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新极端最高气温的考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春华  吕建周  林之光 《气象》2008,34(11):3-6
根据在吐鲁番盆地组织的对比观测,得出了我国两个极端最高气温新极值,和吐鲁番盆地底部3个与最高气温有关的结论.两个新极值是,2008年8月3日艾丁湖底出现了我国最新的极端最高气温纪录:49.7℃;艾丁湖底历史上还曾出现过51℃左右的更高记录.三点结论是,(1) 艾丁湖底夏季气温日较差可高达24℃左右,比我国东部地区大得多;(2) 吐鲁番盆地底部最高气温的垂直温差梯度1.7~1.9℃/100m,比东部地区夏季月平均最高气温梯度0.7~0.8℃/100m要大得多;(3) 吐鲁番盆地底部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地方时16-17时)比东部地区(地方时14-15时)要晚1~2小时.  相似文献   

2.
傲漫的夏季     
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在夏季的日子里,天上经常是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地上热气腾腾,炎暑逼人。有时也出现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但这仅仅是暂短的一瞬。一场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之后,接踵而来的仍然是酷热难耐的天气。人常说:“热在三伏”,热是夏季的标志。“三伏”就出现在夏季。每年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是伏期。在伏里经常出现烈日当空炎热酷暑的高温天气。比如一九七一年关中中部和东部,连续十七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一九五三年、一九六七年连续出现八天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的炎热天气。极端最高达到42.6℃,安康和西安是我省夏季最热的两个高温中心,  相似文献   

3.
每年雨季结束后,我省便进入少雨的盛夏季节,气温逐渐增高,由于我省所处的地理位置,盛夏天气特别睛热,7~8月平均气温均在29.6℃左右,极端最高气温经常可达38~39℃,有的年份可达40℃以上.炎热的高温天气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对盛夏高温天气作进一步分析,寻找成因,研究相应的预报方法是很有社会、经济效益的.1 南昌市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盛夏江西省经常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南昌地处鄱阳湖盆地距海较远又处于武夷山和南岭的背风地位,接受太阳辐射多,热量不易与外界交换,所以盛夏天气特别睛热.由于南昌市酷热时段在7、8月,下面对7、8月进行气候特征分析.1.1 极端最高气温从1951~1995年极端最高气温曲线图(图1)可以看出,南昌7~8月极端最高气温最低在36.4℃以上,平均达38.2℃以上,1961年最高达40.6℃.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极端高温天气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2013年上海市徐汇站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相对湿度及2004—2014年上海市10个气象站夏季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等观测资料,采用夏季日最高气温、高温日数、暖夜日数、高温热浪指标、炎热日数和广义极值分布等分析了上海市极端高温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3年上海市夏季日最高气温明显升高,暖夜日数和高温热浪指标明显增加,均在2013年达最大值,炎热日数和广义极值分布在1976年出现转折呈两种变化趋势。2004—2014年上海市徐汇站极端高温现象最显著,奉贤站、金山站和崇明站极端高温现象最不显著。不同极端高温指标可综合表征极端高温事件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年-2009年山西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其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结果表明:上党盆地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全市年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最低值都出现在盆地西北部的海拔最高处沁源,极低值为一30.2℃。全市年平均气温和极端高温最高值都出现在盆地东部的海拔最低处黎城,极高值为40.1℃。极端最低气温与冷空气的活动强度、地理位置及地形有关而与海拔高度无关。极端最高气温与暖气团控制、地形及海拔高度关系密切。年极端最低气温1月出现的最多,占52%;年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6月、7月,6月占46%,7月占26%;日极端最低气温多出现在4时-7时;日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14时-16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贵港市1960-2009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0年来贵港市气候总的趋势是变暖,冬季增暖最明显;极端气温差逐渐减小;四季气温均上升,冬季较冷,气温波动大;夏季炎热,气温波动较小;春暖秋凉,气温波动较大;近十年变暖尤为明显,气候异常偏暖年份都出现在偏暖期.  相似文献   

