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地脉动记录中台风扰动和低频波前兆信息的频带区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宽频带数字资料在昆仑山口西8.1级、汶川8.0级、民乐—山丹6.1级地震前地脉动幅度和频谱变化的研究,发现在震前几天地脉动有明显的扰动变化,初步认为是大震的低频波前兆异常。而强台风对地脉动也有类似的扰动现象。从频率域对比研究后初步认为:低频波前兆异常的可能频带范围是0.1~0.14 Hz,而强台风对地脉动的扰动频率范围是0.15~0.30 Hz。区别对待这两个频带,对跟踪强震临震异常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依据 野外观测和室内模拟试验证实地声频谱范围较宽,从低于1赫兹到几千赫兹。因此,要求地声仪频响做的宽些。但频带宽了,又容易受各种自然与人为干扰,且展宽低频端很难做到频响平直,因而我们设计的仪器,频率范围从10赫兹到5千赫兹。低端与微震仪衔接,高端满足接收近震高频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DQ-87型地球物理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球物理学领域内经常遇到各种观测资料,其信号频率范围属于甚低频和超低频。例如地磁脉动,由电离层反射的无线电波频率的多普勒偏移,哨声,声重力波以及一般的地磁、地电、地震资料,大气参量的变化及其湍动等等,它们的频率范围从千分之几赫兹到数千赫兹。这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通常是分开的,由于记录的资料通常并不是数据化的,  相似文献   

4.
长周期形变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些大地震前观测到的短临和临震地震前兆异常资料,综述了多年来长周期形变波观测事实和研究状况.利用地震前后记录到的典型震例异常图像的特点、形态、量级,多层次分析了长周期形变波的异常持续时间,有效监测范围,主震震级范围,异常形态,周期及传播速度特性.结果表明:长周期形变波异常持续时间多为震前几个小时到6.5天,对应地震...  相似文献   

5.
三维CT图象精确重建的源点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维锥束精度重建的完全条件出发,着重介绍了几种满足完全条件的源点轨迹及其参数沦描述,给出并证明了控制轨迹尺寸的相关变量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古宾,根据几十年来对中亚地区(地球的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已发生过的地震所作的研究,发现了一个规律:在类型和范围都相同的活动地质构造内所发生的地震的类型也相同——其震源、能量、震动强度、重复率均相似。这个发现,可以明显提高划定地震危险区的范围和轮廓的精度,更加准确地预报出地震的强度和可能发生的灾难的其它参数。古宾和他的学生们很准确地预报了近些年来所发生过  相似文献   

7.
在对地铁杂散电流产生机理的讨论的基础上,定量计算了地铁运行时杂散电流在地电阻率观测中所呈现的影响幅度,结果表明地铁杂散电流传播范围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千米。通过对城市周边的北京通州、天津青光、宝坻、塘沽、江苏江宁和辽宁新城子等六个地电阻率观测台站观测到的该类信号的研究,分析了其幅值、主要频率范围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类信号的幅值从几mV至几十mV不等,与源距关系密切,周期主要集中在50—200 s范围内,在分析地震异常前兆信号时该类信号可使信噪比降低10—30 dB左右,其相对方差最大超出标准20倍左右。根据地铁运行时杂散电流传播的特征,本文提出了几种压制该类信号的措施,为识别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信息及排除噪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震应力降与岩石破裂应力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臧绍先 《地震学报》1984,6(2):182-194
从应力降的静态理论,讨论了地震应力降的精度,并利用野外观测的最大位移和由地震波得到的地震矩,分别计算了十个研究较充分的地震应力降.对不同作者的结果作了比较,可以看出,应力降有因子为2的变化范围.但从统计观点看,地震应力降是分布在几巴到几百巴的数量级,大多数位于20-60巴;总结了地壳中代表性岩石在地壳温度、压力条件下,粘滑及脆性剪切破裂时的应力降,它们与温度、压力、岩性、含水矿物的存在有关.取值范围是从零到几千巴数量级;讨论了地震断层的物理状态,指出地震应力降是一种平均结果,并由于静态理论忽略了断层面破裂所消耗的能量,所以地震应力降比实际的应力降要低.   相似文献   

