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藏东察雅县城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形、坡向、斜坡结构、地层、距断层距离共7个评价指标,运用证据权重法,构建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以4种降雨频率(10%、5%、2%、1%)下的年最大日降雨量作为动态诱发因子,建筑、人口和交通设施作为承灾体,评价地质灾害的动态风险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斜坡以中、低风险为主,围绕县城场镇两侧的斜坡出现少量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区。随着降雨频率的降低,区内高风险区、极高风险区面积最大增长5.34%和0.07%;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面积最大变化幅度分别为28.33%和23.32%。基于风险评价结果,提出考虑不同降雨频率的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方法,具体为:针对10%、5%、2%和1%不同降雨频率下的极高风险区,建议分别采取工程治理、工程治理/专业监测、专业监测、专业监测/群专结合的管控手段;针对1%降雨频率下的高风险与中风险区,建议采取群专结合与群测群防。该风险管控体系考虑了不同降雨频率下斜坡的动态风险,可提高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的管控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薛强  张茂省  高波 《中国地质》2020,47(6):1904-1914
滑坡危险性评价是减灾防灾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野外调查,陕西省清涧县城区周边斜坡地带共发育滑坡138处,严重威胁县城安全。为了准确评价清涧县城区滑坡危险性,按照河流沟谷的发育情况和地形地貌的完整性,将清涧县城区及周边区域的斜坡地带共划分为925个斜坡单元,将斜坡单元按照不同的坡度、坡高和坡型分别进行不同土体含水率工况下的斜坡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斜坡土体含水率的逐渐增加,城区内稳定斜坡的面积逐渐减少,不稳定斜坡的面积逐渐增大。依据陕北地区黄土斜坡土体含水率监测数据,分析计算土体含水率(w)的出现概率,w≤0.15出现的概率为0.622(概率很高),0.15<w≤0.2出现的概率为0.2963(概率高),0.2<w≤0.25出现的概率为0.0816(概率中),w>0.25出现的概率为0(概率低)。结合斜坡稳定性计算结果和含水率出现概率,评价斜坡单元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清涧县城区危险性很高区面积3.27 km2,包含斜坡单元112个,已发生滑坡点92个;危险性高区面积4.19 km2,包含斜坡单元128个,已发生滑坡点36个;危险性中区面积8.75 km2,包含斜坡单元251个,已发生滑坡点6个;危险性低区面积15.20 km2,包含斜坡单元434个,已发生滑坡点4个。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建新煤矿建设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业场地建设和煤矿开采的适宜性,依据钻孔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相关资料,在野外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评估区内有危险性大区8个,面积0.100 050km2,危险性中等区1个,面积14.965 013km2,危险性小区5个,面积3.459 323km2;工业场地建设为基本适宜,煤矿井下开采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中等区,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采取合理的开发方案和有效的避让或防治措施后为基本适宜,在危险性小区适宜煤矿开采。  相似文献   

4.
