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太白双王含金水压角砾岩体形成过程和金矿体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双王含金角砾岩体为水压角砾岩体,是深源富碱含金流体使泥盆系一套热水沉积的富钠质岩系发生水力压裂作用形成的。早期共轴递进挤压使能干性富钠质岩系与非能干性富泥质岩系发生变形分离,分别形成近等距分布的透镜状弱变形域与线性强变形带,其中,弱变形域中央是一个相对低温,低压,高渗透率的透镜状天然泵吸中心;晚期的右旋高角度斜冲非共轴递进剪切使弱变形域中央最发育的一组节理和裂隙由压性转变为张性,并沟通溶 部的裂隙系统,泵吸中心巨大的压力降使深部的承压流体在富钠质岩系中产生周期性的构造泵吸一水力压裂-沉淀愈合作用,根据分解变形构造型式预测的隐伏含金水压角砾岩体已获钻探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构造岩及其与金矿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吉虎  徐莉 《河南地质》1996,14(4):241-248
根据小秦岭地区含石英脉与糜棱岩的空间分布关系可将石英脉分为交代脉,拉张脉,剪切脉,角砾岩脉和裂隙脉等五种类型,它们是不同构造阶段的产物。脉体宏观构造,微观包体测压数据及石英X射线研究表明,脉体的充填,定位与容矿空间同是形成,矿空间的形成是含金热液液压致裂作用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3.
赛盛勋  邱昆峰 《岩石学报》2020,36(5):1547-1566
位于胶东东部苏鲁地体内的乳山金矿曾是我国单脉金储量最大的矿床,其主矿脉为一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富金石英脉,形成于包含周期性流体活动的增量增长过程。该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精细成矿过程和金沉淀机制仍缺乏有效制约。本研究在详细结构构造观察基础上,在代表单次成矿流体活动的同一石英层内识别出分别代表三个连续成矿阶段的三类黄铁矿,开展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不同阶段黄铁矿微量元素成分基本一致,Co、Ni、As等元素因成矿流体间歇性压力波动而周期性地以不同含量进入黄铁矿,形成这些元素的韵律成分环带。Au等其他微量元素在不同阶段黄铁矿内均匀分布,其分布行为受压力波动影响较小。间歇性压力波动和由此引发的周期性流体不混溶使乳白色粗粒石英和黄铁矿、烟灰色中细粒他形石英和黄铁矿依次大规模沉淀,金银碲化物、银金矿、自然金和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硫化物随后在愈加富Au、Ag、Te、Pb、Zn和Cu等的流体中近于同时沉淀。在此过程中成矿流体虽整体表现为还原性,但其还原性随着压力波动而不断递减氧化性持续增加;流体碲逸度早期保持稳定,后期则大幅上升。金以可见金形式充填先成黄铁矿裂隙或沿黄铁矿边缘分布,周期性流体压力波动引发的间歇性流体不混溶导致H_2S、CO_2和CH_4等气体大规模逸出,金硫络合物失稳分解,金被吸附至黄铁矿内水力致裂形成的裂隙面发生沉淀。排除了先成黄铁矿内不可见金再活化为可见金的可能性,认为周期性流体压力波动引起的流体不混溶是引发乳山金矿床可见金高效沉淀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4.
韧性剪切带中含金石英脉的就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韧性剪切带中含金石英脉的地质特征分析为基础。重点讨论:a.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环境中的韧性剪切带内,变形岩石的韧—脆性转变既受温度、压力条件控制,又受高压流体相的广泛介入影响。对于多阶段金矿化过程,流体相的存在对岩石力学性质的转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b.Roberts(1987)论述的含矿Riedal裂隙系(D、P、R、R′和T、P′)中不同类型裂隙内含金石英脉的就位机制有很大的差异;c.Ramsay的破裂—愈合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沿R、R′、T和某些沿D、P就位的含金石英脉的形成;d.本文作者提出液压扩容破裂机制是沿D、P方向就位的某些含金石英脉的重要就位过程。  相似文献   

