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西太平洋采薇海山群基岩的类型、分布及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海山群玄武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薇海山群的基岩类型主要为火山碎屑岩、灰岩、玄武岩和磷块岩;海山群的基岩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其次为灰岩和玄武岩,磷块岩相对不发育。镜下鉴定结果显示,火山碎屑岩以玄武质火山角砾岩为主,灰岩主要为泥晶生屑灰岩或亮晶生屑灰岩,磷块岩多由生物碎屑灰岩或火山碎屑岩发生磷酸盐化而形成。采薇海山群玄武岩主量元素特征与夏威夷岛碱性玄武岩类似,属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洋岛和碱性玄武岩特征,反映其形成于碱性洋岛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巴西盐下湖相碳酸盐岩是现今海外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但中国关于该类储层特征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综合应用岩心、薄片、物性测试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物性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微生物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是盆地的主要储层类型,其中微生物灰岩由叠层石和鲕粒灰岩互层组成,生物碎屑灰岩由贝壳灰岩组成。盐下微生物灰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溶孔、晶间孔、粒间孔等次生孔隙和受过改造的原生孔隙为主;生物碎屑灰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铸模孔、溶孔、溶洞及晶间孔为主。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整体物性较好,具有中-高孔渗特征;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是改善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少量处于早成岩阶段。  相似文献   

3.
苏北浅滩钙结核的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韩喜球  刘杜娟 《海洋学报》2014,36(12):103-110
对采自苏北浅滩的钙结核样品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和碳氧同位素的分析。样品富含石英和长石砂屑,碳酸钙胶结,其碳和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8.38‰~-8.19‰V-PDB及-5.23‰~-5.03‰V-PDB。根据样品的氧同位素组成,利用碳酸盐-水体系氧同位素方程,结合现今底层水温度,并考虑可能存在的温度变化,计算得到古沉淀流体的δ18 O水范围为-4.72‰~-4.52‰VSMOW,较正常海水偏负,认为钙结核的形成可能受到了淡水影响。根据结核中碎屑矿物的成分及其成熟度,判断其包含的碎屑矿物源自古黄河,认为这些结核样品可能形成于海陆交互环境,形成时间约为7~6.5ka BP左右,当时古海平面高度比现今低10m左右,古黄河河道可能位于苏北浅滩附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ODP807A孔上部60.77m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晚上新世3.2Ma以来的沉积物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元素含量在中更新世过渡期均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与陆源碎屑密切相关的元素含量下降,生物源元素含量显著上升,而同期物源区岩石类型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陆源元素含量的降低是由陆源碎屑含量降低导致的,反映出中更新世过渡期风搬运能力较弱。生物源元素含量的上升主要受生物生产力提高的影响。稀土元素总和(∑REE)的频谱分析显示了元素地球化学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的响应,即主导周期从41ka过渡到100ka。  相似文献   

5.
麦哲伦海山区MA、MC、MD、ME、MF海山结壳基岩的岩石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哲伦海山区MA、MC、MD、ME、MF海山的结壳基岩类型主要有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其次为灰岩和磷块岩。玄武岩为蚀变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等,造岩矿物斜长石的成份多为拉长石和中长石,辉石多为普通辉石,橄榄石多已伊西石化。玄武岩的硅酸盐全分析表明,其P2O5含量普遍偏高,超出了玄武岩正常值范围;玄武岩的稀土分配模式与洋岛碱性玄武岩类型基本相似,但出现一定程度的Ce负异常,这是由于玄武岩中混有磷酸盐矿矿物的结果,经过成分校正后,化学成分分类上属碱性系列的碱性玄武岩。