7.
辽源市极端最高气温为36.7℃,最低气温为: -41.0℃ ;东丰极端最低气温为: -42.5℃。其温度的变化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我们将全年按自然季节分成四段,然后再将有无降水分开,利用日本传真图资料和本站实况资料,首先建立夏季无降水日极端最高气温预报方程,之后又制作出其它季节的极端温度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8.
根据洞庭湖区24个气象站1960-2013年夏季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及滑动平均等方法研究了洞庭湖区近54年夏季高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夏季高温日数和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以0.142 d/年、0.006℃/年的变化速率递增,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高温日数和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变化都明显加快.洞庭湖区夏季高温日数多年平均为18 d,2013年最多为47d,1987年最少为8d.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多年平均为36.1℃,2013年最高,为37.0℃,1965年最低,为35.5℃.洞庭湖区各单站的夏季平均高温日数和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并不一致,有9个站夏季平均高温日呈显著增加趋势,有12个站夏季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增强趋势,其余站点增加趋势并不显著.单站夏季平均高温日变化速率最大的是华容,以0.425 d/年的变化速率递增.单站夏季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变化速率最大的是安乡,以0.020℃/年的变化速率递增.洞庭湖区夏季高温日数和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均呈现出由北部的湖区向环洞庭湖山区呈辐射状递增的分布趋势.高温日数安化最多,为28 d,荆州、公安、石首、岳阳最少,均为12d.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安化最高,为36.6℃,石首最低,为35.6℃.洞庭湖区夏季年最多高温日数出现在安乡和益阳,为55 d.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益阳,为43.6℃.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福海、富蕴气象站夏季逐日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富蕴的年平均最高气温日没有福海出现得次数多。福海的最高气温变率为0.277℃/10a,而富蕴为1.477℃/10a,富蕴最高气温变率超于福海。福海高温天气出现早,结束早,而富蕴相对于福海则表现出滞后的现象。对比分析了福海、富蕴出现高温时的天气图特征,新疆脊或浅脊控制时,两站均会出现高温日,而宽广的带状高压控制新疆时,则会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由于地形及下垫面的影响,富蕴较福海高温极值更高。高温日的多少与夏季的总降水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1994年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出现四次最高气温≥35℃以上的酷热期,其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多,居建国以后第五位,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高,梅雨不明显,时间短,整个夏季降雨以过程性和阵性为主,干旱呈阶段性发展,局部地方有洪涝,总雨量大部地区偏少,部分县市出现大风灾害,天气气候对工农业生产比较有利。 1 四次高温酷热期,气温比常年同期高 由于今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先后共出现四次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酷热天气。其时间分别是6月28日~7月11日,7月20日~23日,8月 1~6日,8月9~23日。极端最高气温鄂西南长江河谷地区在8月3~4日达到42℃,其他地区在7月3日出现39~40℃。≥35℃的高温日数鄂西南40天左右,武汉市、鄂东北、鄂东南在35天左  相似文献   

11.
严洌娜  杨军 《浙江气象》2004,25(3):9-12,20
利用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等气象要素对浙江省2003年夏季高温特征进行诊断分析,大部分地区的高温日数和极端最高气温创有记录以来最高值.对极端最高气温物理量作的耿贝尔分布适线拟合表明:浙江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50年或以上一遇的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日最高气温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贵州省68站1961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共49年逐日日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贵州各站点日最高气温的夏季平均值和日最高气温>30℃天数的时间、空间特征,以及两日内最高气温变幅≥8℃的频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①贵州日最高气温夏季平均值大多<32℃。最热时段在省的东部和南部有2个峰值,7月中下旬最热,8月中旬次之,东北部和南部边缘该时段每旬有8-9 d日最高气温>30℃,但其中海拔较高的站点该日数较少;②西部最热时段仅有一个峰值,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省中西部盛夏每旬>30℃日数最多达到2 d,仅盘县、镇宁有时达到3 d;③两日内最高气温变幅>8℃的频数,以毕节、六盘水地区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从当年11月持续到次年4月均有显著变温,遵义铜仁地区频次最低,出现时段最短,仅在3、4月份出现,每月不到1次的8℃以上的变温。  相似文献   