5.
潘仲芳 《湖南地质》1994,13(2):91-93
益阳岩金矿床的勘查研究表明,该区含金石英脉均受剪切片理化带控制。构造剪切作用形成塑性变形褶皱和糜棱岩化,并使早期石英脉发生塑性变形或脆性碎裂,为成矿提供了构造空间。随着剪切作用的持续进行,派生了里德尔共轭裂隙,再次为金矿化提供了容矿空间。含矿溶液沿裂隙充填或胶结后期糖粒状石英,形成特殊的合会剪切带型金矿。因此,本文提出在北东一近东西向雪峰孤形构造带找金时,应视剪切片理化带为重点靶区,418队在硐坡矿段的金矿预测与验证说明,这一认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西金山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西金山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1)含金硅化糜棱岩(或石英脉)中石英主要分布主矿化期受韧性剪切裂隙控制的流体包裹体。2)成矿流体温度变化于230-370℃范围, 表明成矿历经多阶段构造-热液脉动作用。3)流体包裹体成分特征、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他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表明,成矿流体具多源性:①来自地球深部高温、高压深源流体;②再循环大气降水;③变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变质热流体。此外,还有前述3种成因流体派生的有机流体。  相似文献   

7.
位于加拿大Abitibi 绿岩带南部的Donalda 金矿床主要由近水平的、与剪切带近垂直的含金石英脉组成,矿脉厚度0.3~0.5 m,含大量与脉壁平行的条带,指示多期次裂隙扩张和矿物沉淀。原生石英 c轴方位测量显示石英生长方向垂直于脉壁,指示断裂属张性,矿物沉淀属空间充填。显微裂隙、细脉及流体包裹体面 (FIPs) 的方位测量指示原生矿物受到了近直立的最大主压应力(σ1) 作用,与区域性的、近水平的南北向挤压应力不符。这一矛盾现象可用流体压力在超静岩和静水压力之间周期性变化及近水平断裂的周期性张开与闭合来解释。当流体压力大于静岩压力时,断裂张开,原生矿物沉淀,而当流体压力减小时,断裂上盘往下垮,两盘突出的矿物碰撞、碾压形成与脉壁平行的变形条带。由于断裂两盘岩石不是沿整条断裂都互相接触,两盘相顶部分承受的垂直应力大于水平方向的挤压应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显微构造指示近直立的最大主压应力(σ1)。这个流体构造模式支持断层阀模式,并且无须改变区域应力场就可解释脉体内局部主压应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安图县海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扼要介绍了海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通过构造一岩浆活动、热液形成及演化、成矿物质的富集和沉淀等方面规律阐述了海沟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海沟金矿床是一处中高温热液石英脉型大型矿床,赋矿岩石为含金石英脉。含金石英脉受北东一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延伸稳定,矿化均匀.且被围限在海沟岩体内。含金石英脉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岩体侵位及热液形成、容矿构造形成及石英脉充填、微细裂隙形成及富集成矿等4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容矿断裂和含金石英脉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世才 《地质与勘探》1994,30(5):18-20,17
详细地回顾了水力压裂作用和同构造石英脉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探讨了影响和控制水力压裂作用发生和同构造脉形成的各种因素,指出“裂隙-矿脉”系统的形成是裂隙的多次张开和矿脉的多次愈合(封闭)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裂隙的形成和张开是水力压裂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0.
新疆青河科克萨依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构造演化模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科克萨依金矿床为典型的韧性剪切带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它与克孜勒它乌推覆构造系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成因联系,其变形作用以韧性变形为主,具典型的深层次变形构造组合特点,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即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中期的变形分解阶段和晚期的液压致裂阶段,从而建立了该剪切带金矿床的构造演化模式。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仅具微弱的金矿化;中期变形分解过程中,含金流体的渗流导致水热蚀变和金在递进缩短应变域的大规模沉淀,形成了主成矿期的金矿化;在晚期液压致裂阶段,含金流体涌入张裂隙,形成高品位、小规模的含金石英脉。  相似文献   