9.
从1967年至2013年华北、东北地区共发生的41次中强以上地震中,统计了各地震发生前187项地下流体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出现的地下流体异常中,水氡、水位异常出现的时间范围较广,在震前几年至十几分钟内均有出现,异常开始距发震时间、异常出现范围和时间与震级大小、异常变化类型等有关。异常台站震中距范围可达500 km,异常形态主要包括上升、下降、突跳和破年变等4类,其中上升、下降、破年变异常动态主要表现为中期异常,突跳型异常动态主要表现为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0.
IASPEI新震级标度与传统震级标度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上主要地震台网中心几十年来震级测定结果的对比分析,针对数字地震记录频带宽、动态范围大的特点,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震级工作组于2003年提出了新的震级标度和测定方法,新的震级标度包括地方性震级ML、面波震级Msc(20)和Ms(BB)、体波震级mb和mB、区域Lg震级mb(Lg)和矩震级MW,本文介绍了这些新震级及其测定方法,并将这些震级与我国传统震级mb、mB、MS7、Ms在计算公式、振幅量取、周期范围和震中距范围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刘以齐 《地震研究》1992,15(2):162-170
本文根据我国前几年地倾斜清理确认的几十次大、中强震前的异常图象及云南省定点形变台站近几年观测到的几例短期前兆异常图象,选取不同震级的定点形变前兆异常反映最远的28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定点形变台站对不同震级的最大监测范围模式,M=2.552logD-0.707(M为震级,D为震中距),经内部符合检验和实践检验,均符合这一数值模式的监测范围,证明此数值模式确立,具有实用价值,为今后定点形变台站的布设提出了又一依据,对震级和发震极大范围的预报得出了又一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出版前言     
地球物理学是应用物理的定律、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地球本体及其周围空间的性质、状态、结构及其物理过程的科学。地球物理学不只研究地球的现状,也研究地球的历史,还推测地球的未来;它所研究的范围,从几千公里以下的地心,到远至约十个地球半径的高空及外层空间。在如此广泛的时  相似文献   

13.
汶川8.0级地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震级大、震源浅、强震动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面广、破坏惨重、次生灾害剧烈.沿发震断层附近的一些大型桥梁,如庙子坪大桥、百花大桥、小渔洞大桥、石蓑衣大桥等破坏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14.
地震活动的时间层次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蒋铭  张国民 《中国地震》1991,7(3):42-53
本文以山西地震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层次结构和自相似特征,并且提出地震活动的时间层次可分为:地震世(千年)、地震期(几百年)、地震幕(几十年)和地震阶(几年)。从这些层次的时间、能量的分维结构来看,也表明了层次之间的自相似特征。  相似文献   

15.
观测地震学正处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现代宽频带地震仪轻而易举地用同一个传感器覆盖了从百秒以上到几十赫兹的频带。通用的地震数据可以具有超过120dB的动态范围,可以同时无畸变地记录到振幅跨越6个数量级的地面运动。  相似文献   

16.
极端干旱事件中洞庭湖水面变化过程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是洞庭湖区长期以来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给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针对2006和2011年洞庭湖区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借助遥感影像大范围、时空连续的优势,结合湖区水文气象等观测资料,从时空两方面阐释了洞庭湖在典型干旱年份水域分布及变化过程,进一步从温度、降水、径流以及蓄水量等方面对比分析不同干旱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干旱大致从7月开始,至12月结束.水面淹没范围由湖心向周边扩展,到7月达到最大值,8月提前进入枯水期,减小范围主要集中在东洞庭湖外围和南洞庭湖的北边.2006年干旱属于由入湖径流减少主导的水文干旱事件;2011年的干旱则从4月开始,至11月结束,在9月以后干旱继续加重.水面淹没范围在6月急剧增大且一直到8月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涨水期水面由中心向四周淹没,退水期水面变化范围与涨水期相反.2011年干旱是由流域降水减少引起的水文和气象干旱事件.研究结果揭示了洞庭湖区干旱成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干旱灾害防范措施,减缓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等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睿  闫俊刚 《高原地震》2011,23(2):63-66
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更加关注,也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近期国内发生的几次地震谣言事件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也日益严重.从公众心理的角度,对地震谣言的产生原因和传播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形式多样的地震知识宣传、加强地震谣言的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葛洲坝-南桥直流输电线路对地磁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佘山地震台的垂直分量Z受到类似突跳的电磁干扰,最大可达十几个nT,干扰持续时间没有规律,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天,经查,干扰来自葛洲坝-南桥直流输电系统,且影响范围广泛,佘山地震台只是其中一个台站。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弄清其干扰机制,探讨采用计算的方法以确定其干扰幅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日益丰富和完善的地震数据在过去几十年里促进了地震学的长足发展。我们收集、处理和分析地震数据的能力借助于电子和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得到迅速提高。几十年前地震图主要是模拟记录。现在除了一些基本的用途外,模拟记录由于其动态范围低、记录系统的时间精度差以及数据处理不方便等因素而很少使用了。  相似文献   

20.
武汉东湖和南湖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特征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七步连续提取法,探讨了东湖子湖(郭郑湖、庙湖)及南湖柱状沉积物中的水环境特征、不同赋存形态磷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所占的百分比,并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通过分析采样点水环境特征,发现郭郑湖和南湖间隙水中总磷含量均高于上覆水体,并有较强的释放趋势;而庙湖间隙水中总磷含量小于上覆水,有较大的沉积趋势.通过分析不同赋存形态磷的垂向分布特征,发现可交换态磷、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这几种生物活性磷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并且15 cm以下含量变化不大;而闭蓄态磷、碎屑磷和自生钙磷这几种相对惰性的磷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从不同形态磷的百分含量的变化幅度发现,南湖的变化范围最大,郭郑湖其次,庙湖的变化范围最小.各形态磷相关分析表明,郭郑湖总磷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无机磷,其次来自于有机磷;庙湖总磷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无机磷中的生物有效磷,有机磷对其贡献并不大;南湖无机磷和有机磷与总磷的关系都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