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当前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库系统一系列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专业数据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对数据处理加工要求和缺乏对专项成果数据的有效管理,开展了基于深部探测岩石圈结构的大地电磁测深成果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本课题以大地电磁测深基本理论、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收集以深部探测为主的全国各大区域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建模,设计与开发基于SQL Server 2005和Visual Basic 6.0的大地电磁数据库系统.该系统不仅可快捷地实现数据的检索、查询、编辑、输入、输出等基本功能,而且可进行大地电磁成果图件的存取和可视化操作.同时,本系统的研发将对开展中国岩石圈结构、地球动力学和地球构造演化的研究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应用电子计算技术处理地球物理调查的资料(以后简称数据处理),有了很快的发展,对提高地球物理调查的地质效果,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地球物理资料处理的技术与方法的发展,成为地球物理调查发展的重要技术因素。但是,对于数据处理这个新技术,有两种不正确的看法,一是不了解数据处理的实质,过分夸大其作  相似文献   

3.
秦爽  贺知捷  冯晓枫 《地球学报》1990,11(2):282-291
GMES交互解释系统采用CAI技术,能够较大地提高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的判断能力和效率。它包括有4种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手段,不仅能用于GGT大断面的研究,还能用于矿区大比例尺剖面的解释。 GMES系统建立在微机工作站上,由3个子系统组成:重-磁、地震和大地电磁子系统。它在图形编辑和显示方面具有全屏幕、拖线、目标捕捉等类似专业图形编辑软件的效能。由于采用了开系统原则,用户可依白己的特殊需要加人更多的应用软件。另外,系统除具有基本的交互功能外,还提供了一系列辅助解释模块,大大方便了交互解释的过程。 本文介绍了GME5系统交互技术设计原则、系统结构及系统研制中的重要技术间题。  相似文献   

4.
GIS在1:5万榆关镇幅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GIS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阐述GIS系统在区调过程中对各种资料的处理与编辑,包括野外资料的采集,图层的划分及图形与图像图件的编制。建立了榆关镇幅综合信息库。  相似文献   

5.
讨论GIS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阐述GIS系统在区调过程中对各种资料的处理与编辑,包括野外资料的采集、图层的划分及图形与图像图件的编制。建立了榆关镇幅综合信息库。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尺度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流程,开展了地球化学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工作。系统分为数据处理和图件编辑两部份,地球化学数据处理部份采用VC++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方式实现;图件编辑部份基于MapGIS二次开发设计实现。将该系统应用于铜绿山铜铁矿1∶20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从异常分析结果来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黄丽萍 《福建地质》2010,29(4):368-374
探讨应用专业AutoCAD软件功能解决DLG测绘产品的数据编辑技术,实现全数字摄影测量与后端计算机编辑一体化工艺流程技术。讨论使用CASS测绘软件批量修改数据的图层、编码、图块、线型等信息的技术方法,提高测绘数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航空物探测量是应用GPS导航,沿着规划路线(测线)进行飞行作业,测线数据是航空物探数据处理与解释基础,通过线索引进行区分,随着无人值守作业的开展,缺少人为干预,导致线索引缺失。笔者在分析航空物探作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无人值守线索引编辑软件设计方案,在Geo Probe地球物理软件平台上,采用插件技术研制了测线索引自动编辑软件,提高了航空物探野外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在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和地调局专项支持下,于2010年成功研发了既支持软件二次开发又支持软件集成的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平台(GeoProbe),并在此基础上集成了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中心研制的航空物探软件系统、航空物探处理解释系统及21世纪以来航空物探数据处理方法新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系统(GeoProbe Mager)。基于GeoProbe地球物理软件二次开发平台,研发的GeoProbe Mager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系统,是集磁力、重力、伽玛能谱、电磁数据处理与成图、数据转换处理、综合分析、成矿预测等功能于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作者开发地球物理工作站软件的经验介绍,介绍了二进制数据在不同工作站上的存放形式,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的常见数据格式,以及有利于开发地球物理工作软件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对元数据的含义、作用、组成及对高放领域研究的数据内容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元数据编辑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在VS2005平台下应用C#语言进行了模块的实际开发,最终实现了便于进行数据共享的XML格式存储功能。元数据编辑模块的应用将促进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煤炭地质勘查的研究对象、勘探方法、数据资料在空间上都是三维的,适合于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进行管理。根据三维地质建模与煤炭地质勘查是否同时,可将煤炭地质勘探三维地质建模分为两类,一类为勘探工作中,主要以钻孔数据为主,用于制作三维地质模型的原型,生成煤层底板等高线、剖面图草图,供地质工程师进一步加工,构建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另一类为勘探工作后,即以已经做好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剖面图为主要数据源,构建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可用于煤矿设计、数字矿山建设。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煤炭地质构造的研究,主要表现在:第一,可对地面、钻探、物探、化探多种手段获得的探测资料进行集成与同化处理,提高信息空间的一致性;第二,地质构造要素表达具有直观性与三维立体性,如断层的表达,其在三维环境中不仅可表达为一个面,并且能清晰反映断层与地层、以及断层与断层之间的相互切割关系,弥补了平、剖面图上仅表现为一条断层线的不足;第三,可平、剖面三维联动编辑,很好地保证平面图与剖面图的空间一致性;第四,可以在剖面上以画草图的方式确定剖面上煤层对比与断层切割方案。  相似文献   

