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洋农业主要是利用滩涂、浅海水域和海底等海洋空间资源,以发展海洋生物的增殖和养殖所进行的海洋农牧化生产,对比分析中国大连和台湾两地发展海洋农业的区位与条件,资源特点、发展过程、生产现状、海洋农业内部构成与差异,并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烟台市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关系到烟台市能否实现农村经济二次飞跃的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总结近20年海洋产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烟强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潜力及存在的四大突出问题,包括海洋经济与资源开发、产业结构、环境和科技的关系。最后,从科学规划、优化结构、科技兴海和依法管理四个方面,提出子烟台市未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和空间发展格局3个方面分析长三角海洋经济发育现状。从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品、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4个层面构建了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采用2006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对沿海5个主要经济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进行测度。分析认为:①长三角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矿产、海洋能源和滨海旅游资源;②长三角海洋产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且海洋经济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③长三角基本形成了"三角两翼"状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除海洋产品实力稍低于环渤海经济区外,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3个海洋经济子系统以及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指标值均居首位。  相似文献   

4.
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布局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张耀光  崔立军 《地理研究》2001,20(3):338-346
通过对辽宁海洋资源的评价,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部门结构和海洋产业布局特点等的分析,并根据海域资源差异、区域海洋经济结构差异、海洋产业分布状况等,划分出辽宁渤海海洋经济区和黄海海洋经济区。探讨了区域海洋经济区的形成与区域海洋经济布局机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辽宁海洋经济区的发展方向与重点海洋产业部门,提出了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温州海洋旅游区位特征与吸引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春 《地理科学》2008,28(3):452-456
温州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种类较为齐全,其区位特征是优势资源集中于海岛。由于温州海洋旅游资源禀赋价值总体上低于内陆性旅游资源,特别是近海岸海洋环境问题的影响,因而使海洋旅游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作为区域性的海洋旅游中心地,温州海洋旅游无论是资源区位还是客源区位明显处于一种被"边缘化"了的劣势,客源地与海洋旅游地之间属于内陆性风景名胜区与海洋旅游地的间接关联。因此,温州海洋旅游吸引力的形成,必须借助于各种旅游资源和产品所产生的聚合效应,特别是要借助于温州经济的巨大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海洋——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以及海洋教育——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选修模块“海洋地理”的设置,正是基于人类对海洋关注的日益加强,其目的是要使学生了解有关海洋的基础知识,认识海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增强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7.
王妍  高强  李华 《地理科学》2018,38(6):913-918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视角,将海洋灾害损失与海洋科技进步内生化,与海洋劳动力和资本要素一并作为海洋经济生产驱动因素,测度海洋灾害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海洋灾害对当年海洋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对灾后第2年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且长期呈现负作用。究其原因,海洋灾害主要通过破坏海洋经济生产基础设施、设备以及渔业资源等生产资本影响当期海洋经济增长;通过更新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生产资本存量拉动灾后海洋经济增长;长期来看,海洋灾害对海洋经济生产要素破坏作用大于对要素的更新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进一步开发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西、南、中沙群岛区位的重要性,该区陆地小而海洋国土大,拥有丰富的国土资源、海洋生物与渔业资源、海底矿物资源、海洋一大气能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历史悠久,但开发程度低,进一步开发大有可为.提出了开发定位: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具海洋产业的热带海岛花园边境城市.认为应首先发展旅游一休闲度假产业链;其次发展海洋捕捞与养殖业;第三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和其它海洋能源,以海南岛和华南大陆为后方基地勘探开发海底石油天然气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同时建立海水淡化产业;第四,配合军队和海警搞好国防建设,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保境安民.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海洋产业发展趋势与上海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凸显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迫切性。适应世界海洋产业发展趋势要求,研究上海海洋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海洋产业发展的趋势特点基础上,基于服务长三角海洋产业协调发展目标,着重分析了上海海洋产业发展面临的海洋产业结构竞争力、海洋产业科技贡献率、陆海产业协同联动、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目标、区域海洋资源和产业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挑战,提出了大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完善区域沿海基础设施、加大海洋科技支撑力度及创新协调区域海洋资源和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等相关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海权论与和谐海洋大战略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当今和平的时代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能源等资源的竞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用和平的手段去获取国家海洋的控制权益.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兵不血刃而达到目的,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战略。论文结合马汉的海权论,海洋新世纪的发展趋势,论述了构建当代我国和谐海洋大战略观及对海洋的控制权益。  相似文献   