火山碎屑主要为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其中玄武质碎屑的矿成分及结构特征与玄武岩相似,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的稀土分配模式与玄武岩的稀土分布模式基本相似,推测其与玄武岩为同一期火山喷发的产物。灰岩包括生物屑微晶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等,多数灰岩具有不均匀的磷酸盐化现象,成为磷块岩。另一种类型的磷块岩,是由磷酸盐矿物交火山碎屑岩形成。磷块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稀土总量较高,Ce呈明显负异常。灰岩和火山碎屑岩的磷酸盐化作用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及Ce的亏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沙-南沙珊瑚礁礁灰岩抗蚀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风浪、涌浪、风暴潮、天文潮等现象中的气流和水流往往携带大量固体碎屑物,对南海岛礁礁灰岩体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笔者首先通过珊瑚的磨蚀与压缩实验验证了磨蚀理论的可靠性;其次,由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定义了具有压强量纲的抗蚀因子,以定量描述岩石抵抗风水侵蚀的能力;最后,对石岛西南端地表风成灰岩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抗蚀能力较弱。礁灰岩抗蚀性研究将为南海岛礁防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冲绳海槽中部18.5ka以来柱状沉积物碎屑态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对KX12-3孔进行了151个样品中碎屑态的提取及其常量元素和粒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常量元素含量表现出明显的两段式垂向变化特征,底部的Z1阶段(492~96cm)形成于末次冰消期及早全新世(18.5~9.6ka),中国大陆河流(长江、黄河)物质输入是沉积物中陆源碎屑物质的主要来源;而顶部的Z2阶段(96~0cm)则形成于早全新世以来(9.6ka),沉积物中的陆源碎屑物质仍以中国大陆来源为主,台湾物质输入也有一定贡献。此外,岩心中还记录到了7.3ka时发生的K-Ah火山事件。常量元素相关性、R型因子及典型常量元素比值分析均表明主要氧化物含量在垂向上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附近的陆源碎屑物质输入,热液活动和火山物质的影响较小。不同时期陆源碎屑物质对研究区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并与海平面波动及黑潮的演化具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此外,在5~3.5ka期间,KX12-3孔的Fe_2O_3、MgO、Fe/Ti、Mg/Ti值及粒度减小,这应该是由当时黑潮的减弱或"摆动"出冲绳海槽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深圳大鹏湾沿岸沙堤粗颗粒石英热释光测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演俦  张景昭  谢军 《海洋学报》1991,13(4):531-539
用粗粒(90-125μm)石英热释光技术对深圳大鹏湾沿岸沙堤和沙丘的10个砂样作年龄测定.初步结果表明,各小湾外缘白色拦湾沙堤形成于中全新世,约4.5ka-7.5ka B.P.;白色沙堤后侧和下伏的黄棕色老沙堤形成于晚更新世,约30ka-40ka B.P.;大鹏半岛南端西冲湾的沙丘形成于晚全新世,约1.5ka-2.7ka B.P.,沙丘后侧古潟湖前缘的洁白色石英砂层形成于60ka-70ka B.P.这些沙堤和沙丘除受波浪作用外,主要是风积成因的,其高程与海平面升降变化可能无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南沙岛礁区中西部实施海底岩石拖网,有3个站获得海底岩石样品。其中在巽它陆架东北缘水深200多米的NS99-17站见深灰色淤泥中有大量铁褐色含泥钙质结核,说明该区(可能在末次冰期时)处于滨海或海滩氧化环境形成结核,之后海平面上升了至少150m。在南威岛西北方康泰滩的NS99-57站1360m水深的海底获强溶蚀的白垩多孔灰岩,含底栖有孔虫化石,指示康泰滩是从早-中中新世或更早开始生长的生物礁。在永暑礁东北约55km处的NS99-52站新命名了“东生海山”,其西北坡获含第四纪钙质超微化石的礁灰岩,以及由抱球虫类等生物碎屑和胶磷矿组成的钙质磷块岩和含磷生物屑灰岩滚石,指示半深海环境,其中的钙质超微化石大部分时代为中始新世-渐新世,以始新世可能较大,小部分属第四纪。这次海底岩石拖网为研究南沙岛礁区中部写信为和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硬证据”,尤其是发现早第三纪半深海相钙质磷块岩离南海西南次海盆很近,不但证实了南沙海域广布下第三系海相沉积的推断,而且为判断南海的张开时间提供了补充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中例举了西沙群岛石岛晚更新世风成生物砂屑灰岩剖面,四个化石土壤层间隔出五期风成沉积物.笔者经过与深海沉积物比较,将此套风成生物砂屑灰岩序列的底界定为距今65000年属末次冰期阶段的产物,化石土壤层的出现,表明在末次冰期阶段曾有几个湿期存在并指出相应的年代.西沙海域存在干期与湿期的交替是无疑的,将这种气候旋回称为亚冰期和亚间冰期.  相似文献   

11.