青海化隆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青海化隆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基本查清了该县境内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危害程度及时空展布规律,并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风险性评价。(1)县境内共发育地质灾害点438处,其中滑坡243处,不稳定斜坡92处,泥石流沟90条,崩塌13处,其展布主要受控于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2)利用GIS信息量模型区划评价了县境内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高风险区,认为化隆县境内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占县境总面积的49.1%;中易发区面积占33.5%。;低易发区面积占17.4%。(3)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4.3%;中风险区面积占37.4%;低风险区面积占18.3%。评价区划成果将为当地政府有效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油气管道经常不可避免地穿越一些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区,而这些地区往往又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以不同的方式威胁着管道的安全运营。以普光气田输气管线为例:(1)建立了区域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2)完成了普光气田输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将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风险划分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5个不同等级;(3)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区结果对管道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分段,将管道划分成了50个地质灾害风险等级段,其中:高风险段2段,较高风险段14段,中风险段20段,较低风险段14段。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为管道灾害的预防、治理提供重要的辅助决策,为区域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吴堡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东北部,区内地质灾害发育,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在充分分析吴堡县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全县域尺度选取坡度、坡向、地表曲率等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模型基于GIS平台按25 m×25 m栅格单元进行风险评价。评价结果划分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分别占全区面积的0.63%、12.58%、24.40%、62.39%。针对重点区尺度,选取坡度、坡高等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模型基于GIS平台按水文法划分的斜坡单元开展风险评价,其中极高风险斜坡19个、高风险斜坡69个、中风险斜坡145个、低风险斜坡359个。选取两种尺度下同一区域(A区),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尺度下,同一地理位置,风险高低的评价结果可能不一致。在全县域尺度下宜采用各类具备预测功能的数理统计模型,但是在更小的重点区尺度下,由于用来训练的样本数量不够,不宜采用数理统计模型。相应的,县域尺度下可采用基于GIS工具划分的栅格单元作为评价单元;重点区尺度下可采用实际的斜坡体作为评价单元。  相似文献   

7.
基于ArcGIS环境下,通过选取河南省嵩县区域高程、地貌、工程岩组、植被覆盖度、距构造距离、距水系距离、坡度、坡向等8个因子建立危险性评价模型,易损性选取建筑物、人员和交通等3个承灾因子,分别采用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嵩县区域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嵩县区域划分为低风险区面积为965.34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32%;中风险区面积为1 114.65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37%;高风险区面积为826.23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27%;极高风险区面积为102.68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3%。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嵩县防灾减灾及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云贵交界“9·7”地震贵州震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杰  杨胜元 《贵州地质》2015,32(1):71-77
为分析"9·7"地震贵州震区区域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方法,在全面统计分析研究区基础地质环境资料和地质灾害数据的基础上,开展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根据风险值划分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四个等级区域,经与实际情况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得成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根据确定的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的原则和评价方法,对长江江西江段及鄱阳湖地区进行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研究,主要划分为高风险区、一般风险区两个大类,高风险区主要有九江市区高风险区、南昌市区高风险区及永安堤段高风险区;一般风险区有赣、抚尾间风险区、信江尾间风险区、饶河尾间风险区及修河尾间风险区、滨江县级城市风险区等。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防治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地质灾害区划与风险研究,进一步圈定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可节约防治成本并达到风险评价的效果。北川县开坪乡地质地貌复杂,发育各类地质灾害,本文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拟对区内地质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价,以单个滑坡的体积、面积、高差、河流距离、岩性、变形迹象等因子作为分析单元,实现大比例尺范围内滑坡危险性区划;制作出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图件与易发性图件;根据遥感影像解译,原有资料查询以及实际考察,制作开坪乡研究区域斜坡类型分布图;结合单个滑坡危险性及易损性,区域危险性及易损性,综合制作开坪乡区域风险性图件,完成对研究区进行有效地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渭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分别进行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渭滨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3种,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23个,其中有16个点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分别统计了渭滨区各乡镇地质灾害的多少和危害程度,总结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的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与区划。共划分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和极低风险区5个等级。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支撑与依据,对于科学防治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南京为研究区,选取历史灾害点密度等影响因子开展易发性评价,以降雨量作为诱发因素开展危险性评价,结合承灾体易损性,分析划定地质灾害高、中、低三类风险区。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沿江的老山、幕府山、紫金山、栖霞山以及青龙山等部分人员聚居的山前坡麓一带,面积51.3 km2,占比0.8%;中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低山丘陵中人员较集中的区域,面积371.9 km2,占比5.6%;低风险区分布较广,位于其余低山丘陵岗地,面积1 740.1 km2,占比26.4%。研究成果可有效支撑当地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文中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类突发性地质灾害。采用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承灾体易损性分项测算,定性综合评估的方式实现我国县域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将承灾体易损性分为人口安全易损性与资产易损性,用因灾死亡人口比与因灾直接经济损失比表征。基于以历史数据分析指导未来预测的思想,以国土资源部2001—2015年地质灾害灾情数据为样本,提出了人口安全易损性与资产易损性的分级标准。对我国2869个县域单元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共有216个地质灾害高风险单元、643个中风险单元和2010个低风险单元。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集中分布于乌蒙山区、四川盆地周边山区以及云南西部和西藏东南部。  相似文献   

14.
