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红外地表方向性辐射温度与半球辐射温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温度是陆面过程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利用地表温度的遥感反演算法只能获取卫星传感器观测角度条件下的地表温度(即某个方向上的辐射温度),但地球表面普遍存在非同温像元,反演得到的像元地表辐射温度具有方向性特征。本文利用热红外辐射传输模型4 SAIL(Scattering by Arbitrarily Inclined Leaves),以及方向性热辐射参数化模型,针对非同温均匀冠层,考虑冠层结构、太阳位置和观测角等因素的影响,模拟得到方向性辐射温度数据,与半球辐射温度数据比较,得到估算半球辐射温度的最佳观测角度。此外,开展热红外地面观测试验,对热红外地表辐射温度的角度效应,以及利用模拟数据得到的半球辐射温度最佳观测角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太阳高度角较低时,均匀草地的地表辐射温度,会随着观测天顶角的增大而增加,受观测方位角的影响较小,当观测天顶角为75°时,倾斜观测与垂直观测得到的辐射温度差值达到2.7 K,说明热辐射存在明显的方向性特征。同时,将热红外地表方向性辐射温度与同步观测的半球辐射温度进行对比分析,当叶面积指数小于1.0时,半球辐射温度的最佳替代角度为51°,与模拟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卫星红外遥感技术在我国秸秆焚烧、沙尘、气溶胶、颗粒物、灰霾等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水华、水质参数、水表温度、热污染、核电厂温排水等水环境遥感监测,以及土壤含水量、地表温度、干旱、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应用。同时,指出目前国产卫星红外载荷业务化应用程度不高、辐射定标能力不足、应用反演算法原创性不强、地面观测和试验验证能力不足等问题;并提出需大力发展国产红外传感器、提高辐射定标能力、发展国内原创监测算法、建设大型环保应用综合试验场等建议,以促进红外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科学新闻》报道,欧洲空间局将在今后3年内利用阿里亚娜火箭发射一颗用于观测热星的人造地球卫星。据认为,热星是冷恒星外围的尘埃壳,是一种能辐射红外线和其它能量的行星系统。 这颗卫星被称为“红外空间观测器”(ISO),它将是继美国1983年第一次发射的用于在地球外层空间观测星体外线辐射的“红外天文卫星”(IRAS)后第二颗同类空间观测器。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地观测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即敦煌场)位于中国敦煌市西戈壁沙漠的西北角。整个敦煌场地面比较均匀、平坦,面积为30×40km2;测试区(标定区)面积为400×400m2,位于场区的中心位置。2000年8月底至9月初,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联合安徽光机所在敦煌场地进行了一次CBERS-1CCD传感器飞行绝对辐射标定试验。地表反射率和大气光学特性地面同步测量结果显示:敦煌场地的地面均匀性好,各个通道反射率的变化系数(即相对变化百分比)均小于3%。在可见光、近红外光谱范围内,地面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增加逐步增大,例如,在485nm波长处的地面反射率值约为0.18,在830nm波长处的反射率值约为0.26。大气光学特性测量结果显示:0.55μm波长处的大气总光学厚度(≈0.34)和气溶胶光学厚度(≈0.26)相对较小,大气水汽含量也较小。  相似文献   

5.
卫星热遥感技术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强地震前存在热异常。异常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异常的时空分布与异常区的地质构造、地理环境、季节、天气等因素有关。内陆地区的地震前常产生热红外异常,而沿海地区的地震前则更容易出现潜热通量异常。红外辐射可以通过卫星红外通道的传感器观测到。而潜热通量可以使用微波遥感观测资料计算或红外遥感与地面观测资料联合反演。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地震前的热异常虽然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应该能在地震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2003年架设的NOAA/FY极轨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为基础,针对NOAA系列卫星.采用分布式处理方案,设计并建立了地震热红外卫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归档、查询、发布;自动生成全国夜晚地表亮温图像、全国白天彩色合成图像、全国每旬无云地表亮温图像等专题数据库产品;对任意选定的监测区进行热红外亮温动态跟踪和异常警示;实现了直观的无人值守的准实时自动化处理以及远程管理和数据检索。通过对地震热红外卫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数据标定、辐射校正、图像预处理、专题产品的生成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地震卫星地面数据接收、处理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实际测绘工作当中的几种数字化成图方法进行对比,重点对其中最常用的地面数字测图的外业测量工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地面摄影测量用于工程地质是一个新的领域,而把数字化的地面摄影测量资料用于工程地质中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微分形态学断面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新方法。该方法由点云数据构建规则格网,去除粗差点;对构建的每一个格网进行多尺度分解,获取初始地面点及地物点;分别利用曲面逼近及微分形态学断面构建DTM(digital terrain model),通过阈值函数判别二者之间的残差,确定最终地面点。使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提供的测试数据进行实验,并与8种经典滤波算法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地物点和保留地面点,并降低总误差。  相似文献   

