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岩型矿石中脉体穿切关系普遍而复杂。斑岩型矿床容矿初始裂隙之间具有程度不同的连通关系,成矿作用过程是成矿组分在既有的裂隙中迁移、充填和沉淀的过程。在多期成矿过程中,如果没有构造应力的改造,似乎不应该出现大量脉体的多期穿切关系。然而不仅是斑岩型矿床,其他与热液活动有关的矿床中均可出现大量脉体的相互穿切现象。针对此种现象,运用水力压裂机理,探讨了成矿流体对初始裂隙的压裂改造作用,认为成矿阶段多期流体活动可以形成与流体活动期次和强度相匹配的无数期新生压裂裂隙,同时可极大地扩展容矿空间的规模和范围。成矿流体压裂改造裂隙也是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的重要成因类型。由于流体活动的多期性和压裂裂隙生长的快速性,相比构造活动对脉体的改造,流体压裂成因裂隙所导致的脉体穿切关系更为常见。这些观点较好地解释了斑岩型矿床中频繁而复杂的脉体穿切和错断关系。   相似文献   

2.
水力压裂角砾岩:一种重要的地质异常和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力压裂作用是地壳内的一种重要变形破裂方式,许多热液脉体和热液矿床直接受其控制,以华南金银寨大型负矿床为例,详细介绍了水力压裂角砾岩和裂隙一脉的几何特征,鉴别标志和形成机制,水力压裂角砾岩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异常,而且常伴随不同程度的金属矿化而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矿化体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陕西双王含金角砾岩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王金矿含金角砾岩为水力压裂成因角砾岩。认为该水压角砾岩体是深源富碱含金流体在泥盆系一套热水沉积的富钠质岩系中发生水力压裂作用形成的。早期共轴递进挤压使能干性的富钠质岩系与非能干性的富泥质岩系发生构造透镜石香肠化;晚期的非共轴递进剪切使早期在透镜体中心形成的构造裂隙由剪性转化为张性,并产生巨大的压力降使深部的流体在富钠质岩系中沿裂隙发生水力压裂作用,从而形成双王水力压裂含金角砾岩。  相似文献   

4.
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带对沃溪钨锑金矿床的构造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西沃溪钨锑金矿床受控于一条伸展型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带内岩石在非共轴顺层剪切构造动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分解,形成泥质构造根岩强变形带和砂质构造根岩弱变形域。泵吸中心-弱变形城中的承压矿液沿砂质构造根岩的ab面发生水力压裂而产生“D”型张剪裂隙。构造-流体双重动力系统的周期性振荡使主裂隙系统发生周期性的破裂-愈合作用而形成条带状复脉。矿液是通过隐蔽的低角度正断层、强变形带内的构造面理及弱变形城中的微裂隙系统运移的,说明在靠近滑脱面的弱变形城中水力压裂作用会增强,其矿化类型将以蚀变岩型为主、脉型为辅。  相似文献   

5.
清水塘矿田断裂构造与矿液致裂成矿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中清水塘矿四定位于断裂带中。从矿脉形态、矿化类型和形式、矿液组分、矿化多阶段性等方面,论述了断裂控矿作用与矿液致裂成矿特点。地洼期构造岩浆活动,伴随矿液的充填压裂,形成矿田内主要矿脉、矿脉中心部位出现条带致密块状矿石,矿脉两端为网脉、细脉、分枝脉、脉的旁侧发育着羽列脉,在矿脉中常见有中石构造,可拼接角砾状矿石和断裂桥构造。显示出控矿断裂经历了从韧性到脆性递进变形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6.
剪切带型金矿床中含金石英脉的一种可能成生机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现在发现越来越多的产在太古代地块中的金矿床大多都是同构造剪切带型矿床,其容矿断裂是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由液压致裂作用所形成,即含矿流体驱动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并形成裂隙。而矿体中最重要的矿石类型──含金石英脉为同构造脉,即含矿流体紧随裂隙的张开而快速沉淀其中,形成含金脉体,并使裂隙愈合。含矿流体的不断补给和沉淀,使流体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而这种波动的流体压力使"裂隙-脉体"系统发生周期性的裂开-愈合作用,由此形成了富金的多期多阶段的复式石英脉体。  相似文献   