13.
A diverse set of computer programs has been developed at the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LLNL)to process geophysical data obtained from boreholes. These programs support such services as digitizing analog records, reading and processing raw data, cataloging and storing processed data, retrieving selected data for analysis, and generating data plots on several different devices. A variety of geophysical data types are accommodated, including both wireline logs and laboratory analyses of downhole samples. Many processing tasks are handled by means of a single, flexible, general-purpose, data-manipulation program. Separate programs are available for processing data from density, gravity, velocity, and epithermal neutron logs. The computer-bas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which has been in operation since 1973, currently contains over 4400 data files. Most of this data was obtained from the Nevada Test Site (NTS)in conjunction with the nuclear test program. Each data file contains a single geophysical parameter as a function of depth. Automatic storage and retrieval are facilitated by the assignment of unique file names that define the storage location of each data file. Files of interest to the user may be located and retrieved by means of a search program that examines the catalog. A convention recognized by all programs in the system is that of a zero ordinate denoting a gap in an otherwise continuous data trace. This convention provides a simple mechanism for editing and displaying data files in an automated and consistent manner.  相似文献   

14.
Golden Surfer软件绘制地质图件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rfer软件可在Windows操作环境下绘制图形,利用该软件自带的数据编辑、处理的功能及二、三维图形绘制模块,不仅可以绘制等值线图、3D立体图、阴影地貌图、矢量图等,还可以根据地质图件的要求填加指北针、添加图签、隐藏区块、处理断层、计算标高等,另外Surfer软件提供的强大绘图和数据处理功能,可以集成到其它软件开发的应用程序中,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5.
图形图像处理方法图示航空物探数据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盛青 《铀矿地质》1996,12(5):295-300
本文在介绍航空物探微机图形图像处理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地区实测航空物探资料的处理,对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处理和图示航空物探数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总结出适用于地质填图、突出局部弱异常及与矿化有关的弱信息等不同地质任务的有效方法组合。分析了各种航空物探图示方法的特点,并就如何发挥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在航空物探资料的解释处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认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是一种图示航空物探数据的有效方法,可以作为等值线图的补充和改进形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坐标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涉及航空物探数据处理的整个过程,与数据处理质量和解释效果息息相关。笔者在调研分析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系统需求的基础上,应用C++编程语言,结合坐标参数文件管理方式,完成了系统中坐标转换功能研制,并提供了标准化的API接口。经评估,转换后的精度,达到了航空物探数据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展,地球科学领域数据快速增长,积累了海量数据,亟需建立领域知识图谱促进地球科学大数据的利用。因此深时数字地球(DDE)提出构建地学知识库和知识图谱,为未来的地学研究提供新一代的基础科研工具,促进研究范式的变革。文章回顾了知识图谱的发展历史,对主要知识体系构建工具进行了调研。结合地球科学学科特点,梳理了地球科学知识体系对构建工具的需求,并设计和实现了一个面向地球科学知识体系的专业编辑平台:“地球科学知识体系编辑平台”。平台具有操作简单、协同编辑、协同审核等一系列特点,基本满足地球科学知识体系的建设需求,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平台上线以来,已经有18个地球科学领域的专业学科人员在线协同构建,极大提高了地球科学知识图谱建设的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地球科学知识图谱建设状况,从技术角度出发,对地球科学知识体系编辑平台的后续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应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文采 《地学前缘》1998,5(2):231-236
从理论和方法技术两个角度讨论了应用地球物理学数据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学科发展前沿的非线性反演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笔者认为,当前这个领域主要存在8个理论问题,它们影响了学科的发展,同时还存在4个方法技术问题,限制了应用效果。由于从地球物理数据中提取信息和数据处理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人造假象是相互矛盾的,当前的研究方向是“最大限度地从地球物理数据中提取信息的同时,有效地抑制人造假象”。主要的研究应集中在非线性技术与地球物理反演的结合部上,以开创非线性反演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应突破正则化思维的束缚,引入非线性系统自组织、地球物理场的非线性属性等新概念,融信息科学、数理科学与地球科学为一体,为全球能源资源的勘查开发和环境监控服务。  相似文献   

19.
For applications of data mining techniques in geosciences, through mining spatial databases which are constructed with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measured in fields, critical knowledge, such a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targets, the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targets, the differentiation among the geological targets,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can be discovered.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traditional mining methods of cluster analysis and association analysis have limitations in processing complex data. In this paper, a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density and adaptive density-reachable is presented which has the ability to handle clusters of arbitrary shapes, sizes, and densities. For association analysis, mining the continuous attributes may reveal useful and interesting insights about the data objects in geoscientific applications. An approach for distance-based quantitative association analysi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Experiments and applic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algorithm and approach are effective in real-worl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三维城市地球物理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坤  侯卫生  刘修国 《地球科学》2006,31(5):663-667
为实现地球物理数据对城市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以3D GIS作为基础平台, 从数据与信息管理、多方法综合处理与显示、成果的三维可视化表达及信息发布等4个层次阐述了三维城市地球物理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框架的构建; 数据与信息管理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提供数据基础.GIS支持下的第2层次作为数据显示和多方法交互综合处理的工具而存在, 并为成果信息表达提供基础.后2个层次实现城市地球物理成果数据的展示功能.第3个层次是对成果数据的三维再现, 而第4个层次则通过Web来发布成果信息.在构建三维城市地球物理数据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时, 存在2个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要实现多期次海量的城市地球物理数据的一体化管理问题.提出了以地球物理勘探点、线作为多方法数据融合的基础, 分层次、专题按要素的方式建立多维数据库, 以达到对数据的统一管理. (2) 成果信息的可视化问题.为了在三维空间中再现成果数据, 将地球物理形式的数据转换成地质形式, 设计了一个以线框模型为基本思想来表达三维地质模型的数据模型.将提出的系统框架结合华北某地区进行了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