10.
深井地下水督测是地震预报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研究了一种测量水温、混浊度、气泡度、酸碱度、氢气浓度、甲烷浓度、岩石声辐射以及它们梯度的光纤地下水动态多参量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平流层气溶胶的光学常数在不同温度下取值时,用Mie散射理论对不同浓度的平流层气溶胶红外波段的辐射特性进行的计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卫星遥感中,由温度引起的平流层气溶胶光学常数的变化对某些红外波段的平流层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MODIS数据的云顶高度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的辐射特性和它的高度影响到辐射的收支可以导致地球的变暖或变冷,在地球大气能量收支平衡中.云具有特别显著的调节作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子。云顶性质包括云顶气压、云顶温度和有效云量或有效比辐射率。很多方法被用来从多光谱资料中估计云参数,而CO2薄片算法(截断法)则是使用被动遥感资料反演云顶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15μmCO2吸收带的几个吸收不同的MODIS红外波段,对于大气不同高度层次的不同敏感度,通过从地球大气系统的几个CO2波段同时测量向上红外辐射,以及大气的温度和透射率廓线的基础上,可以推断出云顶气压。这项技术应用于HIRS资料上已经有20年的历史,而EOS系列地球环境卫星的升空,使EOS上搭载的MODIS探测器成为第一个拥有CO2薄片波段的高空间分辨率探测器。本文依据CO2薄片算法(截断法)的理论模型结合实例讨论算法的特点及不足,同时分析其误差以利改进。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磁电阻率法(MMR法),它是测量与地下无(电)感电流流动相关联的低频磁场,是一种基于弱磁(约100毫伽玛)测量之方法。其磁场分量是由一个或多个相近的地面电极所测量。 1976年Edward与Howell曾描述了方法的野外试验,包括装置,野外程序,电流电极位置的影响,观测之标准化,以及资料之解释。试验成功地圈定了在起伏地形下,不同电阻率基岩之间的一个陡断层接触,表明了MMR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小天线,能有效地俘获红外辐射。目前,无论是电视机的室内兔耳形天线,还是接收遥远天体传来的无线电信号的盘形天线,其作用都在检测长波段电磁辐射方面。新型小天线的研制成功使天线技术扩展到了超短波范围。  相似文献   

15.
<正>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安装在飞机上的机载激光雷达系统,通过高频率的激光束测量地面的三维坐标,得到地面物体的点云数据,生成激光雷达数据影像,经过相关软件处理后,可以生成地面数字地表模型(DS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栅格地图(DRG)和数字正射影像图  相似文献   

16.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越来越严重的受到人类自己的破坏,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害等。 一、“温室效应” 来自太阳各种波长的辐射,一部分在到达地面之前被大气反射回外空间或者被大气吸收之后再辐射而返回外空间;一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济南—淄博—泰安地区地表γ辐射和土壤放射性核素测量,深入研究了其放射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γ辐射剂量率平均值为53.94nGy/h,变化范围为7.00~216.00nGy/h;226 Ra放射性比活度平均值为23.36Bq/kg,232 Th放射性比活度平均值为34.70Bq/kg,40 K放射性比活度平均值为539.36Bq/kg,均低于山东省平均值;研究区内土壤样品天然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比活度分析结果总体水平不高。地质背景决定地面γ辐射剂量率值,同时环境因素对其剂量率也存在一定影响。研究区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33mSv,低于公众照射年剂量当量限值1.0mSv,人居环境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凡口铅锌矿是粤北地区超大型铅锌矿床,矿区地表第四系覆盖厚,地质环境复杂。此次物探方法选择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和抗干扰能力强、探测深度大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Controlled Source Audio 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Method),通过高精度磁法测量,圈定了断裂构造引起的磁异常带并推测该异常区可能存在隐伏矿体的位置;CSAMT法测量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断层及矿体的空间展布。两种集成方法对该矿区深部的勘查预测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较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点云配准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闭合条件下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点云配准产生的闭合差,基于测量平差理论,提出一种闭合差分配方法。首先通过间接平差理论求出各相邻测站间的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再对闭合差按与方差成正比分配给各测站。通过多站点云配准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点云配准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正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勘查是当前国际上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资源勘查方法,与传统的地面物探方法相比,它具有快速、高效、环境适应性强、纵向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等优点,可进行大面积、高精度的测量工作,尤其适合于我国多山多丘陵的地形,可极大地降低工作难度,提升探测的效率,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