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的一般生活规律。昼夜交替是日常活动的天然时钟。了解昼夜长短变化速度与季节的关系,以及昼夜长短的时间与日出日落时刻的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昼夜交替这一天然时钟。一、昼夜长短时间的时空变化原因探究  相似文献   

2.
杨玉君 《地理教学》2014,(22):56-58
关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教学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的相关建议是:(1)认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成因;(3)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其中,第三条更为重要。针对近几年的高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若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昼夜交替现象与昼夜长短现象是地球运动的产物。我们平时所说的昼夜交替周期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以地球上的一个地点为参照物得出的,或是指“静止”的人类所看到的。但对于飞行中的宇航员和飞行员而言,他们眼中的昼与夜与地表“静止”的人相比,有极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徐文 《地理教学》2007,(7):17-18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二)”这节内容主要是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季节更替和四季、五带的划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和人地观。其中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季节变化,而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弄清产生上述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引起的地球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则是教学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施兵 《地理教学》2013,(24):29-31
日照图的判读与应用是自然地理中的重难点。介绍了日照图的三种类型:常规型、变式型、旋转复合型,以及日照图判断和应用的八个步骤或方面:确定南北极点、确定东西经和东西向、确定晨线和昏线、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日期和时间、计算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地球上不同日期的范围、确定太阳升落方向和物体影子朝向。  相似文献   

6.
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本来就比较复杂,再加上飞机的飞行影响,学生往往就无从下手了。通常求昼长,可以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也可以根据昼弧所跨的经度,但是人们在飞行的飞机上经历的昼夜长短却有很大的不同。要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比较经纬度不同的两地日出日落时间。如果纬度相同,而经度不同,则两地昼长相同,东边比西边日出早,日落也早,经度相差15°,则东边比西边日出日落均要早一小时。见下面的上图,试试让学生说出甲乙两地中位于东边的是哪一个?如果经度相同而纬度不同,则地方时相同而昼长不同,昼长的先日出而晚日落。见下面的下图,试试让学生比较甲乙两地的纬度高低?  相似文献   

7.
正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且也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此类题目能够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以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对地理思维要求较高,试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应予以特别重视,特别是昼夜长短中有很多有趣的对称现象,理解和掌握这些对称规律对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迅速找到解题突破口,提升解题效率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8.
周雪忠 《地理教学》2014,(5):30-31,29
正一、以天安门升、降旗时间导入,激发探究动机教师呈现与上课日期接近的10月14日至18日期间天安门国旗升、降旗时间表,让学生思考升、降旗的时间变化,学生很快发现"这几天升旗时间变晚了,而降旗时间变早了",进而得出这几天白昼在逐渐缩短的结论。通过这个情境可以将学生引入"探究昼夜长短为什么会发现变化"的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有时为了讲清某些问题,有必要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深化、拓展,如在讲授地球公转意义——“昼夜长短变化”时,对教材中“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对教材生搬硬套。首先让学生回忆刚刚度过的暑假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学生马上就会根据亲身感受得出“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的结论,而对后一句“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学生理解起来,相当费神,可借助6月22日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找出昼弧和夜弧,比较不同纬度各地昼(夜)弧的大小便得出昼夜长短。  相似文献   

10.
叶慧 《地理教学》2012,(19):27-29
【教材分析】"产生时差"是地球自转的三个地理意义之一,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理解晨昏线、昼夜交替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知识点均有帮助,所以本节课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该内容也是学业水  相似文献   

11.
梁丽清  袁书琪 《地理教学》2013,(11):23-24,9
正一、"看过会忘记,做过才学会"——实践探究法的确定对于本节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建议师生"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变化过程,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则为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提供依据,是教学重点,师生们应在总结昼夜长  相似文献   

12.
陆才稳 《地理教学》2014,(12):26-28
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意义"在六种版本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内容编写比较,进行归因推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与地球自转和公转均密切相关。并提出基于结构图的课堂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理解和掌握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是学生学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周年变化规律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在“公转”这部分内容教学中.“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有着重要的地位。我认为,教师只要能恰当运用板图及课本插图.这个难点是可以突破的。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1995,(4):11-11
北京时间5月6日上午10时55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7名队员徒步抵达北极点。13天来,考察队员冒着严寒,走冰卧雪。  相似文献   

15.
吴济廉 《地理教学》2011,(10):57-58
一、研究背景 杆影端点移动轨迹是周日视运动的结果,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杆影端点的移动轨迹不同。同样,通过杆影端点的移动轨迹也可以推测不同时间的太阳方位以及昼夜长短状况等。结合“当地经纬度的测量活动”,  相似文献   

16.
夏季白令海浮游动物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 1 999年夏季白令海中部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初步鉴定共有 90种浮游动物 ,它们分别隶属于北极、亚北极、大洋冷水和世界广温等四种生态类群 ,但以亚北极类群为主导 ,尤以太平洋亚北极外海广深种布氏真哲水蚤、羽哲水蚤、晶额哲水蚤和太平洋腹水蚤等占优势 ,呈现太平洋亚北极外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在水平方向上 ,浮游动物总生物量 (均值为42 5 .4mg/m3)介于 70— 1 1 30mg/m3之间 ,呈现南侧高于北侧 ,周边高于中央的平面分布格局。在垂直方向上 ,5 0 0m以浅水域浮游动物总生物量日均值以 5 0— 0m层最高 ( 4 3% ) ,2 0 0— 1 0 0m层最低 ( 8.4% )。此外 ,在 1 0 0m以浅水层中浮游动物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具显著的昼夜变化 ,高值层呈现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的分布节律 ,不同种群浮游动物分布的水层不尽相同 ,甚至同一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分布的水层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07,(11):34-35
2007年高考全国Ⅰ卷和全国Ⅱ卷中,有两组题的题图背景非常相似。由于考查内容涉及地球运动知识和昼夜长短分布图的判读,难度相对较大,其命题方式和解法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制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投影片。由于该教具可灵活变动,使课本图中未能表达的内容也能直观地表现出来,给“教”与“学”带来了诸多便利。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不仅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而且在南北两个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这些现象出现,是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问有规律地移动而产生的。因此,上述三种现象的出现是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同步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尤慧 《地理教学》2013,(17):23-24
正地球运动过程和规律是高中地理学习中最抽象、难度最大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计算应用能力。在各地高考中地球运动以选择题压轴的形式来命题,具有很强的区分度,是学生地理能否得高分的一个关键。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方向、日影的变化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