7.
江西西华山钨矿西南区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西华山钨矿地质特征、含矿裂隙与断裂构造的关系、含矿裂隙在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的分布规律,变质岩中的矿脉与花岗岩中的矿脉的连接关系.认为地表石英细脉、云母细脉是隐伏矿脉的主要找矿标志.通过对西南区地层、构造、隐伏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分析,指出了西华山钨矿外围的找矿方向以及工作靶区,经施工钻孔验证,在隐伏花岗岩内发现了一组具有工业价值的盲矿脉,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8.
赤峰北部大井多金属矿床为裂隙充填型脉状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用岩组分析方法首次从微观角度对矿床成矿前及成矿期构造裂隙性质进行研究,阐明了矿床内各矿脉的控矿构造特征,此外,对矿床内断裂系统进行应力分析,提出了成矿裂隙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汪劲草 《地质论评》1997,43(1):78-84
本文以广西龙水水政顶倾竖褶皱构造变形分析为基础,根据含金石英脉与非含金英脉的变形差异,认为作用于岩层上的主剪切应力(σs)与主压缩应力(σp)随时间(t)的变化是导致岩层褶皱过程中石英脉多样性变形的主要,阐述了上述模型的动态力场及其动力学过程,提出了构造变形的分解作用,水力压裂作用与裂开-愈合作用是石英脉形成的新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张弘 《山西地质》2012,(2):88-91,93
蚕房金矿是中条山西南段典型的岩浆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矿脉呈雁行状产出于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金矿化主要受次级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均为单脉型金矿体。成矿模式可概括为:燕山期构造活动在区内局部构造薄弱带发生剪切深融作用,形成了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花岗闪长岩体,岩体的侵位并同熔部分矿源层以及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含矿热液,后伴随构造变动含矿热夜充填构造裂隙形成矿化石英脉体。主要控矿因素为花岗闪长岩体、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褐铁矿化石英脉。  相似文献   

11.
《地质与资源》1995,4(2):153-160
本文主要介绍菱刈矿床矿脉的赋存状态、裂隙体系分析、矿脉群赋存的构造环境。菱刈矿床属脉状浅成热液型金银矿床。矿床成因与裂隙系统的形成关系密切。矿脉群大致位于基底岩石(四万十层群)隆起的中央部位。  相似文献   

12.
池永一  权恒 《贵金属地质》1995,4(2):153-160
本文主要介绍菱刈矿床矿脉的赋存状态、裂隙体系分析、矿脉群赋存的构造环境。菱刈矿床属脉状浅成热液型金银矿床。矿床成因与裂隙系统的形成关系密切。矿脉群大致位于基底岩石(四万十层群)隆起的中央部位。围绕四万十层群发育有正断层。  相似文献   

13.
煌斑岩在玲珑金矿田形成过程中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玲珑金矿田发育的金矿脉以黄铁石英脉为主.发育的含金石英脉在时空及成因方面与煌斑岩脉有密切联系.在空间上,煌斑岩脉与黄铁石英矿脉呈小角度相交,且大都错断矿脉.在时间上,同位素测年显示,煌斑岩脉的形成时间范围较大,一般为80~132Ma,而石英脉的形成主要集中在100~110Ma.通过煌斑岩中金含量测定及高温高压实验,煌斑岩并非是金元素的来源,金元素与煌斑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相溶,在成因方面,形成矿脉的大部分金元素与煌斑岩脉应同属于地幔物质;地幔岩浆含大量的地幔流体,根据金的化学性质,金易和地幔流体中的Cl-、OH-结合形成络合物,在地幔岩浆上侵过程中随地幔流体上升到地壳上部,并在适当的位置聚集形成含金石英矿脉,而煌斑岩浆从上侵的基性岩浆中分离出来,充填于构造裂隙中,形成煌斑岩脉.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丹东五龙一带金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培起 《地质与资源》2015,24(4):332-335
五龙一带金矿床处于五龙-古楼子金远景区内,其围岩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岩.块状硫化物脉的产出严格受北北东和北西西向两组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区内金矿脉及与其伴生的岩脉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的曲线分布形式基本一致.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中低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金矿.早期闪长岩岩浆膨胀式底辟侵位,并沿围岩构造裂隙形成充填,形成闪长玢岩脉.晚期Au的流体沿复活的早期(充填闪长玢岩)的裂隙及新生的构造裂隙充填形成含金硫化物石英脉.  相似文献   