11.
斑岩型矿石中脉体穿切关系普遍而复杂。斑岩型矿床容矿初始裂隙之间具有程度不同的连通关系,成矿作用过程是成矿组分在既有的裂隙中迁移、充填和沉淀的过程。在多期成矿过程中,如果没有构造应力的改造,似乎不应该出现大量脉体的多期穿切关系。然而不仅是斑岩型矿床,其他与热液活动有关的矿床中均可出现大量脉体的相互穿切现象。针对此种现象,运用水力压裂机理,探讨了成矿流体对初始裂隙的压裂改造作用,认为成矿阶段多期流体活动可以形成与流体活动期次和强度相匹配的无数期新生压裂裂隙,同时可极大地扩展容矿空间的规模和范围。成矿流体压裂改造裂隙也是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的重要成因类型。由于流体活动的多期性和压裂裂隙生长的快速性,相比构造活动对脉体的改造,流体压裂成因裂隙所导致的脉体穿切关系更为常见。这些观点较好地解释了斑岩型矿床中频繁而复杂的脉体穿切和错断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胶东地区重要金矿床是以硫化物石英脉为主的和以硫化物蚀变岩为主的两类,对它们的成矿流体组分和温压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其含矿流体均起源于下地壳,为玄武岩浆底热提供热( 部分流体)作用形成;其含矿流体上升演化成矿过程表现:以硫化物石英脉为主的金矿床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含矿流体降温降压结晶分异成矿,而以硫化物蚀变岩为主的金矿床则是流体发生沸腾作用成矿;成矿过程的温-压(能量)演化轨迹显示,大型矿床具有完整的P-T演化轨迹或具有沸腾特征,相对小的矿床一般不具完整的P-T轨迹.这项研究对深入认识胶东金矿成因及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舒斌 《地质与资源》2005,14(3):219-222
通过对金矿构造岩、构造矿石的古应力、流体包裹体和物质成分等的研究,探讨了断裂构造从韧性到脆韧性的演化过程中,界面转换成矿的特征,包括动力学特征、流体演化特征、构造对流体的驱动机制等.认为断裂构造从韧性到脆韧性、脆性的演变过程,是成矿物质从分散到局部富集,再到富集成矿的过程,成矿流体的成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东准噶尔蒙西斑岩铜钼矿床脉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蒙西斑岩铜钼矿床位于东准噶尔伊吾县琼河坝花岗岩北侧,以发育细脉、网脉状矿化为特征。脉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石英硫化物脉和硫化物脉等。根据脉体力学成因机制,其又可划分为水压破裂充填脉和构造破裂充填脉。构造破裂充填脉体按破裂形成的位错特征有正断与逆断两种。地表石英脉产状陡立,明显受断裂控制。脉体体积分数统计结果显示流体富集区呈向北缓倾的带状分布于深100~400m范围内,并与矿化富集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脉体富集带内,脉体以共轭形式存在,一组为倾角较小的逆断破裂充填脉,另一组为倾角较大的正断破裂充填脉,他们可能为缓倾逆冲剪切带的次级破裂与充填脉,即富矿带内脉体是沿矿区低角度逆冲断裂次级破裂面充填的。矿区地表及深部(400m以下)脉体以陡立为主,矿化较弱。矿区流体的运移具先沿水压直立破裂往上运移,进入剪切带后沿剪切带次级破裂侧向和向上运移,并在剪切带中富集成矿。低温矿物组合脉体穿切高温矿物组合脉体的特征说明脉体形成过程矿区处于隆升构造环境,这对斑岩铜矿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15.
The domal structures of the Erzgebirge in Saxony, Germany, which control localization of the Variscan hydrothermal U, Sn, W, and base-metal deposits, started to form in the Late Riphean in the course of folding, regional metamorphism, and granitization and were eventually created at the end of the Paleozoic, when an enormous mass of granitic melts was emplaced and cooled. As is illustrated by the world’s largest Schlema-Alberoda vein uranium deposit, the fractures that determined the localization of ore-bearing veins were formed in the outer contact zones of the Variscan granites related to domal uplifts. Beyond the zones of contact metamorphism, the orientation of ore-bearing fractures changes, their morphology simplifies, the amplitude of displacements decreases, and most fractures pinch out. Such a zoning is explained by development of faults around growing granitic domes.  相似文献   

16.
朱小三  卢民杰  程文景  宋玉财  张超 《地质通报》2017,36(12):2143-2153
在总结安第斯和冈底斯斑岩铜矿床地质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2个成矿带与斑岩铜矿床有关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探讨了2种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与成矿过程的异同点。安第斯成矿带的斑岩铜矿床形成于洋壳俯冲陆缘弧环境,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43~31Ma)和中新世中期—上新世(12~4Ma),金属组合包括Cu-Mo和Cu-Au,含矿斑岩的SiO_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岩性从中性到酸性,以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为主,少部分具有典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而大多数安第斯含矿斑岩具有正常岛弧系列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床主要发育于陆-陆碰撞环境,成矿时代为中新世(20~12Ma),金属组合为Cu-Mo,缺乏Cu-Au组合,含矿斑岩岩性以酸性为主,且主要为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岩浆岩,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安第斯成矿带含矿斑岩的形成很可能是板片释放流体交代楔形地幔,经部分熔融与MASH过程的产物,并不是直接源于洋壳的部分熔融;而冈底斯成矿带含矿斑岩成因可能是早期洋壳多次俯冲形成俯冲增生弧,之后在陆陆碰撞过程中经历缩短加厚,与深部构造动力学机制发生变化时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7.
唐菊兴  王润民 《湖南地质》1993,12(4):241-246
对硫化矿物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查明,东坡矿田的铅锌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岩系下部的碎屑岩。燕山早期千里山花岗岩加热的地下热水溶液、溶滤、萃取了含矿岩系中的pb、Zn、S等矿质,在有利的构造环境中沉淀成矿:同时对成岩一后生阶段形成的早期pbZn矿进行叠加或改造。  相似文献   