11.
长山群岛海洋农牧化海域环境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耀光  张岩  王宁 《地理科学》2007,27(6):768-773
海洋农牧化就是要在海域中,对贝、藻、鱼、虾类生物资源进行人工养殖、增殖以提高资源量。从捕天然生物资源转变成为以捕增养殖资源为主的生产方式。通过对长山群岛海域发展海洋农牧化的海域环境以及海水的理化因子等进行评价,并对该海域海水增养殖的发展状况、养殖品种及构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应用主成份-聚类分析方法,将长山群岛海域环境划分为三个海洋农牧化区域,为因海制宜、合理布局海水增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研究, 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从人地关系地 域系统为切入点, 探讨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特征。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的海洋资源, 海洋产 业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 海洋经济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及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分析 了中国海洋经济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变状况。在研究中应用了主成份分析等数量方法, 对海洋 经济发展年际之间的综合实力水平进行评估, 并绘出了海洋经济总值与海洋产业之间的平滑曲 线, 以此了解各类海洋产业的线性增长趋势。根据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的发展, 分析了海洋三次产 业的变化过程, 并利用三轴图法绘制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为了反映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 统不同类型的差异, 应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沿海各海洋经济省市进行综合实力评估并进行排序, 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不同综合实力水平的海洋经济类型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我国的海洋经济在空间分布上是由沿海具有海岸带、海岛与广阔海域的11个省(市、区)组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国家经济的重大举措,从而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海洋经济强省的规划。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既可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又能吸纳劳动力缓解我国的就业问题,又为我国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相关条件,使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得到提升和快速发展。在研究中应用分析区域空间差异的定量方法、对各省(市、区)海洋产业以及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等的空间集聚与扩散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海洋经济形成的机制与规律,并提出了关于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动态评价与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康  周晓静  苏子晓  张华 《地理科学》2016,36(8):1172-1179
运用基于多智能体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模型,对2003~2012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不含港澳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化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投影方向上看,捕捞技术、捕捞强度和渔业产业结构等,逐渐上升为影响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重要因子;从时空格局上看,上海的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属于高水平区板块,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和广西属于中等水平区板块,辽宁、山东、福建、广东和海南属于低水平区板块;从总体上看,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呈现不可持续性,具体表现为时间演化可持续,空间演化不可持续,时空演化呈现出不可持续的两极分化趋势。未来高水平区板块应保持原来的发展模式,中等水平区板块的可持续利用路径选择是保中争高,低等水平区板块的可持续利用路径选择是追中攀高。  相似文献   

15.
王泽宇  卢雪凤  韩增林 《地理科学》2017,37(10):1497-1506
通过构建海洋资源“尾效”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沿海11省份(不含港澳台)海洋资源“尾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海洋资源“尾效”的平均水平为0.032 2,海洋资源对海洋经济增长的约束程度较高,资源利用方式整体呈粗放型。② 沿海各省份海洋资源“尾效”差异显著,其中广东、上海为海洋资源低约束型,海洋资源“尾效”值分别为0.009 4、0.009 8;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天津、辽宁、河北为海洋资源高约束型,海洋资源“尾效”值介于0.010 0~0.050 0之间;广西、海南为海洋资源强约束型,海洋资源“尾效”值均大于0.050 0。海洋资源“尾效”与涉海从业人员增长率、海洋资源消耗增长率、海洋资源弹性系数、资本弹性系数呈正相关关系,海洋资源消耗速度越快,对海洋经济增长的阻力越大,而劳动力、资本的过度供给会加大海洋资源消耗对海洋经济增长的阻碍力度。因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合理分配区域人力资源、提高涉海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并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降低海洋资源“尾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分析河北省海洋资源开发存在的结构、技术和管理等若干方面的问题 ,提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等)是对生态环境依附性很强、影响又大的基础产业。要使农业快速、稳定发展,又不损害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必须选择正确的农业经营方向。从农牧交错带的资源状况、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建立特色产业3个方面,肯定了研究区宜牧而不宜农,探讨了牧农错位的原因和过程,以及由以农为主向以牧为主经营方向转变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了大力发展草食性畜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洋地缘政治探讨国家政治活动与海洋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极大的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本文构建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化分析框架,探讨人海关系要素构成和国家与海洋互动机制,梳理中西方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进路径、内容构成和阶段特征。国家意志和需求、国家文化基因、技术变革是驱动国家与海洋关系互动的主要因素,中西方国家在人海关系演化过程中均呈现“以陆涉海,以海养陆”“以陆拓海,以海通陆”“以海制陆,海陆冲突”“陆海统筹”等阶段性特征。现实主义与和合主义、冲突扩张与消极保守、全球视野与华夏中心在中西方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变中形成鲜明对比。未来中国需把握好批判继承和改造借鉴的辩证关系,形成海洋命运共同体范畴下的海洋地缘思想集合,丰富中国海洋地缘政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段健  徐勇  赵燊 《地理研究》2019,38(10):2402-2414
为建立健全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国家将“形成空间规划用海分类标准”列入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并作为统一规划基础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总结评析中国现行用海分类体系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空间规划和涉海部门对用海分类的要求,通过历史继承、类型细化和综合集成,提出了一套既希望服务空间规划、又能满足部门行业需求的基础性用海分类体系。研究建立的用海分类体系采用了海域用途功能-用海方式-属性特征相结合的三级分类层序结构,包括9个一级类、28个二级类和43个三级类;一级类和二级类继承了现行海域使用分类体系的层序架构和主要内容,增加的三级类吸纳和集成了用海方式分类体系和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用海类型划分体系的合理成分,重在突出海域使用的具体属性特征。进而以该分类体系为基础,阐释并归类了不同海洋功能空间的含义及用海类型构成,表明业已建立的空间规划用海分类体系具备作为“规范统一的基础性用海分类体系”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