对CSH1岩心全样沉积物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过去88ka冲绳海槽北部沉积物成分、水动力条件及陆源碎屑物质源区风化历史。冲绳海槽北部碎屑沉积物母岩主要以长英质为主,在MIS 1期沉积物存在大量火山源物质。过去88ka,沉积物源区风化程度较弱,但是自冰消期以来有逐渐增强的趋势。沉积物Zr/Nb比值表明在MIS 1期和MIS 5.1期水动力较为强烈,这与黑潮增强的时间一致,可能是指示黑潮强度的一个指标。冲绳海槽北部陆坡沉积物陆源碎屑贡献在低海平面时期显著增加,而在MIS 1和MIS 5.1期生源贡献显著增加。冲绳海槽北部沉积物成分变化明显受到黑潮和入海径流的调节,实际上受海平面和东亚季风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粤东海山岛全新世硬壳灰岩的沉积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东海山岛南部海积平原发育有大面积的全新世碳酸盐岩,分布范围极广,从陆上一直延伸到海域中。通过实地地质调查以及岩石薄片的镜下鉴定,发现该区发育的碳酸盐岩贝壳碎屑含量高,经大规模机械分选和搬运,大多数贝壳碎屑的粒径大于2.0 mm,胶结良好,密实,硬度大,岩层以低角度向海倾斜,倾角小于15°,根据其沉积特征和岩石学特性,本文将该处碳酸盐岩定为硬壳灰岩,而非前人所定的海滩岩或贝壳堤岩。据14C测年数据,自下而上获得典型地质剖面上3个层位的年龄分别为3 080±90、1 920±75和1 330±60 aBP,可以确定该处硬壳灰岩形成于中全新世末期至晚全新世,对应于中全新世的高海平面期。海山岛的硬壳灰岩形成于全新世冰后期海进的滨浅海环境,指示相应时期古海面潮间带至潮下带的高程。沿山麓分布的硬壳灰岩指示相应时期的潮间带,它与发育于海拔8~9 m高处的海蚀刻槽共同指示古海岸线位置。  相似文献   

13.
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的10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及大沽河、五龙河和乳山河的9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碎屑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碎屑矿物的分布特征及物源指示。研究区共鉴定出40种重矿物和13种轻矿物,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和自生黄铁矿为主,轻矿物以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和风化云母为主。根据碎屑矿物组合特征,将研究区分为4个矿物区:Ⅰ区为胶州湾口至崂山头的附近海域;Ⅱ_1亚区为丁字湾和鳌山湾附近水深约15m以浅的海域,Ⅱ_2亚区为研究区东南部水深20m的远岸区;Ⅲ区处于Ⅱ区和Ⅳ区的过渡带;Ⅳ区为乳山口西南部近岸海域。Ⅰ区和Ⅱ区的矿物组合均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石英-长石,Ⅰ区和Ⅱ_1亚区受大沽河、五龙河和乳山河输入的物质及沿岸基岩、岛屿风化碎屑的影响较大,Ⅱ_2亚区主要为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时形成的陆架残留沉积。Ⅲ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石英-长石-片状矿物,Ⅳ区矿物组合为云母类-自生黄铁矿-普通角闪石-石英,Ⅲ区、Ⅳ区物源多样,黄河物质对两区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CSH1岩心131个沉积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进行分析,恢复了冲绳海槽北部88ka以来碎屑物质来源及古环境的演化历史。结果显示,88ka以来稀土元素含量发生了剧烈的波动,范围为111~171.3μg/g(均值为130.9μg/g),高值出现在MIS2期,低值主要出现在MIS1期。在MIS4期存在显著的Ce负异常,这与底层水体通风减弱相关。物源分析表明,8ka以来冲绳海槽北部沉积物存在火山碎屑的贡献,MIS2—MIS5a期以陆源碎屑为主。在MIS2期与MIS4期及末次冰消期早期和晚期沉积物来源存在显著的差异。海平面与东亚夏季风是控制冲绳海槽北部陆源碎屑物质累积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研究区以生屑白云岩及含砂屑的鲕粒白云岩为主,相邻井区白云岩类型及厚度变化大。为确定各类白云岩的成因,通过孢粉及微体古生物化石、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B含量等分析手段,对本区的古气候、古环境、古沉积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地分析,自沙三段以来,由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变得逐渐干燥,水体逐渐咸化,为白云岩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具有硬的基底的滨浅湖台地,水体能长期保持清澈,有利于底栖生物生长繁殖,适宜碳酸盐岩的形成、沉积了巨厚的生屑白云岩,其生屑含量高、孔隙较发育、方解石也被交代的更加彻底,建立了该类白云岩滨浅湖台地渗透回流成因模式。