叶杨叶芽开放期(1981—2006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小叶杨叶芽开放期与不同时段的气温、降水、日照的相关性以及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分析发现:内蒙古地区小叶杨叶芽开放期变化趋势表现出强烈的地域差异。小叶杨平均叶芽开放期孪井滩最早,鄂温克最晚,两地相差39 d;各地区小叶杨叶芽开放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额尔古纳呈提前趋势外,其他地区表现出延迟趋势;小叶杨叶芽开放期与春季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即春季气温升高,小叶杨叶芽开放期提前,与降水和日照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日照充足的内蒙古地区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着小叶杨叶芽开放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烤烟不同移栽期的生育期气象条件和产量品质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增强烤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提高烤烟经济效益与品质,以K346品种为材料,于2001年在弥勒县虹溪镇烟叶基地开展移栽试验,研究不同移栽期下的烤烟气象条件、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以及烟叶化学成分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得出适宜的移栽期。结果表明:与4月20、30日和5月10日移栽相比,5月20日和5月30日移栽的温度及降水并不存在劣势,但光照与大田期≥10℃活动积温的劣势较明显;4月20日和5月10日移栽的气象条件有利于烟叶生长,而5月30日移栽的气象条件不利于烟叶生长,4月20日至5月10日移栽的气象条件与国内外优质烟区具有很高的相似性,5月20日和5月30日移栽期与国内外优质烟区气候相似程度小于4月20日至5月10日移栽期。适当提前移栽,可增加叶面积指数、株高、茎围和节距;随着移栽时间的推迟,烟叶产量、中上等烟比例和产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烟叶的产量、中上等烟比例、产值综合指标以移栽期为4月30日和5月10日较好。移栽期为4月30日和5月10日的烟叶化学指标总体表现适宜,化学成分协调。弥勒县虹溪镇或气象条件与之类似的烟区在4月30日到5月10日移栽,可以改善烤烟气象条件,易取得优质适产。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确定贵州烤烟适宜期,为贵州烤烟合理种植及布局提供依据。采用贵州8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温度资料,分析贵州烤烟适宜移栽期起始温度,建立起始温度与地理地形因子关系模型,在GIS平台下确定各乡镇烤烟适宜移栽期。表明:贵州烤烟适宜移栽期各地差异很大,从3月中旬到5月中旬,其主要原因是贵州地貌复杂,海拔高度差异较大造成的,随着海拔升高烤烟适宜移栽期向后推迟。81.6%的乡镇适宜移栽期在4月上旬至4月下旬,与贵州烤烟种植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登封县烟草移栽期的确定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烟草对热量、水分、光照等环境因子的需求指标,分析了登封县烟草移栽期前后的气候资源状况;根据有效积温、终霜期和汛期来临早晚来确定烟草移栽期;用灰色灾变预测和方差分析周期叠加外延法预测入汛期,进而作出烟草移栽期预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引起了各方的重视,本从牧草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着手,根据玛曲县气象局1991—1996年气候观测资料以及牧草生长资料,对牧草生长季土壤湿度与气候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土壤湿度与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为黄河上游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河南省6种雨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物理要素海温、季风、西太平洋副高及气候因子和河南省汛期降水的关系,给出了河南省汛期降水的气候预测概念模型。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具体预测雨型。  相似文献   

13.
在河南省6种雨型[1]的基础上,分析了物理要素海温、季风、西太平洋副高及气候因子和河南省汛期降水的关系,给出了河南省汛期降水的气候预测概念模型.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具体预测雨型.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经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其流域蒸散发变化对当地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尤其重要。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产品(ERA5)定量分析了1979-2020年黄河流域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气温、降水和风速数据,对黄河流域蒸散发与3种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蒸散发在1979-2020年呈波动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源区附近蒸散发上升,上游的干旱区附近蒸散发基本不变,而中游和下游地区主要呈现下降趋势。1979-2020年黄河流域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风速呈上升趋势。对黄河流域蒸散发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蒸散发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空间差异较为明显,蒸散发与气温、风速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的区域占流域的较大部分;而在复相关性方面,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蒸散发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较强,其中以流域上游的干旱区附近复相关性最强。研究黄河流域不同地区蒸散发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区域气候调节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内蒙古中部不同地表覆盖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水、气温、0 cm地温等气候因子和地表植被对沙尘暴频率和强度的影响分析, 认为: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与地表植被覆盖对沙尘暴频率和强度的影响不具有普遍性, 降水影响相对明显, 地表植被覆盖的影响仅在农牧交错区和牧区草甸草原亚区表现明显。通过防治荒漠化来减少沙尘暴的危害需要因地制宜, 农牧交错区应该是植被恢复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6.
利用汾河流域静乐站1970-2004年的气温、降水及径流资料,建立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径流变化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径流对降水的响应比气温敏感,且径流变化是气候因子和流域下垫面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MMS(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NDVI 3g数据,在提取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每年植被物候期的基础上,研究了1982-2012年物候期的时间演化趋势及空间分异特征,并结合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探讨了物候变化的气候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1998年之前,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期变化地区间差异较大,而在1998年之后,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生长季结束期整体提前,平均提前0.41 d/a;同时,除萨赫勒以外的各地区植被生长季长度普遍缩短,平均缩短0.88 d/a。植被物候期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变化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且空间差异明显。在中高纬度地区,气温是限制植被活动的关键因子,温度升高可以促进生长季开始期的提前,而降水增加则会妨碍植被生长;在较低纬度地区,水分是影响植被活动的关键因素,高温造成的水分亏缺会导致植被生长季缩短。从植被物候期对各气候因子响应的时滞性来看,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的物候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最迅速,对蒸散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对降水的响应不存在时滞差异。  相似文献   

18.
气候条件与烤烟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襄城县33年气候和烤烟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求烤烟气候产量与147个日照、气温、降水因子的单相关,从中筛选出10个相关显著的气候因子、2个主导气候因子和11个烤烟产量气候指标,分析与烤烟产量的关系、影响和成因。  相似文献   

19.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了嵩县烟草适宜育苗期和适宜移栽期,并针对烟草旺长期和干旱同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北部荒漠化加剧的气候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磊  彭骏 《高原气象》2004,23(Z1):109-117
青藏高原的荒漠化近年来显著加剧.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近50年来高原北部有代表性的5处荒漠化地区的降水、风速等气候因子在年内的时间分配格局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当地影响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与实地监测得到的荒漠化现状和动态指标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能合理地揭示气候变化与荒漠化加剧等生态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高原荒漠化加剧是一个受到气候因子、人为因子以及下垫面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极为复杂的过程,气候因子是主导因子.在气候因素中一年内降水时间上分配不均衡趋势的增强对高原北部荒漠化加剧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