18.
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   总被引:35,自引:10,他引:35  
根据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熔浆体系与含矿流体体系可以看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地质体系,它们因相互需要而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当熔浆与流体发生解耦时,可以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因此,可以将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进一步划分成正岩浆成矿体系、接触带成矿体系、远程热液成矿体系和火山热液成矿体系。如果熔浆具有很强的流体圈闭能力,所有的含矿流体都将被封存在岩浆体内,并随着岩浆的固结而析出成矿物质,形成正岩浆矿床。当岩浆具有较高的渗透率且含矿流体逸出岩浆体时,如果岩浆的直接围岩具有较强的捕获成矿物质的能力,即发生接触带成矿作用。否则,含矿流体将在岩浆热驱动下远离岩浆体,形成远程热液矿床。如果有利的流体通道直达岩浆体,含矿流体甚至可以喷出地表或其附近,形成火山热液矿床或水底喷流沉积矿床。这种理论分析似乎与许多成矿事实相吻合,可以有效地指导区域成矿预测和矿床勘探。  相似文献   

19.
新疆塔木—卡兰古铅锌铜成矿带位于西昆仑与塔里木盆地的结合带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带。通过对含矿岩系的岩石化学、成矿元素、硫同位素、稀土元素的研究 ,并结合流体包裹体成分及H、O同位素的综合研究分析 ,认为该成矿带可分为两种矿床类型 ,即砂砾岩型铅铜 (钴 )矿和碳酸盐岩型铅锌矿。二者为同一热卤水成矿系统的不同成矿阶段的产物 ,两类矿床可互为找矿标志。下部砂砾岩型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为Cu Co Pb Ag As(Ni Zn Cd) ,硫同位素组成表明富集轻硫 ,海底热液活动不强烈 ;上部碳酸盐岩型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为Pb Zn Cd As Ag Ba ,硫同位素分布具塔式结构 ,显示具海水还原硫和深源硫的混合来源 ,有强烈的海底热液活动。提出该成矿带的找矿目标应以上部碳酸盐岩型铅锌矿为主 ,同时应当注意下部砂砾岩型铅铜矿及其含铜砂页岩中钴的综合评价和工业利用。  相似文献   

20.
首次采用盐酸-过氧化氢封闭熔矿与ICP-MS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厂沟梁金(铜)矿床东、西两矿区典型矿石的铂族元素(PGE)、亲铁以及亲硫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显示矿石中上述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实验的检测限;地球化学演化特征显示含矿流体具有岩浆性质,PGE对原始地幔/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配分曲线均呈强烈左倾斜的分馏模式,其配分曲线和与幔源岩浆有关的富铜硫化物和富铜镍硫化物熔体的形式相似,并与幔源玄武岩、碳酸盐熔体的配分模式基本一致,反映含矿流体具有幔源岩浆属性;从区域构造、岩浆热事件角度出发,结合典型斑岩铜(钼)矿床的PGE特征,初步确定其含矿流体形成于中生代大陆边缘环境,其直接的热动源是中生代底侵的玄武岩浆。成矿阶段富含金、铜矿石的Pd/Pt、Pd/Ir比值接近低钛玄武岩浆以及玄武安山岩,而成矿早阶段贫金、铜样品的Pd/Pt、Pd/Ir比值接近地幔;反映早期含矿流体可能是直接来自中生代幔源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而富金(铜)流体的形成可能是玄武质岩浆演化晚期被地壳物质强烈混染后的富超临界流体岩浆(低钛熔体)发生岩浆与流体分离而产生;含矿流体演化过程的PGE地球化学行为与Cu或S(As)的饱和度有关,即主要受亲硫(铜)元素或结晶分异的硫化物矿物相所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