13.
最热的地方是北海市涠洲岛,年平均气温为23.0℃。最冷的地方是乐业县,年平均气温为16.3℃。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58年4月23日的百色县,高达42.5℃。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63年1月15日的资源县,低至-8.4℃。日最大降雨量出现在1971年5月31日的灵山县,降雨量为498.3毫米。年最多降雨量出现在1968年的东兴站,这一年的雨量为3531.7毫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全国740个测站1951-2005年55年间的逐日最高气温的气象实测资料,通过将逐日的最高气温进行顺序排列,用第95(5)百分位点的值作为阀值,来选择极端最高气温,研究了极端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再以7月份作为夏季代表月,研究其多年极端最高气温距平分布图,分析其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偏低,华中地区和新疆地区极端最高气温偏高。2.平均最高气温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东北局部地区、内蒙局部地区、华北的部分地区多表现正距平。1965-1995年,平均最高气温正距平的分布范围明显减小。3.极端最高气温与平均最高气温距平在青藏高原地区表现的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建瓯市48a四季长短及极端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些年建瓯气温明显升高,使得建瓯四季的起止时间和长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通过对1961-2008年建瓯温度资料分析发现:建瓯夏季起始日提早,冬季起始日推迟,春、秋季起始日相对稳定;夏季持续时间延长,春、冬季时间缩短,秋季持续时间稳定.日极端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明显高于日极端最高气温的增温幅度,且日极端最低气温<3.0 ℃的天数(即霜日)明显减少、日最高气温>35 ℃的天数(即高温日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黔西南州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的极端最高、最低和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以年代为周期,分析近60年黔西南州极端最高、最低和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及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在60年代至80年代处于持续上升趋势,在90年代略下滑,进入21世纪后又持续上升。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近60年平均最高气温升高0.96℃,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升高0.43℃;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近60年平均最高气温升高0.73℃,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升高0.62℃。冬季,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在70年代至80年代处于持续上升趋势,90年代略下滑,而进入21世纪又转为上升,近60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0.92℃,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升高1.64℃;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极端最低气温近60年呈持续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升高2.35℃,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升高3.32℃。  相似文献   

17.
选用1958—2009年聊城市3个国家气象站逐月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累积距平、趋势系数方法,分析了聊城地区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特征,得出:52a来聊城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趋势分为一个升温阶段和一个降温阶段,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系数为-0.3383。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分为3个降温阶段和2个升温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系数为0.1849。极值年较差在减小;各季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呈非对称性变化。秋季各地极端最高气温增温幅度超过极端最低气温。春、夏、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增温而极端最高气温降温,且该特点在夏季表现得更突出;月极端气温变化范围在减小,极端温度变化趋于缓和,特别是进入21世纪,月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较20世纪90年代平均分别上升了1.6℃,1.1℃。  相似文献   

18.
利用毕节市8个国家气象站1970-2015年的气温资料,分析探讨毕节市平均气温、年极端高温、年极端低温、寒冷日数、炎热日数以及近46a温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毕节市近46a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其中秋季增温最显著,夏季增温最弱;极端气温分布体现毕节市独特的山地气候特征,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威宁、大方,极端最高气温则是分布在海拔较低的金沙等地,且随着增温趋势显著,毕节寒冷日数显著减少,炎热日数无明显变化。在突变分析中发现毕节市在年和春、秋季节气温显著升高,突变大多发生在2000年以后,在夏、冬季节气温也呈现升高趋势,但升温幅度较春、秋季节弱。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极端最高气温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1961—2004年甘肃省80个气象站夏季极端最高气温的标准化资料,运用EOF,REOF等方法,对甘肃省44年夏季(6—8月)极端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特征向量反映了甘肃省极端最高气温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下的高温一致性;第二特征向量反映了甘肃省极端最高气温南北相反的差异。甘肃省极端最高气温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气候区,即甘肃省中部、陇东南部、河西中部和甘南高原区。各气候区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相似: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夏季极端高温是升高的,极端最高气温90年代最高,其次是70年代,60年代最低;在70年代初期,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高温发生了一次由低到高的转折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1~2015年CN05.1高分辨率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格点资料,计算6个极端气温指数(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结冰日数、霜冻日数、暖日日数、冷夜日数),通过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考察青藏高原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总体分布呈现西冷东暖的特征,与地形西高东低一致;该地区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及暖日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25℃/10a、0.42℃/10a、2.14d/10a,极端最低气温的线性增温趋势较极端最高气温更为明显;而结冰日数、霜冻日数及冷夜日数均呈下降趋势,倾向率分别为?3.09d/10a、?4.75d/10a、?2.31d/10a;从空间分布看,青海地区极端最高气温的增温趋势最为显著,柴达木盆地是明显的升温中心;在时间变化上,极端最高气温、结冰日数、暖日日数均在1997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