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2016年11月12日7时1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Y34),成功将云海一号01星送入太空。云海一号01星主要用于大气海洋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探测、防灾减灾和科学试验等领域。这次发射的云海一号01星和配套的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利用GPS掩星观测得到的大气垂直折射率分布梯度来计算考虑大气折射情况下的地球等效半径,从而根据雷达探测距离公式对雷达探测范围进行预计。从GPS掩星结果与雷达探测距离公式的联系入手,从原理上介绍了所提出方法的思路,并阐述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降水是全球能量/水循环中的重要过程。本文着重分析 FY-3 气象卫星降水探测能力,展望风云卫星后续规划中降水探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表明,以 FY-3 降水星为主星,与其他 FY-3 极轨卫星组成的 FY-3 气象卫星降水探测体系,在设计层面上,从载荷类型、数量、通道设置等方面均优于由美国发起并已在轨运行的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计划核心星的设计性能。FY-3 降水星设计装载 Ka / Ku 双频降水测量雷达,卫星轨道设计覆盖南北纬 50°范围内的中低纬地区,对影响我国区域的台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系统结构具有三维探测能力。FY-3 气象卫星星座的降水探测能力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4.
“列克星顿”号1927年12月正式服役。1941年秋转入夏威夷珍珠港,随后“列克星顿”号与”萨拉托加“号被派出增援威克岛。1942年5月7日,“列克星顿”号与“约克城”号共同击沉了“祥凤”号轻型航母。  相似文献   

5.
卫星的通信导航定位是现代海洋环境立体观探测平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北斗三号卫星全球导航通信融合技术特点,结合全域海洋环境探测任务背景,以站位国家海洋战略发展和工程集成现实的双向视角,剖析北斗三号功能、性能特性及在海洋环境立体观探测领域的应用需求;立足终端,重点从形态、方案、 指标 3 个方面探讨北斗三号导通一体模组与海洋环境观探测无人平台嵌入式、模块化综合集成方案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潜龙一号"是我国2011年启动研发的6 000 m级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用于深海海底锰结核探测,是"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由于潜深大,AUV在未知大深度水域航行时,一般需要2~3次下潜才可完成预定深度航行配平要求。研发了"潜龙一号"使用的单向浮力调节系统,在陌生水域进行初次下潜时,将浮力调节装置搭载于"潜龙一号"外部,在航行深度进行自动浮力调节,通过浮力调节,单次便可实现预定下潜深度的最优化配平,并可同步开展该深度下的探测任务。实现了在未知海域、大潜深探测过程无需进行配平的目的,极大提高了"潜龙一号"AUV使用的经济性和方便性。该系统具有功能独立、体积小、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该工作对大潜深航行器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和一定的开发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谋胜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3):F0002-F0002
4月11日11时27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准确进入了预定轨道。“海洋一号B”卫星是“海洋一号A”卫星的后续星,卫星轨道为太阳同步近圆轨道,卫星经在轨测试合格后,将交付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使用。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7,(12):7-7
日本"地球"号深海探测船在刚刚结束的首次科学探测航海中,在日本南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富含甲烷气体水合物的地质构造。"地球"号此次探测共在6个地点实施了钻探,其中在日本本州中部纪伊半岛附近的熊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舟山海洋环境监测站2014年第16号台风"凤凰"过境影响期间,对OS071X测波雷达和3m波浪浮标在同一海域内的波浪探测资料进行了对比验证。通过分析,OS071X测波雷达探测反演的有效波高、周期与3m波浪浮标探测结果对比,二者按先后顺序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7m和0.29m,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90。结果表明,OS071X测波雷达系统的探测精度得到了验证,能够满足实时探测近岸海域波浪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潮沟是潮滩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是潮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潮沟的研究,可以为潮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高分辨率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作为1种高效的对地探测手段,具有全天候、全天时获取信息的能力。本次研究利用2009年12月25日获取的Terra-SAR-X高分辨率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数据,采用增强LEE滤波对TerraSAR-X影像去噪,再利用数学形态学的方法成功提取了九段沙的潮沟信息,实验证明该方法对高分辨率雷达影像的潮沟信息提取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潜龙二号”水下自主航行器(QianlongⅡ AUV)为深海资源尤其是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而设计,其已在西南印度洋脊热液区进行成功的调查运用。本文系统地概述了“潜龙二号”的热液系统探测功能实现、数据管理、快速成图等工作;阐述了如何利用AUV转圈数据有效的校正载体对磁测干扰的。基于“潜龙二号”获取的热液异常,发展了热液喷口快速定位方法。以具体一潜次为例,系统地展示了热液探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热液异常定位工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全球数据获取方法及数据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搭载10个载荷: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Ⅱ、微波成像仪、微波温度计Ⅱ、微波湿度计Ⅱ、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近红外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广角极光成像仪、电离层光度计、空间环境监测器和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这10个载荷每天连续对地球探测,并获取数据,卫星将载荷探测数据经过实时空对地广播链路向全球用户广播;同时,通过延时空对地广播链路将全球延时数据对国内的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喀什,北极及南极站进行数据下传,这四个国内站及两个极地站收到全球数据后,在45 min内,通过地面商用通信链路将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汇集、分包、质量判断、预处理、产品生成等处理后,通过专线或互联网将数据发送给用户;同时,各气象、海洋及其他用户还可以通过用户利用站进行数据的接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水下声探测是外国调查船和水下文物盗捞船进行非法调查和探测的主要技术手段,根据信号的主要声特征,对海洋水下声探测信号进行分类,分为宽带中、低频信号和窄带高频信号.在福建兴化湾海域采集了浅地层剖面仪信号、电火花声源信号、侧扫声纳信号和单频测深信号4种代表性的海洋水下声探测信号,根据声特征分析给出了对应的分类,其中:浅地层剖面仪信号为信号类型确定的中、低频信号;电火花声源信号为宽带脉冲中、低频信号;侧扫声纳信号和单频测深信号为窄带高频信号.通过对4种实测声探测数据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对应类型的海洋水下声探测信号的分析、提取方法,其中:信号类型确定的中低信号和窄带高频信号在初步的时、频分析基础上,可通过带通滤波提取;宽带脉冲中、低频信号在初步的时、频分析基础上,可尝试通过小波尺度相关滤波的方法提取.结合已知的水下声探测信号的主要声特征,实现对采集的海洋水下声探测信号的识别.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结构特征的SAR船只类型识别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晰  张杰  纪永刚  孟俊敏 《海洋学报》2010,32(1):146-152
1 引言 SAR是船只探测的有效手段,利用SAR影像不仅可以检测船只目标,而且还可以提取船只的长度、宽度以及航速、航向等信息.随着星载SAR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使基于星载SAR影像的船只类型识别成为可能.利用星载SAR可以检测出大面积范围内的船只和初步识别其类型.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在朱家尖和嵊山布设了小型阵变频高频地波雷达,对共同覆盖范围内的舟山海域进行风、浪、流的业务化探测。2015年7月11日,1509号台风灿鸿在朱家尖沿海登陆,之后继续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台风中心经过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海域。本文将台风期间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数据分别与定点浮标观测数据和ASCAT卫星遥感大面积风场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频地波雷达在台风期间较好地反映了舟山海域流场特征和风场分布情况,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数据精度满足指标要求,验证了高频地波雷达在复杂海况条件下具有合格的探测性能。  相似文献   

