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测绘技术在长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兵 《北京测绘》2008,(1):54-55
为了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国家文物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长城保护工程”工作方案。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建立长城记录档案是长城保护工程的基础工作。主要介绍了现代测绘技术及相关测绘成果在全国长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长城保护工程"的实施,长城资源调查成了"长城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基础,计划分明长城调查、秦汉长城调查和其他时代长城调查三个阶段,并于2010年完成。本文主要阐述了辽宁省明长城测量项目的工作要点及流程,并结合辽宁省明长城测量项目的生产实践,介绍了长城专题要素采集和长城长度测量的方法,以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技术条件所限,我国一直未能实施长城资源的综合科学调查,缺乏关于其空间分布、保存状况、实际长度等方面的科学数据资料。为了摸清明长城"家底",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文物局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展了长城资源调查与测量工作。按照"文物部门定性、测绘部门定量"的基本策略,提出了"影像为基、立体量测、带状建库"的总体研究思路;研究制定了明长城资源田野调查、明长城长度量测和明长城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开展了技术试点、标准制定、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经过来自明长城沿线10个省(市、自治区)的上百名文物专家和700多名测绘专业技术人员三年多的不懈努力,该项目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长达8 800余公里的超大型线型文化遗产的资源综合调查与测量,第一次全面获得了关于明长城资源分布与坡面长度等一系列丰硕成果,成功地拓展了地理信息在文物领域的应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测绘》2009,(3):12-13
自2007年5月,明长城资源调查先后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长城沿线10个省区市陆续展开。长城沿线各省区市文物,测绘部门组织相关单位抽调448名业务骨干,组成51个精干的调查队,具体承担田野调查,内业整理、数据汇总、研究等工作任务。参加这一工作的测绘和文物工作者团结协作、不畏艰辛,  相似文献   

5.
基于影像的明长城解译与判识,可在室内获得有关长城走向与基本空间分布格局。据此,文物田野调查人员可以科学制定田野调查规划以提高长城资源田野调查效率。同时,在影像上标志长城资源的田野调查成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明长城记录的科学性、正确性与准确性,确保明长城在语义与空间位置上的统一与唯一,为测量长城、制定长城保护与管理方案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教学"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主要发展方向和热点."工程测量"是一门面向非测绘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以本课程为例,介绍了借助中南大学教学可视化平台、MOOC网站和QQ群等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按照国家关于文物信息化的有关要求,以及测绘、地理信息相关规范标准,通过采购硬件设备与基础软硬件,搭建文物信息基础运行环境,同时通过遥感影像数据采购、无人机航摄、数据资料整理等方式建立长城资源综合数据库,构建二三维一体化长城资源"一张图"模式.在此基础上,搭建二三维一体化GIS平台,为长城资源三维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管理、处理、应用平台接口.并基于基础GIS开发平台,搭建面向吐鲁番长城资源管理的三维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和面向社会公众的长城资源信息发布系统,为长城资源管理者与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化管理与宣传展示平台.本文对吐鲁番境内62处军事设施遗址、13条古道、5处重要城址等开展的三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后期研究、保护、展示、考古资源管理及公众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业界动态     
首部《中国测绘年鉴》出版;打造数字中国地理;我国开建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全面测量长城开始;卫星定位北京地图精确到毫米;福建省颁布施行《福建省测绘条例》……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影像信息科学的发展暨王之卓学术思想"研讨会于1998年12月13~1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研讨会与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召开的SIST'98国际学术研讨会相互衔接.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长城是当地历史变迁、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做好吐鲁番长城资源的历史概况、保存状况、分布、交通线路以及与城址之间关系等的调查和研究,对于长城资源的保护、展示和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SuperMap GIS软件的数据管理、制图、统计分析等功能,对吐鲁番长城资源历史概况、保存现状及位置分布进行多角度分析,阐述长城资源对吐鲁番的重要意义以及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辽宁省明长城测量项目数据处理与汇总工作的要点及流程,并结合辽宁省明长城测量项目的生产实践,重点介绍了采用Autodesk Map平台及软件开发技术,实现对长城专题要素进行数据汇总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检验,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明长城资源调查采用了基于影像的田野调查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通过影像进行田野调查任务分配、路线规划、属性和定位信息的标示;二是通过田野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数字著化录了田野调查成果。历时3年的明长城资源田野调查工作证实,该技术科学、高效、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3.
地面Lidar在文物测量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面激光扫描仪对"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进行了全面的扫描测量,完整记录了镇北台的3维空间特征,并且就镇北台内文物局部详细扫描建模,获取了3维模型和多种线画图,为研究我国历史文化以及文物的修复重建探索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在需求和长城学理论,首先明确信息技术作用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涵。然后运用数字孪生理论与方法,结合新型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探索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信息技术方法框架。该方法框架以“循证分析”与“科学推演”两部分为关键内容,涵盖长城文化遗产数据采集技术方法、模型构建技术方法、定量分析技术方法、虚拟修复技术方法、展示传承技术方法等5个方面。基于该方法框架进一步构建面向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的技术方案,并以山西省老牛湾堡为例说明该技术方案的具体应用路径。方法框架和技术方案的提出不仅立足于解决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表观与外形的问题,更要揭示长城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实质,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长城文化遗产体系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遥感影像的古长城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析古长城的遥感信息机理及其光谱特征入手,发现陕北榆林地区古长城与沙地、道路的光谱特性极其相似,因此用单一的阈值法很难将古长城信息提取出来。在综合考虑古长城的空间几何特性(包括形状、大小等)及其在遥感影像上的光谱表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灰度坡度法对古长城信息进行提取,即利用古长城在IKONOS图像上仅有1—2个像元宽,且与背景地物的灰度差较大的特征,把它与沙地和道路分离出来。运用这一方法并结合光谱阈值分析,从图像上进行了明代长城的提取,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并为进一步的长城考古研究和遥感图像信息提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魏岳 《东北测绘》2012,(10):199-200,204,207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但近年来长城却面临着严重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的威胁,特别是人为破坏日益加剧。为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实施宁夏境内明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开展明长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明长城专题要素数据采集、测量明长城长度、制作明长城专题影像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以东、西部地区典型地段的长城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其光谱、形态、位置及周边环境等特征分析比较了二者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的影像差异,并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江霞  谢国华 《地理空间信息》2011,9(3):151-152,155
介绍了甘肃省境内明长城专题地图符号的制作方法,对长城影像地图专题符号制作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利用制图软件进行专题地图符号制作,并且形成了完整的、规范化的系列符号,为统一、快速制作长城资源专题影像图奠定坚实基础,满足了文物管理部门对甘肃省境内明长城资源管理、保护、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