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2010年梧州市早稻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评价,并重点分析生长期所遭遇的农业气象灾害对早稻产量的影响,从而找出该年度早稻减产的气象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早稻各生育时段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类;并用一组农业气象模式,在计算机上作各种组合条件下的早稻生长状况和产量模拟试验;构造影响指数C_a和C作为农业气象条件定量评估的依据;通过计算机终端输出早稻生长状况和产量动态监测结果,提供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和早稻生产决策方案。此外,还用决策分析方法讨论了上海早稻适宜的栽插密度。  相似文献   

3.
南丰县早稻产量波动的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9~1998年早稻产量与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找到了影响早稻产量的关键期和关键因子.进而分析了导致早稻产量波动的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产量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湖南省早稻产量与发育期、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日照时数等资料及早稻生理气象指标,在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动态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引进早稻生育期内对产量有较大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产量综合动态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早稻产量增减趋势预报和定量预报上,正(准)确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的气象指标是日平均气温3 ≥30℃和日最高气温≥35℃连续出现3d及以上.根据这个指标和全省65个气象站气象数据,分析了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早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除东部沿海、海岛和浙南部分山区外,其余大部地区高温热害均有发生,高温中心出现在金华地区;高温热害随时间变化呈加重趋势.可采取相对应的防御措施,尽量避免高温热害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08年广东省86个气象站的资料,结合农业气象观测报表中早稻各个发育期的出现时间,从程度和频率两个方面对比分析1961-1996年与1997-2008年两个时段早稻生长季的主要气象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1)低温阴雨危害明显减轻;(2) “五月寒”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主要危害北部地区;(3) “龙舟水”危害略有加重,降水集中期后推至6月中旬;(4)≥35℃高温热害加重.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早稻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为早稻应对气候变化调整生产布局、培育优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早稻温度适宜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71~2010年共40年的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早稻资料,采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早稻温度适宜度模型,对水稻生长全过程及各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广东省早稻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较高,总适宜度在0.8左右波动,但播种期、出苗期适宜度较低;适宜度空间分布状况是由北往南逐渐提高,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近40年来,广东省早稻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以0.0006℃/年的速率增加,根据变化速率,将广东早稻的适宜度变化分为强上升型、上升型、次上升型;气候变暖提高了广东全省早稻全生育期适宜度,降低了广东早稻生产风险.  相似文献   

8.
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口地区1982~2004年共23年杂交早稻生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杂交稻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温度和日照是影响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时期主要为分蘖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9.
引言 8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受其影响浙江省早稻生育期间农业气象灾害比较频繁,不利早稻稳产、高产。今年我省早稻全生育期就经历了春寒、倒春寒、干旱、梅汛暴雨等灾害。现就今年我省早稻全生育期农业气象特点及对产量的影响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刚 《广西气象》2005,26(1):41-42,50
利用海口地区1982~2004年共23年杂交早稻生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杂交稻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温度和日照是影响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时期主要为分蘖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11.
我区水稻生产年际间波动很大,除与栽培条件、品种、病虫等有关外,受各年气象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1982年我区早、晚稻获得较大幅度增产,与气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该年早晚稻生产中的有利与不利气象条件以及它们对增产所起的作用。 一、早稻增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我站几年来田间试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及调查收集早稻社会产量与相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影响我区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1.营养生长期  相似文献   

12.
粤北地区高温热害气候特征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连州1953 ~2010年58年地面观测站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水稻观测资料,以日平均温度≥30℃且日最高温度≥35℃为指标,分析了粤北地区双季早稻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高温敏感发育期里高温热害气候特征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粤北地区58年里共出现高温热害42次;进入21世纪以来,高温热害的出现次数、严重...  相似文献   

13.
基于SPSS软件,运用曲线估计分离了1986—2015年普宁市早稻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并运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早稻全生育期降水、气温、日照等多种气象因子与早稻气象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6种最优早稻产量预报方程,使用最小二乘法对6种预报方程进行拟合,建立普宁市早稻产量预报模型。利用历年早稻产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986—2015年历史早稻产量拟合准确率均在96%以上,2016年早稻产量预报准确率达98. 8%,预报结果准确率较高,能满足业务需求,可作为普宁市早稻产量预报的有效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冯明  胡幼林  马晓群  陈璇 《湖北气象》2007,26(3):266-270
使用1960年12月至2005年2月湖北省71个县(市)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根据农业气象学原理和农业气象指标,统计、整合出对该省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一季中稻、小麦这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有影响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对9类13种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6种农业气象灾害呈增加趋势,有7种呈减少趋势;冬季冻害、小麦赤霉病和盛夏冷害等三种农业气象灾害变化较为明显;任何一种农业气象灾害的气候倾向率呈减少趋势,并不意味着这种趋势变化对粮食生产就绝对有利,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5.
1979年以来,我们针对陆川县早、晚两造生产的历史和现状、经验和问题,结合天气、气候特点进行分析,逐步摸清了水稻生产存在的农业气象问题主要有三个即:“龙舟水”对早稻的影响;低温冷害对晚稻的影响;早晚两造如何向中间靠拢的问题。集中力量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关于“龙舟水”与早稻生产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过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早春的低温阴雨天气作为影响早稻生产的关键因子,而忽视“龙舟水”对早稻影响的严重性。因此,在安排早稻播种期时,把春季气温回升的快慢作为播种早、迟的唯一依据。这样以往早稻播种就有两“常规”:一是暖春年份播种早(2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2018年玉林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定位稻田实验观测数据,对早稻空秕率与抽穗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抽穗-乳熟期间的降水量是影响早稻结实率的最主要气象因子,强降水会显著增加空壳率;空秕率与抽穗后-成熟前10d≥33℃的日最高气温日数成极显著正相关,与连续的低温寡照过程的日数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实践中,早稻产量波动较大。这是由于早稻产量的形成过程受着肥料、病虫害、耕作技术水平和气象条件等的影响结果。为鉴定本地区影响早稻产量形成有利与不利的气象因子及数量关系,以便预测早稻产量,为适时播种、品种合理布局及采取趋利避害等农业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本站早稻广选三号七年共34个分期播种的平行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索在南宁这一特定的生态气候条件下,早稻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本地早稻产量一直不稳定,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尤其在品种布局问题上,未能充分考虑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致使在出现不利天气条件的年型里早稻大减产。系统工程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先进技术,它从全局出发,协调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优为目标。因此,建立“气象灾害—早稻生产”系统工程模型,并作推广应用,可以充分利用气象技术,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对早稻生产的影响,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系统工程技术在实际业务中的开发应用,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为此,我们申请设  相似文献   

19.
侯赣生 《气象学报》1984,42(1):88-98
如何评价气象因素对早稻产量的影响?如何对诸种提高产量的农技措施作出估计与决策?本文采用模糊数学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玉林县早稻产量的试验,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近60年中国南方早稻气候适宜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国南方早稻种植区10个省211个气象站点1951—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生育期尺度的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方早稻气候适宜度偏低,但基本上能满足早稻的生理需求,除云南省外,光照是限制南方早稻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降水是限制云南省早稻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1980年作为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的转折点,1951—1980年与1981—2010年2个时段内各气候因子适宜度及气象适宜度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