16.
设在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主要从事深海探测、研究海洋变化和进行沿岸开发等工作。其中,深海探测技术在世界上得到很高的评价,深海探测器等机械设备与美国、法国等国的设备并称世界第一。该中心的“海沟”号无人潜水探测器(最大潜水深度为1.1万米),1997年3月24日在太平洋关岛附近海区,从4439吨级的“横须”号母船上放入水中,成功地潜到1.0911万米深的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这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北斗三号系统在国内外及南北极地区的定位性能,在STK仿真平台下建立了北斗三号系统30颗星(3GEO、3IGSO和24MEO)的星座模型,对北京、三亚、新加坡、南北极点等11个站点的平均可见星数和几何精度因子GDOP值进行了分析,并与GPS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北斗三号系统较GPS在国内外及南北极地区典型站点的定位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8.
“大洋一号”勘查技术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海洋学研究》2005,23(4):61-65
介绍了"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在近1年的改装施工后所建立的现代化船舶勘查技术体系.由于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调查设备,自主研发和改造了深海浅地层岩芯钻等大型调查设备,自主设计并完成了网络信息集成系统,同时对实验室、住舱等工作、生活环境进行了改造,"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已集成了具有高精度水下定位、全覆盖地形地貌、可视化海底取样、地球物理(重、磁、震、浅地层)、深拖(声学、光学)、成矿环境(水文、化学)和生物等专业设备的联合探测分析系统,实现了各系统的科学同步作业和信息融合,大大提高了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使我国的深海探测技术和方法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9.
<正>剧情:海洋研究中心探测到太平洋西部海底有异常震动发生,为了探究真相,伊丽莎白博士、麦克与其他研究人员乘着科考潜艇"海鲸"号奉命开往那里。科学狂人舒拔博士也正在那一带活动,他要寻找水晶。他新招募了两位助手,一个是希德格,原是海上走私集团的,由于毒品走私案的牵连,潜逃到舒拔处,做了舒拔的船长。另一个是波帕,负责探测水晶状况。桀骜  相似文献   

20.
蓝镜头     
《海洋世界》2007,(12):F0002-F0002
2007年10月24日傍晚,中国“嫦娥一号”卫星被成功送入太空,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进行了四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通过三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千米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