滨浅湖隆起带区域,淡水与咸水在此交汇,易形成具雾心亮边的粉晶白云岩和具有同心圆结构的鲕粒云岩或生物碎屑云岩,但常常白云石化不彻底,方解石含量高,个别井段甚至发育云质鲕粒灰岩,建立了该类白云岩滨浅湖隆起带混合水成因模式。此研究丰富了湖相白云岩成因模式,对渤海湾盆地碳酸盐岩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入手,具体探讨巢北地区船山组灰岩的有关特征。在岩相学方面岩石以丰富的生物碎屑为特征,生物碎屑种类繁多;对该组灰岩采用XRF分析其元素,得出灰岩中CaO含量占主要元素的50%以上。微量元素中的V/Cr、V/(V+Ni)、Ce/La等从不同方面反映出船山组灰岩在沉积过程中经历了2个海侵海退旋回,沉积环境主要为开阔台地和台地上的浅滩环境。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中更新世0.78~1.0 Ma期间的陆源碎屑粒度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北部陆坡大洋钻探计划(ODP)1144站的高速堆积体为高分辨率的古环境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通过分析1144站陆源碎屑的粒径分布,高分辨率地(200a)研究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0.78~1.0Ma)东亚夏季风演变在南海北部的记录。结果显示,陆源碎屑的粒径比值(3.5~8.2μm)/(9~23μm)可以作为东亚夏季风演化的替代指标,高值代表强盛的夏季风。这个比值指示了夏季风在920ka时突然增强,表明中更新世转型以夏季风突然增强为起点,此后夏季风处于不断加强和减弱的循环状态,说明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东亚夏季风演化的强弱与北半球夏季日射量基本呈线性关系,显示东亚季风演化的天文驱动机制。频谱分析发现,夏季风演化存在3.3ka和1.2ka左右的千年尺度周期,且在转型前后千年尺度周期也发生变化,说明中更新世的气候转型不仅表现在轨道尺度的气候周期变化上,也体现在千年尺度气候波动的特征变化上。  相似文献   

18.
福建莆田海岸沙丘岩的发现与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岸沙丘岩也称碳酸盐风成岩、风成灰岩,是Sayles于1931年首先提出的.它是在热带、亚热带条件下,由碳酸钙质颗粒取代石英砂成为主要成份所构成的一种独特的海岸沙丘.据Mckee 1983年报道,已在世界26个地点发现了风成岩的存在.近年来,我国有人报道过西沙群岛石岛和海南岛的沙丘岩或风成灰岩.在闽南粤东沿海,海岸沙丘十分发育,在贝壳物质丰富的局部岸段,往往形成沙丘岩.本文所报道的海岸沙丘岩,位于福建莆田平海后石井村南约100m处,系张德泉于  相似文献   

19.
南海东北部深海盆底流演变受多种因素控制, 但目前对末次冰盛期以来底流的敏感指标、演变过程及其控制因素还缺乏深入认识。本文选取南海东北部深水区16ZBS11岩心开展陆源碎屑粒度测试和年龄测定, 通过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环境敏感因子, 并计算底流强度及搬运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陆源碎屑主要由粉砂和粘土组成, 砂组分仅在部分层位出现。南海东北部深海沉积环境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 第Ⅰ阶段为22.39~16.02ka BP, 第Ⅱ阶段为16.02~9.58ka BP, 第Ⅲ阶段为9.58ka BP至今, 各阶段粘土和粉砂组分均呈反相演变过程。海平面变化是深海沉积和海洋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末次冰盛期以来南海东北部深海盆底流强度和搬运能力逐渐减弱并呈同步变化, 16ka BP、11.5ka BP后南海分别与印度洋、台湾海峡连通, 影响了南海北部的海洋过程。特别是9.58ka BP以来南海北部海洋混合方式和强度的改变, 深刻影响着深海陆源碎屑的输运及沉积演化。本文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南海北部底流活动演变和南海深海过程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20.
1.微生物群落对有机碎屑的分解水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复杂系统。它首先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酶的作用下,吸收太阳能和营养元素,建造自己的有机体,形成水体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由本身的呼吸作用所消耗;一部分输出,通过动物的牧食作用,形成次级生产力;剩余的部分则被微生物利用,形成有机碎屑进入水生态系统。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