15.
柚子坪铅锌矿的主要矿体是受F1断裂控制的脉状矿床,其单脉的成矿构造可分为剪切带型与破碎带型两种类型.破碎带型矿脉多呈不规则状,囊状,空间分布与断裂破碎带一致,矿化不均匀且品位低;剪切带型矿脉多呈透镜状,其成矿构造具有平行复脉、脉中脉及矿液压裂等特征,矿化较富集且品位高.工业矿体是由多个破碎带型或剪切型单脉组成的脉群.认为F1断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储矿构造,多期次的构造运动是形成上述构造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汪劲草 《地质论评》1997,43(1):78-84
本文以广西龙水水政顶倾竖褶皱构造变形分析为基础,根据含金石英脉与非含金石英脉的变形差异,认为作用于岩层上的主剪切应力(σ_s)与主压缩应力(σ_p)随时间(t)的变化是导致岩层褶皱过程中石英脉多样性变形的主因;阐述了上述模型的动态应力场及其动力学过程;提出了构造变形的分解作用、水力压裂作用与裂开-愈合作用是石英脉形成的新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岩地层压裂增水与岩层性质密切相关,不同岩性其力学性质及其裂隙构造不同,压裂机理与工艺方法就不同。根据基岩地下水岩层特点,结合水力压裂增水试验,着重分析了水力压裂的形成机制,探寻了不同岩层及其力学性质与压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太白双王含金水压角砾岩体形成过程和金矿体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双王含金角砾岩体为水压角砾岩体,是深源富碱含金流体使泥盆系一套热水沉积的富钠质岩系发生水力压裂作用形成的。早期共轴递进挤压使能干性富钠质岩系与非能干性富泥质岩系发生变形分离,分别形成近等距分布的透镜状弱变形域与线性强变形带,其中,弱变形域中央是一个相对低温,低压,高渗透率的透镜状天然泵吸中心;晚期的右旋高角度斜冲非共轴递进剪切使弱变形域中央最发育的一组节理和裂隙由压性转变为张性,并沟通溶 部的裂隙系统,泵吸中心巨大的压力降使深部的承压流体在富钠质岩系中产生周期性的构造泵吸一水力压裂-沉淀愈合作用,根据分解变形构造型式预测的隐伏含金水压角砾岩体已获钻探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李德东 《地质与勘探》2012,48(3):538-545
[摘 要] 岩脉的侵位机制对理解岩脉和矿脉的侵位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岩脉 的侵位机制,并以大井锡多金属矿床为例初步探讨了矿区内岩脉与矿脉的关系。研究表明,区域上主要 受NW-SE 向的挤压应力,在海西期向燕山期转变阶段,区域应力场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林西断块发 生了顺时针转动的结果。矿区范围内,同样受NW-SE 向挤压应力作用,块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推测 矿区西南向北东方向挤压应力逐渐减小,隆升剥蚀量也随之减小。整体上,岩脉侵位于先存裂隙,矿脉 侵位于岩脉形成的构造空间,局部具有互相穿插的现象。通过岩脉和矿脉的侵位过程,认为矿区西部寻 找斑岩型矿床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西华山内接触带矿脉群的断裂力学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奚小双  何绍勋 《地质科学》1996,31(2):122-129
通过断裂力学方法研究西华山内接触带矿脉群构造的成因。根据详细实测资料发现矿脉群具有较高的断裂密度和断裂应变,对比矿脉群扩展的临界条件,说明矿脉群发展过程中驱动应力为上升的趋势,其原因是岩体界面的止裂作用使矿脉扩展阻力增大,导致矿脉扩展力相应增高,以维持矿脉扩展,形成了产生西华山大型脉状矿床的力学条件,不同于均匀体中形成的细脉带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