文中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类突发性地质灾害。采用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承灾体易损性分项测算,定性综合评估的方式实现我国县域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将承灾体易损性分为人口安全易损性与资产易损性,用因灾死亡人口比与因灾直接经济损失比表征。基于以历史数据分析指导未来预测的思想,以国土资源部2001—2015年地质灾害灾情数据为样本,提出了人口安全易损性与资产易损性的分级标准。对我国2869个县域单元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共有216个地质灾害高风险单元、643个中风险单元和2010个低风险单元。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集中分布于乌蒙山区、四川盆地周边山区以及云南西部和西藏东南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海城市地质环境背景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选取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年降水量和工程活动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模糊评判法对该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结果显示,地质灾害低风险区分布最广,其次依次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野外风险斜坡及潜在地质灾害进行快速识别,现基于斜坡单元采用信息量模型对贵定县宝山至盘江重点区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并分析地质灾害分布与风险斜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风险评价结果中极高风险斜坡42处,高风险斜坡308处,中风险斜坡580处,低风险斜坡280处,分别占比347%、2545%、4793%及2314%;2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极高及高风险斜坡,低风险斜坡中无地质灾害分布;3通过对比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表明风险评价结果较为合理,信息量模型可以应用于山地斜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同时评价结果为下一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及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陕西陇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陇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信息量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分别进行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建立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共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4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了12个亚区.其中高危险区面积为619.19 km2,占总面积的25.79%,中危险区面积为509.74km2,占总面积的21.23%,低危险区面积为711.75 km2,占总面积的29.65%,极低危险区面积为559.87 km2,占全区面积的23.32%.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对当地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澜沧江重大水电工程扰动灾害为例,在遥感解译与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植被归一化指数、距库区距离、工程地质岩组、断裂带密度、年均降雨量、地震峰值加速度9个因素,并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进行危险性评价,然后以人口密度、水电站、道路、土地覆盖类型和GDP为承灾体进行易损性评价,最后将危险性和易损性进行信息融合,构建地质灾害风险性矩阵,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极高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乌弄龙及其上游水电站附近,以及下游库区两岸人类活动相对密集区域,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乌弄龙上游库区两岸以及乌弄龙—托巴水电站全域,在下游零散分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中游高山峡谷段。本次研究较为准确地评估了地质灾害风险性,可为澜沧江流域扰动地质灾害风险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镇宁-胜境关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以1/1万线路地形图为工作手图,采用徒步穿越方式对评估区进行扫面调查,全程采用便携式GPS卫星定位仪定点,数码相机跟踪拍摄具代表性的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等.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对拟建公路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岩溶、崩塌、滑坡、采空区、软土进行了评估.全线按危险性大、中、小3级划分为24个区.其中危险性大区12个,长度183.0 km,占总里程的93.6%;危险性中等区10个,长度11.5 km,占总里程的5.9%;危险性小区2个,长度1.0 km,占总里程的0.5%.2/3路段为岩溶路段.因此,对其评估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岩溶地区地灾害评估的方法及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东部山区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评价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提出了地质灾害危害性概念,选择历史灾害危险性、潜在灾害危险性、社会经济水平、承灾体类型4个基本要素和相应的17个评价因子作为评价因素,利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吉林省东部山区地质灾害危害性进行分区评价.评价结果为:在中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两个不同地貌单元的地质灾害区中,划分出7个不同级别的危害性亚区.高危害区主要分布于通化、白山地区,鸭绿江上游和延吉盆地区,是今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